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伸出脖子往外边看,视线的尽头满是人头攒动,并且夹杂着哭喊怒骂,数不清多少人围住几间商铺,群情激愤。看样子若不是差役维持着,只怕要当场打砸也未必。
“出什么事了?”朱允熥问道。
“小的不知。”邓平道,“爷,咱们换条路,莫让人冲撞.......”
“问去!”
朱允熥说出两个字,邓平忙一溜烟的去了。
随后朱允熥从马车中出来,站在路边翘首张望,那边不住有声音传来。
一个穿着体面,像是一个商铺管事的人物,站在铺子前头拱手作揖,不住恳求。
“列位!列位!”
“都看我,都看我,听我一句。”
“盛恒达在京中也是老字号了,断不能做出不守信誉的事来。等苏州的银子一到,这边马上兑现!”
“列位!列位!哎,别砸别砸!”
那管事正说话呢,人群中不知多少烂菜叶子劈头盖脸的扔过去,还夹杂着砖头瓦块,噼啪声音之下,商铺的门窗尽坏。
“上个月你们也是这么说的!”
“呸,赶紧给钱,拿了我们的银子放印子钱,现在收不回来还搪塞我们!”
声音越来越大,看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眨眼之间,商铺门前就是水泄不通。
嘈杂声中,邓平快速跑回。
“爷,是这么回事!”邓平打听清楚了,开口道,“前边是家叫盛恒大的钱庄,许多在京中的商人都把货银存在他那,代为交接!”
朱允熥想想,“这个名字朕听过!”
大明朝商业兴旺,尤其是京师云集了各地的商贾,达官显贵。每日交易的现银数量极多,所以钱庄就应运而生。
现在的钱庄,已经有了些银行的雏形。不但提供储蓄借款等,还有抵押物流仓储等生意,甚至房产典当都有涉猎。
做这生意的人,都是手眼通天之辈,而且还要有极佳的信誉。
“这盛恒大听说是老字号了!”朱允熥想想,“他们家的金票可是硬通货,怎么突然变这样?这些人在这闹也闹不出钱来,没有报官吗?”
这种案子最是难办,大明律对于民间的存储和借贷方面甚是模糊,无非就是秉承欠债还钱的处理方式。
邓平继续道,“柜上没银子了,兑不了票已报官了,应天府也给了说法,让盛恒大赶紧筹银子。”说着,顿顿,“不过,这么巨大的数额,估摸也不是一天......”
“多少银子?”朱允熥问道。
“八十二万。”邓平说道。
饶是朱允熥贵为帝王,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去年全国的商税结余才多少,一间钱庄欠的钱,就高达全国商税结余的三分之一。
这时,何广义在旁开口道,“爷您有所不知,这等钱庄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说着,笑了笑,“比如这盛恒大,他们有口碑资产多,商贾们信得过,再说把银子存在他们这,有两分的利息。不过在这存银子是有期限的,少则三个月多则三年,不到时候取钱,半分利息都没有。”
两分利,那可是不少。
一万一个月就是二百,十万就是两千。
“他们反手,把别人存的钱,以三分五的利息放出去,什么都不干就净赚一分五。”何广义继续说道,“这还是有抵押的情况下,若是没抵押的,放出去的钱利息高达四分起!”
“若是借贷之人还不上,那就利滚利息加息......”
“那要是有人赖账就是不还呢?”朱允熥笑问。
“不还他也不吃亏呀!”何广义继续道,“比方借一万两,那抵押物必须超过一万两。不还钱就拿着拮据收了抵押物,或是房产或是田地再不就是货物等。”
“不管怎么说,这钱庄都不吃亏,只有赚多赚少。”
“不光是借贷,还有货款垫付。这些年,它盛恒大赚的钱海了去了!”
朱允熥忽然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臣升任锦衣卫指挥使那年,盛恒大的二柜,不知从谁那寻的门路,找到臣门上送了三千银票。”何广义也不隐瞒,“不过臣是分文未取,原封不动奉还。”
说着,顿了顿,“据说这盛恒大背后是八家股东,山西宝昌号,苏州的通达行.......”
“怕是有官家的人吧?”朱允熥笑道。
“这个......臣不敢妄言!”
朱允熥又看看那边,“这么大的买卖怎么就说出事就出事了?”说着,沉思片刻,“他们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信誉,出了这种事百年声誉毁于一旦,以后谁还敢跟他们打交道?”
“再说了,它这些年赚了这么多,不应该一点过河的钱都没预备,反常啊!”
“爷您有所不知,这等商人最是贪心,一分钱的买卖敢喊成一万来做。俗话说,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何广义笑道,“保不齐背后就有同行落井下石,这时候挤兑他们呢!”
朱允熥听着,又忍不住朝那边多看了几眼。
因为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准确的说是可以杜绝军中克扣军饷的事。
不过这事太大,真的要极其慎重且三思而后行。
就这时,人群骤然爆发出巨大的喧哗。
砰砰,不知多少人冲破了维持秩序的差役,冲进盛恒达就是一顿打砸,里面的几个伙计马上被人潮淹没。
“爷,您避避吧!”邓平急道。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朱允熥上了马车,转头对何广义道,“你查清楚,回头告诉朕!”
