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毕竟……这是在瓜分上层的权力。“小皇帝这边的问题当不会太大,从他的性格,以及表现来看……内心深处对长生的渴望不是一般的强……”李青喃喃自语,再联想到历史上的嘉靖,心中有了几分信心。
以长生诱之,不愁小皇帝不上道。
至于群臣这边,还是尽量努力争取一下,如若能心平气和,那是最好不过,如若不能……李青轻叹:“但愿他们肯识时务吧。”
~
皇宫。
朱厚熜批阅完奏疏,靠在椅上一边品茗缓解疲乏,一边思考接下来的改革事宜。
登基数年的他,还未真正推行自己这一朝的国策,客观来说,这对朱厚熜很不利。
因为眼下的大明,还不是他的形状!
不削弱孝宗父子的影响力,他的皇帝权威就无法立起来,更别说彻底取代孝宗父子,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新的皇帝意志!
朱厚熜本想着用大礼重议事件巩固皇权,建立权威,却不料,半路杀出个杨慎不说,李青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他的计划……
“为今之计,只能押宝改革了。”朱厚熜轻皱眉头,自语道,“寿宁侯兄弟俩的罪行已然铁证如山,届时改革一旦受阻,倒是可以先杀一个缓解阻碍,不过……万一李青再次反对,又该当如何呢?”
诚然,朱厚熜对长生的渴望无比强烈,不过,他对皇权的在意程度亦是不弱多少……
何况,他还这般年轻!
还没及冠的他有太多的时间了……
“我才是大明皇帝!”朱厚熜眸光坚定,少顷,又补充道,“真要得罪了,后续再作弥补便是,可收拢皇权却不能再拖了……”
朱厚熜舒了口气,道:“来人!”
“请皇上吩咐。”张永走进来。
“怎么是你?”
张永笑笑,道:“黄公公能力出众,现已能独当一面了,奴婢也不年轻了,常有精力不济之感,呵呵……奴婢可不是存心偷懒呀。”
朱厚熜缓缓点头,罕见的面色柔和,温和道:“这些年你的付出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累了自然可以休息一下,好好注意保养,朕还想你多干几年呢。”
顿了顿,朱厚熜给出定心丸,道:“有功之人,不容辜负,未来你大可放心!”
张永这般识时务,朱厚熜不介意大度一次。
当然,主要是张永没给他找过事儿,大方向上一直站在他这边,今又主动让位迎合,朱厚熜自没必要过于苛刻。
“谢皇上隆恩。”张永连忙谢恩。
朱厚熜笑了笑,道:“去唤张璁来见朕,稍后再去一趟连家屯儿刚修缮过的小宅院,看看李百户回来了没。”
说着,从抽屉里取出钥匙,叮嘱道:“你要进去确认一下,他没有钥匙,兴许跳墙进院也说不一定!”
张永非常巧妙的露出一丝诧异,上前双手接过,问:“如若李百户回来了……?”
“让他进宫见朕!”朱厚熜说。
“奴婢遵旨。”张永拱了拱手,退出大殿。
朱厚熜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轻松自语:“未来黄锦坐镇司礼监,陆炳坐镇锦衣卫,朕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
连家屯儿。
张永取出钥匙打开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唤了两声,不料,还真得到了回应。
少顷,见李青睡眼惺忪的走出门,张永心下狂喜,忙作了一揖,毫不犹豫地抛开朱厚熜的吩咐,上前急急问:
“先生,先帝怎么说?”
李青打了个哈欠,道:“他同意了,到时候我带你回去。”
“哎,好好……”张永早有预料,可真亲耳听到仍是忍不住狂喜,“咱家就提前谢过先生了。”
“嗯,还有事儿没?”李青急着补觉。
“啊,皇上找你。”张永这才想起正事,连忙说。
李青惊诧:“他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不知道,只是让咱家来碰碰运气,”张永心情愉悦,嘿嘿道,“现在看……皇上运气不错。”
顿了下,补充,“对了先生,奴婢来这儿之前去了内阁传旨张璁,你这时候过去,兴许还能参与进去呢。”
“改革事宜?”
“大抵是了!”张永点头。
李青沉吟道:“张璁什么时候入的阁?群臣就没有激烈反对?”
