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皇爷!”朴不成轻唤。“陛下!”臣子们轻唤。
朱元璋单手杵刀,坐在龙椅上,眼帘低垂,“滚!”
随后,再抬头,眼中精光爆射,“都滚出去!”
瞬间,偌大的宫殿只剩下他一人。苍老的面容上,怒气压到心底,片刻之间他似乎老了许多,低沉许多,甚至坐在龙椅上的九五至尊,眼神中涌现出浓浓的委屈。
“为什么,这么糊弄咱?”老爷子心里暗恨,“为什么,这么耍咱?咱拼死拼活打下这大明朝,战战兢兢的当这个皇帝,居然是被你们拿来骗,拿来糊弄的?这就是咱朱家的大明,这就是咱以为会千秋万代的大明!”
“你们贪,你们奸,你们坏!”
“天下百姓的公道,还有咱的皇权,都可以成为你们捞取银子的门路!”
“你们心中没有大明,没有咱,没有百姓,只有你们的官位!你们手里的权!”
“亏咱还沾沾自喜,以为天下百姓有了咱撑腰,能少受委屈!现在看来,咱让他们告状,反而是害了他们!”
“史书会怎么写咱朱重八!史书会写咱是个大笑话!是个大傻子!是个沽名钓誉,是个眼高手低的混蛋!”
“史书肯定会写咱是个嗜杀臣子的残暴之主,史书也会写,咱是拿天下百姓当奴仆的贼王八!”
“咱只不过想让天下,变得好一点。为什么,你们都要和咱对着干?”
“贪官,权臣,结党,勋贵!”
“现在,连这些微末小吏都开始拿咱的话不当话,开始祸害百姓?”
“咱当的这是什么皇帝!恁憋屈!”
想着,老爷子看着手里的刀锋,再次说出,问了无数次的话,“怎么就杀不绝?这些愚蠢害民的蠢材,怎么就杀不绝!”
即便是身为九五至尊,但有些事,他也会感到无力应对。
出身贫寒的他,深知恶官之害。当年若是大元的官府,稍微有一丁点儿的人心,他的家人也不会病饿而死。若是当年的大元官,稍微有一点良心,天下也不会死那么多人。
当了皇帝之后,他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天下的官员。无非就是让他们有点良心,有点担当,知道老百姓的艰难,知道百姓的苦。
可是二十五年来,换来的就是这?
他是个完美主义者,是个有着道德优越感的皇帝。他唾弃历朝历代那些用民脂民膏,骄奢淫逸的帝王。哪怕是秦皇汉武,哪怕是唐太宗元世祖,在他心里都是民贼。
他对宫人残忍,对官员苛刻,但不曾残害百姓,不曾滥用民力,不曾修建宫室,不曾享受荒淫。
他把要求自己的一切都做到了,却唯独对这些天下奸恶之事,有心无力。
他明白水清无鱼的道理,也知道千里做官只为钱。
他只求,那些当官的,能稍微有些良心!
同时,他比那些当官的更知道,官字的含义。
当初,大儒宋濂给儿子讲学的时候,他在窗外听过,并且深记在心中。
官,古已有之。古语曰,尧舜官天下。尧舜是天下万民的官长,不是天下万民之主人。官,非主也!
这个官的意思不单是管理,还有看管,眷顾之意。官一字,一个宝字盖,加一个字。(dui,康熙字典有注释)
,猶眾也!猶眾,民也!
官,乃是保护着猶眾之人也!
官字的边加人字旁,为倌。寓意是只要官员只要还是个人,就不能忘了自己出身百姓。
官字头上加一把草,为草菅人命之菅。
这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这些吃着大明俸禄,享受百姓供养的人。不但忘了自己出身百姓,还把他们的官字上,都加了草。
都变成了草菅人命,不是人的官。
“杀!”