第108章
利与弊(1)朱允熥并未回宫,而是就在不远处的茶楼中二楼的雅间坐下,一边品茗一边望着盛恒大门前的嘈杂。
拿不到钱的商人们在叫骂动手推搡,鼻青脸肿的伙计管事在求饶,差役们顾此失彼的维持着秩序。
经过这么一闹,不管日后盛恒大能不能拿出钱来兑现,名声都臭了,字号都倒了。
这时代的商人和后世还有些不同,尤其是这些做大买卖的,黑是黑了点,但也格外注重自己的信誉和名声。许多百年老字号能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名誉。
名誉二字好写却难做,更难维持,也更难做到。
没了名誉别说买卖不能做,就算打官司都不占理。这时代所有关于商业上的律法,都秉承着人类最质朴的道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钱货两清欠债还钱。
“钱庄!”
朱允熥看了片刻,用手指蘸了碗中的花茶,在桌上写下两个字。
关于如何杜绝军中的克扣,他心中有了一个预案。
这个预案在现代人看来稀松平常,当兵的人手一个存折,用存折可在各银号随意支取军饷。
存折上可标明当兵的姓名,职位,每月的军饷多少。这样的存折制作起来没有难度,防伪更是不成问题。
但统计的工作十分浩大繁重,所需的人手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过也不是问题,统计人数制作存折再难难的过万里长城?难得过大运河?
皇权之下无难事,唯时间尔。
不过这其中,却有几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首先,这时代的钱是贵金属,可不是想要多少就印多少的钞票。官兵们每年的军饷,一向是银钱加布匹或者粮食的形式发放,统一换做贵金属比如银元,那要多少银子?
恐怕用不了多久,市面上就要出现钱慌。
这件事有利也有弊,不能太相信官员们的操守。因为这个时代,权力还是无法制约的。银号不能是衙门,但一旦沾上了官字,他就是衙门。
更重要的是,朝廷公信力的问题。
再者,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一旦建立了这样的机构,那就要确定了以贵金属作为法定的货币。
纸币是万万不能发的,时机不成熟贸然开这个头所带来的危害远大于收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宋,老爷子当政的初期也发行过宝钞,可如今那玩意比擦屁股纸贵了不多少。
宝钞可以滥发,用来敛财。但势必伤及国家的根本,说白了一旦国家缺钱,想怎么印就怎么印。
后来的满清虽然不怎么干人事,可终其一朝都没发行过纸钞。是甲午战争之后,大量白银外流才导致了帝国的财政枯竭。
“要有大量的贵金属作为储备,为了贵金属帝国就要不断的扩张,不断的发展工商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型为商业。”
朱允熥继续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写下一段话。
这段话看着字数不多,可真正做起来却需要百年的积累。其中还隐含着战争,社会动荡,变革种种因素。
可是利的一面也格外诱人,让人欲罢不能。
它对于商业的促进繁荣,对于货币的流通还有经济的调控.........
无论是国有还是私人.......
似乎是想得多了,朱允熥感觉脑袋有些昏沉,抬起头目光看向窗外。
“哎,那边的铺子,不都是你姐夫家的吗?”
朱允熥指着长街对面的方向,对邓平说道。
那边几乎小半条街的门市都是曹国公李家的,金银首饰楼,绸缎专卖,药铺等等。
邓平站在窗边看看,低声道,“好像是,臣也不大清楚这些。”
“你姐夫那人呀,让朕说什么好,早就位极人臣了,偏长个钱串子脑袋,家里的产业开了一个又一个。”朱允熥笑笑,“不过他也挺会做买卖的,就拿下面那家宝芝堂来说,才开两年吧,就已是京城中最好最贵的药铺了。”
说着,身子往后靠靠,继续笑道,“辽东老山参鹿茸灵芝,高丽参等名贵药材,只有他这的最好!”
邓平没敢接话,也没敢出声。
“朕可是听说这宝芝堂可不止一家,不但在京师有,杭州苏州扬州广州,处处都有分号。”
“呵!”说到此处,他又是一笑,“朕还听说,辽王韩王等,在这宝芝堂可都有股儿,是吧?”
邓平的后背唰的被冷汗湿透了。
这些事藩王贵族们自认为做的隐蔽,其实如何能瞒过锦衣卫?只不过朱允熥懒得计较而已,再说这样的买卖,也不是寻常人能开的起来的。所售卖的名贵药材,更不是普通百姓能承担的。
“朕又没说你,你慌什么?”朱允熥喝口茶,“好好的铺子,怎么都关门了?”
那边的街上,除了宝芝堂还开着,其他铺子纷纷关门上板,一副要结业的架势。
就这时,朱允熥忽然又是一笑。
指着对面街上,从斜刺的小巷里抬出来的轿子说道,“真不经念叨,你姐夫来了,去叫他上来!”
