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0章

    “而且李氏上位之后,破坏了咱们高丽千年以来,世家掌政的规则。打压世家,剥夺世家大姓的权力。把许多世代官宦人家的田地,都分给了泥腿子。这不是乾坤颠倒,礼仪丧尽吗?”

    “再者,明国震怒,是因为李家屡次在辽东挑起事端,侵占辽东土地。”

    说着,户曹参军又环视一圈,“临大国而挑衅,此乃取死之道。如今高丽遭此大难,生灵涂炭,全因李氏不守德行引起!”

    “嗯,虽然身为臣子不该说这话,可你也是为民之言!”朴昌号点头道。

    “下官在安州逃来的亲戚说,大明征讨高丽,为的就是李氏,与高丽官民无关。李氏既然已经失德,我们何必还要为了李氏,葬送高丽无辜的百姓性命呢?”

    “大明还高丽朗朗乾坤,我等依旧可以为高丽百姓谋福祉。若是做了愚忠之人,让全城百姓死于非难,不但不会被史书铭记,恐怕还要被后人唾弃呀!”

    “说得好!”朴昌号一拍大腿,“此言甚是!”

    众人也随即连连点头,仿佛户曹参军所说的,是至理名言一般。

    “不过,全城的兵权都在庞光大手中,我们有爱惜百姓之心,他却没有此意呀?”平壤兵曹也开口说道,“而且,此人乃是李氏死忠,怕是...........”

    众人又垂头丧气,唉声叹气起来。

    “下官倒是有个办法!”户曹参军起身,缓缓走到朴昌号身边,一阵低语。

    朴昌号的眼神,越听越亮,但也充满了惊恐。

    “能行吗?”朴昌号惊道。

    “非常手段行非常之事!庞光大手下也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人人都蠢到想战死的!”户曹参军继续说道,“再说,只要此计成,对大人而言就是天大的功劳。明国皇太孙就在城外,大人立下此等大功,皇太孙御驾之前,必有大人的一席之地!”

    朴昌号犹豫再三,一咬牙,“好,就依你之计!”

    ~~~

    轰,轰!

    城中爆炸四起,不断有明军的弹丸落在城内的民居中,造成百姓伤亡。北面城墙里,那几条街,早就变成一片废墟了。废墟之下,更不知埋了多少无辜人的性命。

    “这时候找我喝酒?”庞光大带着亲兵在城墙上督战,听了手下人禀告,瞪目怒道,“城池危在旦夕,他们还有心思喝酒?”

    “将军,判尹大人说,他们是要和将军喝诀别酒!”传话的军官,在爆炸声中,嘶吼道,“诸位大人,都已萌生死志,誓要和平壤共存亡。他们设下酒宴,是要和将军您,喝最后一杯告别酒!”

    与平壤共存亡,以身报国!

    想到此处,庞光大狰狞的脸上露出几分钦佩。

    “没想到这些软骨头,也能这么硬气!”庞光大看看城下,“好,那如此本将军就去送他们一程!”说着,对城头其他军官下令道,“守好,若城墙破了,就用人堆上去!”

    随后,带着几个亲兵,快速朝判尹府走去。

    ~~~

    进了判尹府,庞光大却有些惊奇,不但是他自己到了,被他分派到其他城头上督战的几个副手部下,也都到了。

    “你们敢擅离职守?”庞光大怒道。

    “将军,我们是来送送诸位大人!”一副将开口,“武人死战,文官殉国,我们送诸位大人,最后一程!”

    庞光大没有再言,而是带着副将们,直接进了大厅。

    厅中,摆着一桌丰盛的酒菜,地上还有几口箱子,可是却空无一人。

    “人呢?”庞光大顿时心中感觉有异。

    话音刚落下,外面忽然传来噪杂的脚步,还有压抑的痛呼之声。顷刻之间,数十个官员们养着的家丁门客,手持弓弩,把这些武人们团团围住。

    “朴昌号!”庞光大凛然不惧,“给老子滚出来,你设的是鸿门宴吗?你要干什么?是要杀了我,率军投降吗?”

    他虽然是武将,但不是傻子,稍一思索就明白,是中了别人的计了。

    “你们这些文臣,还真是阴险歹毒!”庞光大继续骂道。

    “将军说的没错!判尹大人却是要带着全城百姓,投降天朝王师!”平壤户曹参军,挑开帘子,从后面出来,冷笑着说道,“你若是识抬举,下令让士兵们放下兵器。若是不.......今日休想走出这里!”

    “呵呵!”庞光大冷笑,直接坐下,咧嘴大声道,“老子来之前,已经下了命令。敢言投降者,斩!你们就算杀了老子,老子手下的人,也不会听你们的号令!”