“你们走了没多久,他就入阁了。”张永解释,“张璁以大礼重议入局,群臣自然不满,不过皇上对内阁做了很大改动。”
“是什么?”
“加人数!”张永道:“杨一清、谢迁、刘健全都回来了。”
“啊?”李青人都傻了,“不是……杨一清倒也算了,刘谢二人……还活着呢?”
李青倒不是诅咒二人,只是单纯的惊讶,尤其是刘健……怕不有九十好几了吧?
张永讪笑道:“活着呢,不过也差不多了,尤其是刘大学士,人刚到京师就病倒了,到现在都还没好利索呢,谢迁好一些,可也就一些,隔三差五才上一次朝,这马上又冷起来了,估摸着……到时候跟刘健差不多吧。”
敢情是来充当吉祥物的啊……李青释然,问:“首辅是杨一清还是张璁?”
“杨一清!”张永说道,“不过,态度上皇帝更倾向张璁,当然了,对杨一清大学士也很礼遇……”
好一会儿,李青搞清楚了现状,好笑道:“这可真是群英荟萃啊,连正统朝入仕途的刘健都来了……”
李青知道小皇帝是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思,才如此安排,不过这一来,也方便自己摸鱼,口风越不统一,越容易乱中取利。
说不定能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走吧!”
……
皇宫。
朱厚熜、张璁,两根g相谈甚欢,李青还未进殿,便听得分明。
张永进去不一会儿,重又出来,道:“皇上让你进去。”
“嗯。”李青缓步走进大殿……
“微臣参见吾皇万岁……”
“免礼。”朱厚熜本能开口,抬起头,才见李青还未至近前。
不过,朱厚熜并未生气,相反,心中还稍稍感到一丝慰藉。
至少比之前好了些,现在还装了装样子。
“爱卿什么时候回来的?”
“今日刚回来,正准备进宫面圣,张公公便去传了旨。”
这话真假朱厚熜懒得深究,单就李青的态度而言……他很满意。
“嗯,爱卿一路辛苦。”朱厚熜招了招手,“赐座。”
远处小黄门应了声,搬来椅子。
张璁着实被惊到了,在他的印象里,皇上还从未对别人有过这种态度……
对自己礼遇是因为改革,对一个锦衣百户礼遇……又是为了什么?
用得着吗?
张璁有些摸不着头脑,可也不敢托大,便朝李青颔首示意,算是打了个招呼。
李青点点头,拉开椅子坐下,开门见山,“不知皇上唤臣来,所为何事?”
朱厚熜笑笑,看向张璁,道:“张卿与李卿说一下吧,不要隐瞒丝毫。”
言罢,笑眯眯的端起茶杯,慢条斯理的品茗……
张璁心下更惊,可怎么看皇上都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只好压下心绪,道:
“今大明极度鼎盛,然,诸多制度却与之有些不匹配,犹以赋税制度为甚,皇上英明,欲对此除弊革新……”
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皇帝神色,见其没有任何不满的意味,心中有了底。
这李百户是皇帝的绝对心腹,可以与黄锦相提并论!
只是……黄锦是皇上的大伴,这李百户……
“具体呢?”李青问。
张璁压下疑惑,道,“简化赋税,田税、商税、盐税……摒弃名目杂多的税物,统一收取银子!
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加税收,还能避免官吏巧立名目,鱼肉百姓,且在收税的过程中,能减少损耗……”
张璁说话期间,朱厚熜一直观察李青的神色,见其先是惊诧,后又惊奇,并未露出不满之色,心下一阵轻松,待张璁说完,这才慢悠悠放下茶杯,道:
“李卿以为如何?”
“非常不错!”李青不掩饰满意之色,“任何时候,做减法都是上上之选,不过……我以为可以再完善一下。”
朱厚熜微微一笑,“愿闻其详!”
“除了白银,百姓还可以用宝钞交税。”李青说道,“如若只用白银,长此以往下去,大明宝钞的影响力则会持续走低,终有朝一日会被摒弃。”
顿了顿,“此外,若只用白银一项,那富绅必然大批量囤积白银,时间一长白银定然会不够用,待到那时富绅便可以用白银抄底……”
李青阐述完其中利害,道:“这样做,也可以巩固大明宝钞的公信力,如若朝廷发行的宝钞朝廷都不收,试问,百姓还会认宝钞吗?”