~~
李景隆一身便装,从轿子里出来,双手揣进袖子里,一脸惋惜的看着几家关门的铺子。
“多好的买卖呀,就这么算了。本想着来年,再开一家专门卖糖的字号,现在看来呀,还是老老实实的吧!”
旁边一位掌柜的悄悄走过来,“老爷,宝芝堂咱们不动?”
“怎么动?”李景隆斜眼看看对方,低声道,“不用动!”说着,笑了笑,“有辽王和韩王的股呢,给两位千岁挣零花的铺子,谁也说不出什么来。真有不开眼的,两位王爷就能收拾他们!”
诸藩王之中,数这两位王爷的日子紧巴。
辽王地处辽东,面对的是深山老林的女真蛮子,且辽东苦寒之地,远没有中原富足。
韩王更是封在高丽,那地方也穷得冒泡。
两位王爷的封地里,能拿出手的也就是这些珍贵药材,名贵兽皮之类的。
这样的买卖,他李景隆根本不怕别人知道,就算皇上知道了也说不出什么来。辽王和韩王,可是跟皇上最亲近的。
“店关了之后,里面的货能甩给同行就甩,然后把铺子租出去!”李景隆继续吩咐,“别扎眼,别到处跟人嚷嚷是爷家里的产业,明白吗?”
“小的明白!”那管事的忙道。
就这时,身后传来惊呼,“舅老爷,您怎么来了?”
李景隆诧异的回头,就见邓平突兀的出现。
“太平奴,你怎么在这?正好,跟姐夫喝几盅...........”
“姐夫,圣驾驶!”邓平贴着他的耳朵,往朱允熥所在的方向努嘴。
第109章
利与弊(2)“谁?”
李景隆吓得顿时舌头都打结了,“圣驾怎么在这?”
邓平看了眼周围,旁边的人都知情的退开,他低声道,“万岁爷出来走走,正好在那边歇脚!”
李景隆忙道,“那,我刚才.......这边.....皇上都看见了?”
邓平没回答,反而道,“姐夫,您快着点吧,皇上那边传呢!”
作为皇帝的身边人,第一要紧的就是嘴巴要紧。皇上说了什么话,别说姐夫就是亲爹都不能说。
再说了邓平心里也明镜似的,皇上能当他面说出来的话,就不是秘密。不过再怎么不是秘密,他邓平也不能乱说。
这关系到他邓平今后的前程,好不容易成为天子近臣,要是自己不着调给丢了,后半辈子就别想着翻身了。
李景隆忙整理下衣服,跟在邓平的身后。
“皇上在那多久了?”李景隆边走边问。
邓平没吱声。
“你看皇上的脸色?”
邓平还是没言语。
李景隆不悦道,“太平奴,我可是你姐夫!”
“姐夫,您这不是为难我吗?”邓平苦笑,“你也是御前当过差的。”
李景隆顿时语塞,苦笑道,“也不知怎么了,我今日始终心惊肉跳的,乱了分寸!”
~~
“臣李景隆,叩见皇上!”
朱允熥正吃着炒熟的南瓜子,抬头看了他一眼,“嗯!”
李景隆不敢起身,笑道,“万岁爷好雅兴.......”
“没你雅!”朱允熥拍拍手,“你曹国公下了朝不去衙门坐班办公,坐着轿子子满大街溜达,还真是闲云野鹤呀!”
“臣不是瞎溜达!”李景隆忙起身,拎起茶壶给朱允熥的茶碗满上,讪笑着说道,“臣是特意来的!”
这话,当让朱允熥有些意外。
“下朝之后臣回家思虑了许多,越想越是惭愧!”李景隆开口道,“臣想着家中已是几代人都吃用不尽的富贵了,还要在外头弄这些买卖,是实在有些掉份!”
“若臣是自己掉份也就罢了,臣掉份掉的也是万岁爷您的脸面。堂堂皇亲国公这么不着调,岂不是辜负了万岁爷您的栽培和苦心!”
“所以臣回去之后就跟家里人说,马上把京城的买卖都关了。日后呀,臣也不想着那些阿堵物了,把皇上交代的差事办好,才是臣应当做的!”
一番话,说的滴水不露。
“你呀,这脑子要是用到正地方,多好!”朱允熥微叹半声。
“臣惭愧,让万岁爷跟着费心了。”李景隆双手下垂,“臣是比较看重黄白之物,不过心里一直记着万岁爷您的教诲,违法乱纪的事臣是不干的!”
“你要是干了,焉有今日?”朱允熥笑着说了一声,指着不远处依旧还在嘈杂的盛恒大,“你跟那家钱庄有什么关系?”
李景隆心里咯噔一下,看看那边头马上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万岁爷,臣跟那边真是半点干系都没有。”
其实此刻他心中微微有些窃喜,当初他见盛恒达的买卖兴旺,也曾动过入股的心思,为此还找人去探风。可却不软不硬的吃了个钉子,对方油盐不进他也没什么办法。
不过,若说一点干系都没有也是他自己撇清。
盛恒达出现挤兑,他也是心中暗喜。如今门前许多闹事的人,就是他让人暗中撺掇的。
此时,街面上突然出现数辆马车,停在了盛恒达的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