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可雨停之后,洪水不在那么湍急之后,局面却更坏了。四野之中,那些藏身起来躲避洪水的灾民,拖家带口的从各处疯狂涌向开封这座大城。他们身无长物,饥饿多日。有的人甚至全靠一口气撑着,刚到城墙下面,就紧紧的闭上双眼,再无声息。
开封城外,临时建设起一个可以容纳数万人的营地,安置灾民。
不是不让他们进城,而是怕有疫病,万一传染到城里,城里城外就又要陷入危机和恐慌。
“这数万人不能扎堆在一起!”城墙上,看着城外的朱允熥对侯庸说道,“要分隔开安置,都聚在一起,若是闹病,谁都控制不住。把城里的郎中都组织起来,医馆都准备好药材。”
“臣已经命人去办了!”侯庸咬着牙,低声道,“若有身上染了伤寒等疫病的,臣让官差把他们挑出来,单独安置!”
事,理当如此。
虽,有些蛮横。
而且,这时代的官府从根子上讲,还是霸道的,那些官差可不会和百姓好言好语。再者说,这个关节上,根本没人有耐心跟他们好言好语。
非常时期,强权即是正义。
忽然,城墙下数万的灾民中,一阵混乱喧哗。
原来是,靠近城墙的位置,粥棚里泛出了炊烟。
百姓们蜂拥的朝粥棚冲去,但却被官差的皮鞭棍棒还有军兵的刀枪阻拦。
“都他娘的排好队,谁敢挤老子连口水都不给他!”
“别急,老人在这边,女人在这边,男人在这边!”
“都他妈别乱,别乱哄哄的!”
城墙下,官差的喝骂声清晰可闻。
百姓畏惧官差和军兵,队伍稍稍安稳一下,但等了半刻钟,只见炊烟不见锅开。其实那炊烟也未必是炊烟,燃料奇缺用的是湿木头,泛起的都是呛人白烟。
这时,城门口一个秀才一样的人物,带着一群读书郎,推着几个大车哭着出来。
然后,他们哭着,把车上的东西,交给官差,用以加大火焰。
那赫然,是一箱箱书!
秀才的哭声,直达城头,撕心裂肺。
“圣人学说,为百姓福祉,名正言顺!”那秀才一边哭着,一边把书籍,投入锅底的火中。
书,是读书人的命。
可此时,读书人明白,最要紧的是百姓的命!
“粮食不必太省,要给灾民吃饱!”城墙上,朱允熥叹息一声,“各地都运粮过来了,一定要照顾好百姓的肚子!”
幸好,老爷子在位近三十年,兢兢业业之下,大明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有了些家底。又是国朝初年,上下一心的好时代。
可侯庸却想了半晌,咬牙道,“臣不敢苟同!”
朱允熥顿时扭头,正色凝视。
侯庸顶着皇太孙的目光压力,开口道,“不是臣算计粮食,而是臣觉得,如此大灾之年,不能敞开了救济。灾民中,有青壮老人,有妇孺。臣让人把他们分隔开,按量供给!”
“殿下仁德,不忍百姓受苦。但臣考虑的是,灾情之后的河南。现在雨停了,黄河不在暴涨,决口处也不会再大。这样一来,不单是安置灾民的问题,还有重建的问题。”
“殿下的谕旨中说过以工代赈的话,臣也是这个心思。这些灾民中,臣要挑选壮劳力,用以建设。但,若是敞开救济了,百姓之中,在能吃饱的情况下,难免有人放不下家室,不愿意去挣口粮!”
“另外,臣也不能不算计。黄河决口,河南颗粒无收,全靠朝廷的救济,天下各行省的帮扶,也不是长久之计。尽快处理水患,让百姓重回家园,才是征途!”
“到时候,安置百姓又是一大笔钱粮。”说着,侯庸的语气有些颤抖,“这次水灾,也不是堵住决口就完事,就算是堵住了,说不定两三年后又决了!”
“河南一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疏通河道,加高堤坝。林林总总,都是钱粮。若是敞开了,多少都不够!”
