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21章

    呃,你是不是过分解读了啊,你父皇确是个不错的守成之君,却着实没考虑这么多好不好……李青无语,却不好明言。

    坦白说,李青并不想这么快搞募兵制、搞军校,大明眼下还不适合搞这套。

    奈何,通过小云了解到的情况,让他有了危机感。

    边关重镇武备都那般松弛,卫所怕是更加不堪,这繁荣盛世……可绝不能走宋朝的老路。

    朱厚照道:“未来开军校的话,朕要做最大的将军!”

    呃…,不应该是校长吗……李青忍不住问:“多大的将军?”

    “天下第一号威武大将军!”朱厚照得意洋洋,“怎么样,是不是很威武?”

    威武二字你都说出来了,能不威武嘛……李青没忍住笑出声,道:“这名儿……还挺耳熟,哎?威武大将军炮,是不是你给起的?”

    他忽然想起这茬。

    记得当时在满剌加,李宏是以无敌大将军炮命的名。

    “不错!”朱厚照更得意了,“朕这名字起的如何?”

    “……威武!”

    李青瞪了他一眼,又忍俊不禁,好一会儿,正色道:

    “军校之事急不得,最起码也要等募兵制开展顺利,勋贵接手并完全掌控后才行。”

    “大概要多久?”

    “快的话七八年,慢的话……十来年吧。”李青说。

    朱厚照一滞,惊道:“竟要这么久?”

    “你以为这是过家家?”李青没好气道,“且不说这个,单是募兵制的政策推行,就得好长一段时间扯皮。”

    “朕……”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李青打断他,道,“皇帝也要遵守规则才是,这么大的事可不是一道中旨就圆满结束了,有些时候可以用中旨,有些时候不能用。”

    朱厚照悻悻点头。

    登基这么长时间了,他对庙堂也有了一定了解,自然清楚李青所言不虚。

    皇帝亦不能为所欲为!

    “不过十年还是太长了些,能不能缩短几年?”

    “……这不是长短的问题,而是时机成不成熟的问题。”李青无奈,“都说了,乐观七八年,不乐观十来年……你又急。”

    说到最后三个字,李青又想锤他了。

    朱厚照叹了口气,说道:“昨日朕把募兵制的事给父皇说了,你猜他如何说?”

    “我想,太上皇不是很赞成,对吧?”

    朱厚照诧异了下,点头道:“不错,父皇的观点倒是和几个大学士如出一辙,认为募兵制度下,皇帝失去了对普通士兵的直接影响,不利于皇权稳固。”

    “然后呢?”

    “什么?”

    “以皇上你的性格,当不会这么放弃。”李青说。

    朱厚照有些震惊,亦有些忌惮,道:“你对朕可真了解啊!”

    李青心累苦笑:“你在害怕?亦或说,你不信我?”

    “那倒不是……”

    “已经是了!”李青抬高嗓门,哼道,“我完全可以杜绝你出现这种心理,更有的是办法让你亲近我、信任我,可我却选择用一腔真心,结果换来的是什么?

    忌惮?

    猜忌?”

    “你看你……”朱厚照脸色讪讪,接着,又以怒掩饰心虚,“你又吼朕,大胆,狂妄,放……”

    李青豁然起身。

    “下次注意也就是了,坐下,坐下吧。”朱厚照干巴巴道。

    李青长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说结果。”

    “朕说了武备废弛,又引用了你的论述……把父皇给说沉默了。”朱厚照道,“他思量许久,最终同意了可尝试一下。”

    李青对弘治的反应,以及最终决定并不感到意外,道:“既如此,那就搬到台面上吧,让庶吉士充当喉舌试试水。”

    “你得上朝!”朱厚照道,“内阁靠不住,关键时候朝堂得有个为朕摇旗呐喊的人,朕也不过多奢求,你能像当初李总兵那般就成。”

    “呐呐呐,朕可不是怕了他们啊,朕只是……”朱厚照连忙挽尊,道:“朕就一张嘴,吵不过他们。”

    “没问题。”李青答应,“到时候我会上朝帮你说话。”

    “那就好。”朱厚照放松下来,随即,又道:“马上快到发俸的日子了,你好歹做个样子行不,说真的,就你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朕都觉得不罚你点儿亏得慌。”

    “……那我这几天常去乾清宫。”

    朱厚照失惊:“父皇病情严重了?”

    “没有,”李青白眼道,“不是你说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吗?”