    他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除了他之外,军中的二把手还做镇城头指挥,掌管军队。

    说着,庞光大眯起眼睛,“你这书生,敢杀我?”

    “我不杀,有人杀!”户曹参军慢慢打开一口箱子,顿时室内金光灿灿,箱子中装的都是满满的沙金。

    “谁杀了庞光大,这些金子就是谁的!”

    “谁敢?”庞光大看看身边几个手下,冷笑道,“我的人,谁敢杀我?”

    “杀了他,出去再杀了他的副手,你们不但能得到金子,判尹大人还会在明国皇太孙面前,给你们说好话,保举提拔你们!”户曹参军继续朗声道,“实不相瞒,判尹大人已经和明国皇太孙殿下通过信了,要做大明的功臣,还是做一个死人,你们自己选!”

    诸将半信半疑,眼神犹豫不定。

    谁都不想死,谁都想活。

    “你们要是不答应,我就让外面的人,射死你们。然后带人,混到城门处,杀了守门的军兵,打开城门!”户曹参军继续冷笑道,“到时候,你们这些不愿意为天朝效力的人,家眷都将沦为奴隶!”

    “是不明不白的死,还是享受大明的荣华富贵,你们自己选!”

    “哈哈哈!”庞光大仰天大笑,“若你敢带人混到城门处,早就去了,何必在这..............”

    砰,突然之间,庞光大魁梧的身躯晃了晃。

    随后一抹鲜血从额头流下,他惊恐的回头,只见一个部下,手里拿着带雪的铁锤,慌张的看着他,手都在抖。

    “你.............”

    砰砰,瞬间三五个高丽军官,围着庞光大就是一顿铁锤。眨眼之间,庞光大的头颅血肉模糊,粉碎成渣。

    “户曹大人,我们听判尹大人的!”一副将擦去脸上的血迹,开口说道,“我这就去杀了他的副手,让人开城门投降!”

    第27章

    北昌湛蓝晴空下,烟尘滚滚。整个平壤城,笼罩在明军的炮火硝烟之中。

    巨大的爆炸轰鸣声中,千疮百孔的平壤城,摇摇欲坠。明军重点轰击的城墙下,数万明军虎贲,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城墙塌陷的那一刻,呼啸而入。

    砰,又是一声巨响。

    平壤的城墙猛的震颤两下,随后传出哗啦啦的砖石碎裂之声。紧接着,又是一阵仿若地龙翻身,天塌地陷一般的涌动。平壤的城墙,在肉眼可见中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

    先是外墙的青砖掉落,而后是里面的夯土成块成块的倾倒。等到升腾的烟雾散去,坍塌的城墙直接在平壤城墙的缺口处,形成一道凌乱的斜坡。

    “城破了!”

    数万明军,骤然发出惊天的呐喊。

    景川侯曹震位于军前,振臂高呼,“儿郎们,跟老子杀进去!杀呀!”

    刹那之间,城外的数万明军虎贲,如同洪流一般,朝着平壤城墙的缺口开始冲锋。

    可是刚冲了几步,当先的人就诧异的停住脚步。

    数杆白旗从城墙缺口上挂了起来,几个浑身尘土,在硝烟中站不稳身形的高丽军官,站在白旗下呐喊。

    “王师在上,我们降了,我们降了!”

    而后,大门紧闭的平壤城门缓缓开了一条缝隙。许多高丽达官贵人,捧着平壤成的户籍民册等物,谦卑的跪在门外。

    高丽人投降了!

    “殿下有令,停止攻城!”

    皇太孙的亲卫,马上纵马上前,在进攻的明军中,大声呼喊着。

    “娘的!”景川侯曹震气得咬牙切齿,冷眼看着跪在城门外的降人们,嘴里大骂道,“早不降,晚不降,一到老子要攻城的时候就投降!日你娘的!”

    高丽人的突然投降,让朱允熥也有些意外。不过细细想想,此时投降倒也古符合高丽人的脾性。

    巴掌不打在他们脸上,永远不知道疼。就是这么一种,记打不记吃的揍性!

    “去,把平壤城的判尹等人,押到孤跟前来!”朱允熥开口说道。

    边上李景隆答应一声,带着数十个亲卫,纵马而去。稍候片刻,赶羊一般,把一群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官员们,押到朱允熥面前。

    “大明皇太孙御驾在此,还不跪下!”李景隆大声怒斥。

    平壤城的官员们,早已抖得筛糠一样,根本不敢看黄罗伞下的朱允熥,惶恐的跪倒,口中不住喊着殿下千岁。

    朱允熥坐在伞下,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来,“平壤判尹,上前几步!”

    平壤判尹朴昌号手脚并用,几乎是匍匐着爬到朱允熥的脚下。

    “下国罪臣朴昌号,见过大明皇太孙殿下!殿下千岁!”

