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王华道:“那还等什么,宣旨吧。”刘瑾一滞,悻悻哼道:“诸位大人还请回避。”
涉及到皇帝,文官们还是给予尊重的,他们不敢,也不会在公开场合挑战皇权。
唯一表达不满的方式也就是跪宫门罢了。
文官们退开,却并未离去。
刘瑾等人见状,满心无奈,只得宣旨。
“李先生听旨。”
“我听旨。”李青颔首,却没有丝毫动作。
张永等人有些不悦,刘瑾却已经有些习惯了,昂首挺胸道:“先生明日进宫,朕有话问你。”
“就这?”李青讶然,随即又恍然。
这些人只是借着小皇帝口谕的由头,接近自己,拉拢自己罢了。
他就在京师,且常进宫,又哪里会有十万火急之事。
“明日我会进宫。”李青含笑说。
见此情况,八人都有些气馁,张永正色道:“我等虽是宦官,对皇上的忠心却是日月可鉴,那群饱读诗书的大儒之士,对我们畏之如虎,简直……可笑。”
刘瑾摒弃前嫌,跟进道:“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读过书,我们也非目不识丁,无非是少了一嘟噜罢了,我们真就比他们差?未必吧!”
“是啊是啊,皇上都觉得我们是可用之才,难道他们比皇上还英明……”
李青不置可否,待几人说完,这才道:
“明日我会进宫,至于政治权力场的事,我不想参与,你们大可放心,我不会帮着他们对付你们。”
听他这样说,几人心里多少好受些,虽仍觉得惋惜,却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八人亦相信李青不是诓骗他们,因为一直以来,李青都不受文官待见,比之被排挤走的严嵩,文官集团对李青的厌烦更浓郁。
说了一些漂亮话,八人便告辞回宫了。
他们人刚走,文官们就又拥了上来。
李青没惯着,对这些人亦没优待,就往门口一蹲,打开油纸包撕下一只鸡腿,津津有味地啃着,丝毫没有开门的意思。
众人震怒。
李青不为所动。
开玩笑,皇帝震怒我都不哄着,你们算哪根葱,就算是老朱,我也不是没硬顶过……李青丝毫不理,甚至还翘起了二郎腿。
直到王华出场。
都是人精,他们自然瞧得出,李青对王华的态度很特殊,于是把他拱上前来。
李青很无奈:“我无意于朝政,你为何老是勉强我呢,令郎之事……他是自愿的啊!”
“他是被自愿的吧?”
“……”
好在,王华只呛了一句,便不再这事上纠缠,转而道:
“先生虽未有官职在身,可你也明白,大家都明白,只要你想,甚至即便你不想,皇上也会给你官做,圣上如此隆恩,你岂能爱惜自己?”
顿了顿,“太祖定下祖制,太监不得干政,可今日之朝堂……太监已经开始插手朝政了,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大明百兆生民……岂能让阉宦指手画脚?”
“天下大事,在君,在臣。可没听说过在太监的啊……”
王华苦口婆心。
李青也了解到,文官们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了,敢情是太监要干政。
对此,李青并没有大惊小怪。
他当然知道,相较于文官,太监虽更忠心,却也因自身局限性,并不适合干预朝政。
宦官当权,弊大于利。
可他更知道,这所谓的干政,并非真是太监的主张,而是皇帝想假借太监之手,践行自己的治国策略罢了。
永乐朝的三宝,正统朝的王振,成化朝的汪直,皆是如此。
有用好的,也有没用好的,客观来说,用太监并非是昏招。
昔年朱瞻基开内书堂,也正是为了防止外廷势大,架空皇权。
李青相信这些人中,有真为国着想的心思。可也存着私心,不想话语权旁落。
太监天然亲近皇帝,皇帝亦然。
两方若是合作,外臣的话语权会逐渐下滑,直至……彻底沦落为执行部门,只能照本宣科。
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亦不符合他们的理想。
客观分析文官,毛病不老少的同时,多数人都还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名利。
十年寒窗苦读,没人想着做一个恶官、奸臣,遗臭万年。
这就是权力场上的矛盾。
说起来,大体上都还是想大明公司长长久久的开办下去,皇帝这样想,臣子亦如是。
可大多时候……说难听点,双方都会觉得对方是SB。
这是君臣不合的本质,这个问题……无解!
不同的是,在家天下的权力架构下,皇帝更为纯粹,因为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而臣子则就复杂一些,一方面,他们想大明更好,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自己更好。
这也是李青成为皇权坚定拥护者,走更腐朽道路的根本原因。
他何尝不知封建王朝的弊端?
可问题是当下的土壤根本没办法推翻封建制度。
会流血,流太多太多血……
基于此,对王华的苦口婆心,李青只能沉默。
他无法共情对方的痛心疾首。
转眼,天色渐黑。
王华说的口干舌燥,李青却只是回应了个饱嗝儿,本就不饿的他,又吃下一只烧鸡,真给撑着了。
李东阳有些看不过眼,道:“先生就真忍心冷眼旁观?”
“我相信皇上!”李青微笑道,“若你们相信我,也请相信皇上。”
众人:“……”
敢情说了半天,你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是吧?
一行人望向王华,王华却只是叹了口气,不想再浪费口舌了。
他结识李青较早,由于儿子的关系,对其有一定了解,知道李青不是那种能被轻易劝动的人。
王华团团一拱手,转身离去。
余者面面相觑,皆是一脸难看,主力输出都走了,他们就更没可能劝动李青站在他们这边了。
一行人敷衍做了个结束礼,拱一拱手,先后离去。
李青笑眯眯道:“诸位慢走。”
他难得客气,可落在这些人眼中,却很不是滋味儿,觉得他是不屑、瞧不起。
一个江湖郎中,你有什么可豪横的啊?
