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严嵩恭声问:“不知皇上,打算从什么时候开始?”“爱卿以为什么时候合适?”
“不能太晚,太晚怕是还没到百姓手中,寒冬就到了,也不能太早,太早怕是还会流到大富手中。”严嵩叹道,“百姓短视,有利可图之下……怕是会做起大富的帮凶,帮着大富残害自己。”
朱厚熜颔首道:“严卿言之有理。”
顿了顿,“诸卿可有谏言?”
徐阶沉吟了下,拱手道:“臣以为,九月初最为合适。”
这次他可没私心,赚百姓的钱可以,赚皇帝的钱……找死。
吏部尚书谏言道:“臣以为九月初稍稍晚了一些!”
“不晚了!”严嵩道,“今年显然是个暖冬,不会冷得太早,亦不会冷的太厉害,且还有蒸汽船加持,再早,得利的又将是大富。”
礼部尚书反驳道:“事关百姓,岂可大意,万一冻死了人,可是天大的罪过。”
户部尚书拱手道:“臣也以为宜早不宜迟!”
“臣附议。”
“臣反对。”
好一阵儿嘈杂之后,朱厚熜一锤定音,“八月中旬,正式开始!”
“皇上英明!”
群臣莫不颂之,实际上却是有人暗喜有人忧。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除非朝廷直接掠之于商,不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朝廷是囤着大量的棉麻,可却不足以应对市场需求。
远远不足!
不料,下一刻朱厚熜的话语,却让所有人紧张起来。
“唉,百姓苦啊……”
不好,
大事不好……
众大佬顿时头大。
不是因为被抢了台词儿,而是这句台词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损公肥私,可由皇帝说出来……便是损私肥公了。
当然,损的不是百姓之私!
不出所料,朱厚熜紧跟着说道:
“诸位爱卿的家族,亦或旁系家族,多有经营棉麻者,朕知道诸卿家族、亲族,不是发那国难财的人,如今情势不容乐观,岂能袖手旁观?”
众大佬:“……”
“当然了,做生意也不是无本的买卖,朕岂会让臣子吃亏?”朱厚熜一脸慷慨的说,“就按往年棉麻的市价,有多少朕收多少,现货现结,放心,朕不用宝钞。”
众大佬:“……”
工部尚书干巴巴道:“皇上,臣的家族、亲族,并不经营棉麻生意,皇上可派厂卫去查,千真万确。”
“臣也是。”刑部尚书紧跟着发言。
接着,严嵩也开了口……
不过,十二人中,只有五人的家族、亲族,没有经营棉麻产业,余者七人则都是默不作声。
不是他们诚实,而是因为皇帝性格多疑,肯定会派人核实。
这关口的欺君之罪,可是很严重的。
这个闹心啊……
以棉麻的往年市价,这也太欺负人了,仅是收购价,都翻倍还不止好吧?
“哎?诸位爱卿这是……?”朱厚熜看着苦瓜脸的七人,一脸纳闷儿,“咋了啊这是?”
徐阶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恭声道:“臣愿贡献三千匹,以解君父之忧,百姓之苦。”
“三千匹……”朱厚熜重复着,似很不满。
“臣愿拿出一千五百匹,以解君父之忧,百姓之苦。”
“臣愿拿出一千三百匹……”
“臣愿拿出一千匹……”
七个人林林总总,凑够了一万匹。
相较于庞大的市场需求,这点棉麻无异于杯水车薪,可总算是聊胜于无。
不过,朱厚熜却不满意,“朕又不是不给钱,朕可不曾亏待过诸卿啊,当然了,朕也理解你们的难处。”
言下之意,不够!
七人心里苦,却无法诉说,哼哧半晌,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倍。
两万匹……
还是没到朱厚熜的心理预期,不过他也没再强迫,只是道:
“有涨就有跌,现在卖给朝廷,至少还能以往年市价出手,等以后棉麻供给上来了,价格势必一落千丈,诸卿好好考虑一下,当然,这不是旨意,只是建议,如何取舍,全在个人,回去好好想想。”
“臣定好好考虑。”
以徐阶为首的七人,拱手称是,至于心中如何作想,就不足外人道了。
朱厚熜也没抱期望,他的底气可不在这儿,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为了事后彰显自己的英明和仁慈。
同时,让这些个人挑不出理儿。
机会给你们了,可你们不中用啊……
“散会!”
“吾皇万岁……”
朱厚熜不等群臣行完礼,便起身往外走,走出殿门,压抑的嘴角再也忍不住,露出愉悦笑意……
这一刀,你们挨定了!
朱厚熜甚至都开始期待,事了之后,这些人拍着大腿,悔不当初的痛苦心情了。
你们这些个想着发苦难财的人,一个也别想好!
~
“太姑奶奶,咱们要去哪儿啊?”
蒸汽船上,小宝好奇又兴奋。
“苏州。”李雪儿笑着说道,“带你去见见世面。”
“什么世面呀?”
“一大群官员。”
“官员?”小宝天真无邪道,“多大的官儿啊,有爷爷的总督大吗,有太爷爷的永青侯大吗?”
李雪儿:“……”
“不是比官大小,是让你看看这些个官老爷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李雪儿说道,“到时候多听、多记,少说话。”
“喔,好。”
小宝点了点脑袋,问道,“还有吗?”
“嗯……别人问及,你就说你是李家未来掌舵人。”李雪儿道。
“啊?”小宝呆呆地指着自己鼻尖儿,“我,掌舵人?”
“未来,不是现在。”
小宝疑惑道:“好像不该是我吧?”
“你不是长子,却是嫡子。”李雪儿笑问道,“怎么样,有没有很开心?”