    朱允熥翘着二郎腿,开口问道,“为何不早降?”

    “殿下!”朴昌号惊恐的大声道,“罪臣等早就想降了,高丽小邦如何敢挡大明的堂皇之师。可是罪臣等只是文官,城里的军权都在李家心腹庞光大手里,罪臣等根本无法调度!”

    “哦?那怎么,现在忽然又能降了?”朱允熥戏谑的问道。

    “回殿下,殿下率大明王师,征讨李氏不臣,庞光大不自量力,妄想螳臂挡车,人神共愤..............”

    当下,朴昌号把平壤城内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讲述一遍。

    朱允熥默默的听着,脸上露出几分厌恶。这些人明明自己贪生怕死,却偏能找出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过这些人,用来给大明做狗,倒也不错!

    这时,站在朱允熥身后的朱棣,低身冷声开口,“这等卑鄙无耻的小人,殿下何必跟他们多言!直接杀了,留他们在世上也是祸害!”

    闻言,那朴昌号惊骇欲绝,几乎当场吓昏过去,连连磕头不停的求饶。

    “孤也不喜这些人,可要是一刀杀了,也说不过去,毕竟人家对大明有效忠之意!”朱允熥微微一笑,继续开口,“设计杀庞光大的那户曹参军在哪?上前来让孤看看!”

    话音落下,高丽降臣中,一三旬男子,同样匍匐在朱允熥脚下,“下国罪臣,崔民哲叩见大明皇太孙殿下!”

    朱允熥打量几眼,这人倒也算得上仪表堂堂,而且脸色还算镇静。

    “崔,可是高丽的大姓!”朱允熥开口笑道。

    “回殿下,罪臣的祖上,乃山东崔氏,五代十国时因战乱从中原迁入高丽。”崔民哲再次叩首,一脸正色道,“臣,乃中华遗民,与高丽崔氏绝不相同。家中祖训。中华血脉,世代不忘!”

    山东崔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姜太公,南北朝隋唐之时,也是中原数得上的世家大族。

    “原来是名门之后!”朱允熥态度稍显温和,问道,“孤问问你,平壤已献城投降,该如何善后?”

    “罪臣以为,让城内官员各司其职,稳定地方即可!”崔民哲不假思索的说道,“百姓们,其实不在意李家是不是高丽王,在意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小日子而已!”说着,顿了顿,有些犹豫的开口,“若殿下想平壤长治久安,须善待高丽士绅大族,约束天朝大军军纪,不滥杀无辜...........”

    “放肆!”李景隆大声呵斥道,“殿下面前,哪有你说教的份?来呀,拉下去.........”

    朱允熥一摆手,李景隆顿时无声。

    “你说的对!”朱允熥看看崔民哲,露出几分笑容,“不过,有些话你也说错了。孤要的可不是长治久安,而是让平壤重归华夏版图。”

    “平壤原为箕子朝鲜之都,(商纣王的叔叔)而后又属卫满朝鲜。(卫满,战国燕国人)至汉武帝时,中国灭卫满,设汉四郡,平壤为乐浪郡!”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之土。孤只不过是,让乐浪郡完璧归赵,认祖归宗而已!”

    “殿下圣明,罪臣祖上,亦因此地乃是中华旧地,方才迁移至此!”崔民哲马上明白朱允熥的用意,开口说道,“高丽小邦,窃中华旧土,论罪当诛!”

    朱允熥一笑,指着已对明军敞开城门的平壤,朗声道,“往后,再没有平壤城,只有大明的北昌府。”

    北昌,北方昌盛之意。

    说着,朱允熥看看崔民哲,“孤,任你为北昌府安置使,待高丽战事了结。孤再让吏部,授你大明官印袍服等物!”

    崔民哲大喜,叩首道,“臣,带平.......北昌府十万百姓,叩谢殿下赐名之恩!”说着,嚎啕大哭道,“北昌被高丽窃占千年,如今回归中华版图,我等中华遗民,死而无憾。”

    “殿下千古圣君,北地遗民,必将万世称颂!”

    朱允熥淡淡一笑,起身道,“进城!”

    这时,不远处数匹战马,疾驰而来。

    “殿下,有军报!”李景隆在旁提醒。

    随后,几个风尘仆仆的骑士,大步而来。当先的,正是在定远侯王弼军中,随骑兵作战的张辅。

    张辅到了朱允熥身前,跪地叩首,忽然瞥见朱允熥身后的燕王朱棣,脸上露出几分尴尬。

    “可是定远侯有军情?”朱允熥问道。

    “回殿下,定远侯率四千骑兵一直缠着高丽人的两万骑兵。”张辅开口道,“双方厮杀了几次各有胜负,高丽骑兵到了安州城,本想截咱们的粮道,可是却扑个空。”

    “高丽人恼羞成怒,追着定远侯不肯撒口,现在正朝平壤这边而来!”

