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章

    朱元璋哽咽,小声说出两个字。想伸手去摸摸棺椁中那张熟悉的脸,然而他杀过无数人的手,却有些颤抖,带着胆怯。

    这是他最爱的儿子,是他和最爱的皇后所生的,朱家最珍贵的嫡长子。

    不到十岁,立为吴王世子。

    十三岁,立为大明太子。

    朱元璋杀了一辈子人,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沾染太多的鲜血。所以从小名师教导,予以重望。

    这个儿子也没让自己失望,没让他母亲失望,没让大明的臣子失望。性子绵中带刚,为人正直谦逊。

    对自己和他母后,至诚至孝,对臣下宽容耐心,虚怀若谷。对兄弟手足情深,长兄如父。

    他是朱元璋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也是朱家江山未来最大的依靠!

    可是现在,一切都没了。人死如灯灭,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个他最为骄傲,最为珍爱,视如生命的儿子,居然英年早逝!

    望着棺椁中的儿子,一股浊气堵在朱元璋的心口,让他喘不上来气。

    他想哭,他想喊。

    可是天子的威仪,皇帝之尊,只能让他把这些悲痛,深深的压在心底。

    忽然,众人视线中的皇帝身子一软,苍老大手直接抓住了棺椁的边缘,脚下踉跄。

    “万岁!”

    “皇上!”

    “爷爷!”

    阵阵惊呼起,然而朱元璋的身体,并没有倒下,在他踉跄的刹那。

    一双瘦弱的手臂,紧紧的抱住了他的腰身。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翻涌的情绪。

    低头一看,紧紧抱着他,使他没有失态倒下的,正是那个平时懦弱,口舌蠢笨,私下有些顽劣的孙子,朱允熥。

    “爷爷!”朱允熥哽咽着说道,“您千万要保重呀!前几日在父亲病榻前,他还拉着孙儿的手说,您上岁数了,身上都是十几年征战沙场留下的旧伤,让孙儿要好好孝顺您!”

    朱允熥的眼泪,打湿了朱元璋的布衣,只听他继续说道,“爷爷!你千万保重,您是孙儿的天呀!孙儿从小没了娘,现在又没了爹爹,孙儿只有您了,只有爷爷您啦!爷爷!”

    瞬间,朱元璋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世人都说皇帝万万岁,其实皇帝也是人,也会老,也会病,也会死。

    皇帝也是人,也有情,也有爱。

    眼看孙子真情流露,言语之间满是关切,满是眷恋和依靠,朱元璋的感情如何还能忍住!

    “有爷爷在!有爷爷在!”朱元璋的大手,抚摸着朱允熥的头发,“莫怕,爷爷在这!你爷爷倒不了!倒不下!”

    此时,吕氏忽然在边上跪地哭道,“皇上,您千万要保重身体!千万要保重!允炆哥儿几个,还要靠您来教导!”哭着,不动声色的踢了下朱允炆。

    “皇祖父!”朱允炆双膝在地上前行,拉着朱元璋的衣角,哭道,“祖父千万保重!您要是伤了龙体,就是孙儿们的不孝!”

    “都是好孩子!”

    朱元璋看看朱允熥,再看看朱允炆,满眼都是慈爱。

    摸着他们的头顶,颤声道,“痴儿!痴儿!”

    “皇祖父快到边上歇歇!”朱允炆对边上宫人说道,“快,搬椅子来!皇祖父腰上有伤,加软垫子!”

    果然,龙子龙孙就没一个是笨的!

    朱允熥心中冷笑,自己这边和朱元璋刚刚祖孙情深。那边,就有人过来上演孝子贤孙!

    穿越成这个身份,除了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别无他法!

    通往帝位的那条路,是他的唯一选择。

    “哼哼!”朱允熥心中暗道,“我可不会给你朱允炆做嫁衣!”

    第6章

    祖孙情

    就在朱元璋在宫人的搀扶下,准备移步坐下时,朱允熥再次叩首。

    “皇爷爷,孙儿有一事相求!”

    “说!”朱元璋大手一挥,悲切地道,“你我爷孙之间,但说无妨!”

    朱允熥面容悲戚,双眼红肿,“父亲在时,孙儿顽劣,没少让父亲操心挂怀!”说着,擦下眼泪,继续说道,“父亲去了,孩儿想入皇觉寺,为父亲守孝三年,日日吃斋念佛,诵经听佛。为父亲,为皇爷爷,在佛前积累功德!愿父亲英灵常在,皇爷爷长命百岁!”

    说着,再次叩头,“请皇爷爷恩准!”

    朱元璋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翻涌起来。

    “多孝顺的孩子呀!”

    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一个男儿,最基本的准则。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让人欣赏的道德品质。

    世人皆信奉佛家家功德一说,朱元璋又少年时在皇觉寺出家为僧。

    这个十四岁的孩子,甘愿用自己三年的大好年华,舍弃荣华富贵。为父亲,为祖父,在佛前诵经祈求。只求父亲英灵常在,求祖父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这是何等的大孝?何等的美名?朱元璋如何能不动容?

