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8章

    “这位,其实和老爷子一样,都是活阎王的性子,只不过平时不显罢了!”

    这时,朱允熥看着群臣,再次开口说道,“孤知道你们心里想什么,也知道你们要说什么。大国仁德,中华礼仪,可仁德不是软弱,礼仪更不是忍让!所谓升米恩斗米仇,一味的宽容,只会养出白眼狼来!”

    “现在,朝鲜侵犯辽东之土,咱们大明怀柔。以后,若是其他藩国学得有模有样,又该如何待之?有多少土地可以给?皇爷爷打下的大明江山,不是让我们当败家子的!”

    “此战,不但要打。而且要彻底打服他们,让他们知道。大明的东西,别说碰,就是想都不行。这一仗,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几斤几两!”

    正所谓亚洲一条街,大明才是爹!在朱允熥心中,他从来没想过如大多数帝王,对外采取什么天朝风范,告诉外人大明物华天宝有的是好东西,不在乎你们家那点零碎儿。

    他要的是丛林法则,他要大明做一头雄狮,做一头不容外人窥视领地的狮子。

    ~~~

    朝会暂且散去,爷俩在御花园中一前一后,默默走着。

    老爷子在前,朱允熥微微落后半步。

    “你呀,还是要打!”老爷子背着手说道,“其实咱也不是不想打,只是这仗不大好打。朝鲜虽然国小,但是十万能战之兵还是有的。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势必生出祸端来!”

    “一直以来,咱以为给他点用不着的地方,让他感恩戴德跟着咱们大明走。你这么一打,只怕将来,两国之间必生嫌隙。”

    嫌隙就是仇恨,可是朱允熥根本不在乎这玩意。国与国之间就好比人与人,恨一个人往往就代表着干不掉,甚至干不过别人。恨,是最无能的表现。

    这时,老爷子的脚步忽然停住,回头狐疑的看着朱允熥,“咱跟你说话呢,你在后边干啥?”

    朱允熥又微微后退,看看老爷子的大脚,眼神有些飘。

    “呵!”老爷子顿时明白,笑出声说道,“放心,今天不抽你!”说着,苦笑一声,“你是快当爹的人了,咱们多少要给你点颜面,不能和以前一样,说抽就抽!”

    “皇爷爷圣明,孙儿都大了!”朱允熥笑道,“时不时的挨一顿您老的鞋底子,也说不过去!”

    老爷子继续往前走,开口道,“打朝鲜,也不是不行,但是要慎重。你觉得是从辽东出兵好,还是京营出兵好?”

    “辽东!兵贵神速,若是从京营出兵,就给了朝鲜缓冲的时间。他们一旦听到信儿,跑到您面前又哭又嚎的,保不齐您心一软,又不打了!”朱允熥心中早就想好了预案,开口说道,“辽东那边有四叔的兵马,还有十四叔的兵马,抽出七八万不是难事。”

    “大同那边在战事也已了结,让傅友德带兵从大同赶往辽东,路程也不甚太远!这只是陆上,孙儿还想着,让信国公汤和带靖海军及山东沿海诸卫水军,从海上登陆朝鲜,两路夹击!”

    “哦?”老爷子停步,回头道,“你胆子真不小,两线作战?”

    “是,一正一奇,就是让他防无可防!”朱允熥握拳道,“孙儿看过朝鲜周围的海图,消灭朝鲜水军,大军从树州登陆(仁川)之后,就能长驱直入,直入朝鲜开京。”

    “别的不说,你这想法倒是可行!”

    老爷子打了一辈子仗,微微琢磨之后,就明白了朱允熥的战略意图。打仗没有不冒险的,但双方都习惯的正面碰撞,突然从海上来那么一下,说不定还真能建奇功。

    “让傅友德带兵去?你的意思是傅友德为主帅?”老爷子随后又道,“嗯,老傅倒是个稳当人,他也数次征伐过辽东,了解地理人情。”说着,老爷子笑道,“总比今天在殿上那些嚷嚷开战的杀才好,那些贼厮鸟。只是将才,打仗就靠不怕死,光着膀子爬城墙的愣货,不是帅才!”

