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2章

    “所以呀,这些捞不着军功的人,天天在吴王殿下耳朵边上撺掇,你说殿下对你们还有好印象吗?”李景隆给了对方一个,你明白的眼神。

    第20章

    军权顿时,朴半城只觉得全身发凉。

    一群武人勋贵,为了自家的富贵军功,居然在吴王耳边撺掇要征伐高丽!

    在高丽国内他算得上是熟知大明内情的人,大明开国诸位武人勋贵,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而且和大明皇帝多是老乡。想那位吴王千岁,他的外家就是故开平王常遇春。

    吴王年轻气盛,大明勋贵都是杀人换取富贵的武人!

    想到此处,朴半城在心中大骂高丽那些短视的,鼓吹什么中原动荡,高丽当奋起直追的蠢货。

    可是那些土地,已经进了高丽的嘴里,现在吐出来给大明,也是想都不容想,这如何是好。

    “公爷,吴王真有此意?”朴半城急道。

    李景隆看火候差不多了,笑道,“这就看你们高丽的诚意了!”

    “诚意?”朴不城半懂不懂。

    “少年亲王爱面子,是吧!”李景隆说道,“也不是真要计较那些蛮荒之地,而是你们占了却没点好处给大明,千岁也咽不下这口气!”

    “下官懂了!”朴半城拱手道,“下官代高丽国主,谢过公爷,恩德容后再报!”

    说完,急冲冲的走了。

    等他走后,李景隆笑着拿起桌上的金票,五百两一张的龙头票四张,心中大乐。

    “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李景隆在金票上弹了下,得意笑道,“老子的俸禄十年都没这么多。”说着,美滋滋的站起身。

    不过刚站起来,就苦了脸。

    这钱不能拿,该拿也是吴王千岁拿。

    ~

    第二日,朱允熥刚和方孝孺读过书,就在景仁宫见到了复命的李景隆。

    随即,也见到了书案上那两千两见票即兑的金票。

    “孤让你安抚他,不是让你受贿!”顿时,朱允熥大怒。

    自己个亲王敲打了高丽使者,让人家担惊受怕,随后大明的国公又勒索了人家黄金两千两。老爷子给高丽定的进贡清单,一年才多少黄金。

    “不是臣要的,是他硬塞来的!”李景隆躬身解释道,“臣不收不行,这钱臣是万万不敢收,只能请殿下裁断。”说着,又抬头,“殿下放心,臣已安抚好高丽的使者。”

    “你怎么说的?”朱允熥皱眉问道,这李景隆办事还真是有些不靠谱,起码不能办大事。

    当下李景隆把昨晚对朴半城的话,转叙一遍。

    朱允熥听了,却觉得刚才评价李景隆不靠谱的话,似乎有些冤枉他了。这不是把自己摘的挺干净吗,自己无心只是勋贵在耳边撺掇。随后高丽使者上表孝心,自己体会到高丽的诚恳,这事就过去了。

    但是,朱允熥越想越不对。

    “什么是看高丽的诚意?”朱允熥怒道,“你当孤和你一样,要从高丽身上捞好处?”

    “您不捞,得让他送啊!”李景隆道,“您要是不要,他不是更害怕!”

    朱允熥想想,“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殿下放心,绝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李景隆保证。

    这事若是被那些老夫子知道,少不得又要说教一番。今日上午因为昨天敲打了高丽使臣,被刘三吾和方孝孺一众翰林学士轮番轰炸。

    现在大明朝的学士,可不是百十年后那些贪婪的文官集团,更不是自称奴才的软骨头。别说是吴王,就算是他皇帝,他们哪怕杀头,也照怼。

    随后,朱允熥拿着金票,直接去了奉天殿。

    殿中,朱元璋依旧在批阅奏折。老皇帝少年时没钱读书,后半生做了皇帝,全补了回来。每日都被案牍劳累,早起晚睡。

    “皇爷爷!”朱允熥见礼。

    “念完书了?”朱元璋头也不抬,“桌上有江西进贡的蜜桔,你吃些!”

    “有个事和您说!”朱允熥上前,把金票放下,将李景隆的事说了一遍。

    “不成器的东西,看着精明实则笨蛋!”朱元璋冷哼一声,骂的是李景隆,“眼皮子太浅!”

    不过,目光落在金票上,又是冷笑,“这高丽的使臣倒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是两千两黄金!”

    说到这,朱元璋忽然又笑了起来,“看来高丽使臣是真吓坏了,礼部的人说了,一早上他就在进贡书上盖了印,还一个劲儿的说天朝宽容!”

    那份进贡清单就是丧权辱国的条约,没想到高丽的使者被李景隆吓唬之后,居然阴差阳错的给签了。

    “他签算数吗?”朱允熥问道。

    “他代表高丽李成桂而来,自然是算数!”朱元璋说着,抽出一张单子,“你看看!”

    高丽进献吴王千岁进贡单?

    朱允熥打开一看,感天朝恩德,除却每年朝贡之礼,特进献吴王千岁,骏马十匹,美人十人,杂耍艺人五个。东珠三十颗,貂皮二十张,海东青两只,高丽弓十副......

