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64章

    朱允熥顿时明白了李景隆的言下之意,就是让这些降兵,去充当攻城的炮灰。

    “嗯,知道了!”朱允熥赞许的看了李景隆一眼,对帐外努嘴道,“让那些降人进来吧!”

    外面跪着的,都是安州地方大户。高丽虽深受中原教化,但和中原文化又有一些不同。中原王朝讲究的科举出身,世家大族已经消亡在历史中。

    而高丽,世家大族和王权共同统治天下。这些世家大族说话,往往比地方官还管用。安州之所以不战即降,就是因为安州的判官串联了城内的望族,暗中杀了高丽守将。

    稍候片刻,在亲卫们押送之下,安州城的降人们,忐忑的进来,狗一样跪在门口。头深深的埋着,屁股高高撅起。

    不怪他们如此诚惶诚恐,他们现在见的,是大明皇储。若不是两国交战,能面见大明皇储,够他们吹嘘一生了。但此刻,他们的心中没有喜悦,只有忐忑和惊恐。

    “不用怕,尔等既然心怀天朝上国,就是大明顺民。”朱允熥开口笑道,“这一战,你们能弃暗投明,也算有功!”

    “草民等,叩谢殿下天恩!”这些高丽的士人一开口,都是流利的汉话。

    这些人是高丽的基础,对于他们是要拉拢团结,给几个甜枣的。若由他们做带路党,无论是战争,还是以后的善后,乃至于长治久安的统治,都能事半功倍。

    “你们都是读书人?”朱允熥笑问。

    一年老的高丽士人低着头,不敢看朱允熥的脸,说道,“草民等虽是高丽人,但从小熟读汉家书籍。”说着,重重的叩首,“殿下,我等仰慕天朝文化,恨不能生做大明人。所以听闻上国王师至,草民不敢与天朝为敌,开城投降!”

    “殿下以王师讨伐不臣,草民闻言欢欣鼓舞。那李家乃是乱臣贼子,岂能为高丽国主。草民等不求别的,唯愿做大明圣皇治下,一小民耳!”

    朱允熥笑了起来,对左右道,“看看,到底是读书人,多通情达理!”

    周围人傅友德,蓝玉,李景隆等人都是冷笑。在他们看来,这些高丽的读书人,也太他妈没有志气了。

    “这次征讨高丽,乃是为高丽伐罪掉民!”朱允熥再次开口,“李氏本是高丽王室之臣,行篡逆之事,天理不容。身为高丽上国,大明岂能坐看高丽乾坤颠倒,朝纲崩溃!”

    “那李氏在高丽倒行逆施,大杀高丽王族,剥夺高丽世家大族的权力,侵占公卿的财产,为贱民张目,霍乱高丽国体。高丽制度仿照中华,传承数百年。身为天朝,大明不能坐视不管!”

    朱允熥一番话,顿时让跪着的降人们,眼神中多了几分欣喜。

    李家是篡位夺得了高丽的最高权力,上位之后打压高丽的世族,以铁血的手段,清查高丽境内的田人口,早就引得高丽国内许多世族不满。

    “诸位须知,孤带大明王师前来,讨伐的乃是李家不臣贼子。灭的是李家高丽,而非欲亡高丽。”

    听到这句话,跪着的高丽降人们,顿时痛哭流涕起来。

    “上国拨乱反正,乃是下国之福,草民等肝脑涂地,也不能报道上国的恩情!”

    “听说,你们都是高丽世族的旁支?”朱允熥笑道,“有一事,孤还真要麻烦你们!”

