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05章

    王守仁沉吟了下,缓缓点头:“这个我会考虑的,不过,我现在可没机会,代天巡狩还要数年呢。”

    “伯安你代天巡狩不是都好些年了吗?”唐伯虎诧异,“真的需要这么久?”

    李青好笑道:“又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只看一眼就成,这是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大明这么大,他这效率已经非常高了。”

    我怀疑你在内涵我,我有证据……唐伯虎幽怨的瞥了李青一眼,“点谁呢?”

    李青哈哈一笑:“伯虎你也挺出名的,单论知名度来说,哪怕皇帝也不及你。”

    “嘁~”唐伯虎不屑地撇撇嘴,“你这也太假了吧,罚酒罚酒。”

    “真的,这是事实。”李青认真道,“一点都不夸张,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影视剧的功劳……”

    李青开始讲述那个璀璨的时代……

    喝酒离不开侃大山,多年好友久别重逢,在酒的些微刺激下,轻松愉悦的话题怎么聊都不够。

    影视、、动漫;飞机、汽车、高铁……

    酒一杯一杯的端,话题一个接一个不断……

    李青也没有固定的讲述方式、逻辑,想到什么说什么,以这时代的词汇尽量让他们理解、并发挥出足够的想象。

    于王守仁、唐伯虎而言,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那是一个梦幻的时代,璀璨到让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都变得匮乏的时代。

    “秋香,霸王枪……”唐伯虎还沉浸在那部电影的剧情之中,他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接着,仰脖将酒盏清空,点评道,“嗯……,这戏本编的不错,文武双全,还抱得美人归……”

    顿了顿,狐疑道:“华太师应该就是那位上疏说我科举作弊的言官了,只是……宁王……”

    他不解道:“我怎会和宁王牵扯在一起呢?”

    李青挠挠头,道:“大抵是为了戏剧冲突,呵呵……演绎嘛,自然是怎么精彩怎么来。”

    “这样啊……”唐伯虎缓缓点头,咕哝道,“我还挺反感跟他有交集的……”

    李青哈哈笑道:“到时候我额外再给你拍一部,纪实片的那种。”

    “那敢情好。”唐伯虎嘿嘿笑道,“另类成名也是成名嘛。”

    “哈哈……”李青、王守仁笑声爽朗……

    酒逢知己千杯少,从傍晚至深夜,从深夜至子夜……一直喝到四更天,喝尽最后一坛酒,三人才善罢甘休……

    ~

    再醒来时,已是下午。

    李青去洗了个澡,换上柔软、舒适、且十分有型的‘永青’牌成品衣,重又恢复了真实样貌。

    柿子树下,王守仁、唐伯虎正在对弈,李青上前瞧了一阵儿,帮着唐伯虎挽回颓势之后,便去取来箩筐,开始采摘即将熟透的柿子。

    当初在连家屯儿,他跟人学习了柿饼子的制作方法,打算如法炮制,这柿树品种极好,结的满满当当,可不能浪费了。

    忙碌了小半时辰,硕果累累的柿子树变得空落落的,被果实压弯的枝头重新挺立起来,好似不堪重负的迟暮老者,卸下了背负已久的重担一样。

    “又输了……”唐伯虎颓然苦笑了句,扭头横了眼李青,“你影响我思路了。”

    李青撇嘴嗤笑:“手不溜,怨袄袖。”

    唐伯虎:“……没意思了啊!”

    “哈哈……来来来,吃个柿子解解酒。”李青挑出一个稀软的大红柿子,扬了扬。

    唐伯虎上前接过,揭开果皮咬了一口,糖分充盈口腔,混合着唾液进入腹中,残留酒意还真减轻了不少。

    “还真甜……。”唐伯虎赞了句,继而加快进度,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犹不尽兴的他,又再箩筐里挑了一个熟透的,正欲大快朵颐,却被李青一把夺走。

    “腹中食物还未得到充分消化,不能多吃。”李青道了句,甩手丢给王守仁。

    王守仁稳稳接住,品尝着甘甜,露出愉悦享受的神色……

    “真是美味,先生,做成了柿饼可要送我一些。”

    “没问题。”李青爽快答应,自夸道,“我做的柿饼你就吃吧,一吃一个……”

    ‘铛铛铛……’门被敲响,“青爷,是我。”

    唐伯虎上前开门。

    李浩对唐伯虎打了个招呼,又对王守仁颔首示意,走上前道,“有些事想听听青爷你的意见。”

    “什么?”李青停下手上挑拣柿子的动作。

    “我想收回一些外放的产业。”李浩说,“朝廷来信了,欲与李家展开深度合作,想让李家大规模提供商品,便于朝廷与遥远西方的贸易……”

    “青爷你知道的,富人都是逐利的,朝廷跟西方贸易的事不是秘密,可以预见,新贸易航线的发现,会大大提高商品利润……”李浩挑了个熟透的柿子,掀开果皮咬了一口,“今年朝廷收购民间商品的数量大幅度缩水,而随着宝船归来,朝廷收购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大……”

    李青思忖少顷,问:“下放的产业脱离了李家掌控?”