老爷子脑中,只有一个字。
南征北战这些年,哪怕再凶狠的敌人他都有办法。可是唯独对这些不是人的官,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就不用办法,就用最简单的办法。
杀!
都杀了!
好比种地,有了杂草就一定要连根拔掉。
看是你长的快,还是老子拔的快。
“咱朱重八!”老爷子抬头,看着大殿藻井之上,那似乎要冲破天际的五爪金龙,“咱朱重八是个独夫,但不是民贼!”
“让蒋瓛滚进来!”老爷子大喊。
稍后片刻,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连滚带爬的进来,跪伏于地。
他心中惶恐惊惧欲死,京师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他作为监察百官之锦衣卫首领,难辞其咎。
锦衣卫是皇帝亲军,作为皇帝耳目,可是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天下首善之地,他们这些耳目,竟成了摆设。
“臣!”蒋瓛声音发颤,“恭听圣训!”
“滚过来!”老爷子低声。
蒋瓛像条狗一样,在地上爬行,到了老爷子脚前。
咣!老爷子一脚!
啊!蒋瓛吃痛,心中大喊。
老爷子的大脚,直接踩在了蒋瓛一只手上,反复的碾着。用力之大,几乎让蒋瓛的指骨碎裂。
“疼不疼?”老爷子冷笑问。
“不.....不疼!恩..........”
“不疼?”老爷子依旧冷笑,脚上再次用力,手里的刀放在蒋瓛的脖颈之上,“疼不疼?”
“
陛下,疼!疼!”蒋瓛惊恐的回道。
“你再疼,能有朕的心疼?”说着,老爷子手中军刀落下,噗嗤一声,军刀直接穿透了蒋瓛的手掌。
鲜血瞬间在金砖上蔓延,顺着地缝缓缓流动。
蒋瓛抽动两下,不敢喊,不敢挣扎,不敢说话。
“朕把锦衣卫交给你,让你当朕的耳目,你是瞎子还是聋子?”老爷子厉声喝问,“若不是你这条狗还有用处,朕今天先剐了你!”
“主子,臣有罪!”军刀依旧插在手上,蒋瓛出声求饶。
他虽是官,是臣,可是和皇帝的奴婢无异。他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
给的,生死更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先留着你的命!”老爷子用脚点点蒋瓛的头,“该做什么你知道,往后要做什么你也知道!”
蒋瓛死里逃生,“臣明白,臣一定让主子满意!”
“天下宵小无所遁形才能让朕满意,天下之事皆在朕耳,才能让朕满意!”老爷子又道。
“臣明白!”
“还有,管好各地的锦衣卫,你在京城是瞎子,他们在地方也是瞎子?”老爷子继续怒道,“该杀的杀,不会叫
的狗,养着干什么?”
“臣遵旨!臣这就去办!”
老爷子微微低头,“抓捕进京告状百姓一案,最高涉及到谁?”
蒋瓛满头汗水,“根据人犯的供述,这事已是常例,应天府凡是分管治安刑狱的官员都知道,他们每年分润地方孝敬的银钱,大头给了应天府中丞陈济!再后来,地方上直接把银钱交给陈府,陈济吩咐各司去办,事后论功行赏。”
“最高只涉及到陈济?”老爷子皱眉。
“怕是人犯没说实话,臣这就去亲审!”蒋瓛赶紧改口。
“还没涉及到朝中阁臣!”老爷子喃喃道,“也是,杀了那么多人,现在活下来的,都是还有点良心的!”说着,又道,“陈济这个名字,这么耳熟?”
“他是.........靖宁侯叶升的外甥,以国子生授官,为人没什么才学,靠着靖宁侯,才做到了应天府中丞的官职。!”
“叶升啊!”老爷子叹息一声,“识人不明!昏聩!”说着,又冷笑道,“朕记得,他以前和胡惟庸私交不错!当初,念着他昔日有些功劳,饶了他一次,没想到他除了交友不慎之外,还有这么个不是人的外甥。”
~~~
明太祖这人,其实很矛盾。
一方面他有很强的道德优越感,嫉恶如仇。另一方面很残暴。
一方面他爱惜百姓,但也纵容儿子们那啥。
他是独夫,不是民贼,这句话我认为最贴切!
