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84章

    一颗心,七上八下……

    一路上,海瑞只觉好多人都在瞅他背上的包袱。

    还好,有惊无险的出了县城,没出丁点意外。

    走到无人处,海瑞这才长长松了口气,语气难免有些埋怨,“李公子你可真是……心大。”

    “不心大不成啊。”李青叹道,“不心大,我早就累死了。”

    “……你现在就不累?”

    “这算什么担子……”李青好笑摇头,“算了,等你以后做了官,做了大官,知道了我……呃,就知道我话中意思了。”

    海瑞有些莫名其妙,只当他是逞强,说道:“我帮你背一会儿吧,这一路可不近呢。”

    “别了吧,你这瘦不拉几的,回头再给闪了腰,既让你母亲心疼,又耽误学业。”李青笑言,“正所谓,穷文富武。我呀,可是个练家子呢。”

    这话说的……

    海瑞都有种怼他的冲动了,不过,看李青的确是脸不红,气不喘,好似背着一团棉花一样,全然没有疲累的姿态,便强给咽下了。

    一张脸都快拧成了麻花。

    李青瞧着好笑,却不好再逗他,问道:“我瞧你们这里物价都挺便宜的,一日十两,是不是有点高?”

    “何止是高?简直离谱!”海瑞似是终于有了宣泄点,一向话不多的他,这会儿都快成话痨了,“一月十两都富裕。”

    “一月十两……”李青蹙眉道,“人家到底是举人,太少的话,保不齐质量会下降。人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错过一次乡试,可就要多等三年。一寸光阴一寸金啊。”

    李青说:“便是一日十两,百日下来,也足够你们熟悉乡试,以及如何作文章容易出成绩这些,说白了,这些更多是为了给你们涨涨经验。”

    海瑞说:“大明的举人是具备做官的资格,可无法与进士相比,等个数年,十数年都不定能做上个知县,再说,一日十二个时辰,只占用两个时辰,这个价钱真不少了。”

    “不会影响人家的教学质量?”

    “不会!”海瑞说的认真。

    见状,李青也不再多虑,虽说刚相识,不过听其言,观其行,怎么也不像是个敷衍之人。

    李青沉吟了下,“有资源的话,就多请几个,如果能请到进士,就更好了。”

    “没必要请进士。”海瑞说,“我的那些同窗,多半连秀才都不是,请进士太浪费了,没多大帮助,李公子若执意资助这么多钱,我想,花在扩建学塾更好,钱嘛,花在刀刃上才值得。”

    他笑着说:“能读上书的人越多,考中功名的可能就更大,如此,才不枉李公子的资助不是?”

    李青点点头,“我对此地的风土人情,几乎不了解,你看着办吧,如何花销,你自己拿主意。”

    “李公子急着走?”海瑞有些紧张的问。

    “不急。”李青说道,“这才刚过完年,此地,也算是我的目的地,我会待到入冬前。”

    “那就好,”海瑞放松下来,说道,“如此,每一笔预算花销,我也好跟你说明情况,征求你的意见。”

    “不用这么麻烦。”李青摇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教育学生不做‘乡愿’的老先生眼光,也相信喊出‘宁作农夫,不做乡愿’的你,可能你觉得这数额很大,可对我而言,真就只是小钱而已,不必过于介怀。”

    顿了下,“我虽不再继续南游,可也不会一直待在这一小片地方,接下来,还会去其他地方。”

    “这样啊……”

    海瑞沉吟了下,“那我只能将花费记录在册,届时,给你过目。”

    “不用。”

    “用的。”海瑞正色道,“钱是你的,你有权知道花在了何处。”

    李青拗不过他,只好点头应下:“那就这样。”

    海瑞缓缓点头,问:“李公子觉得,学塾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好,还是再择一地,开一个?”

    “随便。”

    “先生年事已高,如此强度的教学,负担极大,我想再多请一个先生,可好?”

    “都行。”

    海瑞:“……”

    李青索性说道:“你就当钱是你的,觉得花在哪儿合适,就花在哪儿,我相信你的人品。而且,我这人比较懒,你能少麻烦一下我,我会更开心。”

    “……好吧。”海瑞悻悻点头。

    ……

    话痨过去,海瑞又沉闷下来,一路上,除了几次要帮李青减轻负担之外,没再说多余的话,一直到海家门前。

    李青随手卸下大包袱,“准备好。”

    “准备什么……”海瑞话没说完,装着大几十斤银子的包袱,便套在了他肩膀上,海瑞一个趔趄,好悬没摔个跟头。

    却听李青笑眯眯的说:“我是客人,累活当让你这个主人来干啊。”

    海瑞愣了愣,随即明悟话中深意,不由得眼眶微微湿润,欲言又止。

    “看我干嘛,敲门啊!”