    “暂时没有。”李浩一脸无奈,“可这些小富商们已开始坐地起价了,而朝廷……朝廷依旧以原有价格收购……你懂的。”

    第151章

    朱厚照的文采

    “这是人之常情……人嘛,总是不满足。”

    李青缓缓开口,“若那些小富商们不知感恩,进而贪得无厌……不妨打击一下。”

    他不反对李浩的想法。

    大家利益自然要大于小家利益,可也不能让小家反过来往里搭。

    李家有钱不假,可与朝廷合作的商品数额过于庞大了,长此以往下去,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了,而习惯享受李家廉价商品提供的朝廷,也会渐渐视作理所当然……

    待有朝一日李家真的供应不起了,只怕还会因爱生恨!

    “现在赔本吗?”

    “不,还有的赚,不过利润缩水很大。”李浩叹道,“可若不求变,利润会完全消失,继而往里搭钱。”

    李青颔首:“在不违律法的前提下,你自己尽管去做,不用征求我的意见。”

    顿了下,补充:“可能的话,还是要尽量给人家留条活路,不要把事情做绝,莫将人逼上绝路。”

    “这个青爷你大可放心。”李浩点头道,“我不是那种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小肚鸡肠之人。他们不义,我自不仁,却也不会极端到把人逼上绝路,嗯……我会以一个相对平和的方式收场。”

    “嗯…,这样最好不过。”

    闻言,李浩放松下来,挠着头说:“我还以为……青爷你会主张让咱家吃亏呢。”

    李青笑骂道:“咋?我就那么像大义灭亲之人?”

    “啊哈哈……当然不是啦。”李浩忙拍马屁,接着,快速吃下糯甜柿子,拍了拍手道,“既然你同意了,那我就去忙了。”

    李青颔首。

    目送李浩离去,李青看向王守仁,道:“小云,你这次来直隶,能待多久?”

    王守仁想了想,道:“过了年吧,先生你知道的,江南是赋税重地,南直隶又有部分单独的收取、使用之权,眼下大明国力鼎盛,百姓富足,税额自也惊人,这是好事,却也很容易滋生腐败。”

    闻言,李青忙又将刚才的话复述一遍:“莫把人逼上绝路!”

    同样的话,含义却大不相同,前者,李青是怕李浩伤害别人,后者,李青是怕小云受到伤害。

    王守仁轻笑点头:“我这钦差都做了这么多年,若是拿捏不好分寸,早就干不下去了。”

    李青怔了下,哑然失笑,颔首道:“确实……毕竟是王阳明嘛。”

    “嗯…,你这钦差不是特别忙吧?”

    “皇上给了我极大的自由空间,绝大数时候我都可便宜行事。”王守仁说。

    “既如此,有空常来我这儿,”李青说道,“这的《心学》门槛太高,且也不是一夜畅聊就能说得完的,最起码……你得让我全知全解才行,当然,也要有文字留存。”

    “没问题。”王守仁爽快答应。

    又聊了几句,王守仁告辞离去。

    唐伯虎无所事事之下又去了青楼,独留李青一人挑拣柿子……

    …

    半个月后,柿饼子出炉,李青留了一部分,送了小云一部分,余下的都给了两口子。

    李宏、朱婉清年龄大了,牙口自然不好,李青特意嘱咐拿来泡茶喝……

    小云隔三差五过来一次,讲述《心学》。

    随着深入了解,李青愈发觉得将‘知行合一’定义为完整版的《心学》,实在过于片面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心学》是一种中式哲学,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式哲学。

    没有无病呻吟的价值观,有的是自我意义上的成功,当然,《心学》并不是‘自我胜利法’。

    它可以让人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让人处于最小的磨损,以最佳的状态,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

    有时候,李青也会先记录一些核心句子,毕竟,完全转化成文字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小云不可能现在就给他。

    比如:坐中静,破焦虑之贼;

    事上练,破犹豫之贼;

    舍中得,破欲望之贼。

    等等……

    李青尤为喜欢那三句话。

    …

    舒缓的慢节奏生活,因为《心学》的出现,变得不再平淡,变得趣味性十足。

    李青十分享受这种生活状态,然,这种生活状态下的时间,流逝的过于快了。

    感觉还没咋过,便已是秋去冬来、已到了年关……

    王守仁南直隶事了,

    本来都说好了,在一起过个年,然,朱厚照的圣旨一到,王守仁又再次踏上了去江..西的旅程。

    李青无奈何,只能在心里骂两句小东西不当人。

    又是一个温馨、祥和、充满欢乐的年,大家都好好的,年味儿也十足……

    李浩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收回了三家织坊,一家胭脂坊,两家裁缝坊,一家家具坊,商品供应力度一下提升了许多。