    “吓死朕了,朕是让你去御书房。”朱厚照黑着脸。

    李青点头说:“会去的,嗯……,有空的情况下。”

    “什么时候有空?”

    “有空的时候。”

    “……”

    朱厚照很聪明,且能辩是非,加之早早就被立为太子,弘治又只有这一个儿子,早早就开始往这方面培养了,

    处理政务这方面,朱厚照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

    李青曾多次,多批量看过朱厚照批阅的奏疏,确是公允,合理。

    基于此,李青自然乐得清闲。

    让李青不省心的是朱厚照的性格,而非理政能力。

    朱厚照处理奏疏总体还是很高效的,不然,他也没闲工夫常来李青这儿。

    只不过,少年人总有偷懒心理。

    “这样,你常来御书房,朕暗里给你加点俸禄。”朱厚照拿钱砸。

    李青呵呵:“你不会真以为我很在意俸禄吧?”

    “那朕扣了?”

    “……你扣一个试试!!”

    “你看,又吼。”朱厚照无语。

    李青淡淡道:“募兵制的事,就先这么敲定了,你还有别的事没?”

    “别的事……倒也是有一点的。”

    “整两盅!”朱厚照笑嘻嘻道,“顺便详细说说军校的事,朕对这个很感兴趣。”

    李青哼道:“小小年纪喝什么酒?至于军校……现在谈这个为时尚早,说了你只会更急,先把募兵制做成再说其他。”

    其实,他还没想好,亦或说,他觉得不够尽善尽美。

    既要,又要,还要……李青太贪心了。

    “来都来了……”朱厚照不挪窝,一指一旁的大小姐,“你,去沏壶茶来。”

    “我……”李雪儿满腔愤怒。

    “还不快去!!”

    “……小道遵旨。”李雪儿面无表情地起身往东厨走:这京师,不待也罢!

    朱厚照转过头,收起玩世不恭嘴脸,沉吟道,“此次之后,文官对庶吉士的戒备、打压,只怕也会随之到来,你可有对策?”

    朱厚照道:“言官被渗透严重,眼下庶吉士是朕控制舆..论的唯一一张牌,不能再失去了。”

    “用大牌护小牌。”

    “?”

    李青说:“内阁!”

    第31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

    “仔细说说。”

    “内阁大学士入选资格有一条规定:非翰林不得入阁!尤其太上皇当初扶持内阁之后,颁布了一条政令:内阁不得兼任任何官职!”李青道,“这就导致内阁后继乏力,就如杨廷和,是被你一道旨意调入内阁……”

    朱厚照缓缓道:“你的意思是内阁会为了保证后继有人,会不遗余力的保护翰林们?”

    “当然,后继有人,且持续势大,才符合内阁的利益。”李青笑着赞了句,“皇上果然睿智英明。”

    朱厚照嘴角抿了抿,矜持道:“你继续。”

    李青道:“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新官不算旧官账;其实这话还是保守了;准确说,新官不但不算旧官账,且还会不遗余力地推崇,赞颂!

    就拿三杨来说,哪怕现在,内阁不都还一直明里暗里宣扬三杨治世的功劳吗?”

    “呵呵……文人相轻不假,可在细分圈子里,大体还是团结的,无他,谁将来都要交职的。”李青道,“提前培养后生,非常符合他们的利益。”

    朱厚照沉吟道:“庶吉士多,翰林更多,内阁大学士……却只有几个啊!”

    “不错,你发现了盲点。”李青笑道,“所以你要帮内阁挑选出帮助对象,至少,要给内阁一种哪些人将来会接他们班的感觉。”

    “这样,有了明确目标,有了驱动力,都不用你明言,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帮助那些人,这样做,既可以延续自己未来下野后的影响力,还有利于身后名,他们怎会袖手旁观?”李青笑问,“你以为呢?”

    “有道理……”朱厚照轻轻点头,随即,又皱眉道,“可这样,会造成内阁新旧关系太过密切,盘根错节……”

    李青突然不笑了,哼道:“之前给你说的都忘了是吧?”

    “什么意思?”

    “皇帝可以出尔反尔,甚至可以耍赖!”李青淡淡道,“当初太宗还对汉王说过: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结果呢?”

    “啊?有这事儿?”朱厚照狐疑,“这个实录可没记载,你是如何知道的啊?”