    朱元璋在边上笑道,“他们倒是会钻营,为了讨好你,也是下本儿!”

    朱允熥不屑道,“孙儿是您的孙子,大明亲王要什么没有,这些玩意儿有什么用?”

    “傻小子!”朱元璋笑道,“不要白不要!”说着,笑道,“你用不上,以后可以赏人用,总比从国库里掏银子强。”

    “他就是给孙儿一座金山,早晚也要让他吃下去的土地,连本带利吐出来!”朱允熥说道。

    “那是你这代人的事,咱老咯!”朱元璋伸展下胳膊,“给咱捏捏脖子,酸疼!”

    朱允熥走到龙椅后边,开始给朱元璋捏着脖颈。

    “皇爷爷,明天就是您的寿辰了,歇歇吧!”

    “今天找由子歇了,以后也会找,国事不能懈怠!”朱元璋看着奏折说道。

    “孙儿是觉得你太累了!”

    “以后,你也清闲不了!”朱元璋笑笑,“寿辰之后,还有一事你去办!”

    “皇爷爷您说!”

    “蓝玉已经班师回朝,咱寿辰之后,要犒赏三军,到时候你代咱去!”朱元璋说道,“当了皇太孙,该知道的事,也要让你知道了!”

    “皇爷爷,大明还有什么事是孙儿不知道的?”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莞尔,“军权你知道多少?”

    朱允熥手上一停,只见老爷子回头笑道,“你知道京城有多少驻军,天下有多少驻军吗?你知道他们粮饷如何发放?你知道他们中谁能打仗,谁听话?”

    “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你都认识?军马有多少?火炮有多少?兵械司一年产铁多少?库里有多少铁甲?”

    说着,朱元璋笑了笑,“这些东西,你必须知道,必须抓在手里!”

    ~

    三更奉上,大家

    第21章

    您是天上的星宿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二十日。

    初冬,天晴,无风。

    虽无风,但也有些清冷。奉天殿后的御花园中,清晨之时,那带着点点昨夜寒霜的梅花,在初冬的暖阳里,傲然开放。

    开放的梅花配上深红的宫墙,还有在冬日阳光下光泽柔和的琉璃瓦,相映成趣。竟然给了初冬的紫禁城,一丝春日的色彩。

    天刚亮的时候朱允熥就被太监叫起来,随后认真的梳洗打扮,在宫人的伺候下开始更衣。

    今日是老爷子的寿辰,普天同庆的万寿节。

    红色绣着金线五爪团龙亲王袍服,微微束腰,加上下面带褶儿的,同样夹杂了金线宽大又不臃肿的裙摆,让朱允熥整个人显得长身玉立。

    腰上,是一条镶嵌了二十块上好和田玉,刻着龙凤图案的玉带。脚下,是软底儿绣着二龙戏珠的黑色朝靴。

    不远处的案子上,放着大明亲王最隆重的礼冠,九旒冕。(liumian)

    九旒冕的由藤篾编织而成,表面敷罗绢刷黑漆,四周镶嵌了金边,顶端是一块近乎一米的綖板(yan),前半段微微弯曲的弧形,后面是方形,代表着天圆地方。

    冕的两侧是梅花形的穿孔,金簪贯穿其中,顶板前后各垂细旒九条,以红白黑红青五色珠子串联,如门帘一样。表示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

    玉横两端个挂着丝线,垂挂一圆形的美玉,寓意为充耳。

    代表着对于奸佞的言语,充耳不闻,也就是充耳不闻这个成语的由来。

    中华上下千年,自始皇帝一统六国以来,除了剃发易服的清王朝外,九旒冕都是华夏君王中最为隆重的冠冕之一。

    作为大明的亲王,朱允熥的冠冕和皇帝还略有不同,朱元璋的冠冕更加恢弘大气。

    这是朱允熥第一次佩戴九旒冕,这簇新的冠冕是他加封吴王的时候,印绶监和礼衣监的掌印太监,亲自督造完成。

    这是他第一次戴,但也是最后一次,今日朝会之后,这藩王的冠冕就会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皇太孙冠冕。

    衣,亦是华夏大礼。

    亲王礼服穿起来十分繁琐,朱允熥站在一人高的玻璃镜子前,伸开双手,任凭太监伺候打扮。

    眼前这面镜子,在宫中只有两面,一面朱元璋用,一面赐给了朱标,后来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朱允熥的名下。

    据说这两面毫发毕现的镜子,是洪武开国之初,万里之外的海商进献而来。(这时候有没有镜子我不大知道,好像是中叶才有的,不过家之言,不必当真。)

    “奴婢给殿下梳头!”

    耳边,朴无用轻轻说道。并且在他话音落下之时,另一个太监无声的推过来一把凳子。

    朱允熥在凳子上坐下,镜子中他黑色茂密的的长发,像象牙梳子之下,如流水一般带着光泽的流动。

    “千万不能擦头油,殿下不喜欢那个味道!”

    忽然,一个声音从边上传来。

    朱允熥扭头一看,笑道,“王八耻,你身子大好了吗?”

