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9章

    稍候片刻,一个相貌还算可以,穿着也十分得体的青年男子快步进来。

    直接跪倒,恭敬的说道,“学生胡东,拜见府尹大人!”

    “你自称学生,可是读书人?”陈德文问道。

    “说来惭愧,学生苦读二十余年,只是个童生!”胡东低头,羞愧道,“不是学生不用功,自幼束发开蒙,可就是没有长进。蹉跎半生才知道,读书也是靠天分的。像大人您这样的金榜进士,乃天上星宿下凡。学生这样的凡人,能通宵文字,已经满足别无他求!”

    “你倒是个趣人!”陈德文笑道,“起来,看座!”

    胡东落座之时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秦师爷,后者给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胡兄,听说您和皇太孙正妃,承恩侯家乃是姻亲?”秦师爷问道。

    “这个,说了好像学生卖弄!”胡东笑笑,“不但是姻亲,而且是很亲的姻亲。我姑表哥娶的是太孙妃的姐姐,小时候两家多有走动,时常在一起玩耍,学生小时侯,管太孙妃娘娘叫妹妹!”

    “如此关系,怎么仁兄到现在,还是布衣?”秦师爷又问。

    “学生无用之人,怎敢染指朝廷官爵。姑姑倒是说要给我求过,可是学生虽圣人学问没学到几分,但圣人的德行教化,一日不敢忘!”

    “你姑姑是?”陈德文还迷糊着。

    “学生的姑姑就是承恩侯的亲家母!”胡东笑道,“当日太孙妃入宫时,学生的姑姑是娘家的十全太太!”

    “哦!”陈德文对京师这边的规矩,一窍不通,但还是点头。

    “你今日来?”秦师爷问道。

    胡东起身,“为大人效命而来!”

    陈德文一愣,“你给本官效命?”

    “朝廷欲征外城沿河之地,学生可以帮手!”胡东笑道,“说起来辱没读书人的身份,学生这些年在京师中没有什么长进,但人头熟。”

    “外城沿河之地的保长,刺头,泼皮都有几分薄面。若官府征用沿河地,学生可为大人分忧!”

    他这么一说,陈德文顿时就懂了。

    “可不是简单的征地这么简单!”秦师爷又道,“征地之后,还要安置百姓,建造房屋,还有建造仓库,铺路挖渠等!”

    “这事学生最得心应手!”胡东笑道,“大人,不瞒您说。我那表哥,就是娶了太孙妃姐的表哥。在工部做员外郎,工部许多工程都是学生来做的。”

    “学生手下,正好有许多工人,无论是盖房还是修路,手到擒来呀!”

    陈德文有些犹豫,“这个.................”

    秦师爷贴着他的耳朵,“大人,他这人不妨一用,他是承恩侯府的亲戚,若大人不用他,说不定明天,他又把太孙妃的姐夫搬出来。不妨先用用,看在承恩侯府的面子。他若得用,那就是两下皆好。他若不得用,您也算给足了承恩侯府的面子!”

    陈德文一介文人,脑子里可没有这些弯弯绕。但也不能不承认,这些弯弯绕就是人情世故

    。

    这人是太孙妃娘家的亲戚,倒不是说怕得罪他,花花轿子人人抬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反正事总要人来做,与其让外人做,不如让他做。

    若他不许,传扬出去,他这个应天府太不近人情。或者有传言,他连承恩府那样的人家都不放眼里,他可真是得不偿失。

    “如此,你就试试!”陈德文想想,“运河边的窝棚,给你去拆,拆的干净之后,应天府自会和你结算银钱!若拆好了,盖房铺路的事也给你!”

    胡东大喜,“学生谢过大人!”

    “无需谢本官,谁做都是做,你做本官还放心些!”陈德文笑道,“不过,本官交代一句,此事事关重大,千万不要出任何差错!”

    “学生明白!”

    ~~

    秦师爷把胡东送出府中,行至无人之处,胡东忽然长出一口气。

    “憋死老子了,要装什么鸟读书人!”说着,又对秦师爷笑笑,“老秦,你这招狐假虎威可真是管用!”

    秦师爷矜持的笑笑,“什么狐假虎威,这是因势导利!”

    “不管咋说,多谢了!”胡东拱手道,“放心,答应你的那份,少不了你。这趟买卖下来,怎么说也能落下个四五万的出息,到时候咱俩二一添作五!”

    “好说,好说!”秦师爷负手道,“反正你若是失言,我有的是办法治你!”