朱允熥明白对方的意思,这等天灾造成的损失,还有将来的花费,都是天文数字。现在马上入冬,还有半年时间,河南百姓都要嗷嗷待哺。不算他们吃的,就是那三十余丈的黄河决口,粗略的算了算,堵上他光是耗费的银钱,就要六百万。
“孤晓得你的心思!”朱允熥伸手捏了下对方的肩膀,开口道,“可你这么做,是要在百姓中落下骂名的!”
侯庸哽咽,“臣,也是没有办法。百姓只有一个小家,臣要考虑的是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个小家。要考虑的是,整个灾情,整个河南!”
“那你放手去做吧!”朱允熥微叹,“孤坐镇开封,是为安抚河南民心。具体的事宜,还要你们这些地方官去做。你是一省布政,要考虑的是全局。开封尚且如此,其他各地更地更要
重视。尤其是水灾严重,城池被冲破的一些县城,更要留心!”
“臣,有死而已!”侯庸正色道。
“别总说这些,你死了,河南的百姓怎么办?”朱允熥柔声劝慰,“来之前,皇爷爷说,大灾之年,可免除河南三年赋税。如今看来,三年少了。”
说着,
他想了想,“五年吧,免除河南受灾区五年的赋税。”
侯庸大喜,“臣代河南百姓叩谢天恩!”
“先别谢!受灾之地,百姓罹难家破人亡不在少数,人口统计要做好,另外等洪水退去之时,所有的田亩更要统计好数字!”朱允熥皱眉,郑重的交代,“不但是五年的赋税,孤还有意,免除河南灾区百姓的人头税。”
“什么?”侯庸顿时一惊,激动得说不出话。
“为了加快河南灾后重建,无主的田地,清淤出来的田地,都要发给百姓耕种。五年内,不交税,五年之后按地交税,不缴人头税。”
大灾,就是大变。
在这样的巨变之时,干脆直接把摊丁入亩之事,直接在河南无声的推行。现在乡绅士人的阻力,绝对是最低的。而且大宅之后,河南的田地格局也会产生巨变,现在正是推广的好时机。
三五年之后,百姓们手中有粮食,按地缴税,那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就成定局。
侯庸陷入惊愕,好半晌哑然道,“殿下,若如此,河南百姓有福了!”
他是实干派的官员,自然知道人头税的坏处,更知道因为这流传千古的弊政。使得乡间大量百姓被隐藏起来,藏在乡绅大户人家沦为佃户。
这样一来,百姓不必交税,自然会成为自耕农。须知,元末以来中原人口锐减,现在的河南人口也不过数百万,若按照耕地平均面积计算,人均耕地超过三十亩。
而且,尚有大量的荒地,还有河边的淤地等待开垦。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朱允熥看着对方说道,“要得罪人!”
“臣死都不怕,还怕得罪人?”侯庸一笑,“只要为了河南百姓,为了大明江山,臣粉身碎骨!”
封建时代的乡绅阶级之顽固,还有士绅的力量。即便是皇权,也不能予取予求。以朱允熥皇太孙之尊,也只能在凤阳之地,从勋贵手中换取田地,偷偷的试行。
即便是后世,满清帝国中毅力最宏者雍正帝,也是使用大量酷吏,背负千古骂名,才勉强推广开来。使得满清国运,得以延续百年。
可以说,天下这么多官员,没有几个人有魄力,敢直接应承下来,并且说连死都不怕。
朱允熥重重颔首,一句诗脱口而去,“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大明于少保的诗,便是读书人最高境界的,最好诠释。
侯庸听闻,呆立当场。
许久之后,热泪盈眶,“殿下,若臣死那一日,有殿下这两句诗挂在灵前。臣,一生无憾!”
“不用你死!”朱允熥笑道,“河南灾情处理好,重建的事办好,孤交代的事也办好之后,孤在金銮殿上,当着群臣的面,把这诗御赐给你!”
第194章
人间暴雨停止,工程进度必然快了百倍。
开封府有朱允熥坐镇,又有侯庸统筹,上下一心几日内安置百姓,虽说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也算有条不紊。
各地支援河南的粮草物资等,也星夜兼程而来,运往各处。
不过,还是有许多地方顾不到。河南一片泽国,官路几乎都被淹没,能用马的地方用马,能用船的地方用船。蚂蚁搬家一般,把物资运往别处。
此时,朱允熥就在一扁舟之上。
开封一地,乃是河南中心,自然是不敢懈怠。但其他地方,不亲眼看看还真是放不下。而且若论黄河决口之患,周边这些县城乡野,才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殿下,给您披上一件衣裳?”
