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95章

    “可我真错了吗?”

    “从结果来看,没错!”李青轻轻叹道,“打仗哪有没伤亡的?这一战无论战果,还是战略意义,都取得了重大成功。只是风险也着实太大了些,而且……”

    “而且与我名声不利是吧?”朱厚照道。

    李青颔首:“鞑靼伤亡很大,然,明军的伤亡也不小,若坚守不出,长此以往的打持久防御战,伤亡可能还会更大,且难保不会出现鞑子闯入大明腹地劫掠的情况发生,可那是缓慢的,长时间的,容易接受的。而一下伤亡这么大,就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京中那些人于公于私,都要跟你撕起来……”

    朱厚照嗤笑,耸肩撇嘴:“我不在乎。”

    “你可以不在乎他们,却总要在乎这些舍命守土的将士吧?”

    “这是自然。”朱厚照豪气道,“战后大赏三军,我可不是小气的人。”

    “嗯,有一点你要牢记,军队是不能画大饼的,画了就必须实现,否则下次就没人敢拼命了。”李青道,“此外,受伤的战士也要全力救治,若不幸成为残疾,亦不能放弃,让他们留在军队吧。”

    朱厚照沉吟道:“我可以给予他们后半辈子生活所需的钱,但留在军队……怕是不太妥当。”

    “你当明白,残疾是会被嫌弃的,他们很难再融入新的生活了,也容易被欺负,朝廷的赏钱不一定能花在他们自己身上。”李青说,“养在军队是为了向将士传达一个信号——大明不会让战士们的血白流,会对每一个为国奋战的将士负责。”

    顿了顿,“残疾不等于无用之人,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再就业的机会,比如器械保养、维护,甚至可以引进一些国有产业在军区附近开办,比如瓷窑,比如织造,找人来教他们这些技艺,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彼此都有残缺,自卑便也不存在了……”

    这时代医疗条件落后,真若伤到四肢尽断,根本救不回来,缺条胳膊断条腿都是极限了。

    李青说:“唯有如此,战时将士们才敢舍命!”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糙的设想,具体还是要斟酌商议,以便保证可行性。”

    “嗯…,不错的设想。”朱厚照缓缓点头,“战斗结束之后,与杨一清,王勋他们好好议议。”

    李青微微点头,轻叹道:“战争是残酷的,发动战争要以止战为目的才是正道。”

    朱厚照眺望远方,战斗虽已结束,却仍残留着大量的血腥场面。

    这一刻,他真正对战争有了敬畏心。

    “我明白。”

    …

    鞑靼小王子一路吃瘪,并非智商欠费,更多原因是时运不济,如明军的不按套路出牌,如明军恰到好处的驰援,如接连几次大雾……

    事实上,抛开这些非人力的因素,小王子还是挺聪明的。

    蒙古铁骑最擅骑射,他特意留下近万勇士用以拖缓明军回援速度,自己率主力去攻空虚的大同城,这一招还是非常有效的。

    如若明军追击过甚,鞑靼骑兵便可以放风筝的战术使明军快速减员,届时即便真被前后夹击,也威胁不到他,如若明军不敢追击,那正好给他腾出攻城时间。

    这一次,优势总在我了吧?

    鞑靼小王子想着。

    这是初步统一的第一战,胜则内部稳定,败则数十年的混乱再次重演,他不能失败,也无法接受失败。

    只要熬过去,便是海阔天空。

    他当然知道大明很强,强得恐怖,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总要生存吧!

    他可没狂妄到再次入主中原,只是想混口饭吃。

    以大明的富裕,稍微刨点食就够他吃的满嘴流油……

    小王子的算盘打的很响,以至于连杨一清都听到了。

    “来了!”

    杨一清突然精神一振,神情肃穆,“传令,鞑靼来袭,准备迎战!”

    张永忙道:“你怎么知道是鞑靼,万一是李先生护着皇上回来了呢?”

    “咱们没这么多骑兵。”杨一清淡淡道,“对面至少有两万以上的骑兵。”

    “这你都能听出来?”张永惊诧,心说:不愧是弼马温,这养过马的就是不一样。

    杨一清曾兼着马政,这点张永还是知道的。

    “那个……鞑靼为何会向我们攻来?”张永想学些兵法,作为执掌天下兵符的御马监掌印太监,他不想当个花瓶。

    “他们大概率是奔着大同城去的。”杨一清道,“鞑子一向都是以战养战,从不带过多给养,久战无果之下,攻击理论上空虚的大同城很合理。”

    张永稍稍放松,道:“这么说,皇上绝对无恙了?”