大明宝钞的信用必须保住!
这是李青长久以来的坚持,不以任何事件而改变……
第90章
一条鞭法
“大明宝钞的信用……”
朱厚熜一想到以后收税,收上来的是大批大批的宝钞,心中就有些不痛快。
相比之下,他还是更喜欢亮闪闪的银子。
李青知道他的心思,也不意外他有如此想法,毕竟,大明皇帝普遍不懂经济。
“皇上,你可以把大明宝钞理解成一道保险!”李青说道,“纵观历朝历代,几乎全衰落于兼并,诚然,随着开海通商,数以万万计的海量白银涌入我大明,可随着时代发展,财富最终会不可遏制的流向少部分群体,这个难以避免,多一种流通的货币好处太大了……”
这番话,李青可谓是苦口婆心,没有丁点弯弯绕。
“皇上何不想想,当初英宗、中宗、宪宗皇帝为何会不遗余力的挽回宝钞信用?”
朱厚熜沉吟了下,看向张璁,“张卿,你怎么看?”
人家把英宗、中宗、宪宗都搬出来了,我还能咋说?张璁故作考虑一番,颔首道:
“李百户这话确有一番道理。”
朱厚熜暗暗一叹,点头道:“到时就将这个也加进去吧!”
“皇上英明!”
李青、张璁齐齐拱手。
朱厚熜笑笑道:“张卿你继续!”
“是!”张璁拱了拱手,继续阐述改革重点……
……
足足小半时辰后,张璁才口干舌燥的停下。
李青归纳了下,说道:“此次改制革新,可分为三点,一,清丈土地,均衡百姓的赋税压力;二,限制税吏苛扰百姓,使赋税收取趋于平稳;三,以货币代替实物,减少收税过程损耗;主要就这么多,对吧?”
“李百户言简意赅,鞭辟入里。”张璁微笑颔首。
李青惊奇道:“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呃……也不全是。”张璁悻悻道,“这其中,多是以桂大学士的主张,本官加以润色……当然了,这其中也有本官的心血。”
“这个桂大学士……可是名叫桂萼?”李青问。
之前大礼重议的时候,李青听说过这人。
“是他!”朱厚熜颔首,“桂爱卿也是难得的人才,现在正忙着具体细化。”
顿了顿,“除了加入大明宝钞,其他方面,李卿可还有建议?”
“挺好的,暂时没有。”李青微微摇头,“不过,这项国策推行的难度怕是不小。”
朱厚熜:“爱卿可愿出一把力气?”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李青微笑道。
见状,朱厚熜心下更是满意,这次李青回来,对他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好似变了一个人。
只是他却忽略了,事出反常必有妖,李青的态度可不会无缘无故转变……
君臣三人又说笑一阵儿,见李青面露倦意,朱厚熜善解人意道:
“爱卿一路辛苦,先休息两日再当值吧。”
“嗯,多谢皇上体谅。”
张璁见皇上说了结束语,便也跟着起身,拱手道:“臣告退。”
朱厚熜微笑颔首:“两位爱卿慢走。”
目送两人走出大殿,朱厚熜心情愉悦地伸了个懒腰,“来人!”
小黄门上前……
“唤恭妃来。”
“是!”
……
走出宫门,李青步子顿了下,问:“张大学士,这项国策以何名字命名?”
“一条鞭法!”
李青呆了呆,喃喃说:“这名儿不错……”
顿了下,“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吗?”
张璁无奈苦笑:“饭要一口一口吃不是?这个能不能顺利推行还在两可之间,贪多嚼不烂啊……”
“嗯,说的是。”李青也不失望,反而有些开心,这给他的改革提供了空间……
“告辞!”
“再会。”张璁拱了拱手,望着李青离去的方向,喃喃自语,“怪哉,怪哉……”
~
傍晚时分。
李青睡饱醒来,又躺了会儿,准备去体验一下京师的夜生活。
不料,一开门就看到了张永,正提着食盒等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