    朱允熥悄悄的后退两步,“孙儿想,让傅友德为副帅。”

    “他当副帅?谁是主帅?”老爷子忽然回头。

    “孙儿请皇爷爷恩准,亲征朝鲜!”朱允熥大声道,“皇爷爷当年不避箭矢,九死一生才建立大明。到了孙儿这,孙儿不想做一个不通军事的皇帝。朱家的儿郎,要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朱允熥正说到激昂处,忽然一个黑影飞来,忙下意识的避身闪过。

    只见老爷子先是扔了一只飞鞋,随后脱下另一只,劈头盖脸的抽来,“安你奶奶个爪儿,一天到晚想着打仗?那是你该干的事吗?父母在不远游,你爷爷还有几天活头,你要上阵打仗.............”

    抽两下

    ,老爷子却抽不下去了。往常自己这边还没上手,这臭小子就已经开始告饶了。可是今天不但不求饶,而且连躲都不躲。

    朱允熥在老爷子停手之时,缓缓跪下,看着老爷子,郑重的说道,“皇爷爷,玉不琢不成器。孙儿大了,怎能总是在您的羽翼庇护之下?”

    “此战,乃是国战,孙儿身为储君当亲赴前线,为三军将士壮我大明军威。”说着,朱允熥又微微一笑,“皇爷爷,灭国之战,就让孙儿去吧!”

    “哎,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小心思了!你呀,犟种一个!”老爷子把鞋穿好,随意的在花园中坐下,无奈的开口道,“你说的对,你长大了,咱不能总管着你,更不能总看着你。你想去,就去吧。不过,咱丑话说在前头,你可以去。但是不能亲上一线,军略大事还要靠军中老将,不得胡乱指挥。”

    “大胜了一切好说,若是打败了,回来看咱怎么抽你!”

    朱允熥大喜,磕头道,“孙儿谢恩!”说着,犹豫下,再次开口,“皇爷爷,孙儿想,再跟您讨个人!”

    “朝中的武将,你觉得谁行,尽可以带去。反正那些杀才,也认你这个储君。”老爷子没好气的骂道。

    “孙儿想要蓝玉!”

    第1章

    宣战“蓝玉?”

    夜色已经,燃着通明灯火的寝宫之中,老爷子独自一人,斜靠在躺椅上。看着门外,御案上架着的宝刀,默默出神。

    自己的大孙要出去打仗了,还跟他要一个人,蓝玉。

    其实在老爷子的心中,蓝玉已经算不得威胁了,准确的说他从来算不得威胁,不过是大明朝堂中那么一丝,似乎要超脱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他对蓝玉的憎恨,除了蓝玉做的那些破事之外,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不放心。

    现在,这份不放心,似乎也渐渐的淡了。他寄予厚望的大孙,不存在镇不住这些人,使唤不动这些人。

    如今的大明王朝,没有任何人有机会做乱臣贼子,更不会有人动摇他们朱家的统治。

    可是在老爷子的心中,蓝玉这个名字还是如一根刺扎在喉咙中那么难受。他老了,蓝玉却还年轻,威望甚高。就好像狼群中老迈的头狼,要时刻提防狼群中的小狼一样。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老爷子之所以开始不待见蓝玉,是因为未来。年轻的皇帝不应该有一个过分强大的母族,外戚是一把双刃剑。

    “皇爷!”这时,朴不成悄悄的从外面进来,跪地说道,“奴婢都问清楚了!”

    “说!”老爷子简单的吐出一个字。

    “殿下出京时,杭州府张善随行,在船上............”

