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9章

    随即,再往下看,

    画中女子香肩必露,红唇轻张,一物.........

    朱允熥刷地一下,把画卷折叠在一起。

    第93章

    徐夫子“有点意思哈!”朱允熥随后把画卷塞到书桌的书里,“哪来的?”

    李景隆躬身上前,弯腰小声道,“臣重金在苏州购得,天下独一份!”

    “给孤送这个!”朱允熥忽然冷笑,“你长几个脑袋?孤看你这个公爵,是不想要了!”

    朱允熥心里又气又乐,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景隆这厮,会送他这个。

    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不是没有,君王近臣投其所好,送什么的都有。别说是送,就是带君王出宫,寻花问柳的也是大有人在。可是朱允熥是那样的

    人吗?莫非这厮心里,以为自己是个喜欢那啥的昏君?

    不过话说回来,这画若是单纯用艺术的眼光来看,还真不错!

    但是,这玩意能算得上艺术吗?顶多是人体艺术!

    见朱允熥发怒,李景隆忙小声道,“殿下听臣说,您这不马上大婚了吗?您这些年一直勤奋向学,不通他事。臣想着,臣想着怎么也要让您通晓些别的事儿呀!”

    说着,他挨着朱允熥笑道,“殿下,闺房之乐乃是情趣。臣是殿下心腹之人,又是殿下血亲,臣怕那些书呆子把您教.......呵呵,臣也是斗胆,知道殿下仁厚,不会责怪臣!”

    “你呀!”朱允熥叹口气,“有巴结孤这份心,用在正经地方好不好?”

    “巴结殿下,就是臣的正事!”李景隆笑道,“只要能让殿下高兴,臣这公爵,要不要又有何妨!”

    这人,真是个人精!

    倘若朱允熥真是一个书斋之中的少年,见到这猎奇之物,再听李景隆如此善解人意,又有亲戚这层身份,肯定要倚为腹心。

    只是,朱允熥早知道他是什么德行的人,心里已经给他画了一大叉。

    既然你想做弄臣,就让他在弄臣的路上狂奔吧。哪天没用了,也是文臣的活靶子不是!

    朱允熥笑了下,“你这个奸臣!亏老爷子,还一直以为你有点忠厚!”

    “臣这就是忠厚!殿下在深宫之中太过无趣,臣若不给殿下找乐子,殿下岂不憋闷!”李景隆又笑道。

    朱允熥点点头,“费心了!”

    李景隆顿时红光满面,心中这几天压着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如今皇太孙和常家走得很近,提拔之意溢于言表,他心中实在是有些着急,于是剑走偏锋。

    “徐爱卿给孤送的什么?”见徐辉祖不说话,朱允熥笑问。

    徐辉祖站起身拱手道,“殿下生辰,臣送的不是古玩字画,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说着,有意无意的看了李景隆一眼,“臣送的,是臣抄写家父的战例兵书!”

    “中山王毕生征战的书?”朱允熥惊问。

    徐辉祖道,“正是!”说着,顿了顿,“臣知殿下喜爱武事,然殿下身份尊贵,冲锋陷阵一事,臣等为之,殿下运筹帷幄才是正道!”

    中山王徐达是举世的名将,但他出身清苦,没受过正儿八经的军事教育,是从军中一步一个脚印,死人堆里滚出来的名将。

    他还是一个成长型的将领,徐达为将之后,日日苦学不辍,请名师教导自己。同时每有战事,无论胜败都会详细的总结,和幕僚谋士探讨其中的得失。

    徐辉祖送来的不是礼物,而是徐达一生的军事总结,用兵方略。

    “好!”朱允熥拍手道,“此物,甚合孤心。”说着,对朴无用说道,“徐爱卿送来的书,放在孤书架第一排。每日批阅完奏章之后,务必呈上来给孤看!”

    “奴婢遵旨!”

