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李青自嘲一笑:“我可不洒脱,一点都不洒脱。”张璁哪里肯信。
李青不稀得解释什么,起身道:“听说朝廷正在建历代帝王庙,我去瞅瞅,张首辅先忙。”
“国师慢走。”张璁起身相送……
李青刚走出宫门口,‘大尾巴’就撵了上来。
黄锦哼哧哼哧的追上李青,问:“要去连家屯儿吗?”
“不炼丹!”李青一句话堵死话题。
“……”黄锦挠挠头,讪讪道,“我也不是为这个,当然了,皇上也不是。”
李青‘呵’了声,“你来的正好,也不用我再跟人打听了,带我去看看历代帝王庙的建造。”
“这都下午了,要不明儿个吧。”黄锦说,“你要想了解,我可以先给你讲一讲帝王庙的规划。”
李青好奇道:“听你这话……这帝王庙很排场喽?”
“那是!”黄锦嘿嘿笑道,“比南直隶的帝王庙可要排场多了。”
“呵呵,当初太宗迁都顺天,都没建历代帝王庙,他倒是有魄力……”李青皮笑肉不笑的说。
黄锦干笑道:“眼下府库殷实,花费又不算太大,再说……这也是件大事嘛,不能寒酸了不是?”
李青不置可否,问:“此番议礼,都涉及到了什么?”
黄锦想了想,道:“改动也不算大,不过是天地祭祀要分开,单独设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此外就是重又规整了皇帝亲耕,皇后亲蚕……”
黄锦不聪明,记性倒是极好,将改制内容一一说与李青听。
这种事李青不是很在意,倒是花费……让他多少有些不舒服,一座历代帝王庙,单是占地面积就高达30亩,建筑规格之高,更是仅逊于皇宫。
当真是……崽花爷钱不心疼!
可话说回来,历代帝王庙意义非凡,不仅是为供奉从三皇五帝至前朝的帝王,也是华夏文明延续的精神象征,确实不能太寒酸了。
二人边走边聊,最终还是先回了连家屯儿。
小院儿还是那个小院儿,井然有序,一看就是常有人来打理,黄锦借机为主子说话,称:皇上如何如何思念你,如何如何重视你……
说的李青一个头,两个大,没好气道:“我可没让他这么做。”
黄锦:-_-||“你这话就……就……”
“丧良心?”
“呃……原来你知道啊!”黄锦小眼神充满诧异。
李青:“……”
他只是对这些形式主义无感罢了。
尤其是功利心极强的形式主义!
李青吁了口气,问:“这次建历代帝王庙,以及天、地、日、月郊祀台,预计总共要花费多少?”
黄锦习惯性的掰着粗短手指算了算,茫然道:“这我哪算得出来?”
“那你还……”李青扶额,“预算多少你可知道?”
“我只知道皇上拨付了工部一百五十万两,让先使着……”黄锦悻悻道,“当然,这些肯定不够,可这是大事,多花些钱也是应该,单是计划的那好些金丝楠木的柱子,就要不少银子呢。还有金砖啦,琉璃瓦啦……”
“这次建历代帝王庙、天地日月郊祀台,雇佣了好多农户,有一部分钱流入了百姓口袋,百姓有了钱,不仅生活能好一些,还能带动京师的工商业,会额外多出一小部分的商税流入朝廷,这个叫良性循环。”黄锦干笑着说。
李青惊诧道:“行啊黄胖子,瞧着憨憨蠢蠢的,竟还懂得这个经济账?”
黄锦不好意思的说:“我哪懂这些啊,都是听皇上说的。”
“嗯…,看来大明轶闻录他是没少看……”李青笑笑,道,“可这属于生搬硬套,花出去十两,转变的商税一两都不会有,不过,一小部分流入百姓口袋倒不为错。”
钱是要花不少,可这种钱也应该花,且不算白花。
大明不可能再迁回南直隶了,基于此,在顺天建历代帝王庙就很有必要了,再者,这怎么说也是可以传承下去的政治遗产。
退一万步说,哪怕数百年之后,回到了那个璀璨时代,还能收一收门票回回本呢。
李青不再计较花钱的事儿,转而向黄锦了解这一年多来,朝廷发生的各类政治事件。
到底是司礼监掌印+皇帝绝对心腹,大事小情黄锦几乎没不知道的,黄锦记性又好,好好给李青‘补了课’……
李青尝试着将自己代入朱厚熜,再反推他的举措……最终打出一个‘及格’的分数。
朱厚熜是有缺点,且缺点明显,可优点一样突出。
只要他肯端正态度好好干,太祖、太宗比不了,不过,努努力成为宪宗第二,也不是不可能。
见李青露出满意神色,黄锦哼哼道:“怎么样,皇上英明吧?”
李青扯了扯嘴角,说道:“天色不早了,你回去吧。”
“不是,夸一句能要命怎地?”黄锦郁闷道,“这样英明的皇上,难道还不值得你炼一炉丹药犒赏犒赏?”
