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29章

    “你放肆!”朱厚照豁然起身,接着,猛吸了口凉气,表情略微痛苦,闷闷道,“朕想问你个事儿。”

    “什么?”李青拳头硬了硬,随时会一拳捣出。

    “朕那儿疼,隐隐作痛。”朱厚照红着脸,

    默了下,又补充,“走路疼,尿尿也疼……”

    说着,说着,他恐惧起来,“该不会,不会坏了吧?”

    李青:(⊙o⊙)…

    随即,他恍然明悟,笑骂道:“就为这?”

    盈盈十六七的女子……朱厚照有此状况,纯属正常。

    再说,你还有脸喊疼……李青又气又好笑。

    “你……”朱厚照恼羞成怒,可到底有求于人,悻悻道,“这可是大事,少打马虎眼。”

    “……没多大事儿。”李青忍着笑,道:“人家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尚未得到开发……呃…。”

    觉着这么说不妥,李青便换了个更隐晦的说词,道:“这路啊,它越走越宽,懂吗?”

    顿了下,哼道:“当然,这跟你不节制的纵情亦有很大关系,你才十六岁,可不能过于沉迷女色,不然未老先衰都有可能!”

    李青故意吓唬他。

    果然,小皇帝被吓唬住了。

    刚体会到美好的他,更觉那东西的重要性,忙道:

    “朕这……这不要紧吧?”

    “及时收手,好好养一段时间,慢慢就恢复了。”李青也不敢太过了,万一给小皇帝留下心理障碍,那乐子可就大了。

    “温柔乡,英雄冢。色,乃少年人第一大关,这关过不去,终生难有大作为。”李青认真说道,“凡事要有度,知道吗?”

    朱厚照点头,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自语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连着说了几句,他才收起惴惴不安,讪讪道:“那个……朕老是会控制不住的想那个,一想就疼,越疼越想……咋办?”

    “凉拌!”李青没好气说。

    “……朕真的要生气了。”

    李青黑着脸,道:“没开玩笑,用毛巾在冰块上冰镇一下,然后敷在那里,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亦能让你减少邪念,别太冰了。”

    “这样啊。”朱厚照缓缓点头,继而东张西望,“冰块呢?”

    “……回宫弄去。”

    “朕又疼的厉害了,一会儿还要跟你谈政事,先用一下,改明儿让人加倍送来。”朱厚照痛快道,“别这么小气成不?”

    “……在客堂茶桌下,被棉被盖着,赶紧去吧。”李青一脸嫌弃,“可别尿我这儿了。”

    “放肆…。”朱厚照匆匆骂了句,扭扭捏捏,跟小媳妇儿似的,迈着小碎步往里走。

    好半晌,朱厚照缓步走来,脸上的痛苦缓和大半,步子也迈大了不少。

    “冰块都快融化了,不用白不用,走,进屋。”

    李青摇头:“它不干净了,我情愿热着。”

    “你……你是在侮辱朕吗?”朱厚照气结。

    “……明明被冒犯的是我好不好?”李青不耐道,“要说快说,不说就走。”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正经起来,“自前几日父皇发火之后,他们就不跪宫门了,该上朝上朝,该干活干活,倒是没再闹腾,可朕总觉得不放心,真就这么成了?”

    “不然呢?”李青失笑道,“十年寒窗,半生奋斗方有今日荣光,他们不会造反,亦不敢。”

    “朕当然知道,朕担心的是……他们会不会使坏?”朱厚照道,“闹这么大,内阁走了俩大学士,六部几个大臣也被打了廷杖,又是罚俸,又是降品级……势必让他们更加痛恨京卫武学,他们真就这么算了?”

    “心理上当然不会,大概率也会用脏,不过总体来说,京卫武学的开办他们挡不住了。”李青沉吟道,“这次重开京卫武学,用的不是常规手段,所以,莫要自满,更别想着一招鲜吃遍天。”

    李青严肃道:“文官虽讨厌,可到底要用,真若一再逼迫,他们有的是办法让你头疼,且就这事而言,你也顺心不了。”

    “怎么说?”