    “来的好!”朱允熥一笑,“省着孤还要去找他们,传令下去,全歼这两万骑兵!”

    第28章

    野种高丽王之子,靖安君李芳远,早不负当日出征时的意气风发,而是颇有些气急败坏。

    带兵北上,绕过明军大军截断粮道,再和高丽王京援军两面夹击明国主力,多好的设想啊。可是谁能想到,却失算得一塌糊涂。

    两万骑兵气势高涨的绕过明军主力,却在安州城下吃了个闭门羹,不但根本没有发现明军的粮道不说,反而根本进不去已经挂着大明日月旗的城池。

    进不去城池就意味着两万骑兵难有补给,正准备掉头直插平壤后背的时候,又被明军的数千骑兵咬住。

    两万对四千,怎么打都不会输。可是对方的四千骑兵,却仿佛泥鳅一样滑不溜手。你打,他就跑。你停,他就扰。每到夜晚,便化为无数小队,彻夜不停的如狼群追逐猎物一般,一口口的咬着。

    若不是对方打着明军的旗号,李芳远都以为他们是北元皇帝的精锐亲卫。他们一人双马,来去如风。而且就地以战养战,只需要微弱的补给。两军交战之时,高丽骑兵更是不占优势。明军骑兵手中的弓箭,带给他们巨大的伤亡。

    李芳远的判断是正确的,定远侯王弼所率领的四千精骑,其中大部分都是归顺大明的蒙古勇士。别说他高丽的骑兵,即便是漠北北元铁骑,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找不到明军的粮道,只能按照原计划,向明军的背部发动攻击。

    盛夏时节,天气酷热,行进的骑兵之中,许多战士在马背上神情恍惚,摇摇晃晃。

    李芳远舔了下干瘪的嘴唇,眼中满是忧虑。从今早开始,往日那些如影随形的明军骑兵居然一个都不见了。自己这边斥候派出去数百人,可是连对方的影子都看不到。

    “他们去哪了?”

    此刻已经距离平壤城越来越近,不知那边战事如何了。青海君是否按照事先的预定,和明军在平壤城外僵持。

    忽然,李芳远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万一,万一青海君那边败了,那自己这边的两万骑兵,不就是孤军了吗?这些天来,那些缠着自己的明军骑兵,肯定把自己的方位,兵力都查探清楚了,若是前方有陷阱...............

    “君上!”一个高丽斥候,拼命的打马而来。到了李芳远马前,一骨碌从马上落下,跪地惊恐的说道,“前面........明国.......”

    “可是明国大军?”李芳远急问。

    “明国大军,明国皇太孙的龙旗!”斥候面如土色,大声说道,“是明国皇太孙,带人堵在我们前进的路上!”

    ~~~~

    眼前的原野,一马平川。

    坦荡的原野上,明军旌旗招展,数万虎贲阵型森严,气势恢宏。

    朱允熥立马于军前,看着远方出现的高丽兵旗帜,脸上露出几分笑容。

    “看看,来了!”朱允熥马鞭一指,“李家小儿姗姗来迟呀!”

    “殿下,不过是跳梁小丑,有臣等在,您等着看那李家小儿的头颅便是,何必亲自上阵!”蓝玉开口劝道,“您是万金之躯,臣等..........”

    “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胆小了!”朱允熥拉下缰绳,笑着开口,“李家小儿带着骑兵,若不想跟咱们正面冲突,还真拿他没办法。现在孤的龙旗就立在这,看他还怎么忍?”

    有道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舍不得媳妇,抓不住色狼。

    这两万骑兵应该就是高丽最后的有生力量,趁对方尚不知道七万大军已被明军歼灭,正是全歼他们的好时机。若是他们知道平壤已破,李之兰身死,只怕这些人会拼命逃回汉城去。

    所以朱允熥不顾臣子们的劝阻,亲自带五万人马在高丽骑兵的必经之路上列阵,吸引他们来攻。

    “这高丽的鸟王子,也是三生修来的福气,蒙殿下如此看重!”李景隆在人群中笑道,“就怕他是个没种的,远远看着殿下的旗帜,一溜烟跑了!”

    朱允熥笑了笑,回头道,“老李,对面的高丽王子也姓李。你们都姓李,保不齐五百年前你们是一家呀!”

    李景隆一怔,咧嘴笑道,“殿下这么一说,臣还想起来了。臣李家祖上也阔过,这高丽李家,说不定是臣哪个祖上太爷,在外边生的野种。生下来没名分,就死皮赖脸的给自己冠了个李姓!”

    “哈哈哈哈!”周围的将领们,都咧嘴笑了起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