船头,朱允熥只穿了普通人的衣衫。王八耻怕他受凉,在他身后说道。
“无妨,不冷!”朱允熥看着眼光下,竟然有些波光鳞里的洪水水面。透过水面,地面上泡在水里的麦穗,几乎清晰可见。
“前方就是巩县!”随行的铁铉,也站在船头,开口道,“此次黄河决口最为严重,城墙都被冲开道口子,幸好给救住了。巩县周围十里八乡,无一处幸免!”
朱允熥心情沉重,这时代没有高效的手段和途径,只能徐徐渐进。只是这徐徐渐进之中,又有多少百姓又要饱受苦难。
这时,船马上就要搁浅。
而城内已经有人前来接应,像是蚂蚁搬家一般,把物资运送到城内。
朱允熥在一处水浅的地方下船,带着侍卫等人慢慢朝县城走去。
刚一靠近,突然恶臭袭来。
城墙下,数不清多少衣不蔽体的灾民拥挤在一起,他们神色麻木,在阳光暴晒之下,只有丝丝气力。见到衣衫干净的朱允熥一行人,眼神中先是满是畏惧,紧接着又满是生机。
“大爷,您发发慈悲,小老儿几天水米没有入口。您发发慈悲!”
“这位少爷,赏口吃的,您家公侯万代!”
“公子,奴家不求,可奴家的孩子不成了,您行行好!”
顿时,朱允熥身边的侍卫们如临大敌,赶紧挺身在前,粗暴的把这些人驱赶开。
“殿下!”解缙在一旁说道,“此地不能久留,您还是赶紧进城!”
李景隆也道,“是呀殿下,臣就不赞同您这么微服私访的,这可不是京师?”
朱允熥没有理会他二人,反而皱眉道,“不是说粮食已经发往各地,让他们救济灾民了吗?怎么这,连粥棚都没有?”
周围人谁都没有接话,解缙想想,迟疑的开口说道,“或许是粮食刚刚运来,还没来得及............”
“这位老人家,您在这多少天了?”朱允熥不等解缙说完,直接对一个老者问道。
那老者面容凄苦,“发水时俺就逃到这哩,可是县城不开大门呀!后来洪水过来了,老爷们说帮着挡住洪水就让俺们进城。可他说了不认啊,俺们出力了,现在还是不让俺们进去!”
朱允熥心中大怒,“那你们吃什么?”
“哪有吃地?”老汉又道,“有好心人,会顺着城墙给俺们扔点。可您看,现在这灾民越来越多了,扔那点东西,根本不够吃呀!后来官府隔三岔五的,也送几锅粥出来,可俺这样的人,根本抢不着!”
朱允熥豁然转向另一边,看着运送物资的队伍。
除却开封组织的人手之外,巩县出城接应物资的,全是带刀的军兵。他们如狼似虎一般,远远的把灾民隔开。直接拉进城,而城门口更是重兵把守,如临大敌。
身处灾民之中,此处宛如地狱。
没人安置他们,没人管理他们,城池中的人,放任这些灾民在城外,自生自灭。
“少爷!”老汉伸出脏兮兮的手,恳求道,“给两个吧!一场大水,俺家啥都没有了!”
“殿下,不能给!您一给,这些人怕是要一拥而上!”李景隆赶紧小声道
,“他们已饿了许多天了,有人眼睛都红了!”
这个道理朱允熥懂得,他按耐住心中的怒火,慢慢朝前走去。
空气中的臭气,是灾民的排泄物。黄白之物,在洪水中,在城墙地下弥漫,望之做呕。
“别喝,那水脏!”朱允熥忽然大叫一声。
他亲眼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妇女,竟然带着孩子,直接饮用脏水。
洪水之后必有疫病,再喝那些脏水,是怕活得太久了吗?
可那妇人置若罔闻,带着孩子喝了几口,又麻木的抱着孩子,回墙角蜷缩起来。
“这地的官员,该杀!”铁铉怒道,“中原上下一心抗灾,居然有这样的畜生!”
解缙叹一声,“人祸大于天灾呀!”