    “李先生没去之前皇上便无恙,去之后又岂会有事?”

    “这倒是……”张永想起李青的非人哉的一面,彻底放下忧虑,同时,腰背挺的笔直。

    由于离主战场很近,杨一清在赶路的路程中,始终让明军保持着阵型,几乎都没浪费时间,军令下达半刻钟,将士们便做好了战斗准备。

    “嗒嗒嗒……”

    马蹄声逐渐逼近,还没看到人影,却都能感受到地面颤动了,明军刀出鞘、弓上弦、炮弹装膛随时准备点引线……

    人如虎,马如龙,谁敢与我争雄?

    鞑靼小王子觉得自己强的可怕!

    不禁露出猖狂的笑……

    然,他忽然瞧见极远处好像有些不对劲儿,好像……好多人。

    (⊙o⊙)…

    马儿速度很快,不多时便看得真切,真的好多人,还都是明军。

    明军列阵整齐,就直挺挺的立在那儿,数万人立在那儿,仿若铜墙铁壁。

    小王子懵了。

    就跟他娘的做梦一样。

    他愣愣地抬起手,百忙中抽了自己一个大嘴巴……

    可恶,

    不是梦!

    不是,明军怎么会在这儿,怎么会这么多……

    难道这才是明军的主力?

    这一刻,小王子大脑宕机,他实在想不通,明军是怎么变出这么多人的,哪怕宣大驻军齐出,也不该有这么多啊?

    这到底是怎么了?

    愣神的功夫,距离已然不足百丈,这时候再下达撤退命令也来不及了,就算来得及,他貌似也不能撤了。

    折损很大,又没有丝毫建树,就此撤退回去的路上只能杀马为食,不知要消耗多少战马。

    来之前杀牛宰羊,大肆庆祝,若就这么回去,有何颜面见族人?

    而且……那群股东怕是要翻天了。

    这五万蒙古勇士可不全是他的嫡系,有许多都是借的,如此这般打道回府,那群股东能活撕了他。

    大喜大悲来的太快,小王子甚至都来不及悲愤,此刻的他,更多的是疑惑。

    猜不透,真的猜不透,猜不透为何会变成这样,他现在很乱……

    第137章

    决战!

    他乱,杨一清可不乱。

    那么多年的陕甘总督,三镇总兵岂是浪得虚名,在他抢时间的部署下,军中骑兵随时准备出阵绕行,以便攻击侧翼,同时拒马桩、拒马阵都给安排上了。

    好胆你就来!

    明军摆开架势,大有比武大会之上,一高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怎么办?

    接是不接?

    小王子满脑袋问号。

    唯一让他庆幸的是,即便没有命令,勇士们也放缓马速,在距离明军约五十丈处停下,形成对峙状态,这给了他缓冲的时间。

    此刻,小王子心如油煎。

    打?

    打过又能如何?

    绕?

    且不说大同城是否真的空虚,哪怕仅数千人,这么近的距离也足以坚持到这些明军回援,届时,怕是要被两面夹击。

    回去?

    回不去了!

    死磕?

    大明家大业大,他哪里能消耗得起?

    豁出去赌一把?

    可他运气实在太差了。

    “老子上辈子是不是拉朱重八锅里了……”小王子破防似的骂脏。

    两百斤的大男人,此刻无助的像个孩子。

    “快点啊,我等得花都谢了……”杨一清一脸渴望。

    不过,他并未失去理智,鞑子毕竟都是清一色的骑兵,主动进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于是……

    老杨头果断派通蒙语人开骂,有多脏骂多脏的骂……

    所谓激将法,就是由激怒敌方将官而来,这一招相当低级,不过大多时候都能有奇效。

    无他,忍气吞声会影响士气。

    鞑靼小王子双目赤红,目眦欲裂,半晌,怒吼:“老子跟你们拼了!”

    言罢,大手一挥,

    “撤!”

    打不了,打不了一点儿,现在已经不是劫不劫得到物资的问题了,再优柔寡断下去,怕是会赔的底儿掉,至于回去后将面临的棘手问题,小王子也顾不上了。

    这时的小王子,突然想起了汉人一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调头,后军变前军,撤!”