李青哼道:“我看你也是近墨者黑。”
“分明是近朱者赤!”黄锦据理力争。
李青懒得跟他抠字眼儿,嗤笑道:“第一,他是皇帝,江山是他朱家的;第二,我不是他爹,没道理惯着他。他英明我就要犒赏?这是什么逻辑?!”
“……不炼丹就不炼丹,干嘛这样说话啊。”黄锦郁闷,可也知道李青就这脾气,苦叹道,“其实我看得出来,这江山虽不是你的,且你也不在意权力,可……你内心深处一直以主人自居。这点,你总承认吧?”
李青不否认,说道:“人人都是主人。江山是朱家的,可天下从来都是天下人的天下!”
黄锦挠挠头,没太听懂,“那你扪心自问,你有没有对皇上搞区别对待?”
“没有!”
“你看着我的眼睛。”
“你眼睛太小了,我看不见。”李青别过头去,淡淡道,“再不回去,宫门可要落锁了。”
“没事儿,皇上让我陪你解闷儿,我这是奉旨办差。”
李青无语:“你好歹也是司礼监掌印,这么闲的吗?”
“那咋了?”黄锦一本正经道,“我一直都不忙,下面几个秉笔个个精明强干,事情做的井井有条,我干嘛瞎指挥?”
“不是?你这……呼,算了。”李青无奈笑道,“就这样保持你的纯真吧,想来,你家主子也喜欢这样的你。”
黄锦这个司礼监掌印几乎快成吉祥物了。
不过有他这样的上司,想来那些秉笔太监也开心的紧,又有朱厚熜宠信,黄锦倒也不会因此失势,甚至受欺负。
虽然近乎摆设,可黄锦也少了烦恼,也没人找他麻烦,嗯,挺好。
黄锦不是那种能干大事的人,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心计,李青自不会强加于他什么。
司礼监掌印是挺关键,可大明还不至于要靠一个太监如何。
黄锦倒不以为耻,嘿嘿道:“要不我今儿就住这儿吧?明儿带你去看历代帝王庙。”
李青好笑点头:“我出去一趟。”
“干啥去?”
“你不饿?”
“你这一说,我还真饿了。”黄锦摸了摸肚皮,道,“多打包一些酒菜回来,难得再见,过不几日你又要走,今晚好好喝一杯呗?”
“嗯,等着吧。”李青扬了扬手背,朝外走去……
黄锦坐在檐下的小马扎上,掰着手指头数了数,不禁眉开眼笑。这次算清楚了,再过十年,自己也不老嘛……
第197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
黄锦那圆滚滚的肚子好似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李青买了那么多吃食,愣是一点也没浪费,近七成都进了黄锦肚子。
不过,这厮酒量却不咋好,一坛酒李青喝了七成,只三成酒就让黄锦醉倒了,呼噜震天响……
李青还真挺羡慕,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儿不往心里搁。
没心没肺才是真潇洒,看似蠢笨,实则幸福。
架着他回了厢房,李青搬来躺椅在院中赏月,吹着夜风,听着蝉鸣,直到后半夜才沉沉睡去……
没睡两个时辰,随着相隔不远的邻里公鸡打鸣,李青便幽幽醒来。
洗漱了下,见黄锦还没起的意思,心里不平衡的李青使劲儿拍了拍门,吼道:“起来,快起来!”
黄锦怏怏起床,上茅厕,洗漱,磨蹭一刻钟之后,问了句:“有吃的吗?”
李青懒得搭理他,率先往外走。
黄锦只好跟上……
~
历代帝王庙的选址,在前朝保安寺附近的一块空旷地方,占用了一小部分百姓房舍、街道,不过朝廷给了一笔对百姓来说十分丰厚的安家费,眼下正在拆迁、统一规划。
没瞧见大规模挖地基、打夯,李青略微有些失望,与黄锦在周遭逛了小半时辰,遇到钦天监监正,便驻足聊了起来。
这时代上至皇家建殿宇,下到百姓建屋舍,都十分注重风水之说。
基于此,这历代帝王庙的主体规划,钦天监的话语权重,比之工部有过之而无不及,李青便向其打听一些具体帝王庙的构造规划。
钦天监监正对李青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可对黄锦就熟悉多了,司礼监掌印+皇帝大棉袄,哪能不认识。
那叫一个热情……
不过,李青虽是个道士,却不懂得这风水、堪舆之说,只听了大体构造,便打断了他的长篇大论。
“天地日月郊祀台也开始建造了吗?”
“是的国师大人,郊祀台的建造已经动土了。”监正点头,一一介绍,“日坛在城东,月坛在城西……”
李青想起昨日从张璁那儿听到的信息,好奇道:“这祭祀礼制的改动,貌似还没定下调子的吧?”
监正干笑道:“国师不是外人,黄公公也在,下官就实话实说了,是日月坛,还是日坛、月坛,没建好命名之前,谁又能说什么?”
李青哑然失笑,“嗯,是这么个理儿。”
沉吟了下,又问:“你是风水术数的行家,这天地究竟是统一祭祀好,还是分开祭祀好?”
