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这个黄胖子也太……太松弛了吧?陆炳不由得羡慕起黄锦的没心没肺来,可他也知道,黄锦可以如此,他却不能。
“国师,可有需要下官效劳的地方?”陆炳为吃上一颗仙丹,混‘苦劳’心切。
“不用,炼丹一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还是我自己来吧。”李青头也不抬的说,“你要实在无聊,就跟黄锦聊聊天什么的,我这也用不了太久。”
“哎,好。”陆炳答应一声,又瞧了丹炉一眼,这才走到黄锦对面坐下。
“黄公公……”
“又没外人,叫我大名便是。”黄锦哼哼道。
陆炳无奈又好笑,小声道,“黄锦,你可别摇了,这具躺椅经不起你这么折腾。”
“哪那么容易坏啊?”黄锦翻了个白眼儿,“我也没多胖好不好。”
“……”陆炳扶额。
扭头又瞧了眼李青分拣药材,陆炳转过头,咽了咽口水,低声道,“黄锦,这仙丹你常吃吧?”
“咋了?”
“不咋,就问问。”陆炳悻悻道,“好吃不?”
“不如饭菜好吃。”
陆炳:“……”
黄锦恍然,好笑道:“是你想吃了吧?”
“没有!”陆炳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嗨~!干嘛扭扭捏捏的,又不是啥值钱东西……咳咳,我是说,这药材也不贵。”黄锦大方说道,“一会儿丹药出炉,还得给皇上试药呢,这个机会留给你了。”
“真的假的?”
“我啥时候诓过你?”黄锦无语道,“我都吃腻……试腻了。”
“够义气!”陆炳心头狂喜。
黄锦哈哈一笑:“小事儿~”
……
半个时辰之后,一股浓郁的药材清香袭来,陆炳猛吸上几口,只觉身体都轻盈了几分。
这不全然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李青为保证‘仙丹逼格’,同时,也为了满足可以长期服用的条件,丹药大半功效都挥发成了气体,这药香之气确有一定效果。
“成了?”
陆炳目不转睛,死死盯着丹炉,不自觉舔了下嘴唇。
头一次觉得为皇上试药是一个美差、肥差。
却见李青好似铁手,丝毫不顾烧的通红的丹炉,探手去抓,取出一个瓷碟,一阵挑挑拣拣,大半都被挑了出来,仅有少数放进玉盒。
“咕咚!”
陆炳吞咽了下口水。
然,下一刻,他的眼睛就瞪得比黄锦大上近乎一倍。
只见李青抓起一把,直接塞入口中,随便嚼了两下,一伸脖子,生生给咽下了。
完事儿,咧嘴一笑,露出沾满药泥的牙齿,“喏,你们都看到了,我可是亲自试过药了啊。”
不是,你全给吃了啊?好歹也让我试一试啊,我好不容易来一趟……陆炳郁闷坏了。
却听李青又道:“黄锦、陆镇抚使,你们也来试试吧。”
“还有?”
陆炳转悲为喜,霎时间,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浓浓幸福感充盈身心,差点都顾不上陆镇抚使的风度了。
“还有两颗,你俩一人一颗。”李青走上前,将瓷碟放下。
还真剩下两颗,且个头明显更大一些,只是不够圆润而已。
李青都说了一人一颗,陆炳自不好多吃多占,抬手挑了一颗稍大一丁点的仙丹,又是端详,又是轻嗅。
相比之下,黄锦就太随意了,随意到让陆炳目瞪口呆。
捏起一粒,大嘴一张,咕咚咽下,一气呵成。
就好似……在吃一颗再寻常不过的糖豆。
“黄锦你……”
“没毒。”黄锦砸吧砸吧嘴,好奇道,“你咋不吃啊?你不吃,我吃了啊。”
说着,就要去抢。
陆炳一个大跨步,足足横跨半丈距离,狠狠瞪了黄锦一眼,这才恋恋不舍的放入口中。
丹药余热尚在,还有些烫嘴,可咬碎嚼开之后,又有股清凉之气充盈口腔、鼻腔……
“咕咚。”陆炳咽下。
这股清凉之气,便顺着食道一直往下,流向腹中,清清爽爽,好似有股不知名的元气荡漾开来,怎一个舒爽了得?