    第166章

    好事?新官上任三把火,应天府府尹陈德文有了皇太孙的亲口嘉许,正在风头上,办起事来更加雷厉风行。

    马上在外城靠近栖霞山的地方,选定了安置贫民的土地。一张张告示,贴在了外城沿河,官府准备征收之地。

    正值盛夏,京城运河码头附近,人头汹涌。刚在码头上扛了半天包袱,准备晌午日头最大的时候,找个阴凉地方歇会脚的汉子们。却都挤在一处处,往日官府张贴告示的地方。

    带着咸味的的汗水,从古铜色的肌肤上滚落,汉子们满不在乎的擦擦,太阳暴晒一会,就变成了白色的颗粒状。

    “老宽叔,这告示写的啥?”

    人群中,一个高大的汉子擦着额上的汗水,大声问道,“咱们这些力巴儿,靠力气挣钱,官府咋突然找到咱们头上了?”

    “好事!”叫老宽叔的老者,穿着还算周正,板着脸朗声道,“你们这些汉子,祖坟冒青烟,摊上好事啦!”

    说着,老宽叔捋了下山羊胡子,站在告示前,大声念道,“大明皇恩浩荡,不忍百姓疾苦。沿河之地本是运河泄洪河道,不许搭建房屋。但尔等生活窘迫,除却此地再无安身之处,官府便暂且容之。”

    “数年以来,运河沿岸窝棚林立,脏水横行。盛夏时节臭味熏天,疫病滋生。天子脚下,大明首善之地,观之不雅........”

    老宽叔摇头晃脑的念着,人群中几个汉子再也按耐不住。

    “忒磨叽,啰啰嗦嗦到底说啥?俺也知道住的地方连富人家的狗窝都不如,可没法子咋办?也没有当官的,把他家的大宅让出来给老子!”

    “哈哈哈!”听了这话,人群一顿爆笑。

    “你这杀才,少胡言乱语!”老宽叔怒道,“这告示上说了,应天府要给你们这些住在沿河窝棚的杀才,换新房子!原来的窝棚,官府征了,你家多大的屋子,就给你多大的新房。新房就在城南,里咱们这不过三五里地!”

    人群顿时鸦雀无声,可紧接着,马上洪水爆发一样浪潮滔天。

    “真的?”

    “官府有这么好心?”

    “给咱们新房!”

    老宽叔站在告示下,大声道,“应天府的告示还能假,看看落款,洪武二十七年七月,大红的官印,这还能有假?”

    穷苦汉子们,顾不得擦去头上的汗水,疑问的目光互相看着,满是不可置信。从来只听说过朝廷要这要那,啥时候听说朝廷给百姓啥。而且给的,还是他们这些大明最穷的,最卑微的,世代出苦力的人。

    “他娘的,当官的有这么好心?”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别他娘的有什么猫腻吧?”

    “就是,好事就这么落在咱们头上?”

    汉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老宽叔怒骂,“一群狗日的,朝廷的官印还能有假?白纸黑字!”

    “呸,白纸黑字有啥用。当官的一屁三个谎,那嘴都没俺家婆娘裤裆干净,他们说的话还能信?”一个粗鲁的汉子嚷嚷道,“俺可是听说,沿河这块地官府要收回去建仓库呢。俺看呀,别是官府耍诈,想着先把咱们诳走,然后推了咱们的房子,再来个不认账!”

    “就是,白纸黑字有啥用,贴在城墙上,咱也不认识几个。官府挥手撕下去了,俺们又画不出来!到时候,到底怎么回事,还不是官府说了算!”

    “你们这群杀才!”老宽叔跳脚怒骂,“当官的你们不信,那洪武爷呢?这可是天子脚下,哪个当官的敢骗你?”

    提起洪武爷,穷苦汉子百姓们不吱声了。

    稍候片刻,几人笑道,“洪武爷他老人家咱们自然信得过,要没他老人家,咱们老百姓说不定被欺负成啥样子。可是这事太玄乎了,咱们是什么人,穷了几辈子的人。”

    “几辈子都在河边上住着,没人管没人问。忽然官方说给新房子,换咱们的狗窝。大伙都是下力气的人,都知道天上哪能掉馅饼!”

    “还真就掉了!”老宽叔指着告示笑道,“你要是不信,去三五里之外的工地上看看,那边正有人给咱们起新房呢。不是啥深宅大院,那种宅子给你们,你们反而折寿。就是能让咱们这些苦人,能遮风挡雨的地方。”

    “那边已经在平地了,告示上说还缺人手。家里闲着的,无论老少男女都可以过去,干一天活给五个铜子儿,当场结算,绝不拖欠!”