这话,出自龙床,明六帝一书。
第109章
人情昨夜半场雪,今朝氛外晴。
过年亦是盼春,冬日盼春暖,可春却有寒。湛蓝的天空中,白云片片。
明媚的阳光从湛蓝的天空中洒落大地,清早的京城满是祥和。
但是阳光之下,总会有阴影笼罩之地。
这是一处恢弘的建筑,坐落于京师应天府西郊岳王庙侧,斗拱飞檐满是官府的威严气象。但这里也是大明朝人人谈之变色,最为阴暗之地。
锦衣卫,镇抚司,诏狱。
这儿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无论是公爵还是一品大员,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开国勋贵,只要进了这里,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快点死,不遭罪的死。
庭院中,有些许没穿飞鱼服,仅仅穿着贴身贴里的锦衣卫在走动,他们手上,衣裳上尚未干涸的血迹格外刺眼。
空气中满是皮肉的焦臭还有血腥味,延绵不断的惨叫,和刑具落在皮肉上的声音在各处刑房中回荡。
锦衣卫蒋瓛端坐在一间窗明几净的明堂之中,阳光从外面照射进来,让屋内氛外敞亮。此地虽亮,却不祥和,因为屋子中充斥着外面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
他坐着的地方正对着大门,大门外的庭院中,梅花傲然开放。他直挺挺的看着,却似乎不像是在看花,而是在看着仇人。
他的眼神是如此的阴狠,面色是那么的阴冷。
左手上,白色的绷带中干涸的血迹变成黑色,漏在绷带外的手指,满是青紫。
“啊!别打了,别打了!我说,你让我说什么我都认!”
外面,传来人犯崩溃的求饶,蒋瓛阴冷的脸上,挤出几分冷笑,也露出几分快意。
杭州赵氏一案,锦衣卫颜面丢尽,他自己也差点被皇帝宰了。对皇帝他不敢有怨言,但是对这些抓进镇抚司的人犯,他充满了恨意。
他恨这些人,差点让他丢了脑袋,丢了官位,丢了一切。外人看着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风光,可是其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是皇帝的狗,锦衣卫是一群狗,没用的狗,皇帝不会留。前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比他更受重用,更为风光,可最后也是身死族灭。他小心翼翼这么多年,不但在皇爷心里站住,在皇太孙那里也留下了好印象,差点就让这些王八蛋贪官,全给毁了。
脑中正在想着,外面进来一人,正是蒋瓛的心腹手下,锦衣卫佥事,刑司千户李保国。为人心狠手辣,但是有些脑子不够用,胜在忠心。
“大人,都招了!”李保国随手在裤子上抹了两下手上的血,开始说道,“叩阙案,应天府涉及到的京官三十七人,吏员四十六,下属各县巡检,城门军,捕快共一百二十四人!”
“外官牵扯的就多了,属下刚才算了一下,各地几乎都有牵扯的,光是五品官以上就不下二百人,其中还有山东布政司使,湖南布政司使两个大官!”
说着,掏出几张纸,放在桌上,“这是名单!还有他们分钱的详细的账册。”
“人都抓全了!”蒋瓛看都没看,皱眉道。
“领头的都抓来了,应天府那些涉及的小吏,还有小官还没来得及抓呢!”
不是没来得及,而是攀咬出来的人越来越多。
“还愣着干什么,抓去!”蒋瓛不耐烦的说道,“宁杀错,莫放过,只要人犯提到的,都抓来!”
“好嘞!”李保国答应一声,转身出去,大喊,“刑司的,出来两队人,跟老子抓人去!”