陆炳轻轻呼出一口气,唇齿仍留余香。
他忙去打了一盆水,漱了漱口,却不舍得吐,竟直接给咽了,瞅的黄锦一脸无语。
亏你还是武状元、锦衣镇抚使,真是没出息……
黄锦起身接过玉盒,数了数,足有二十余颗,不禁眉开眼笑,“辛苦辛苦。”
李青白眼道:“丹我也炼了,接下来别再聒噪我了。”
“你看你,我哪是聒噪你啊,我是跟你亲才这样。”
“……少肉麻了。”李青挤开他坐在躺椅上,却听‘吱扭吱扭’直响,不禁气道,“不知自己斤两吗,都给我压坏了。”
陆炳忍俊不禁,却也羡慕黄锦,心道:哪怕皇上,怕也不能如黄锦这般随意,且还不让李国师往心里去。
“不是还没坏嘛……”黄锦小声咕哝了句,将玉盒揣进怀中,清了清嗓子,道,“皇上说了,国师殿已经收拾好了,国师随时可去办公。”
李青嗤笑道:“我猜,皇上肯定是嘱咐你,等丹药到手,再说这句话,对吧?”
“呃……”黄锦讪然。
陆炳也不禁惊奇,暗道:这李国师还真是能掐会算啊……
李青才不是能掐会算,只是太了解朱厚熜的秉性了。
“回去告诉皇上,明日我就去国师殿。不过,早朝我是不上的,多年之前我都不上早朝了。”
“好的。”黄锦点点头,他才不操心这些事。
陆炳见李青懒得多说,便拱了拱手,“多谢国师赠丹,下官与黄公公就先告辞了。”
李青突然问:“两个前国舅眼下如何?”
陆炳愣了愣,随即道:“还在昭狱,不过,吃喝不愁。”
“皇上整顿京师风气,打压官宦子弟跋扈气焰,外戚呢?寿宁侯、建昌伯两个外戚的下场,可还有震慑效果?”
陆炳微微点头:“有的。自当初一事之后,外戚就收敛了好多,这次虽没有针对外戚,却也给其造成了很大震慑。”
李青缓缓点头:“没事儿了,你们先回去吧。”
说罢,伸了个懒腰,叹道:“又要开始上班生涯喽。”
……
第254章
兼并问题
“好一个艳阳天……”
李青打着哈欠走出厢房,打水、洗漱,换上昨日下午去成衣铺买的墨色衣衫,动身出门……
走进文华门,来到国师殿。
这里不仅纤尘不染,一应宫廷书籍俱全,还给配备了两个小太监,一个端茶,一个捶肩。
不得不说,小皇帝有心了。
李青简单浏览了一下办公地点,便径直去了隔壁的文华殿。
李时、夏言正在票拟,见李青进来,一个震惊,一个茫然。
“李,李国师?”李时惊坐而起,满目不可思议。
“呵呵……李大学士,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李青笑吟吟点头。
夏言不曾与李青打过交道,对李青这个国师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可到底是知道这么号人的。
可面前的这位……也太年轻了吧?
若非李时出言提醒,他根本无法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见过李国师。”夏言只拱了拱手,连起身都不曾,对李青这个国师,他是相当不认可的,因为这根本就是皇帝杜撰出来的官职。
李青倒不甚在意这些,瞧他不爽的人太多了,哪里计较的过来。
再者说了,他在意的点从来都是能不能干活、干好活,而不是对他的态度如何。
李青笑笑,搬了张椅子,在二人面前落座,随手拿过一本票拟好的奏疏,展开审阅起来。
夏言有些愠怒。
“李国师如此,是否逾矩!?”
“逾矩?”李青诧异看向李时,“你没与他说,我有权审阅票拟吗?”
李时尴尬道:“李国师回来的匆忙,本官还不曾与夏学士说。”
他看向夏言,解释说:“李国师有这个权利。”
“这……”夏言怒目圆睁,“这还要我们内阁大学士干嘛?”