    见朱允熥如此郑重,徐辉祖不苟言笑的脸上,难得露出些笑意。

    朱允熥沉思片刻,再次开口,“徐爱卿,这是中山王毕生所学,乃是兵家必学之法,除了你家中,世上只有孤才能一观吧!”

    “正是!”徐辉祖道,“其实,父亲留下的手书,也只是留给了臣而已!”

    这时代凡是涉及到能耐的东西,都是不外传的,而且孩子多的话,也只能传给嫡长子,旁人不许。

    “如此宝物单是放在孤这里,明珠蒙尘!”朱允熥开口道,“孤知这是中山王留给后世子孙的用兵之法,不过孤还有个不情之请!”

    说着,朱允熥微微沉吟,“五军都督府中,武官提举司许多勋贵子弟,只是善于弓马,于战阵之道,骑步两军大规模作战,颇为不懂。所以,孤想,把中山王的用兵心得刊印出来,传教军中未曾上阵的青年将领。”

    “名将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但有了此物,必事半功倍,前人用血和人命换来的教训和经验,后人习之,能少走许多弯路!”

    说到此处,朱允熥笑起来,“文人中有孔夫子,若是爱卿答应,大明武人之中,就多出一个徐夫子!”

    徐辉祖豁然站起,整理衣冠,肃然下拜,颤声道,“臣代先父,叩谢殿下天恩!”

    朱允熥的意思,是用徐达的战争心得,作为教导青年军官的教材。大明军中传承不断,五军都督府已经有类似军校一样培养军官的机构,但是所学的还都太过笼统。

    而且那些武人,动刀子还行,讲军事嘴皮子往往都咬破了,也说不到重点上。

    大多数老将传授经验就是,别怂,别慌,瞅准了砍他娘!一刀砍不死就两刀,砍不如照着心窝捅。有枪别用刀,用长不用短。短斧铁锤身上挂,闲时猪油擦铁甲。

    而什么各种兵法,对于将领们来说,又太过深奥,往往不得其解。若是徐达毕生经验总结作为教材,就简单易懂,十分有说服力。

    徐辉祖的声音带着哽咽,武人虽然现在地位高,可是如何敢跟孔圣人比。皇太孙此举,等于直接送了他徐家千古美名。

    在美名面前,敝帚自珍的心思,不翼而飞。

    “扶徐爱卿起来坐下!”朱允熥笑道,“此物,堪比千军万马!”

    随后,君臣三人再次坐好,殿中的宫人小心的收起大明混一图。

    朱允熥心中一动,“你们二人,可通晓海战?”

    二人微微诧异,李景隆想想,开口道,“殿下,臣自幼所学都是排兵布阵,大军会战一类,水上的事,臣还真是不懂。不过,所谓一样通,样样通!夫战,勇气也..........”

    “停停停!”朱允熥揉着太阳穴,若不是徐辉祖在这,估计他直接脱鞋就飞了过去。

    就你,排兵布阵?

    就你,样样通?

    就你,还勇气?

    你顶多是一个运输大队长,还他娘的是卧底那种!

    不过这厮的脸皮,也真敢吹!张嘴就来,而且还有模有样,不知道的人,真容易被他唬了。

    徐辉祖想了半晌,“臣自幼学的也是骑兵,不过,今日五军都督府有福建的卫所军官,进京述职!其中一人,是水手出身,靠着清剿海盗的功劳,在军中做到了千户的位置。”

    说着,仔细想想,“去年,福建沿海有倭寇来犯,这人带着三条船,追出去半个月,最后砍了三十几个倭寇的脑袋回来!”说到此处补充道,“臣亲自检验过,绝对是真倭寇,不是杀良冒功!”

    大明,水上的将领还是太少。

    朱允熥问道,“这人,还在京城?”

    “就在五军都督府,年后回福建!”徐辉祖答道。

    “传旨,叫他来!”朱允熥吩咐,又问道,“这人姓甚名谁?”

    “此人姓王,王景弘!”