    朴不成对老爷子说的是,朱允熥出京一路上的所作所为。待听到自己的大孙,几次三番打听人家闺女时,老爷子的脸上露出几分笑容。

    “他娘的臭小子!”老爷子笑骂一声,随后又陷入了沉思。

    朱标那辈儿和武人联姻是没办法的事,但是在自己孙儿这,绝对不能再娶那些武臣勋贵的女儿。但是,坏就坏在当初给朱标选的这门亲事,选的太好,而自己的大孙又是太过看重旧情的人。

    外戚不能一家独大,有了勋贵武人世家,也该有文臣,这样才能双方制衡。

    老爷子心中暗道,“张善还是官位稍微低了些,在朝中算不得什么!”

    不过,想完这些,老爷子又笑了。

    儿孙都是孽,大孙都那么大了,自己还要想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说到底,关心则乱。

    边上的朴不成看看老爷子的脸色,继续低声道,“皇爷,您叫的人都来了,在外边候着呢!”

    “叫他们进来吧!”

    “是!”

    稍后,寝宫外传来沉重的脚步,一听就是走路铿锵有声的武将。

    接着定远侯王弼领头后面跟着,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永平侯谢成、宜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等十余人。

    “臣等参见陛下!”

    这些人也都算老头子了,最年轻的都五十多岁了。他们都是当初老爷子羽翼初成的时候,投奔而来在他麾下效力的老兄弟。大多都是淮人,有几个还算是他的同乡。

    老爷子淡淡的扫了他们一眼,“皇太孙要出京打仗,咱心里不踏实,你们都跟着去。”

    “陛下放心,有臣等在,定然让殿下大胜还朝!”定远侯王弼先开口道。

    “都是一辈子在死人堆里打滚的厮杀汉,打个高丽还不能取胜,那不是白活了吗?”老爷子鼻子里哼了一声,“咱先把话说头里,若是不能好生辅佐,咱摘了你们的脑袋!”

    一物降一物,这些杀人无数的开国猛将,天不怕地不怕,唯独见了皇爷大气都不敢喘。从早年老爷子还没登基开始,只要老爷子一瞪眼,这些人就腿肚子转筋。

    “臣等遵旨!”众武将大声说道。

    “好生去做,伺候好皇太孙,你们每家都能再有几十年的富贵。若不然.........”说着,老爷子挥挥手,“下去,回家准备去!”

    “是!”众武臣又恭敬的叩头,慢慢退下。

    ~~~~

    小别似新婚,坤宁宫中夫妻二人难得的同床共枕。

    赵宁儿的肚子已经大了,整个人的脸上都散发着母性的光泽,如羊脂玉一样温暖滑润。

    刚刚,又经过朱允熥的耕耘,白皙的脸上挂着尚未消散的潮红,整个人懒洋洋的靠在朱允熥的怀里。手臂有些眷恋的缠绕在,朱允熥的脖颈。

    帝王之家,即便是寻常夫妻那种的恩爱,也是奢求。若是寻常百姓家,丈夫出门了一个多月,呆不上两日又要出远门,媳妇不生气才怪。

    可是在帝王之家,妻子只能把所有的惦记藏在心里,面上不能表露半分。

    “委屈你了,自己在宫中!”朱允熥揽着妻子,拍拍对方的肩头,“家国天下,孤也想多陪陪你,可是军国大事.......”

    “殿下不必自责,臣妾明白,国事为重!”赵宁儿又靠近了些,搂紧了点,“殿下在外,不必担心臣妾。平日里,臣妾若是闷了,就去惠妃娘娘那里走动。或是,把母亲和姐姐叫进宫来。”

    一入宫城深似海,宫里的日子不好过。赵宁儿明明是笑着说话,可是朱允熥还是看到了她眼底的那一抹愁绪。

    “放心,孤去去就回,不会太久的!”朱允熥笑着安慰,伸手在对方圆滑的肚皮上摸摸。继续笑道,“咱们孩儿降生之前,肯定回来!”

    “嗯!”赵宁儿重重的点头,手臂更加抱紧。

    “是不是舍不得我!”朱允熥贴着对方的耳朵坏笑,然后直接把对方搂在怀里,“既舍不得我,就好好服侍,上次和你说的那个姿势...............?”

    赵宁儿羞红了脸,不敢睁眼,嘴里喃喃道,“殿下哪里会的这么多?”