    第14章

    祥瑞世上没有单纯的战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高瞻远瞩的君王,考虑的永远是战争之外的事。高丽毕竟不同于中原各地,中原各地同根同种,是一家人。而高丽再怎么说,也是外姓人。虽受中华教化,但始终游离于中华之外。

    真想要彻底让这片土地,融入大明的版图,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够实现。所以,在战争后如何统治,如何管理的问题,比战争本身,更有难度,也更难执行。

    听朱允熥说有事让他们去做,那些高丽降人的眼中,马上又多了几分惊恐还有怀疑。

    这些人都是高丽大姓,要么姓金,要么姓朴,要么姓崔。安州虽然地处偏远,不算高丽的大城。但他们和本家之间,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再者说,他们都是高丽的士人,朱允熥希望有些话,通过他们的嘴传出去。

    “孤知道,你们在平壤都有亲朋故交!”朱允熥淡淡的扫了他们一眼,开口说道,“孤准备派几人,去平壤城中,把孤方才那些话,说给那里的士族说,你们谁去?”

    顿时,高丽降人们又把头深埋,颤抖着不敢发声。朱允熥的意思很明显了,放他们去平壤,让他们去当说客。

    谁敢去?平壤可不比安州,他们在安州一手遮天,但是在平壤可不够看。万一被发现了,当头就是一刀,脑袋分家!

    可是谁敢说不去?

    别看大明皇储和和气气的,可是这些人的家眷还有族人,如今都攥在人家的手里。若不去,恐怕直接给戴上一顶李氏忠臣帽子,全家处决!

    “刚才还说愿为大明小民,受圣天子教化!现在大明需要你们,你们反而不说话了!”朱允熥冷笑道,“莫非,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谎话?”

    噌地一声,李景隆拽出半截腰刀,咬牙怒道,“你们狗一样的东西,蒙殿下不弃,拿你们当人看。煌煌天恩,你们居然不思感激?”说着,一摆手,“来呀,拉下去剁了喂狗,妻女充军给弟兄们乐呵!”

    “草民遵旨!草民遵旨!”

    顿时,跪着的高丽士人们惊恐的大喊,连连磕头,大声道,“草民等愿意为大明效力,愿意为殿下效力!”

    “啧!”朱允熥先是嗔怒的看了李景隆一眼,“你这厮,收敛你的脾气!”

    “臣有罪!请殿下责罚!”李景隆跪地请罪道。不过,他目光冷冷的扫过高丽降人们,眼神如刀在他们身上刮着。

    “他粗人一个,吓着你们了!”朱允熥笑道,“孤不会白使唤你们,你们的家眷,财产孤分文不取。若你们有功劳,传递出消息或者说动了某个平壤的官员,事后孤还有赏赐!”

    “你们这样知道好歹,明辨事非的读书人,不做官可惜了。等孤灭了李家,高丽朝堂,定然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草民等叩谢天恩!”这些高丽读书人,没有选择。

    说完之后,朱允熥感觉有些乏了,便让他们退下。自会有人安排他们,化作从安州城跑出来的,逃往平壤。

    可是高丽降人中,有一中年人,却跪在那里没动。

    不但没动,还敢大声开口,“草民崔乳,有祥瑞献与殿下!”

    朱允熥大感好奇,开口道,“什么祥瑞?”

    崔乳欲膝行前进,却直接被侍卫的钢刀抵在了脖颈,傅让怒道,“哪个让你动了,跪着说话!”

    崔乳倒也有几分胆色,朗声开口,“大明王师讨伐高丽李氏,乃是替天行道,上国恩泽。李氏天怒人怨,自寻死路。殿下携堂堂王师,定能横扫乾坤!就在殿下王师来临之前,草民无意间得知有一处祥瑞降世。高丽乃偏僻小邦,物资贫瘠,突然天降祥瑞,想来就是殿下征讨李氏,感动上苍............”

    “打住!”要说好听的话,京城里那些翰林学士,可说得比这崔乳不知好了多少倍,朱允熥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什么祥瑞,你直接了当的说!”

    “草民失礼!”崔乳慢慢的把手伸怀中,摸出一块青色的石头,双手捧着,“草民的堂兄,是两江道惠山判官,惠山发现了一处巨大的铜矿。”说着,手中一空,原来手里的矿石,被人拿走,呈到了朱允熥面前。

    “高丽无德小国,岂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特献与殿下御前,贺天朝大胜!”说完,崔乳已经再次拜倒,重重叩首。

    铜矿?