    说到此处,老宽叔有些动容道,“洪武爷见不得咱们穷人受苦呀!看咱们一家老少都我在狗窝里,不忍心。所以给了天大的恩惠,窝棚换新房。不光是换,以后还给咱们房子的地契。”

    嗡,周围顿时跟油锅炸了一般。

    “还愣着干啥,官府马上就让各保长甲长去你们家里量土地了,还不赶紧回去先看看自己的狗窝多大?”老宽叔大声道,“要不,就去那边的工地上瞧瞧,看看家里人能不能找个活,赚几个铜子儿!”

    瞬间,簇拥在此处的人群,一哄而上,都红着眼睛往家里走。

    再穷的老百姓也不傻,到底是不是好事他们心里清楚。靠他们自己,几辈子人也住不上真正的新房,再过几辈子也要住在河边的窝棚里。

    若官府的告示说的是真的,他们就等于是改天换命。至于他们的土地,官府收去干什么,他们才不会在乎。

    这样的场景,连续几天都在河沿各地上演。而等这些穷苦人家中,干不得重活的老弱和妇女,真正在三五里之外的工地找到事做,拿回黄澄澄的铜子儿之后,穷苦的百姓们几乎是疯了。

    平日里被他们暗中骂得祖坟都塌了的里长保长,如今成了他们家中的座上客。而且再也不聒噪,骂骂咧咧,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官府的文书,直接就按上粗糙的手印。

    连续几日,官府几乎是没费什么嘴皮子,征收的事进行的异常顺利。

    ~~

    夕阳还有半边,染红运河水面。

    老宽叔和几个运河边的保长,捧着一堆画押单子,进了运河码头边,一个看起来还算那么回事的馆子。

    “胡爷!”老宽叔一进门,就对里面笑道,“今儿下午,又是四百多家!”

    酒馆的后房,胡东一身短打扮,笑着从里面出来,“我就说,你们几位办事,我信得过!”说着,侧身道,“里面请,好好喝一盅!”

    保长里长跟着老宽叔,在酒席上坐好,他们虽然没甚官职,可都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也是吃过见过的。

    “这几天,多亏了你们,不然的话,跟那些穷棒子,有的折腾!”胡东亲自给这些人倒酒,笑道,“我敬各位!”

    “看你这话说的,咱们都是老相识。再说朝廷有好事,自然要卖力!”老宽叔笑道。

    胡东早先就是外城兵马司的白丁差役,跟这些地头蛇熟得很。

    “胡爷,这事我们帮你办了,可是............”有个保长开口道。

    “嗨,我忘不了。放心,等所有穷棒子都画押了,地皮征收下来的时候,该给的好处,一堆给你们!”

    “我说的不是这个!”开口的保长说道,“可千万别有差错,真要是弄出事来,那些穷棒子要撅我们祖坟的!”

    胡东大笑道,“没那事,我叫各位,是一起发财的!”说完,啪啪的拍手。

    掌声落下,香风扑鼻。

    屋里人顿时跟实话一般。

    一群半老佳人款款而入,熟练的依偎在众人身边,让人面红耳赤,心跳加速。虽半老,但韵味十足,身材柔美。又放得下身段,举手投足都是撩人。

    这些保长虽然吃过喝过,可这种事,却是没享受过。

    “诸位,好好玩着,我先失陪!要是在这放不开,后面有房间!”胡东笑了下,拱手道,“玩好!”

    第167章

    私产?内城的城门尚未关闭,胡东带人快步进城。

    “胡爷,犯得上对这些人这么下本吗?”胡东身后,一个面目狰狞的汉子,边走边开口问道。

    此人是京师外城,较有名的泼皮之一,名黄三,外号滚刀肉。

    “这才哪到哪儿,不过几桌好酒,几个老娘们!”胡东冷笑道,“这算什么本儿?”

    黄三想想,“我说的是以后,您不是说以后给他们好处吗?”

    “我说了吗?”胡东笑道,“他们哪只耳朵听了?”

    “您说了呀,征地之后!”

    “征地之后,地是户部邮政司的了,各位老爷要在那盖仓库,他们找谁要好处,找户部?”胡东冷笑,带着手下人,朝内城府尹衙门走去。

    黄三愣了半天,“哦,你是说好听的话,哄他们,让他们白干活!”

    “这些人是地头蛇,别看那些穷棒子骂他们,可心里也认他们,他们出面,比衙门还管用!”胡东笑道。

    “胡爷!”黄三又问道,“可,我不明白。咱们兄弟折腾一通,为的什么呀?”

    长街上,胡东停步,回头骂道,“你他妈是不是傻?”