    “看书!学习!”朱允熥轻轻说道。

    坤宁宫中春色一片,东宫那边有佳人在倚窗西盼。

    妙云站在窗前,看着夜色中的宫城,整个人一动不动,雕像一样。

    “天晚了,您歇吧!”贴身宫女,在身后小声劝道。

    “嗯!”妙云淡淡的回应一声,身子却没动。

    “朴总管说,殿下在坤宁宫歇着了。您..........别等了!”宫女再次开口,她所说的朴总管,是东宫的副管事,朴无用。

    “知道了!”妙云回身,关上窗户,坐到梳妆台前,摘去头上精心布置的头饰,低声道,“你出去吧,不用伺候了!”

    宫女忧心的看了一眼,随后低身出去。

    屋里只剩下妙云一人,她哀怨的看了一眼铜镜中,自己娇艳的容颜。随后又低头,摸了摸平坦的小腹。最终,两滴泪水潸然而下。

    ~~~~

    翌日朝会,在京六品以上官员及各藩国使节立于奉天殿外。

    清晨阳光灿烂,可是回荡在大殿内外的声音,却满含杀气。

    朱允熥站在老爷子身边,朗声读着,征伐高丽的圣旨。

    “高丽本偏远小邦,蛮夷之地。沐中华之教化,受天朝之遗泽,方能苟全社稷于世。大明天朝,仁爱宽容以贤德治理天下,许其国祚,视为藩篱。”

    “然,其国虽小,却狼子也!元明交替,中原板荡之时,高丽邻大国不知守礼,且有非份之心,强占中华旧土,掠夺中华化外之民。”

    “大明顺应天命为中华正统,秉承千年仁德之心,体谅高丽远夷小邦,固宜不与之较。”

    “熟料高丽诈伪,得辽东数州之地,仍贪得无厌,数次三番于辽东用兵。天地不容,神人共愤!”

    “朕曾言,周边藩国非中华之患,不征也。”

    “此不征非不能,乃是不愿。古人有言,不勤兵于远,所以不即兴师者。然高丽上下,视朕言如无物,竟然陈兵鸭绿江畔。”

    “欺我大明无人耶,欺朕无将耶,抑或是欺朕之宽仁耶!”

    “朕曾数次告诫,高丽听尔不闻。朕有好生之德,不愿多造杀孽,然高丽自取灭亡也!”

    “高丽小国,所恃者沧海耳,岂不知沧海与我大明共之。大明乃中华上国,王师所至之处,山海亦为之助也!”

    “尔高丽,上不敬天命,下不敬中华,无德无礼,无忠无耻。朕已昭告上帝,命师东伐,以雪侮觉之两端。大明舳舻千里,精兵数十万,揭帆东指,必尽灭尔类。”

    “权知高丽国事李家,原本高丽王室之臣也。世受国恩,却行篡逆之事。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春秋有云,乱臣贼子,人人得尔诛之。”

    念到此处,朱允熥的嗓音已经有些沙哑。

    最后把圣旨一收,看着殿中群臣,继续大声道,“乱臣贼子,岂能为王乎?即日起,高丽李氏为贼也。收回朕御赐之国号,讨回数次册封之诏书,御赐之物。”

    “命皇明储君允熥代朕,东征高丽,灭其国,焚其庙,诛其国贼,还天下朗朗乾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熥话音落下的一刻,皇城之中满是臣子们欢呼万岁之声。

    “皇太孙千岁千岁千千岁!”

    圣旨的结尾,朱允熥以皇储之身代天子出征,就等于御驾亲征。天下无论文武官员,无论何处兵马,都操于他手。有敢违背者,不请旨,杀之。

    “众将何在?”朱允熥看着摩拳擦掌的武人队列,大喝一声。

    “臣等在!”众将轰然跪倒。

    “各自回营,带好麾下儿郎,与孤灭了那不知尊卑的蛮夷小国!”