    朱允熥端详着手中冰冷的矿石,大明还真缺这玩意儿。铜,就是钱呀!

    “知道产量多少吗?”朱允熥追问。

    “两江道僻远,没有勘探的能力,不过草民堂兄来信说,发现当日,召集了三百多人,挖了一天,挖出来二百多斤!”

    “嘶!”朱允熥一下站了起来。

    相比于高丽,大明的开采冶炼还有勘探的能力,不知道超出了多少倍。而高丽这边,随着战争的胜利将会有无数取之不尽的人力可以使用。

    用高丽的人,挖高丽的矿,给大明用!好事!

    “派人快马送至京师给皇爷爷!给工部练子宁传话,让他速速派通晓采矿的官员工匠过来!”

    傅友德也知道这事非同小可,不敢迟疑,连忙亲自去吩咐。

    朱允熥缓步走到崔乳面前,鞋尖轻踢对方的肩膀,“你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选择,知道如何取悦胜利者。相比于其他高丽士人,他的这个举动,更能表达效忠大明之意。

    “若你所言不虚,这可是大功一件!”朱允熥继续笑道,“说吧,你想要些什么?”

    “草民什么都不要,只想在殿下身边效命!”崔乳重重叩首,说道。

    带路党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朱允熥沉思片刻,“曹国公!”

    “臣在!”

    “放你军中,做一个书办!”朱允熥笑道,“别亏待他,去吧!”

    崔乳大喜,“臣,叩谢殿下天恩!”

    “你他妈属猴的,给根杆儿就往上爬!”李景隆拽着他往出走,嘴里笑骂,“一个书办,也敢称臣了,真他娘的二皮脸!”

    ~~

    安州不战而降,短暂停留之后,裹挟着安州降兵还有许多青壮。大军继续前行,直逼高丽重镇平壤。

    高丽施行坚壁清野,大军行军途中,路过军寨堡垒空无一人,旷野之中也渺无人烟。

    有过一日,大军已到大同江畔,距离平壤咫尺之遥。

    但是与此同时,左翼突出的燕王朱棣部,还有率领骑兵深入的王弼都传来信息。前方的探马,发现了高丽大军。数万人马,正在驰援高丽。

    现在摆在朱允熥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援兵到来之前不顾一切攻下平壤。但是隔江相望,平壤的城墙堪比中原重镇,攻城势必损失惨重。

    而另一个选择则是,围点打援。

    大同江畔,一处高山上,朱允熥看着视线中的城池,对傅友德蓝玉等人说道,“孤有意围点打援,诸位以为如何?”

    “臣带一只兵马,堵住平壤的高丽军出口!”傅友德说道,“殿下防线,老臣在,平壤就是一座死城,匹马不能出城!”

    “让燕王靠过来,正好两面夹击,来援的高丽兵马!”蓝玉也大声道,“老臣估摸着,来的定然是高丽王京精锐,一战灭了,他高丽再无可战之兵!”

    “传令给燕王,按原计划,朝孤这边靠拢!”朱允熥下令道,“再给信国公汤和传令,让他准备渡海!”

    ~~~~

    今天状态不好,吹空调感冒了,打点滴呢!

    第15章

    攻城(上)想要围点打援,就必须造成平壤随时都会被攻破的假象。使得从汉城方向,驰援平壤的高丽大军,一头钻进明军精心布置的包围圈。

    这场战争中,一开始采用消极避战方式的高丽,已经失去了先机。而作为主动进攻一方,明军有着战争的优先权。

    攻克安州之后,明军先锋部队马不停蹄,分成两路攻克和津里,平城这两处平壤外围的据点,尤其是平城,城池虽然不大,但却是最为要塞,修建在平壤城外的最高点。

    而且平城在地理位置上微微和平壤平行,正好能堵住高丽兵马从侧面进军的路线。

    而后,明军大军如潮水一般,兵临平壤城下,阵势延绵数十里,旌旗飞舞呼声震天,随时准备展开攻击。

    “这么大的城,连护城河都没有!”高地上,中军之中,朱允熥看着视线里完全仿照中原城池样式,有些汉唐遗风的平壤古城说道。

    作为高丽南北重镇,平壤城坐落在高丽大同江的下游,若是中原的城池有这样的地理位置,肯定要引江水成护城河,环绕城池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若有敌军来犯,不死个十万八万,不打上三五年,恐怕连城墙边都摸不到。