    “首先,他们会怠政,其次,会把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推到你面前,再有……”李青停顿了下,道:“未来,县、府,武学院可能会失火。”

    “失火?”朱厚照懵了下,继而惊怒,“你是说,他们敢纵火?”

    “呵呵,你觉得他们不敢?”

    “他们敢?”

    “永乐朝三大殿失火,你不会觉得真是雷击吧?”李青问。

    “难道不是?”朱厚照皱眉,“可实录上就是这么写的啊!”

    “太宗迁都前,唐赛儿叛乱,太宗迁都后,三大殿失火,接着,太宗开办东厂。”李青嗤笑道,“你品,你细品。”

    “可,可这……不是,他们怎么敢的啊?”朱厚照还是不能相信,道,“那可是太宗啊!”

    “别真把文官想的太窝囊了,就是太祖一朝,还不是照样有文官大批量贪污赋税,甚至掉脑袋的茶马走私都照样敢搞,郭桓案,驸马走私……”李青顿了下,道,“当然,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文官之中还是有好人的,武将也并非傻大憨……”

    李青叹道:“不过相比之下,文官的迷惑性更强,千万别把他们当成只会哭,只会跪宫门的文弱书生,武将亦有奸恶之徒,可读书人中脏心眼的更多;

    无他,文人懂得更多,欲望也更强。”

    朱厚照默然不语。

    良久,疑惑道:“若真如你认为的这般,实录为何会记载是天灾?太宗实录是宣宗皇帝修的,三大殿失火时他年龄并不小,怎会……朕不信他不会检查太宗实录的成书。”

    李青好笑道:“因为朝廷需要体面,因为皇权不容质疑。你回去后可好好看看,三大殿失火后,太宗是否杀了人,被杀的人又是什么官职!”

    朱厚照一滞,有些信了李青的话。

    “两京的京卫武学,你觉得他们可敢?”

    “不敢!”

    “为何?”朱厚照沉吟道,“朕可远比不了太宗,且他们连三大殿都敢纵火,为何不敢对两京武学院动手?”

    “因为太宗太不当人……咳咳,那时文官被压得太凶太凶了,就不说重武轻文了,你应该知道开海通商之初,太宗是如何做的吧?”

    朱厚照忆起实录内容,言简意赅:“利益集中于朝廷!”

    “不错,得罪的人太多了,纯粹是把人逼急了。”李青点头,道:“太宗功绩赫赫,却也耗资弥巨。纵观历史,论花钱,论劳民,也就隋炀帝勉强能跟太宗掰掰手腕,可隋炀帝玩崩了,太宗却缔造了盛世,且给大明打下了夯实基础。”

    “百姓为何不造反?因为朝廷出工钱,还包吃住。钱从何而来?从官绅、富绅、商绅……,说白了,割大户的肉割来的。”李青叹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他们能不急?”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开海通商下放民间,百姓得了利,士绅得利更大,基于此,他们也不敢太豁出去了……”李青一一分析,让小皇帝对权力架构有更直观的认知。

    李青道:“莫以为他们那般,是太宗无能,事实上,太宗非常牛了,这要是换成后继之君,必定会引起大规模暴乱,国家狼烟四起……”

    朱厚照听着,听得认真……

    本朝历代皇帝的实录,他都看过,发生的事件也有所了解,可听了李青的话,他才觉得……自己白看了。

    压根就没读懂。

    甚至,他有种自己读的是假实录的感觉!

    良久,

    待吃干抹净李青掰开揉碎喂的饭,朱厚照才问:“武学院之事……如何防患呢?”

    “你觉得呢?”李青反问。

    朱厚照沉吟许久,道:“厂卫齐出……”

    刚开口,他就自我否定了,摇头道:“这怕是不行,至少现在不行,再动用严酷手段,他们可能真会炸锅,还有他们背后的利益团体……唉,朕要面对的不只是这些人,地方上,及背后的士绅力量才是大头啊!”

    皇权不是不下乡,而是难下乡!