朱允熥一言不发,继续往前走。他身边的护卫们,神经紧绷握着腰间短刀的刀柄,随时准备应对不测。
越往城门口走,灾民越多,几乎是肩膀挨着肩膀。
“殿下稍等,臣让人先去开路!”李景隆额上全是冷汗,寸步不离朱允熥,谨慎的说道。
“嗯,去吧!”朱允熥面无表情的开口。
就这时,朱允熥忽然发现,灾民的人群中,多出几个桀骜嬉笑的汉子,在灾民中像是打量挑剔着什么。
随后,他们在一个拉着老汉的丫头身前停住。
那丫似乎只有六七岁的模样,面容清秀。畏惧的躲在老汉身后,死死的抓着老汉的裤腿。
她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两位爷,您看看俺的小孙女?”老汉弯腰,讨好的问道。
几个桀骜汉子中,一个青衣汉子居高临下的笑道,“多大了?”说着,大手粗暴的抓过女孩,直接掰开嘴,像是看牲口一样,看着口腔里面的牙齿。
“爷........”女孩瞬间哭出声,不住的挣扎。
老汉也擦把眼泪,“六岁!”
“中,不赖!”那汉子对身边人笑笑,又对老汉道,“卖多少?”
“二十.........”老汉刚开口,见那些汉子面色不善,赶紧改口道,“十五斤,十五斤小米!”
“咦,你老不死的真敢要!”汉子不屑的拍手,“现在闹灾到处都是小闺女,就恁家的金贵?五斤,五斤小米,小闺女归我,粮归你!”
“不中,不中!”老汉抱着孙女大哭起来,“俺家也是当宝养大的,要不是天灾,谁卖孩子?一个大活人,咋就五斤小米?爷,恁不能这么欺负人!”
“哼!”汉子斜眼骂道,“不卖!好,爷也不强求,等死吧!”说着,带人走向旁处,大喊道,“谁家卖孩子!”
那老汉满脸泪水,目光深情的看着城墙下另一个蜷缩着的身影,一咬牙,“中,俺卖了!”
汉子顿时回头,转身道,“按手印,给你粮食!”
“爷爷,您别卖俺!俺听话,俺不喊饿了,您别卖俺呀!”女孩哇的哭出声,死死抓着老汉的手臂,撕心裂肺的喊道,“爷爷,您不能卖了小妮儿,您不是说俺是您的酒坛子吗?卖了俺,以后谁给你打酒呀!你别卖俺!”
“小妮儿!”老汉泪流成河,颤抖的大手贪婪的摸着孙女的小脸,“爷不想卖你,你是爷的命。可是不卖你,你哥就要饿死了!你哥要死了,你爷就绝后了!”
“爷,别卖俺呀,俺不喊饿了!”女孩大哭。
“爷对不住你,孩啊,为了恁哥,只能委屈了你!”老汉说着,竟然对着孙女跪下,直接磕了个头,“为了你哥,为了咱家不绝户,只能卖你。爷给你磕头了,下辈子也给你当牛做马,妮儿!爷对不住你!”
“爷!”那女孩扑入老汉的怀里,嚎啕大哭,“你咋这心狠啊!”
“俺也没办法呀!咱家就你哥一根独苗啊!”
“爷!”女孩忽然不哭了,小手擦着老汉的脸,“您应俺一件事中不?等灾过了,您带哥回家。千万别搬,您搬走了,俺以后找不着你们!”
“好,俺在家等你!妮儿,去了人家那,听话啊!”老汉哭道。
“嚎个甚,是你命不好!”边上汉子粗暴的扯过老汉的手,直接在一张文书上按手印,随后一小袋粮食直接扔下。
“爷!”女孩惨叫声中,已被汉子直接抱在怀里。
另一个汉子,扯着脖子叫唤道,“收孩子,女娃五斤小米,男娃三斤!”
朱允熥一行人,已经看的双目欲裂。
“为什么女孩比男孩还贵?”解缙不解,呐呐自语。
铁铉道,“女孩可以卖妓院,男孩不值钱!”
一句话,让朱允熥心中再也按耐不住的杀气爆发。
“李景隆!”
“在!”
“那些买孩子的,都给我杀了!”
第195章
杀意“李景隆,把这些人贩子,都给我杀了!”
朱允熥一声呐喊,李景隆抽刀噌一声,抽刀上前。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