    可是视线中的平壤城,只有西侧的城墙外有条天然的河流,其他三面都完全暴露在,明军的兵锋之下。

    “高丽处处学我中华,却不想只学了一个皮毛!”李景隆在朱允熥身侧笑道,“臣少年时,听老师讲古,当年蒙元大军横扫天下,势不可挡。可唯独在襄樊古城前,对引汉水而成的护城河,毫无办法!”

    “不是高丽不想修,是有心无力!”朱允熥开口,有些说教的意味,“你呀,凡事只看到了表面。修筑城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大明那些天下雄城,哪座不是每年征伐数十万民夫,年年修葺才能最终成型。高丽国小,他养得起数十万的民夫吗?”

    “再者,高丽国小,面对外敌以防御为主,不像中华城池,既要防御外敌,又要作为屯兵堡垒,以待出击。而且,高丽面对只外地,哪像咱们中华,动辄来犯之军数十万。”

    中华浩荡五千年,每隔几百年就会有一场连绵数十年的战火,中华的城池要随着战争形态的转变,武器的进化而不停改善加强。而高丽数百年都不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而他们也更没经历过几十万人的攻防战,所以他们用作防御的城池,还是几百年前的样子。

    平壤不但没有护城河,就连城墙也不过是两丈多高。唯一让人感到有些麻烦的,是平壤城墙上,暗藏许多密密麻麻的暗堡。

    李景隆在马上微微欠身,“殿下明鉴万里,博通古今,臣这点草包学问,在殿下面前露馅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用马鞭一指平壤城,“给你个好活,叫城去!”

    “喏!”李景隆大声答应,随后马蹄如雷,带着一对骑兵,呼啸而去。

    ~~~~

    平壤城下,人山人海。数不清的明军正在进行着攻城之前最后的准备。明军人数虽然十几万,可是旗号鲜明,丝毫不见混乱。

    正前方,硕大的攻城车已经搭建搭建完毕,被军兵推到阵前。攻城车后面,是巨大的投石机,似乎是匠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只见明军阵地之中,不时有些许的石块,带着刺耳的呼啸飞向天空。

    “将军!”城头上,平壤判尹朴昌号,用手帕不住的擦着脸上,雨点一样落下的汉水,对旁边的守城大将说道,“我们,能守住吗?”

    平壤守将乃是高丽国主的老部下,禁卫大奖庞光大。此人在高丽军中战功赫赫,悍勇无双。

    “一定要守住,国君已经派了援兵过来!”庞光大的眼角抽动几下,对朴昌号说道,“把城中的府库打开,把城里的百姓集中起来。我们与平壤共存亡,决不让明国的军队,踏入高丽城池半步!”

    忽然,边上发出一声惊呼,有高丽士兵指着城外大喊,“明军的使者!”

    两军对垒,堂堂之师正面交锋之时,必有先锋前去喊话。

    此时正值清晨,阳光下,呼啸而来的骑兵们,身上的盔甲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吁!”

    曹国公李景隆在平壤城下勒住战马,抬头看着城墙上,中气十足的喊道,“城上可是平壤官员?吾乃大明曹国公,皇太孙殿下中军护军将军李景隆。奉黄太孙殿下之名,传话于尔等!”

    “皇太孙殿下携五十万大明王师虎贲,非是要灭高丽,除尔等高丽之种。乃是高丽李氏,倒行逆施以下犯上篡位自立。”

    “大明王师前来,为的是诛灭李氏乱臣贼子,恢复高丽礼法纲常,还高丽朗朗乾坤。重塑高丽君臣纲常,还尔等国泰民安。”

    “李氏非高丽之主,我大明代天征讨。尔等切莫自误,开城投降迎接王师。不然大军攻城,尔高丽百年名城毁于一旦,城内十数万百姓军民,亦死于非命!”