    第94章

    海盗皇太孙要见谁,自然是召之即来。

    不消一刻钟,跟随上官来京述职的金门卫千户王景弘,就被招至宫中。

    宫城弘大巍峨,一身便装来不及换官服的王景弘,在太监宫人的指引下战战兢兢的,低着头谨慎前行。

    方才,他正在和同僚喝酒,闻听皇太孙召见,那些同僚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他王景弘心中惊涛骇浪,怎么也想不通他一个芝麻小的人物,怎会蒙皇太孙殿下召见。

    一路走来,宫中的天家恢弘气象让这个在海上刀头舔血的汉子,心中越发忐忑。不过,一想到来之前,他上官拍着他肩膀说的那句话,不由得咬紧牙关,把心中那些忐忑和惶恐,硬生生的压下去。

    “殿下召见你,你就是代表咱闽地男儿,千万不能露怯,丢了咱闽地儿郎的脸面!”

    跟在太监宫人身后,不知走了多久,穿过多少夹道,在东宫景仁殿前停住脚步。

    穿着金甲的值班亲军,仔细的盘问之后,带路太监前去禀报。

    须弥之后,里面传出一个尖锐的声音,“传皇太孙殿下口谕,福建金门卫千户王景弘觐见!”

    王景弘抬头,看看巍峨的大殿,咽了口唾沫,大步走入。

    殿中,朱允熥坐在宝座上,笑着和徐辉祖,李景隆说着闲话,余光看见,一位个头不高的汉子,挺着胸膛迈步进来。

    “臣,金门卫千户王景弘,参见皇太孙殿下!”

    声音洪亮,空旷的殿中嗡嗡作响。

    朱允熥仔细的打量着,跪在殿门口的王景弘。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匀称,一看就知浑身有力。似乎是因为常年在海上的缘故,皮肤有些黑。可不是那种乌黑的黑,而是透着红润的黑。

    对方没穿官服,而是一身简单利落的短打扮,看着很是利索。

    “上前来!”朱允熥笑道,“你个子不高,嗓门倒是挺大!”

    王景弘低头上前,咧嘴道,“海上风大,没有大嗓门,弟兄们听不着!”

    一句话,尽显性子的豪爽和直接,顿时让朱允熥心生好感。

    “给他搬个凳子,让他坐下回话!”

    王景弘见皇太孙殿下态度温和,心中的忐忑尽去,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不过他刚坐下,就感觉身边两道刀子似的目光。

    目光的主人之一他认识,中军都督魏国公,正是管着他们福建卫的上官。于是,他憨厚的咧嘴一笑。

    徐辉祖恨不得上去,把王景弘拎起来。太孙殿下面前,他和李景隆只敢半个屁股挨着凳子欠身坐着,这王景弘倒好,直接一屁股恨不得把凳子都坐碎了,一点君臣之礼都没有。

    “孤刚看了你的履历,你今年也才二十二岁!”朱允熥笑着开口,“投军五年,从一介百姓到大明的卫所千户,光是倭寇和海盗的人头就砍了七八十个,是个人物呀!你当初,为什么投军?”

    “臣原本是个舟子,从小帮本家舅舅操船打鱼的。”王景弘眼神明亮,说话铿锵有力,“没想着投军,就想着多攒些钱,自己也弄条渔船。可是谁想遇到了天杀的海盗,臣舅舅和表兄都被海盗杀了,臣跳海逃了性命!”

    说着,王景弘咬牙切齿,“回去之后,臣越想越憋气。亲娘舅被杀了,此仇不报,臣还算个男人吗?臣跟族里一合计,就带着几个族亲兄弟投了军。”

    沿海地区海盗猖獗,除了倭寇之外,还有不少的汉民海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讨生活的人,大多是彪悍之辈。即便是看着良善的百姓,备不住背地里也会做些没本钱的买卖。

    朱允熥继续问道,“杀你舅舅的可是倭寇?”

    王景弘摇头道,“不是,杀臣舅舅的,是方国珍的旧部!”