    看着朱允熥那张情真意切的脸,看着朱允熥那张像极了儿子的脸,朱元璋心里又是酸涩,又是欣慰。

    男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

    这个孙子,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他真正长成了一个男儿!

    孙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一瞬间,朱元璋忘记了朱允熥懦弱,蠢笨的性格,忘记他平日顽劣的表现。

    朱元璋甚至有些生气。

    我这么好的孙子,平日在别人地嘴里,竟然是那样的口碑!

    一个如此孝顺的孩子,怎么会是顽劣的?怎么会是蠢笨懦弱的?

    想到此处,朱元璋又有些自责。

    自己这个皇帝祖父,平日是不是有些忽略了这个孙子?

    见朱元璋看着自己,久久不说话,朱允熥再次叩头,郑重道,“皇爷爷,请成全孙儿的一片孝心吧!”说完,膝行两步,将手放在朱元璋的膝盖上,泣不成声。

    仔细地看着朱允熥消瘦的脸颊,红肿的双眼,再想起这孩子听闻父亲去世,当场哭昏了过去。

    朱元璋顿时心疼,柔声道,“好孩子,咱知道你孝顺。可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父亲刚走,你要爱惜身体,好好活着,才是真的孝顺!你不为别人想,也要为你爷爷这把老骨头想想!”

    “皇爷爷!”朱允熥眼含泪光,慢慢把头靠在朱元璋的腿上。

    “痴儿!痴儿!”朱元璋亦是眼含泪光,轻轻抚摸朱允熥的头发,喃喃说道。

    奉安殿中,呼吸声清晰可闻。无论是臣子,还是宫人,皆是动容。

    朱元璋虽是祖父,但他先是皇帝,才是祖父。

    朱允熥虽是孙子,但他先是臣,才是孙。

    讲究礼法的封建时代,哪怕是对自己最爱的儿孙,皇帝都不能轻易真情流露

    可是现在,皇帝却像一个平常百姓家的祖父那样,和孙子相依细语。而这个孙子的身份又是嫡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尤其是吕氏,则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朱允熥。

    为太子守孝,是她早上特意交代儿子朱允炆,要说给皇帝听的。可是此刻,却被这平日不显山不漏水的朱允熥给说了。一时间,心中大急,赶紧又碰了碰儿子。

    朱允炆顿时会意,同样爬到朱元璋身边,哭道,“皇祖父,孙儿.....孙儿也要为父亲守孝!”

    看着朱允炆那张苍白地脸,朱允熥心中冷笑。

    “一步先,步步先。

    守孝是我先提出来的,你朱允炆只不过是拾我牙慧。

    我是真情实意,你是锦上添花。

    我的孝在朱元璋心中是百分百,而你的孝,则是要打个折扣!

    在关乎大明皇储地位的交锋中,我占得了先机,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春夜地风,依稀有些微寒。

    风从奉安殿外吹进来,殿中的烛火随风摆动,将跪着的人影拉得很长。

    跪太久了,两条腿已经麻木。

    可是在这个礼法人伦为天的年代,朱允熥不能有任何的松动。

    只是跪着,再累还能有在现代社会,起早贪黑赚钱累?

    现代社会,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是个男人都不能放松自己。

    回到大明,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地位,关系到自己的生死,更容不得放松。

    几个小的弟妹已经忍不住,躺在宫人的怀里昏昏睡去,眼角还带着泪痕。

    只有吕氏,朱允熥,朱允炆,还跪在灵前。

    “二哥!”朱允熥看着同样消瘦地朱允炆,开口说道,“要是累了,你先去歇歇,弟弟在这守着!”说着,看看吕氏,“母妃也去歇会吧,孩儿给父亲守灵!您,身体要紧!”

    闻言,昏沉的朱允炆忽然觉得这个三弟有些陌生,以前这个三弟可不是这个性子。

    而吕氏也是同样不住的打量着朱允熥,一天之内,这老三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以前朱允熥可不会如此沉稳,更不会如此体贴别人,甚至都不会主动开口和他们说话。

    “哪有当哥哥的去歇息,让弟弟守着的道理?”朱允炆淡淡地笑下,“还是三弟去歇会吧!父亲去世前一个月,都是我在塌前侍奉,我习惯了!”

    帝王家,哪里有兄弟情谊?朱允熥只不过随口一说,就引来朱允炆这么大的反应。

    这是在示威?还是在宣告主权?