众大佬气得不轻。
发誓再也不来了!
…
终于清净了。
李青舒了口气,开门进家,洗了个澡,躺在床上回想着王华以及文官们的忧虑。
鉴于朱厚照的急切性格,李青恐他重蹈朱祁镇覆辙,还是决定劝上两句,别玩脱了。
睡了个踏实觉,次日一早,李青就进了宫。
御书房。
朱厚照刚下早朝,正在批红,待听到太监说李青求见,他略感诧异:“这厮竟还会如此积极?”
“宣。”
少顷,
“草民李长青,参见吾皇万岁……”
朱厚照故意不吭气。
令他没想到的是,李青更不要脸,直接来了句:“谢皇上。”
不只是他,就连侍候着的太监也不禁大感吃惊。
朱厚照有求于人,不好上纲上线,便也没计较,挥退奴婢,道:“昨日给皇后贤妃她们看过了?”
“嗯,她们无恙。”李青点头,又说:“你也无恙。”
朱厚照不在意这个,他还年少,且刚登基不久,对子嗣的渴望并不大。
早立国本是文官乐意见得的,皇帝可不是,大多时候,帝王并不太想早立国本。
无他,这会侵害到自身权力。
尤其是朱厚照这种根基还未稳固的情况下。
他在意的是床笫之欢。
朱厚照闷闷道:“你之前说的事可以付之行动了。”
“什么?”
“你再想想。”
“?”李青突然很不舒服,语气也生硬下来
,“想不起来了,请明示。”
“……助兴的药。”朱厚照闷声说。
李青愣了下,有些想笑。
“不许笑。”朱厚照有些破防。
李青忍俊不禁,“开开开,这就开。”
当初一刀之后,他倒是把这事儿给忽略了,当下痛快开了一张药方。
“一日一次即可。”
“嗯。”朱厚照这才满意,“昨日下午,六部九卿去找你了?”
“是!”李青问,“你欲让太监干政?”
“你觉得呢?”朱厚照挑了挑眉,反问。
李青心下了然,沉吟道:“具体做什么?”
“朕登基也一年多了,该进行一次清丈土地了。”朱厚照目光灼灼,沉声说:“全大明的清丈土地!”
第59章
太祖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土地,是大明财政收入的大头,哪怕如今工商业发达,海上贸易如火如荼,农税仍是最重要财源。
农税与商税不同,收上来的都是粮食,可赈灾,可备荒,可补充军需,亦可发放官员俸禄……
粮食在大多时候,实用性比之金银更强。
这是随时可转化成资源、劳动力,解决主要矛盾问题的关键。
朱厚照作为大明皇帝,作为家天下的家主,迫切想盘点一下自己的家产,这并没错,李青也是赞同的。
不过……这一来,君臣之间肯定会产生巨大矛盾。
准确说,不只是文官,就连勋贵,武将,以及乡绅地主,都会受到波及。
这一次,李青也无法靠政治手段和平解决。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利益冲突,没可能和和气气。
李青微微一叹,问:“什么时候开始?”
“不用你。”朱厚照道,“注定没好下场的事,朕不会让你冲在前面,也没办法用你,这样的事只能用太监。
除非……你能舍下那一嘟噜,做朕的大内总管。”
李青:“……”
“呵呵……放心吧,问题不大。”朱厚照笑嘻嘻道,“三宝太监,汪直,都是伺候人出身,结果不都做出了成绩?”
“我不觉得他们能和三宝相比,便是汪直……他们也未必比得上。”
朱厚照却道:“权力的萌芽已经滋生,他们只能向前,哪怕前方是死路,他们也不会退却、停下。”
朱厚照幽幽道:“哪怕是皇帝,大多都会沦落成权力的奴隶,更何况是这些最下贱,最让人瞧不起的太监?他们能做的只有服从皇帝,借皇帝之威满足自己私欲,但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得让皇帝满意不是?”
“你倒看得挺通透。”李青欣慰的同时,也感到讶然。
这对一个才十七岁的少年来说,属实不易。
“别玩儿脱了。”李青说。
“脱不了。”朱厚照笑道,“就算脱了,只要杀一个恶首,朕便又是铲除奸佞的英明之君,不是吗?”
李青无言。
“你方才说大多皇帝都会成为权力的奴隶,你觉得……你自己呢?”李青问。
“我不是。”
“何也?”
“其实我并不是很想做皇帝,若有的选,我更喜欢做个逍遥王爷……呃,王爷也不逍遥,还是做个富家子弟吧。”朱厚照道,“其实我更想成为你这样的人,不缺钱花,想去哪儿去哪儿,甚至可以出海游历诸国,当真是逍遥啊!”
李青叹道:“太容易得到往往不被珍惜,你幼时就被立为太子,且连个兄弟都没有,纵观历史,没哪个储君能比你还稳的了,能与你比肩的都找不出几个。”
“这倒是,也怪我命好。”朱厚照似在炫耀,又似不是。
李青见他这样,没好气道:“安心接受命运的馈赠,别想有的没的。”
朱厚照失笑道:“我这不是正在努力做个好皇帝吗?”
李青哑然。
“所以……什么时候动手?”
“父皇龙体如何?”朱厚照问。
李青知道他是不想父皇担心,道:“半年之内无恙,乐观情况下,可以过完今年。”
朱厚照皱眉沉思,良久,道:“那就暂且等等吧,先从其他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