    “方国珍不是早就降了吗?怎么又闹出旧部来了?”朱允熥扭头,看着徐辉祖问道。

    大明统一天下之前,方国珍是盘踞在浙东的割据势力,绰号海精。海盗起家,手下多是海上强盗亡命徒。后被汤和廖永忠围攻,投降大明。

    徐辉祖拱手,“殿下,方国珍虽降,但其残部桀骜不驯不服王化,在海岛上聚众作乱,时常骚扰地方!”

    “既然骚扰地方,为什么不早剿了!”朱允熥面色不悦,“孤记得方国珍是洪武七年死的,这都多少年了?”

    徐辉祖无言,低头请罪。

    “回殿下!”王景弘忽然开口道,“不是不剿,这些年海盗没少杀。可是他们领头和骨干的在,杀了一波还有一波,杀不绝!他们都躲在海岛上,大船根本开不进去。有时候官军刚出动,他们听着风就躲起来了!”

    “海上流寇,亦匪亦民!”朱允熥沉思道,“他们盘踞在外海海岛,怎么和内地联络?”

    王景弘道,“殿下,不是内地。这个........臣也不知道怎么说,他们和内地勾搭不着,倒是和千里之外的吕宋,三佛齐等地勾搭连环的。咱们大明这边剿的急了,他们就往那边一跑,等风头过了再过来。”

    说着,又顿了顿,“不过他们多是在海上抢商船,倒是不怎么上岸的!”

    吕宋,三佛齐,那就是后世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如今那边虽然是名副其实的蛮荒之地,但从宋代开始,已经有不少中华移民过去,渐渐在那边形成一股势力。

    至蒙元末年,天下大乱,出海的人就更多了。其中最多的是广东福建人。出海后,就在三佛齐和吕宋一带落脚。后来大明一统,东南沿海的海盗集团,例如方国珍旧部等也把根据地挪到了那边。

    这时代的华人可不是好相与的,而且福建和广东人都是出了名的团结。朱允熥在鸿胪寺档案上看过,华人结寨而居,经常和地方土王发生冲突,相互攻伐,而且还是胜多败少。

    既然是天朝移民,这事就好办了。让鸿胪寺在那边册封几个华人领袖出来,承认他们的地位,软刀子砍几下,就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等将来建立海军,把这些地区划入大明的势力范围,在法理上也说得过去。

    “说说倭寇!”朱允熥又道。

    “倭寇比海盗难打!”王景弘提起倭寇咬牙切齿,“虽然海盗杀了臣的亲人,但有一说一,倭寇比海盗残暴,见谁杀谁!而且倭寇的刀枪比海盗要好,弓弩手多,进攻也更有章法!”

    “每每和官军交战,虚晃一枪就走,官军若猛追就会中他们的埋伏,不追他们就跑了!”

    说着,王景弘犹豫一下。

    “孤叫你来,就是让你说话的,你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在海上的一线军官,有什么你就说什么,说错了也不怕!”朱允熥笑道。

    “臣不是怕说错,海盗和倭寇的事,臣不会说错!”王景弘憨厚的笑笑,“倭寇,难就难在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在哪里上岸,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他们来,咱们再集合,再去追,黄花菜都凉了。说起来,还是咱们的战船太少了,每次都堵不住!”

    说的有理,被动防御再加上没有海军,敌人可以随时乘虚而入。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海军终日在海上游弋,也未必没有漏网之鱼。

    强盗总是比官军灵活的,官军要请命,集合,出发,一套程序下来倭寇那边也抢的差不多了。

    “那依你之见呢?”朱允熥笑问。

    王景弘也不含糊,直接开口道,“其实倭寇和海盗一样,也有盘踞的老巢。臣听说倭国离咱们大明也不远呢,他们肯定是盘踞在海岛之上。打仗就跟杀人是一个道理,要先下手为强。”

    “与其在岸边防御等着他来,不如探清虚实,集合大军直接扫了他们的海岛,以绝后患!”

    朱允熥赞许的看着王景弘,“难得你一个千户,居然有这样的见识!”说着,又问道,“你的千户,不是世职吧!”