    脑海中的记忆告诉朱允熥,朱标去世前的一个月内,确实是朱允炆用长子的身份,在身边侍奉。

    可是朱允熥同样知道,不是原来的朱允熥不想侍奉,而是靠不上前。

    当家人要走了,后妈自然是要带着她的亲儿子做出样子给别人看。不是她的亲儿子,她防还来不及,怎会让人看到好的一面。

    奉安殿中一片安静,但是周围还有许多双眼睛,许多只耳朵,朱允熥知道,他们在灵前的对话,一定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于是,朱允熥不咸不淡地说道,“辛苦二哥了,自打父亲病重,弟弟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多少次想侍奉于床前。可每次去,都被母妃给挡回来了,说有二哥在,无需我担心,多一个人反而不方便。”

    说着,朱允熥低头揉着眼睛,“我知道母妃是好意,可我毕竟也是父亲的儿子,没能亲手奉上汤药,伺候父亲,实在是.........生平大憾!”

    瞬间,吕氏的眼睛看向朱允熥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

    她本是庶妃,太子妃常氏去后,她掌管东宫,对于这个太子正妻所出的嫡子,自然是防备及深。幸好这个太子的嫡子,不甚精明,平日被她拿捏得死死的。

    可怎么今天突然变了个人!不但在皇帝面前博取欢心,而且言语之间,也不再唯唯诺诺。

    再想到今日皇帝对朱允熥的爱怜,吕氏更加有些揪心。

    她出身不高,能以普通庶妃的身份,爬到太子继妃的位子上,自然不是普通女子。对于太子和皇帝的喜好性格,可以说了如指掌。

    这位皇帝可不是容易动情的人!上一次见皇帝如此真情流露,还是在已故马皇后的葬礼上!

    自己这么多年费尽心思,为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能继承太子的大统。但是儿子庶子的身份在心里却是一根刺。

    现在那个平日看着没有一点长处的嫡子,居然突然变得能讨好皇帝,能获得欢心,吕氏的心中顿时不平静起来。

    甚至,隐隐有些恨意。

    此时,忽然一位宫人嬷嬷,轻手轻脚地走来,在吕氏耳边轻语几句,又慢慢退下。

    吕氏擦下眼泪,“老三,你哭了一天,守了一天,是不是饿了!去歇一下,用些东西!”

    这是今天,吕氏和自己说的第一句话。

    朱允熥心中又反复思量再三,开口道,“母妃,孩儿不累,不饿!”

    “去吧!”吕氏柔声道,“你们有孝心是好的,但是不能累坏自己的身体!你先去,等你回来,我再让你二哥去!”说着,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去吧,听话!”

    无事献殷勤,必有蹊跷!

    可此时众目睽睽之下,朱允熥不能说不。

    “是!”低头应了一声,扶着膝盖站起来,深吸一口,朝后殿走去。

    吕氏看着他地背影,眼神如刀。

    “儿子,你看,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老三平日装得多好,你父亲刚走,就跳了出来!”

    朱允炆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吕氏和儿子靠近些,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父亲临终前,跟娘说,要对你那些叔叔敬而远之。我看,你要敬而远之的,反而是这个老三!”

    且说朱允熥走到后殿,见周围无人,伸展了下手臂。

    宫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说话做事都要三思后行。这才是穿越的第一天,就如此难熬,以后呢?

    以后,只有得到了朱元璋的欢心,得到了那个位子,日子才会真正的好过,才能真正的随心所欲。

    朱允熥随意的在地上走着,脑中却不停的思索。

    对于朱元璋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除了取的他的欢心之外,想要那给位子,必须要有能力!

    自己有什么能力?自己虽然爱好历史,了解大致的走向,但其实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如何证明呢?

    第7章

    皇爷爷,吃面走着,朱允熥的脚步停了,脸上露出笑容。

    他最大的优势,最大的长处和朱元璋一样。

    他们都是百姓家的孩子,知道百姓生活的艰难,知道过日子的不容易!

    这时,伺候朱允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从暗中过来。

    “三爷,您用点什么?奴婢去给您准备!”

    朱允熥揉揉肚子,“准备一碗热汤面吧!”

    “是!”王八耻恭敬地说了一声,再次隐没在黑暗中。

    站在后殿之中,朱允熥眺望大明宫城。

    这座宫殿虽然辉煌但却不华丽,朱元璋和朱标都是简朴之人,不愿意浪费钱财和民力,把宫殿修得富丽堂皇。

    殿中的楠木柱子上,很多红漆已经斑驳掉落,但却始终没有粉刷过。

    朱元璋其实和老百姓一样,过日子的东西,能用就凑合用,没必要花钱弄新的。

    边上,又传来脚步。

    两个侍卫,按着腰刀在朱允熥面前跪下。

    “臣等,见过三爷!”

    这两个虎背熊腰的年轻人,面目相似一看就是兄弟。

    朱允熥的记忆认得他们,廖镛、廖铭兄弟。大明已故楚国公廖永安的孙子。他们的亲祖父,是大明德庆侯,廖永忠。

    提起廖永忠,虽然名声没有常遇春,徐达等人那么大。但是在史书上却大书特书,因为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廖永忠亲手淹死了朱元璋名义上的上司,韩林儿和刘福通。从而为日后,朱元璋称帝,扫平了名义上的障碍。

    (刘福通北方红巾军领袖,韩林儿为红巾军创立的宋国皇帝。)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