    “哎,好。”

    海瑞扣响门环。

    海母开门的速度很快,一开门,就着急忙慌的让二人进院儿,随即拴上门,这才问:

    “路上,没遇着歹人吧?”

    “一路都顺顺当当的,让娘担心了。”海瑞故作轻松的说,“儿子和李公子看着可不像有钱人,都没人搭理我们。”

    “那就好。”海母放下心来,随即对李青笑着说,“这一路可够远的,快进屋,今儿一早老婆子就去镇子上买了菜,保证比昨儿个丰盛。”

    李青乐呵呵的说:“那我可有口福了。”

    “这有啥,海瑞你陪陪李公子,饭菜马上就好了,别去东厨了。”海母使劲儿推着海瑞。

    海瑞拗不过母亲,只好听之。

    客堂。

    随着“哗啦”一声响,桌子都震了三震,海瑞解开包袱,又数起了银两数目,不知道是怕路上掉了,还是担心钱庄伙计给少了。

    虽然当时都对过数目了,路上他也一直紧盯着,可还是不放心。

    钱太多了……

    李青这一路见过了太多的民间疾苦,很能理解海瑞的行为,只是在边上看着,也不打扰。

    海母端着菜肴进来,见满桌子都是银锭,白晶晶,亮闪闪,成色之好,数量之多,生平仅见。

    菜碟都险些掉地上……

    第231章

    朱厚熜开始布局

    对海母的吃惊,李青并不意外,更没有担心对方会起贪念。

    能教育出海瑞这种性格的母亲,又怎会是那种贪财好利之人?

    海母是真的被惊到了。

    一张面额千两的银票,跟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摆在眼前,两者区别太大了。

    以至于,手中的菜碟被李青接了去,她都没有察觉。

    愣在原地好一会儿,她才回过神,忙对李青说,“这么多钱,李公子你可要当心些。”

    李青笑着说道:“是这样,我在此地待不了太久,稍后还会去其他地方,这些钱一时半会也难以尽数花销出去,便委托了海瑞,让他代为管理花销用度。”

    海母吃惊,“你是说,这钱,放我家?”

    “嗯。”

    “这么多钱……这可如何使得。”海母焦急道,“万一有个闪失,我们哪里赔得起?”

    “不至于……”

    “娘,你就放心吧,这些钱不用太久就能花出大半,估摸着李公子快走时,也花的差不多了。”海瑞安慰,一边朝李青递了个眼色。

    李青只好配合,“是这样。”

    海母这才放心,催促儿子,“赶紧数清楚,马上开饭了。”

    海瑞答应一声,加快动作。

    ……

    今日的饭菜格外丰盛,仅是荤菜就有四道,估计母子过年都不定有这么丰盛。

    李青也是很久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了,胃口大开,干了两大碗米饭。

    饭后,海瑞抢着收拾碗筷,然后,海母去隔壁屋织布,李青,海瑞闲聊。

    海瑞说道:“这毕竟是你的钱,你多少得露上几面才行,非是我怕事,就我这家庭……一下拿出那么多银子,难免引人侧目。”

    李青颔首:“这是自然,我会暂住一段时间。”

    闻言,海瑞这才放下心来,沉吟道:“这几日,我带你去转转吧,顺便给你说一下我们这儿的情况。”

    “这当然好啊,不过……不会影响你的学业吗?”

    海瑞说道:“我从别的地方补回来便是。”

    顿了下,“忙完了这件大事,我就去参加院试了,快及冠的年龄了,该为科举做准备了。”

    李青缓缓说道:“是该如此,沉淀不为错,可不能一直沉淀。人常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人生没那么长,三十岁之前,最好考个功名出来,不然,等头发都白了,纵然能做官,又能做多久的官?”

    海瑞苦笑道:“连秀才还不是呢,哪敢妄谈做官?”

    “不要妄自菲薄,对自己多些信心,我始终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青笑着说,“以你之用心,定能榜上有名。”

    “那就借李公子吉言了。”海瑞笑了笑,问,“李公子可参加过乡试了?”