    这个道理朱厚照已然明白。

    李青赞道:“皇上能这么快就认识到这点,实属难能可贵。”

    若是平日,朱厚照会很开心,可一想到这背后的恐怖能量,以及肩负的责任,他就开心不起来。

    “李卿啊,你说……京卫武学真能开办下去吗?”

    “当然!”李青肯定,“一定能!”

    “?”

    “我有一计!”

    第42章

    世上真有长生之人

    “什么计?”

    李青自得笑笑,道:“现在不是时候,不过你既然问了,倒是可以提前告诉你。”

    “所以……?”朱厚照一脸渴望。

    却见李青抬起手,拇指摩擦食指肚,一脸‘你懂的’表情。

    朱厚照愣了下,随即给气笑了,骂道:“你能不能别这么财迷?”

    “这叫知识付费!”李青正色道。

    “朝廷没给你发放俸禄?”

    “得了吧,三天两头的扣,一月下来还有多少?现在太子太师的官职也没了,你让我喝西北风?”李青瞪眼。

    朱厚照咬了咬牙,气郁道:“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一个月下来,你都没上过几天朝?”

    “呵呵,就你这格局,一辈子吃不上四个菜。”

    “放屁,朕顿顿……”朱厚照醒悟这是在贬损他,气道,“你说朕没格局?”

    “难道不是?”李青好笑道,“我虽没上过几次朝,可我为你解决了多少问题?天天上朝,天天打酱油;偶尔上朝,一次解决大问题,你认为哪个好?”

    “……开个价吧!”

    “三百两。”李青伸出三根手指,“黄金!”

    “……”朱厚照愤然道:“据朕所知,刘谢两个大学士还乡时父皇给了极大恩赏,这其中也包括你吧?

    好好好,吃完老子吃儿子,你可真行,你这……到头了啊!”

    堂堂一国之君,自然不在乎这点钱,可李青吃相着实难看。

    唉,小崽子那会儿,人家可是爽快的很,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李青暗暗摇头,不耐挥手:

    “请吧,快请吧……”

    朱厚照强压下火气,道:“说,金子回头朕让人给你送来。”

    “京察!”

    朱厚照一呆,惊诧问:“京,京察?”

    李青点头:“全大明,各省、府、州、县,天下官员全方位的大考核!让京察直接和升迁、贬降挂钩,而不是吏部做做样子,给份名单,也不是都察院区别弹劾……总之,搞公开大考核,大清查。”

    “这能行吗?”朱厚照心惊,道:“这么搞,群臣怕不是要炸锅啊!”

    “这你就错了。”李青淡笑道,“京察在太祖一朝,就开始尝试了,主要以帝王意志为主,时兴时废,多以天象有变时执行,到了正统朝京察才稍稍有了一些规律,可也仍是没规模化、正式化,说起来,三杨这件事儿干的还不赖。”

    顿了下,中肯道:“三杨秉政期间,却做了不少实事,尽管他们也有私心,至于京察……亦是如此。”

    朱厚照皱眉,“你的意思是……臣子不会反对京察?”

    “这得看哪里的臣子,地方上的臣子肯定反对,可话说回来,朝廷政令什么时候征求过地方官的意见?”

    “慢来,慢来……”朱厚照有些听不懂了,“既然地方官是武学院的威胁,又为何要进一步激怒他们?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武学院在县,府,州,当地的文官亦会有紧迫感,甚至他们比京官还要抵触武学院,毕竟,两京都是文官的天下。

    还有,京官就不会反对京察?”

    “先说京官吧,他们不会。”李青道,“首先,京察针对的主要就是地方官,至于京官……因为厂卫的缘故,亦有维护朝堂平稳原因,通常力度不大,且大多走个过场,他们受到的波及很有限。”

    “有限也是波及啊!”朱厚照道,“刚闹出了这档子事儿,再搞京察……你比朕还激进啊!”

    “我是保守派。”李青说。

    “你是嫌朕太保守了吧?”