监正正色道:“自然是分开祭祀好!”
“何也?”
监正又开始了他的专业术语,道:“云、雨、风、雷,此乃天神;岳、镇、海、渎,此乃地神;天神、地神,岂可一概而论?”
李青摸了摸鼻子,不再说话。
什么叫‘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不外如是!
皇帝一句话,自有专业人士拿出专业理论,来佐证皇帝的英明。反正在大多事中,都是怎么说,都有一定道理。
没有百千人打夯的震撼场面,这让李青的兴趣消减大半,了解了基本构造之后,又逛了不到半个时辰,李青便与黄锦往回赶……
路上,黄锦问:“你是不是觉得皇上花钱大手大脚?”
李青好笑道:“我没那么小气,有些钱是该花,这花费是不小,可这也不纯粹是面子工程,皇帝又不是为了自己享乐,我没什么意见。”
黄锦这才松了口气,道:“其实,皇上很在意你的感受,既然皇上处处合乎你心意,你还是……对他态度好点吧。”
“我对他态度不好吗?”李青问。
“不好!”
李青耸了耸肩,“我没觉得啊……好吧,稍后我再好一点。”
“这样才对嘛,他又没欠你钱。”黄锦闷闷说。
李青好笑,打趣道:“皇帝如此在意我,你又如此在意他,有没有……讨厌我?”
黄锦摇摇头。
“讨厌谈不上,不过有时候是觉着你有些欺负人,皇上挺好的,你却总摆着一张臭脸,搞得他大多时候都挺失落的,大家一起开开心心,不好嘛。”
“可能有时候我确实……有些过分吧。”李青坦言道,“你家主子与其他大明皇帝,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黄锦轻哼道,“就因皇上是小宗入大宗?太宗不也一样么,可太宗的丰功伟绩,足以证明小宗入大宗之后,也是可以做一个英主的,皇上一直将太宗视作榜样呢。”
李青微笑不语,转而聊起了其他。
在黄锦心中,他的主子简直就是完人,自己再怎么说,他也还会坚持己见。
说说笑笑,不刻意赶路,回到京师大街时都过了晌午了。
黄锦请客,二人在酒楼搓了一顿,这才一起进宫。
国师殿。
两人走进来时,朱厚熜、张桂等人正谈论着一条鞭法的扩散推行,见李青走进来,才暂停话题。
李青抱拳行了一礼,这次落座的是皇帝的左手边。
有求于人的内阁,提前主动坐到了右边,示好李青,以便巩固内阁高于六部的政治生态位。
“先生来的正好。”朱厚熜道,“眼下一条鞭法,已经在金陵、苏..州、杭..州、扬..州,四大富庶州府施行,朕方才与几位爱卿议定,准备在今年在一省之地推行、落实,先生可有建议?”
李青思忖少顷,颔首道:“一条鞭法推行了这么久,是不该再小打小闹了,嗯…,臣以为……”
李青突然一顿,看向张璁,笑道:“张桂两位大学士是一条鞭法的提倡者,他们更有发言权。”
反正无外乎就那两个省份,选哪个都差不多,自己没必要抢人家的风头。
张桂连忙谦虚,执意让李青表现。
好一番推辞之后,李青索性两个全要,道:“金苏杭扬皆在江浙两省,不若一鼓作气……皇上以为如何?”
“这个……”朱厚熜沉吟少顷,看向右边的内阁,“几位爱卿觉得呢?”
张璁昨日得了李青保证,今日又见皇帝对一条鞭法这般热络,信心倍增的同时,干劲儿满满,豪爽道:
“回皇上,臣以为李国师言之有理,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江浙两省之富庶,远超其余省份,从这两个省份开展一条鞭法,收益是最大的,同时,如若能在这两省贯彻一条鞭法,未来再在别的省份开展,阻力也会小上许多。”
桂萼觉得有些激进,刚想说些什么,张璁却抢先一步,又道:
“钝刀子割肉最疼,不如快刀斩乱麻,涉及到根本利益,没可能心平气和,与其扯皮浪费时间,强势推行不失为上策。”
难得李青肯帮忙,难得皇帝肯认真,当然要借着机会让皇帝‘冲动一把’,彻底与内阁同进退,如此一来,阁部之争,高下立判!
桂萼想通其中关键,忙也改换口风,恭声道:“臣附议。”
余下几位大学士也拎得清利弊,当即拱手:“臣附议!”
内阁能想到,朱厚熜自然也能想到,他不喜欢处于被动,可一条鞭法不同寻常。
于公,这关乎大明千秋,于私,这关乎李青态度。
不得已,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朱厚熜舒了口气,爽朗一笑,不忘将政治利益最大化,“朕与内阁共进退!”
既然不得不跳这个坑,当然要笼络一下臣子的心。
都是场面人,自然不会让皇帝的‘表演’落空,内阁当即一副感激涕零姿态,为皇帝提供情绪价值……
好一番君明臣贤……
接下来,就是具体细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