    “呃…,还没有。”李青讪笑着说道,“回去再向官场冲击。”

    海瑞自然不知道,李青的向官场冲击,不是读书做官,而是直接做官。

    海瑞轻轻点头,说道:“单是李公子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未来金榜题名不在话下。”

    李青打了个哈哈,突然问道:“科举的钱可充足?”

    “够用的,够用的!”海瑞明白他的意思,说道,“赖祖宗福荫,家母又素来节俭,科举、读书所需花费,足敷使用。”

    “嗯,那挺好。”李青熄了资助的念头,转而笑道,“不累的话,咱们去走走?”

    “稍等。”海瑞将银子收好搬去里屋,又与母亲说明了情况,这才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青微微一笑,当先走出客堂……

    ~

    京师,皇宫。

    忙完公务的朱厚熜走出大殿,立在檐下活络筋骨,打着太极养生拳。

    一刻钟之后,切完西瓜的他吁了口气,抬头望了眼天空,叹道:“堂堂天子,一国之君,却只有这一小片天地,真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哀。”

    边上,黄锦小眼睛转了转,诧异问:“皇上可是想……再下江南?”

    “下哪门子的江南?”朱厚熜白眼道,“江浙两省的一条鞭法虽已落实,可怨气不是一般的大,你想让朕涉足险地?”

    “奴婢不敢。”黄锦干笑道,“皇上您也太谨慎了,难不成还有人敢对您动心思?”

    “敢不敢的朕不知道,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朕还是明白的。”朱厚熜哼了声,随即又道,“几年了?”

    “嘉靖……”

    “嗯?”

    黄锦挠挠头,讪讪道:“这还没满一年呢,皇上你急个啥?”

    朱厚熜气郁道:“能不急吗,再过几年朕都三十了,哪怕现在,朕都超过他了。”

    “超过不好吗?”

    “朕说的是年龄!”

    “啊?”

    “朕说的是外表年龄。”

    “这倒是。”黄锦点点头。

    朱厚熜:“……”

    “给朕滚蛋!”

    “……”黄锦了解主子,只是向旁边挪了挪,知道待会儿主子还会叫他。

    果不其然,都没用一刻钟,朱厚熜便喊起了黄锦。

    黄锦颠颠儿上前,“皇上……?”

    朱厚熜深吸一口气,道:“求人不如求己,去,给朕找一些道教书籍来,你一个人去。”

    “啊?这……”黄锦苦着脸说,“奴婢一个人……得何年何月啊?”

    “你是猪脑子吗!”朱厚熜气道,“永乐大典,嘉靖副本,懂?”

    “哦对对,奴婢把这个给忘了。”黄锦一拍脑袋,忙不迭道,“奴婢这就去。”

    “等一下。”

    黄锦忙一个急刹车,好悬没闪着腰,还好,太胖的他没有腰。

    “皇上?”

    朱厚熜沉吟着问:“你跟他最是熟络,你说……朕只是学习一下道家典籍,他当不会生气吧?”

    “不会!”黄锦咧嘴一笑,拍着胸脯保证,“他不是这么小心眼儿的人。”

    “嗯,”朱厚熜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又斜睨了黄锦一眼,“怎么,朕就是小心眼儿的人?”

    黄锦苦闷之余,又觉莫名其妙。

    我说啥了啊?

    “愣着干嘛,还不快去!”

    “是是。”黄锦哼哧哼哧去了。

    朱厚熜吁了口气,转身走回大殿,一边自语道:“一条鞭法的持续推行,使得多半臣子都对我心生怨气,张璁、桂萼二人虽还能干,却已老矣,得提前布局了……,还是让严嵩回来吧。”

    当初严世蕃一事,严嵩还是受了些影响。

    李青不计较,朱厚熜却不得不小小计较一下。

    让他去了南直隶做礼部左侍郎,不过,年前,朱厚熜又给升任了礼部尚书。

    朱厚熜对严嵩还是挺喜欢的。

    无论作文章,还是做事,都可圈可点,更重要的是这人能担事儿,肯担事儿。

    相比杨廷和之流的清流,严嵩在朱厚熜心里可太可爱了。

    “召他回京不难,让他留在京师,就得找个合适的理由才行,毕竟,如今礼部尚书也有新人选了……”

    这新任礼部尚书夏言,也挺合朱厚熜的心意,也是他内定的内阁人选,这一来,严嵩就不咋好安排了。

    改任其他部的尚书也不妥,只怕京中六部,直隶六部都要起动荡。

    朱厚熜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找个由头,让严嵩以南直隶礼部尚书留在京师比较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