    “……别贫了,说正经呢。”李青深吸一口气,道:“京官不会,一来,京察有油水,二来,京察可以提高京官的影响力,让他们对地方上的掌控更进一步。

    昔年三杨秉政期间,京察之所以能在天象无变化时执行,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想进一步掌控地方。”

    顿了顿,“当然,这么说也有些太伤他们了,京察的执行,不仅有利于京官大佬掌控地方,也有利于皇帝,须知,晋升,降级,罢免,降罪……最后的最后,可都要皇帝亲自拍板才行。”

    李青目光灼灼,“这一来,战场就变了啊。”

    “变了……”朱厚照猛如醍醐灌顶,道,“确实变了,京官和皇帝统一战线,一起欺负地方官。”

    “这个比喻很不恰当,不过……意思到位。”李青点头,“有句话叫:山高皇帝远。地方上一个芝麻官,捞钱能力甚至都能让二三品的大员黯然失色,京官品尊而权重,不过,京官远没有地方官过得滋润。

    家中是豪族,品级高、权力大的京官除外,他们合法捞钱的能力更强,不过,这终究只是极小一部分。”

    “当然,地方官也会‘上贡’,常见的有冬日炭敬,夏日冰敬;暗地里还有别的,比如哪里发生了灾情,地方官夸大,朝中有人说话,一唱一和之下让朝廷多出钱赈灾,双方瓜分盈余部分……不过总体而言,单从捞钱这方面来说,地方官可操作空间更大。”

    李青列举了一些,见朱厚照面色铁青,又补充道:

    “我这都是基于人性本恶解读,事实没这么糟糕,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这么多省、府、州、县,又怎会没有贤臣、廉臣?京官之中亦不乏贤良之臣。”

    朱厚照吁了口气,道:“不用安慰朕,官僚腐败乃历朝历代普遍现象,朕哪会不知?”

    李青颔首,继续道:“京察的执行,会挑起双方的矛盾,并进一步激化矛盾,然,地方官的能量亦是不小,这一来,京官就必须坚定拥护皇帝,唯有如此,才能依仗受命于天的皇权打压地方官。”

    朱厚照道:“可这样会让京官变得更加腐败,甚至剥削地方官,最后把损失摊到百姓身上。”

    “说的好。”李青赞了句,道:“的确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绝不会一上来就会这般,至少也会等到地方官深受京官剥削后,才会转嫁到百姓身上。”

    “而这个过程中,京卫武学已然成了气候,再想反扑也没了机会。”李青沉吟道,“老规矩,咱们从悲观角度出发,所以京察执行前,要先把京察制度完善。”

    “慢来慢来……”朱厚照抬手打断李青,“你说的太快了,有些朕还没吃透。”

    李青停下,道:“皇上有何不懂的地方,但讲无妨。”

    朱厚照整理了下思绪,问:“为何一上来不会那般?”

    “欲望是一点点膨胀起来的,刚开始双方都会克制。非是心善,而是间隙一起,双方相互不信任,所以起初都不敢太过。”李青解释。

    “确实有道理……”朱厚照沉吟了下,又问,“京官对地方官掌控更进一步,并稳固了权柄,调转枪头面向朕,又作何解?”

    “这和把损失分摊到百姓身上是一码事,通过完善制度,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李青说。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道:“可能完美解决弊端?”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皇上想不担风险,只能什么都不做。”李青道,“况且,京察本身就是约束地方官的有效手段,不是吗?哪怕没有京卫武学,亦要想办法立为永制,不能因噎废食啊!”

    “地方上,朝廷有派巡抚,巡察御史,本也是在监督啊!”朱厚照说。

    李青道:“时间一长,沆瀣一气。”

    朱厚照无言。

    “说说你的方案吧。”

    “让犯罪的难度提高,让犯罪的成本扩大!”李青说。

    朱厚照眼睛一亮,追问:“具体呢?”

    “三杨秉政期间,他们兼着六部尚书之位,京察时他们一把抓,可现在不一样了。”李青道,“太上皇定的规矩,内阁大学士不得兼任任何官职,这就给了你可操作的空间。”

    “内阁,六部,一分为二!”朱厚照脱口而出。

    李青摇头。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