外面,又是一阵嘈杂。
蒋瓛坐在屋里,心里寻思,京官好抓,外官还要费点功夫。是通知当地锦衣卫,还是从京城派人去?
想到此处,心里又是一阵恼火。各地的锦衣卫也是一群废物,这么大的案子,居然一点消息都打探不到。
忽然,他有些明白了。不是打探不到,而是各地的锦衣卫隐瞒不报。说不定他们,和当地的官员早有勾结。
“是时候清洗一番了!”
蒋瓛心中冷哼一声,拿起李保国放下的单子,开始翻看。
抓捕告状百姓已经成了京城这些贪官敛财的手段,地方官府的孝敬他们层层分润,形成一张巨大的利益网。
虽然地方上孝敬的银钱数目不多,分下来最大一头也不过一年几百两,下面的人几十两,跑腿的几两而已。可是人情却是巨大的,这等于是地方官有把柄在别人的手上。
明面上这么多钱,私下里说不定多少!像那应天府中丞陈济,他要是想要钱,地方官敢不给吗?
“都说锦衣卫黑心,当官的才是黑心!”
蒋瓛嘴里骂了一句,可是下一秒却吓得差点咬掉了舌头。
“南城巡阅司每年分银三百两,兵马指挥使得一百两,兵马指挥六十两,巡检四十两,其余分润兵丁........”
唰地一下,蒋瓛冷汗都下来了。南城兵马指挥,正是赵思礼,皇太孙未来的老丈人!
“这帮混账,这名字谁他娘的写的!”
水清则无鱼,再清廉的人有些事也没有办法推。况且这银子还是用赏赐的方式发下去的,他赵思礼想在应天府混,就必须收这个钱。不然的话,他就会被同僚排挤,被属下阳奉阴违,被上官提防。
这个道理蒋瓛太懂了,但是涉及到这个人,他太害怕了!
当下,赶紧拿着单子冲出去,追上正要出门的李保国。
“千万别抓来了!千万别抓来了!”
蒋瓛心里求遍漫天神佛,自己已经在皇爷那儿没脸了,若是在惹恼了太孙殿下。那可不是手上挨刀的事,那是要掉脑袋的。
“李保国!”
正带人出去的李保国回头,回身过去说道,“大人,您还有什么吩咐?”
蒋瓛把他拉到僻静的角落,小声道,“南城的兵马指挥赵思礼你抓了没有?”
“赵思礼?”李保国想想,“应该是没了!”说着,问道,“大人,小的这就是去抓!”
“抓你姥姥!”
蒋瓛抡圆了胳膊,就是一个大耳刮子。后者顿时眼冒金星,站立不稳。
“你不知道他是谁?”蒋瓛继续骂道,“你他娘的不看朝廷的邸报,不看皇爷的圣旨?”
李保国捂着脸,想了半天,“他谁呀?”
蒋瓛气道无语,“你这浑人!他是皇太孙的老丈人,现在他们家还有皇爷钦点的锦衣卫护军把大门呢!”
“怪不得小的觉得耳熟!”李保国一惊一乍,捂着脸,“幸亏没抓,不然就褶子了!”
“现在已经褶子了!”蒋瓛怒道,“谁把赵思礼的名字咬出来的?这份单子都有谁看到过?”
“南城巡检招的!”李保国道,“这单子就您一个人看了,没第二人!”
“把卷宗和笔录都给我找来!还有,记录书记也找来!”蒋瓛怒道,“快!”
赵思礼的名字要是报上去,他这锦衣卫指挥使就到头了,弄不好也活到头了。他蒋瓛是亲眼见着,亲耳听过,老皇爷对未来的皇太孙正妃,赞不绝口。
随后,刚才窗明几净的明堂之中,窗户门都盖住堵死。参与审讯的锦衣卫,记录书记等都到场。
蒋瓛郑重的吩咐,卷宗和供词重新写,让人犯重新画押,并且严厉的告诉众人,无论谁的供词中,都不许出现赵思礼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