    “喏!”众人轰然,随后此次出征的将领们,昂首阔步走出大殿。

    殿外,参加朝会的藩国使臣们已经是面如土色。

    尤其是常年在京中的朝鲜使臣,已经烂泥一样的瘫在地上,浑身颤抖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高丽...........高丽绝没有不臣之心。”

    说着,茫然抬头,四处观看,却发现身边的人都离他远远的,所有人的目光,都厌恶的看着他。

    礼部尚书李原名大步而来,手举圣旨副本,怒斥道,“起来!天朝皇城,尔居然如此失态,成何体统?”说着,把手中的圣旨副本放在高丽使臣的脚边,“拿回去给你家伪王看看,他若还算个人,就自己抹脖子请死,省得大明王师还要费事!”

    说完,拂袖而去。

    打仗,不单是武人的事,其实也是文臣的事。这些文臣们不想打仗,但是不代表怕了打仗。

    大明起于刀兵乱世,以武立国,再迂腐的文臣,也带着三分英气。没打起来之前,他们会稍有微词。但一旦宣战之后,只有一个念头。

    揍的就是你!

    ~~~~

    以后就叫高丽哈。

    第2章

    老将归队大军再次出城,十里长街满是神采飞扬观看大明军威的百姓。

    皇太孙代老皇爷御驾亲征,去灭了东夷小国,可是千古未见的盛况。朱允熥有着代老爷子出征的名义,又是大明的储君,可以节制并指挥调动天下兵马。而且辽东一向是大明最为庞大的军阵,所以从京营所选的官兵不过才三万之数。

    但这三万人,却是大明最为精锐的部队。

    四千全身都包裹在铁甲中的重骑兵,冲锋陷阵所向睥睨,由驸马都尉李坚带领。三营火铳兵,六营火炮兵,由另一驸马梅殷祖带兵。其他步兵,都是国朝数次远征漠北,和北元草原精锐刺刀见红的老底子。

    大军出城,沿途兵丁开道。道路两旁,都是百姓设置的祈福香案。出征将士的胸前,每人都挂着一朵采自郊外的鲜花。

    “大明万胜!”

    百战百胜的军威之下,数十年战无不胜的功绩之中,是沿途百姓震天的呐喊,还有由衷的祝福。

    洪武门城墙上,老爷子看着脚步轰然,前行的大军,看着队伍中黄罗伞下,骑在战马上,那个英气勃勃的身影。眼神中有些自豪,也有些揪心。

    他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怕过。可是到了孙子这,心里却忐忑的不行。

    “孩子大了,不听话啦!”老爷子揉揉眼角,“好好的读书做学问不好吗?非要出去打仗!”

    边上,唯一能陪在老爷子身边的朴不成,微微笑道,“皇爷,奴婢有些话,不知...........”

    “赶紧放!”老爷子不耐烦的说道。

    “奴婢刚伺候您那年,正赶上陈友谅那贼子率军来犯。”朴不成笑道,“那年,您也是力排众议亲自领兵出征。当日,走的正是这条路。人如龙,马如虎,势冲天。”

    “奴婢记得您那时候说过,若是一战能胜,就是万年基业!”顿了顿,票不成继续笑道,“如今皇太孙出征,走的也是同样的路,带的也是咱们大明好儿郎。正是承您的志气,要一战扬我大明天威。”

    “奴婢没读过书,可是也知道古往今来,没有多少回对番邦用兵,欲灭其国的战事。皇太孙这次去,定能让大明功绩铭记史册,让后世汗颜。陛下和殿下,都是五百年不世出的圣君,别的朝代能有半个就是烧高香,可咱们大明,现在一出就出俩!”

    “万年基业加上五百年不世出的圣君,咱大明定然万年万万年!”

    “你这狗东西,总算还能说点人话!”

    尽管朴不成刻意拍的马屁,没什么逻辑,辞藻也不甚华美。可是言辞达意,老爷子听进耳中,倒是比别人说的还好听些。

    “这小子!”老爷子一指城下那远处的黄罗伞,“像咱!有种!不孬!”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