“唔……没有。”小宝怯怯道,“我要是死了,是不是就该大哥继承家业了?”
李雪儿愕然,继而眼眸明亮,捏着小家伙的脸蛋儿,喜滋滋道:“咱老李家,可算出一个脑袋瓜格外灵光的人了,不错不错,我很满意。”
小宝:“……”
“太姑奶奶,我……”
“怎么了?”
“我不知该咋说……”
“你刚不是说了嘛。”李雪儿笑道,“太姑奶奶明白,你是怕因为你未来要继承家业,家里有人会对你不利对吧?”
小家伙难为情地点点头,闷闷道:“不是小宝将人往坏处想,前几天小宝读了曹冲称象的典故……”
“小小年纪,心思还挺重,不过掌管这偌大家业,心思就得重点儿。”李雪儿笑眯眯道,“李家没你想的那么危险,你们这些个小娃娃,太姑奶奶一直看着呢,还有你太爷爷、你爷爷、你爹……你一个小孩子都能想到的问题,俺们早就想到了,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这样啊……”小宝不好意思的笑笑,“那小宝以后能一直跟着太姑奶奶吗?”
“当然可以啊!”
李雪儿眼中闪过一抹计谋得逞的笑意。
曹冲称象的典故,是她故意为之,既是设计,也是试探。
现在看,小家伙果然聪明……
第391章
逢场作戏
苏州。
抚台衙门,高官云集。
除了布政使之外,江浙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按察副使,佥事……尽数到场。
布政使作为一省之地,级别最高的官员,且本身又是从二品的官职,没有圣谕的情况下,巡抚也无法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不过巡抚到底是巡抚,还是要给予尊重的,布政使人虽没到,却都把各自的副手尽数派了来。
如此,既彰显了对巡抚、对朝廷的尊重,还给自己留足了余地。
杨慎耐着性子听完参政给出的理由,不愠不怒,神色平和,表示理解:
“既然两位布政使都挺忙,那咱们就开始吧!”
作为半个东道主的苏州知府,提醒道:“巡抚大人,李家的人还没到场呢。”
杨慎眉头轻皱了下,缓缓点头:“来人……”
“来啦来啦。”
一道稚童声音传来,众人不由转头望去,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孩童,迈着小腿儿走来,不卑不亢,胸脯挺得高高的,其后,一个清爽而精致的小老太太,干练飒爽,气场十足。
“这位是……?”有人开口,面露诧异。
有人了然,却也难掩惊诧。
“这是我太姑奶奶。”小家伙说道,接着,自我介绍,“我是李家李小宝,未来李家的接班人。”
众人:“……”
只当是童言无忌,谁也没有往心里去,不过,对李家带这么一个小娃娃来,心中多少有些不痛快。
当这是过家家啊?
心中这样想,却没一个人说出来,只将目光看向李雪儿。
李雪儿笑着说道:“我大哥这两年身体不太好,李信又不在大明,小宝他爹去了海外,故才带了小宝来。”
闻听此言,众人才确认了这位就是永青侯的妹子,不由更为惊奇。
这也太年轻了吧?
传闻,永青侯这妹子,只比其兄小了两岁,可瞧着小二十岁都富裕……
还是钱养人啊!
众人感慨之余,又满心艳羡。
坐于首座的杨慎,明知故问道:“李家之事,李小姐可做的了主?”
李雪儿拍了拍小宝脑袋,道:“这孩子做主。”
“……”
“……”
“不过,我可以给他参谋一下。”李雪儿又说。
闻言,众人这才放下心来,随即又释然。
这到底是个男人的时代,女人再优秀、再能耐,也做不得一家之主,必须要男人来充门面才行。
只是这充门面的男人也太敷衍了。
一个孩童……
杨慎笑了笑,指了指下首位,道:“来人,再添一把椅子,给李小姐,小公子看茶。”
一老一小落座。
杨慎沉声道:“此番邀诸位前来,为了什么想必都也清楚,本官先行声明,这不是在商议,而是下达通知!”
瞬间,众人的脸色都难看起来。
“棉麻价格不能再任由上涨了。”杨慎断然道,“时下已是秋季,再不干预市场,严寒到来,百姓如何度日?诸位身为一地父母官,保一地民生,是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言罢,杨慎扫视众人,“谁有异议?”
众人默然。
异议当然有,可这种场合,谁敢轻易表达出来?
杨慎也不废话,道:“既如此,那本官就指派任务了。”
“第一,在民间宣传百姓出售棉麻的坏处,第二,控制大富收购百姓棉麻的数量,立冬前,必须杜绝大富再收购百姓手中的棉麻!”
杨慎战术性的停顿了下,见无人说话,继续道,“第三,必须要让大富出售棉麻,以降低棉麻的高昂价格,第四……”
“这第四条,只是建议,既是朝廷的建议,也是本官的建议。”
杨慎说道,“诸位家族、亦或亲族,若有经营棉麻生意者,建议即刻出售。实不相瞒,本官已经接到皇上旨意,过不多久,朝廷便会大批量出售棉麻,以保障百姓生活所需,届时,棉麻价格势必大幅度下滑,甚至回落到比往年还要低,望诸位好好思量一番。”
众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却不以为然。
朝廷府库是囤积着大量棉麻,可相较于庞大的需求,根本不足以威胁到市场价格。
杨慎淡然道:“明年本官回京述职,还望诸位同心协力,本官也好为诸位请功。”
说什么请功,分明就是威胁!
一群人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次无论如何也糊弄不过去了。
必须要牺牲一部分大富的利益,事关头顶乌纱帽,绝不能敷衍了事,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念及于此,众人也不再推诿,纷纷表态。
个个一副青天大老爷,为了百姓什么都豁出去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