    “呃…,传闻。”李青知道,定是当初朱瞻基修太宗实录时,把这个给抹去了。

    小胖在位时间不长,还没来得及修太宗实录。

    太宗、仁宗实录,都是朱瞻基修的。

    “这么野的野史你也信?”朱厚照嗤笑,“立嫡立长,朱高煦那混账东西,哪里比得上仁宗半点?”

    朱高煦被抹去了宗谱,不被承认,朱厚照骂起来自无顾忌,毕竟……谁让他造反来着。

    李青摸了摸鼻子,有心帮憨憨说两句公道话,可又不想过多掰扯这些陈年往事,便转移了话题:

    “不若就从经筵入手吧。”

    “你是说,让朕多认几个侍讲老师,再表现得出非常亲近的态度?”朱厚照缓声问,“以便让人以为他们是将来大学士人选?”

    李青点头:“无非一个名头而已,又没有实质性的付出,闲暇时召来听两堂课,作作秀罢了!

    甚至都不用额外发放俸禄,就能让他们肝脑涂地、忠心耿耿,更能让内阁护着这些忠心耿耿之人,何乐不为?”

    “嗯,成吧。”朱厚照沉吟道,“不过,到时候若是耍赖,怕是再行这等手段,就没有效果了。”

    李青好笑:“咋,骗人的东西,你还想用一辈子?现在有效不就成了?以后……再想新办法就是。”

    顿了顿,“当然了,若这些人确实好用,不妨假戏真做,可不能因噎废食。”

    说的口渴,李青习惯性地去端茶杯,却想起茶还没备上。

    见状,朱厚照扭头朝东厨吼道:“茶呢?烧个茶都磨磨唧唧,干嘛吃的!”

    “……马上就好!!”同样的吼声传来,“催催催……催什么啊!”

    “嘿?这小道也敢放肆!?”朱厚照恼了。

    “……她野惯了,不懂规矩,你担待点儿。”李青也挺无语,有对李雪儿,也有对朱厚照。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闷声道:“这次,就给你个面子。”

    顿了顿,又是一副嬉皮笑脸,啧啧道:“李卿啊,朕真想敲开你的头,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呵呵,我会先敲开你的……李青冷笑。

    …

    茶水端来,两人一边品茗,一边对细节进行打磨,推敲。

    逗留了大半时辰,朱厚照才摆驾回宫。

    李雪儿闷闷碎碎念,发泄心中不忿。

    李青好笑道:“人家好歹是皇帝,有点脾气很正常。”

    “可论辈分儿,我可是他姑姑。”

    “呵呵,你就是亮明身份,还不一样要听命行事?莫说你这个姑是表的,就是亲的又能如何?”李青嗤笑,“便是太上皇的弟弟,兴王他们,见了小皇帝不一样要谨言慎行,唯唯诺诺?”

    “还论辈分……论辈分谁能有我大啊?仁宗叫我青哥,宣宗叫我青伯。”

    李雪儿顿时颓然下来,悻悻道,“你辈分也不是很离谱,娘亲不是叫你李叔吗?”

    “那是你姥爷那个混球故意占便宜,教她那样喊的!”

    李雪儿嘀咕:“就算没有我姥爷干涉,有爹爹,你辈分也高不哪儿去。”

    “……皮痒了?”

    “好啦,我去街上买些吃食,你要吃什么?”

    “随便。”

    “具体呢?”

    “都行。”

    李青躺回躺椅,推演接下来庙堂变化……

    ~

    傍晚。

    饭后,李青帮李雪儿梳理经脉,引导真气趋于自动运行……

    “再吃一剂药就可以了。”李青缓缓收回手,道,“金陵那边你多费费心,若能试点成功,便可逐步推行……嗯,功莫大焉。”

    “很难唉,我压力好大。”李雪儿叹气。

    “万事开头难,我也没奢望你很快就出成绩,慢慢来吧……”李青难得温和,“其实你挺成功了,改良了肥料,且还发现了这么多问题,有些现在可以尝试着解决,有些……可以先放一放,终有一日会找到妥善的解决之法。”

    顿了顿,“其实我呀,也是一点点磨砺,一点点成长过来的,记得当初入朝那会儿,整就是个愣头青……”

    说起往事,难免唏嘘、伤感……

    其实李雪儿很多都知道,因为她看过娘亲誊抄的《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只是细节方面不甚了解……

    李青话锋一转,笑道:“这么多年下来,有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做的还蛮好嘞,也在做那些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成长,咱们这个国家啊,它太大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