“我只是有权审阅票拟内容,票拟之权还是内阁的。”李青说。
闻言,夏言神色缓和许多,可还是有些窝火。
倒不全是被监视的缘故。
只是觉得让一个连功名都没有,且官职不伦不类的人来监视自己,实在无法接受。
“夏学士有问题,可去找皇上说。”李青慢条斯理的截断他接下来的话,笑眯眯道,“现在我是在尽本职,若皇上剥夺了这个职权,我自不会再审阅票拟。”
夏言无言。
只好闷头票拟。
……
李青来的晚,没一会儿就中午了,由于翟銮丁忧,内阁人手不够,如今都是两人一起当值,忙完当日公务才能下班。
中午休息半个时辰,午饭由宫廷提供。
李青没有留在文华殿混饭,无他,国师殿的更丰盛。
~
“李首辅,你对这位李国师怎么看?”
“是个有本事,却也很招人恨的人。”李时如实说。
夏言:“……”
“我不是在说你,前两日他人回来,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你也亲身领教过了。”李时沉吟着说道,“这个人怎么说呢?嗯…,有点邪性。”
“邪性?”
“难道不是?”李时抿了口茶,“且不说他一个没有功名的人,一步登天做了国师,单就咱们这个皇上……”
他战术性的咳嗽一下,这才继续说道,“你也不是官场新丁了,虽近些年才步入权力中心,可对皇上总算有些了解吧?”
夏言缓缓点头,沉吟道:“李首辅这么一说,还真是有些邪性呢,能让皇上十足信任的人,只有黄锦、陆炳,黄锦自不必多说,没丁点心眼儿,人也忠厚老实。陆炳……据闻,陆炳生母是皇上的乳娘。且这二人可谓是自小陪伴着皇上一起长大的。这个李国师……怎的这般取信于皇上?”
国师没有明确品级,可一个‘国’字,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加之,国师竟能监察内阁,更是摆明了见官大一级。
要知道,如今的内阁,俨然是皇权之下,最具有实权的部门了。
夏言愤懑道:“他一个毛头小子,何德何能……”
“他可不是毛头小子。”李时打断他,说,“李国师比皇上要大,至少要大五岁以上。”
“啊?”夏言惊愕,“有这么大?”
李时点头,叹道:“这也是我说他邪性的第二个原因。”
“不可否认,有的人天生显年轻,可他根本不是……他是没变过。”李时说道,“跟我第一次见他一模一样,没有一丁点变化。可他的年龄,没有四十,也差不多。”
“一个四十岁的人,像是二十岁……”夏言摇头苦笑,“李首辅,这似乎不是重点,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却被皇上冠以如此大的权力,这才是重点。”
李时默然。
许久,轻轻一叹,抬手拍了拍夏言肩膀,语重深长道:“我这个首辅,注定没多大作为,因为我干不了多久了。”
夏言诧然。
“李首辅为何……?”
李时只是笑。
夏言恍然。
明白了李时的潜台词——我都快退休了,不想惹事儿,也不愿冒险。
一时间,夏言又是愤怒,又是……激动。
末了,也没说什么,只是表示尊重他的选择。
下午。
李青又来审阅票拟,期间,还对近些年的政务,从民生、边防、海商、关外等一系列政治,进行了解。
二人也算配合,基本都予以了解答。
李青了解了一部分想要了解的,便提前下了班,给二人充足的工作时间来办公……
夏言愈发不爽这样的做派,刚忙完公务就去了乾清宫告状。
然,让他意外的是,皇帝貌似一点也不生气,只是说了句“知道了”,便没了下文。
夏言刚入阁不久,且昔日同僚对他意见很大,也不敢再得罪了皇帝,让自己更加举步维艰,无奈,只好忍下了。
接下来的十余日,李青一直延续一边审阅票拟,一边问询政治,弄得夏言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
好在,李青了解完想要了解的,就只是例行公事了,双方并没有进一步的矛盾爆发。
…
乾清宫,内殿。
李青、朱厚熜相对而坐,聊起教育问题。
官办学塾之事,之前李青就说起过,当时朱厚熜也没明着拒绝,如今建议提上日程,朱厚熜就有些抗拒了。
“先生,文武学院之事,朕是赞成的,可大批量在村镇上建立官办学塾……有失妥当啊。”朱厚熜道,“读书科举本就不易,且也没那么多可安排的官职,当初宪宗清理冗员,费了多大劲儿你当也知道,一群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不利于江山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