    李景隆大声嘶吼一阵,只觉得嗓子眼里火辣辣的,可是城头上没有任何回应,顿时心中大怒。

    “萤火之光,怎能与日月争辉!”李景隆继续大声吼道,“冥顽不灵乃自取死路。我大明皇太孙乃天下仁德之主,天恩浩荡,投降可免尔等一死............!”

    “将军小心!”

    李景隆正喊得欢,突然身后有人预警。

    “有暗箭!”心中大骂一声,猛地一拽缰绳。胯下宝马,迅捷的移动了半分,同时一阵火辣辣的感觉擦脸而过。

    “他娘的!”

    李景隆低头一看,只见地上正插着一支箭尾还在晃动的箭枝,顿时心头大怒。

    同时心中又惊起一身冷汗,摸着脸色有些惊恐的问道,“老子的脸?”

    “擦破皮了!”几个卫士连忙把李景隆护在中央,戒备的看着城头,以防再次有暗箭过来。

    “好好好!”李景隆看着城墙,咬牙大声怒骂,“高丽小儿,暗箭伤人!破城之后,必大索三天不封刀!”

    说完,调转马头,“走!”

    数十骑兵又呼啸而去,城头上高丽禁卫大奖庞光大放下手中的弓箭,恼怒的骂道,“西巴,射歪了!”

    ~~~

    却说李景隆脸上带着红肿的伤痕,纵马来到朱允熥驾前,跪地道,“殿下,高丽人不肯投降,还射了臣,一箭!”说着,指指自己的脸,怒道,“殿下,臣请命为先锋,踏平平壤,报一箭之仇!”

    “你且稍安勿躁!”

    朱允熥笑了下,眼神有几分狰狞。方才他看得真切,若不是李景隆反应的快,只怕已经被一箭射进了脖颈之中。

    “傅让,传孤军令,前军景川侯曹震,永平侯谢成,鹤庆侯张翼准备攻城!”

    “喏!”傅让翻身上马,准备传令。

    咚咚咚,霎那间,中军之中,数百位健儿手持鼓棒,奋力敲打战鼓。鼓声,震动四野。

    十余万大军的目光,都看向升着大明龙旗,还有日月军旗中军。

    战鼓声中,朱允熥纵马至军前,手中马鞭一指平壤,“攻城!”

    第16章

    攻城(下)皇太孙朱允熥身后,数杆三丈长的大旗迎风舒展,剌剌作响。

    最前面一杆大旗,旗杆通体龙身盘旋,旗杆顶端是狰狞的鎏金龙头。龙口出,勾着挂在旗杆上的长方形旗帜,使得飞舞的旗帜上,那些五抓金龙似乎要活了,冲破天际一般。

    此为大明龙旗!

    而后,是青龙,白虎,玄武,神雀四面大旗。再往后,是黄底红色的日旗,越旗。

    咚咚咚,鼓声之中,大旗挥舞,旗号之下,军阵轰然。

    大军最前方,四个千人队已经整装待发。可是这些人脸上却没有大明精锐那种狂热,而是神情恐惧瑟瑟发抖。

    这些人,是高丽的降兵,充作大军的先头部队。他们手中没有兵器,反而是每个人都扛着沙土袋。

    平壤城下虽然没有护城河,但是却被高丽人挖出来无数沟渠,用来阻拦明军的重型攻城器械。

    一神色彪悍的明军千户,在四个千人队前,冷漠的大声训话。

    “大明军律!”

    跟在明军千户的高丽翻译官,中军书办,崔乳用高丽话,大声喊道,“明国律!”

    “凡军令下达后,行军途中,有一人退却或畏战止步不前者。”

    “一人不前,一伍全斩!!”

    “三人不前,一旗全斩!”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