    李青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包。

    李雪儿的事业没有太大进展,其实这也不怪她,蒸汽机技术以及应用,没办法在短时间快速突破。

    这需要一个过程……

    吃了汤圆,李青、唐伯虎便去交趾,完成之前对朱祁锦的承诺。

    许是上天垂怜李青,真可谓是万事顺遂,朱祁锦身体状态良好,开荒也在持续进行中,有了大明朝廷兜底,朱祁锦对这方面也格外上心。

    李青看着那大明之外的大明粮仓,说不出的开心,有种这么多年的付出,一朝得以尽数回报的极致愉悦感。

    时间如快马加鞭,继续一往无前,为朱祁锦调养完身体,回到大明时,已是正德十三年,夏末。

    贪得无厌的李青一边享受着这无比满足的生活状态,一边又抱怨时间过得太快,跟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子似的骂骂咧咧……

    这要让朱厚照瞧见,估计又要说他:“瞧你,一点都不讨喜。”

    ~

    眨眼,柿子树上又挂满了红灯笼。

    李青重复着去年,又开始做柿饼子,去年李宏、朱婉清都说柿饼泡茶很好喝……

    这人啊,有时候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李青就很享受这种付出……

    天气转凉,秦淮河畔的柳树早早抛弃了青葱,这让李青原本愉悦的心情,添了少许忧愁。

    不过,这种忧愁很快就被一个喜讯冲淡了。

    这天,李雪儿带来了朱厚照寄往侯府的信。

    李青接过展开,只看了个开头,便不自觉露出笑意。

    字里行间满是‘朕想过过你过过的生活’,除了羡慕,就是抱怨。

    不过,却也成熟了,有责任了,虽是骂骂咧咧,却也没有撂挑子不干的苦闷之语。

    以下内容含娘量太高,李青直接忽略,继续往下看。

    信纸的末尾来了这么一句,显然,朱厚照深谙断章之道,不过还好,他是两章齐发,李青只需动动手指,便能看到接下来的内容。

    李青忍俊不禁,隔空为朱厚照竖了个大拇指,“确实挺牛!”

    继续往下看……

    李青忍不住笑出声……

    隔着纸张,李青都能想象到朱厚照那气急败坏的模样。

    “哎,老朱这心操的……确实操的太宽了,瞅瞅给孩子气得……”李青替朱厚照吐槽了句朱元璋。

    “嗯…,棒棒哒!”李青笑着赞了句。

    收起信,短暂思忖了下,决定回一封信,不仅要回信,还要回一封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信。

    他知道,小东西需要被肯定!

    李青酝酿着马屁该如何拍,一边说:“小雪儿,去书房取笔墨来。”

    “我能看看吗?”李雪儿太好奇了,一封信能让他全程笑着看完,这大侄子的文采……

    该有多好啊!?

    第152章

    良言一句三冬暖

    李青将书信塞进袖口,淡淡道:“这不是你该看的,也没什么可看的。”

    这通篇下来,除了骂娘没多少内容的东西,的确没啥可看的。

    李雪儿撇了撇嘴,去隔壁书房取来笔墨纸砚,一边研墨,一边问:“你要给皇上回信?”

    “嗯…,回一封吧。”李青缓缓说道,“我的事他基本都知道了,也没啥可回避的,嗯…,做了坏事要批评,做了好事也要表扬才是。”

    “好吧。”李雪儿有些顾虑,却也没说出反驳之语。

    过了会儿,“好了。”

    李青上前坐下,提笔蘸墨,突然想起了什么,问,“对了,专利的事朝廷批了吧?”

    “批了,早就批下来了。”李雪儿点头。

    “那就好。”李青不再多说,落笔写字,然,刚写了几个字,脑海里就不由浮现朱厚照那叉腰、昂脸、鼻孔朝天的小人得志模样,搞得他拍马屁的心情全无。

    ‘沙沙……’李青将宣纸揉成一团,道,“你来写。”

    “我?”李雪儿懵了下,讷讷问,“写什么?”

    “拍马屁的话!”李青说道,“你知道的,我这人不会阿谀奉承。”

    搞得跟我是阿谀奉承的人一样……李雪儿默默吐槽了句,无奈道,“以什么格式开始?”

    “什么什么格式?”李青愣了下,随即明悟笑道,“直入主题就好,嗯…,以‘信我已收到’为开头,展开五百字的赞美,嗯……就这样。”

    “……知道了。”李雪儿垮着脸点头,提笔蘸墨,又歪头问,“我总得结合来信吧?”

    “不用,直接夸就成。”

    “硬夸?”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