    来人正是原来朱允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前两个月他一直在宫中养伤。那日受刑太重,现在走起路来还是一瘸一拐的。

    “今天这日子,奴婢就是爬,也要爬来伺候主子!”王八耻艰难的走到朱允熥身边,又对朴无用道,“给我!”

    朴无用拿着梳子没动,直勾勾的看他。

    王八耻冷眼道,“以前殿下的头发,都是咱家给梳的!”说着,一把夺过,把朴无用挤开,对朱允熥笑道,“还是奴婢伺候殿下,别人毛手毛脚的。”

    这场景朱允熥都看在眼里,笑道,“谁梳不是一样,你们要是宫女,我还能挑挑!”

    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他这个吴王身边,就没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宫女,全是太监。要么就是四五十岁,整天板着脸的嬷嬷。

    朱元璋口谕,皇子就藩之前,身边不得有宫女,估计是怕皇子皇孙们面对美色,把持不住。

    头发被缓缓的梳好,微微有些沉重的冠冕戴在头上。

    镜子中,朱允熥的脸都被串着珠子的丝线挡着,有些猛烈但也有些威严。

    “殿下!”王八耻忽然哽咽道,“奴婢,终于看到您这一天了。若是娘娘还在......”

    “大喜的日子,别哭哭啼啼!”朱允熥笑道,“走,跟我去皇爷爷那边!”

    “是!”王八耻擦去眼泪,一瘸一拐的紧紧跟在朱允熥身后。

    朱元璋早已起床,穿戴完毕。

    老爷子今天难得的穿上了明黄色的龙袍,头上是一顶金灿灿的金线编织而成的皇冠,上面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龙,二龙戏珠。

    “孙儿,参见皇爷爷!”朱允熥下拜,叩首。

    朱元璋笑道,“起来吧!”

    朱允熥没有起,反而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孙儿给爷爷拜寿,愿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好!”朱元璋大笑道,“快起来,地上凉!”

    随后,朱允熥在宫人的搀扶下站起,“皇爷爷,你怎么没戴冕?”

    老爷子头上的皇冠不是礼冠。

    “老了,本来眼神就不好,还弄那么多珠子金线在眼前晃悠,烦!”朱元璋笑道。

    “孙儿也不想带这个!”朱允熥指了下头上的冠冕,笑道,“太沉了!”

    “咱可以不戴,你不戴不行!”朱元璋站起身,搭着朱允熥的手臂说道,“欲戴其冠,必受其重!”

    爷俩一动,朴不成在殿门口唱道,“陛下起驾!”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外,一顶御辇边,穿着吉服的宫人,还有特意穿上莽服的大内侍卫跪下叩首。

    朱元璋搭着朱允熥的手,在众人谦恭的叩拜之中,上了御辇。

    老爷子坐在上面,朱允熥扶着御辇的侧杠,随后皇帝的仪仗缓缓出发,目标不远处的金銮殿。

    仪仗队走得很慢,每个人的步伐似乎都是尺子量过一样惊人的一致。

    所过之处无论是草木,还是宫墙上,都挂着红色的代表喜庆的绢花。

    但是忽然之间,朱允熥的步伐变得别扭起来,心也跳的厉害,满脑子都是当初第一次陪着老爷子上朝时的场景。

    御辇上的帘子被掀开一条缝隙,露出半张老爷子的笑脸。

    “大孙,怕不怕?”

    “孙儿有什么好怕的!”朱允熥挺直了胸膛。

    “胡说!”老爷子笑道,“咱第一次上朝的时候,慌的都不知道先迈哪条腿!”

    被老爷子看穿了心思,朱允熥有些羞涩的笑了。

    今天不但是老爷子大喜的日子,也是他大喜的日子。从穿越以来到现在,他终于要登上那个位子了。

    其实他并没做过什么,他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眼前这个老人的垂爱。

    “爷爷!”朱允熥正色道,“孙儿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莫要辜负天下百姓,才是对爷爷最好的回报!”朱元璋欣慰地说道。

    朱允熥露出灿烂的笑容,用力点头,脚步顿时又变得顺畅起来。

    “爷爷,今天是您的生日吗?”仪仗在缓缓前行,朱允熥再次开口。

    这年月,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有一种说法,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随便选了一个日子。

    “你爷爷生下来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个生日!”朱元璋在御辇中,缓缓开口,“儿的生日,娘的痛日!你太奶生咱的那天,特意让人花了五个钱,把咱的名字供奉在庙里佛前,希望咱这辈子平平安安!”

    看老爷子有些伤感,朱允熥劝慰道,“爷爷,太爷太奶在天上看着呢,他们一定会为你骄傲!”

    老爷子揉下眼角,“大孙,以后爷爷也会在天上看着你!”

    随后,爷俩对视,同时一笑。

    金銮殿就在眼前,仪仗队中,朱允熥的声音还在持续。

    “爷爷,您是天秤座!”

    “那是啥玩意?”

    “就是天上的星宿!”

    “你说爷爷是星宿下凡!”

    “对,您老就是星宿下凡,温暖人间!”

    第22章

    储君从金銮殿中,到外面宽阔的广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