    世职,就是世袭的千户。

    “臣.....臣的功劳还不够!”

    大明虽然刚刚开国不久,可是卫所的世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从五军都督府到各大卫指挥使,都两只眼睛盯着,除了勋贵子弟之外,一般的军将是没资格获取的。

    “徐辉祖!”朱允熥开口。

    “臣在!”

    朱允熥一指王景弘,“五军都督发文,赏他一个世职的千户!”

    “臣明白!”徐辉祖说道。

    而此时王景弘却好似懵了一样,呆坐着脑中一片空白。

    随便见了下皇太孙,就得了一个渴望而不可得的世职?这简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还不谢恩!”徐辉祖呵斥道。

    “臣,谢殿下隆恩!”王景弘反应过来,叩首道。

    “世职给了你,福建不用急着回,调任两级在京城五军都督府听用,孤随时要找你!”朱允熥说道。

    “臣,遵旨!”王景弘先是答应,随即又急道,“殿下,臣不回福建,那臣在军中的族亲,还有老婆孩子..........?”

    “放肆!”徐辉祖大怒。

    “无妨!”朱允熥笑着说道,“暂时不回,不是永远不回!”说着,对徐辉祖说道,“让福建卫和地方官,把海盗倭寇的情况,细细写成条陈奏上来,然后你把这些年沿海各卫,和倭寇海盗见过真章的将士名单统计出来,拿给孤看!”

    “臣,遵旨!”

    ~~~~~~

    第95章

    老将东宫通往宫外的夹道上,曹国公魏国公两位,并肩而行。双方都没有说话,似乎都在琢磨着什么。

    深宫幽静,风吹过,无枝的树杈微微晃动,夹道中二人官靴踩在石板上的回响,若隐若现。

    “徐都督!”半晌之后,李景隆开口,试探地问道,“今日殿下忽然对倭寇海防这么感兴趣,莫非是........”

    “曹国公,你我身为臣子,岂能妄自揣测上意?”徐辉祖绷脸道。

    李景隆吃了枚不软不硬的钉子,但也也不恼,开口笑道,“这怎么能是揣测呢?殿下若是不当着你我二人的面说,方才李某所处的是揣测。可是今日,殿下当着你我二人的面,还见了那王景弘,不是明摆着吗?”

    说着,又笑道,“殿下当着咱们的面说,就是没把咱们当外人,说不得以后还有用到我们的地方。为人臣子,当急君上所不及。咱们心里有了章程,才好为君父分忧!”

    徐辉祖微微皱眉,“在下没有曹国公这么会做官,也没这么多心思,君上怎么说,在下就怎么做。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

    “徐都刚正,在下佩服。不过,你我都是殿下心腹之人,何必撇得这么清!”李景隆笑道,“在下是敬你徐都的人品,还有才学,才会私下问你。”说着,李景隆正色道,“殿下意在东南沿海,倭寇海盗,兴兵乃是大事,你我既是殿下信任的臣子,当然要有所准备!”

    随即,又道,“你觉得这事好不好办?若是好办,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可若是不好办?殿下身为储君,我等臣子自当要为殿下分忧!须知,这可是殿下第一次过问军事。徐都,你我都是武人,其中关节,不必我多说吧!”

    徐辉祖虽然刚正,可也是心思通透之人。

    李景隆言外之意,他如何能听不出来。皇太孙有剿灭沿海海盗倭寇的心思,这是殿下第一次有动兵的意思。若是好打,他们这些武人就要给殿下锦上添花,树立军功威望。

    若是不好打,他们要早点出言劝诫,不能让皇太孙在这事上丢脸。而且他们都是武臣,这事办不好,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孙,都会对他们不满。’

    “看似易,行之难!”徐辉祖边走边道,“如今沿海,都是防范为主。海盗倭寇来无影去无踪,想要永除后患,非大军不可。但打造战船非一朝一夕之功,训练水军更是年久日长,况且无论是造船还是发兵,都需要钱!”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