    小王子下达了一个他自觉人生中最屈辱的命令。

    其实不光是他,鞑子也是真不想打了,这仗打得……打稀碎啊!

    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反正来之前吃也吃了,喝也喝了,一路肉干的造,劫不到东西关他们屁事,自有人背锅……

    他们骁勇,可他们不傻,就这么个打法,早晚得全折进去。

    鞑子军行动迅速,很快便完成军令,继而扬长而去,虽说丢人,但……

    你就说快不快吧。

    张永讷讷的看着这一幕,喃喃道:“不是,他们都这么怂的吗?”

    少了一嘟噜的张永,都自觉比鞑子男人。

    杨一清也有些惊诧于鞑子的果断,本还想来个主力对决,以待后援进而两面夹击的他倍感失望。

    “真的是……怂爆了!”

    杨一清骂骂咧咧。

    张永立功心切,忙道:“杨大人,我们得咬住他们啊,不能就让鞑子就这么跑了。”

    杨一清骂道:“那你去追?”

    “哎呀,这不是置气的时候,战功就在眼前……”

    “你没事吧?”杨一清没好气道,“且不说穷寇莫追,人家清一色的骑兵,咱们骑兵才多少?追?上赶着让人家放风筝?”

    张永哪里知晓兵事,老脸憋通红也无法反驳一句,末了,道:“那就这样看着他们走?”

    “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杨一清哼了句,继而道,“整军,继续匀速前进……”

    死命追是不可取的,可也不能没有动作,万一皇帝那一路军挡住鞑子退路,自己这支真正的主力军仍能参加战斗。

    杨一清沿用之前战术,依旧在保证战力的基础上行军,主打一个不疾不徐。

    能赶上包圆鞑子最好,赶不上那也没办法,杨一清用兵,稳字当先。

    不过,为了尽可能地收益最大化,杨一清把骑兵派了出去,让他们保持安全距离的追击。

    …

    “他娘的,失策,实在失策……”

    小王子一路骂骂咧咧。

    攻城战损耗大,他便藏了个心眼儿让嫡系牵制后方的明军,拿其他勇士的命攻城,让嫡系坐享其成,算盘打得不可谓不响,万万没想到……

    现在好了,城没攻上不说,想跑也不能直接跑。

    那可是上万嫡系精锐啊,他如何舍得,真要舍得,那他这个可汗也做到头了,甚至回去连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于是,疾驰一路的小王子又跑回去了。

    而这边的明军已然合兵一处,并得到了充足的休整,慢条斯理地与上万鞑子军对峙,甚至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还分批次对峙,同时始终保持着随时攻击的准备。

    鞑子也没反攻什么的,双方都自认为优势在我,都在磨洋工。

    直到……鞑靼小王子去而复返。

    “啊哈哈……优势在我啦!”威武大将军见此情况,立即下令总攻。

    鞑子是往大同城去的,眼下如此,不用想也知道是吃了瘪,而能让鞑子主力吃瘪的只有己方主力军。

    主力援军不日就到,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建功立业就在此时,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得到充足休息,以及立军功的双重加持下,龙精虎猛的明军主动进攻,生生莽了上去。

    反倒是兵力、兵种都占优势的鞑子,此刻却生了怯意,他们拖不起,在他们身后还有着三万明军主力。

    狭路相逢勇者胜,明军气势如虹,鞑子却萌生退意,又是往返疾驰,虽没有杀伤明军,却收获了疲累,多重原因的加持下,导致他们毫无战力可言。

    鞑子不想打,可鞑靼小王子非要打!

    小王子当然知道这样会伤亡更大,可他不能放弃自己的嫡系,哪怕其他人折损殆尽,他也在所不惜。

    反正又不是他的人。

    甚至……眼下多死一些,回去后他反而会好过一些。

    多数鞑子军对小王子都是听调不听宣,可战场之上,必须要有统一指挥,说一不二的主帅,基于此,鞑子军中诸多将领,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控制住自己的麾下。

    这让他们悲愤到了极点。

    渐渐地,鞑子大军开始乱了,不是明军攻击所致,是从内部开始乱的,仅仅半个时辰,越来越乱的鞑子军开始了崩溃……

    战场之上,一旦出现自乱阵脚的情况,就离失败不远了,哪怕兵力占优也不行。

    阵脚一乱,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力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