    骂着,也感觉是白骂了,而且周围的人都是一副脑子不灵光的样子。

    耐着性子解释道,“你看,地征回来了,是不是要有人干活。推倒这些窝棚,给官府建仓,是不是都要有人干?咱们刚官府做了这么多事,这等好处是不是就要落在咱们头上!”

    “给官府干活多大油水,你们不知道?告诉你们,官府给的可是真金白银,手指头露道缝儿,都够咱们活十年的!”

    “再说了,沿河这边改了仓库,往后都是装货的地方。卸货要不要人?装货要不要人?

    “巡街要不要人,防火打更要不要人?这他娘都是财路,你们怎么就看不到?”

    “再说了,若仓库都是咱们盖的,多盖出几间落在咱们自己手里。开个饭庄子,酒馆子。开个温汤池子,开个赌局,开个带娘们的客栈,是不是都是钱?”

    众人恍然大悟,佩服的看着胡东。

    “胡爷,那盖房子那,咱们有啥好处?”黄三又问道。

    “驴都比你精!”胡东笑骂,“我问你,官府给一间房多少银钱?”

    黄三双眼瞪大,两个眼球,一边站岗,一边放哨,迷茫的算了半天。

    “别管官府给多少,咱们直接拦腰砍一半!”胡东道,“一万砍一半就是五千,十万就是五万!”

    “这可是涉及到五千户的安置,沿河二十里地的仓储,金山一般的生意,你还说看不到好处?”

    正说着,应天府到了。

    一行人,马上变成了良民的模样。胡东整理下衣服,请门口的兵丁帮着递帖子。

    不多时,里面传出府尹大人的话,请进。

    胡东一个人,捧着画押的文书,快步进了府尹内堂。

    “学生给大人贺喜?”

    陈德文依旧是儒雅稳重的模样,“何喜之有?”

    “恭喜大人,沿河边征地一事,五千户中,有两千多户已经画押了!”胡东笑着,把手里重重的文书推过去。

    “啊,这么快?”陈德文大惊失色,站起身问道,“短短数日之内,半数人已经画押签字同意征地?”

    胡东笑而不语。

    陈德文仔细的翻看着,详细的看着,文书上合约规范,完全不可能作假。

    “好!”重重拍手,开口道,“小胡,你还真是能干!”

    “给大人办事,不能干也要能干!”胡东笑道,“再说,朝廷的政策好,那些穷苦百姓,也不能那么不识趣!”

    陈德文想想,忽然正色问道,“你没用什么非常手段吧?”

    “堂堂正正!”胡东正色道,“学生,受大人之恩,怎么会让大人名声有污呢!学生召集了附近的保长里长,他们嘴都说破了,学生又用家里的宅子财产做抵押.........”

    “你做抵押?”陈德文不解。

    “那些穷人精着呢,学生和他们说了,若是将来他们地收了,没房子住,就拿了学生的宅子去,他们这才相信!”胡东笑道。

    “难为你了!”陈德文赞道,“一片公心!”

    “其实学生,是一片为大人之心!大人的事,就是学生的事。”胡东笑道,“学生,焉能不卖力!”

    “你呀你呀,伶牙俐齿!”陈德文笑道。

    胡东顿顿,继续道,“还有半数,给学生三天时间,尽数给您征完。届时,先不用交付房屋给他们,学生就可以组织人手,推了那些窝棚,带人给户部盖仓库!”

    “不用那么急,总要让人先住上房子.............”

    “我的好大人呀,你就是心太软。若没有您的德政,他们几百年也住不上新房,何必急在这一时呢?”胡东笑道,“再说,这可是皇太孙交代给您的差事,太孙千岁即将喜事临门,您是他看重的臣子,用政绩做贺礼,岂不是喜上加喜,又别出心裁吗!”

    陈德文想了半晌,看着胡东,“小胡,你这脑筋,真该做官呀!”

    “不行,大明朝众正盈朝,学生这种小聪明上不得台面!”胡东笑道。

    “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明日你来本官官衙,领腰牌文书,一旦征收完毕,马上开建!”陈德文正色道,“记住,老百姓新房那边也不许停,务必两边开工,尽善尽美!”

    “是!”胡东应了一声,“不过大人,盖新房那边,您也知道,应天府并未给学生支银钱。可学生那边,答应百姓是工钱十天一算的,现在已经开工了,学生账面上没..............”

    “这都好说!”陈德文大笑道,“户部刚拨下来四千块银元,明日你来官衙拿钱。”说着,收敛笑意,“记住,账目要清楚!”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