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34章

    所谓之子莫若父,一看他这模样,朱允熥就知道他装呢。

    当下板着脸,“好好说话!”

    “你小点声儿!”老爷子嗖的用筷子抽了朱允熥胳膊一下,瞪眼道,“跟谁摆谱呢?想摆谱跟你那些臣子们摆去,少在咱饭桌上大呼小叫的!”

    随后,转头对向六斤,“大乖孙呀,读书是天下最最最重要的事儿。不读书不知礼呀,人不知礼不成器呀。以后呀,好好写字,好好读书就不挨骂了。”

    “嗯!”六斤乖巧的点头,嘴里又嘟囔道,“老祖,不是孙儿不好好写,实在是太累了。”说着,掰着手指头继续道,“您看,早上天不亮就起,背经文讲义,错了一个字,张先生高先生他们就唬着脸,唠叨没完。”

    “好不容易到晌午,又要听他们讲史,听一下午又要写大字。”

    说着,眼泪在睫毛上打转,“孙儿想看看您的功夫,都没有!”

    “乖,乖!”老爷子心疼的不行,一把搂住,嘴里叹息道,“你真有想咱的心呀,就好好学啊!”说着,又叹息道,“咱告诉你啊,其实读书是天下最最最省心省力的事,百姓家的孩子,还没你大呢,就跟着爹娘在地里干活了,夏天热冬天冷.......”

    “孙儿也跟您在地里干过活呀!”六斤眨着大眼睛,“孙儿也没觉得累,觉得挺好玩呀!”说着,撒娇的晃着老爷子的手臂,“老祖老祖,咱们什么时候再去抓田鼠.........”

    “这季节没田鼠,等再过些天河里的冰冻住了。老祖带你去刨个冰窟窿,钓鱼玩........”

    完!这爷俩要说跑偏了。

    朱允熥赶紧瞪了六斤一眼,笑道,“皇爷爷,用膳吧!”

    “吃饭吃饭!”老爷子顿顿筷子,“大孙给咱剥蒜!”

    “是!”朱允熥笑道。

    岂料,老爷子斜眼,“没说你!”说着,又看向六斤,“给老祖剥蒜!”

    六斤抓起一瓣蒜,咔嚓咬了一口,然后肉嘟嘟的手指开始熟练的剥皮。

    “我.......剥蒜的权力都被剥夺了?”朱允熥心中哭笑不得。

    老爷子似乎知道他心里想什么,斜他一眼,“愣啥呢?你不会给咱倒酒啊?”

    朱允熥忙给老爷子满上。

    “孙子倒酒,重孙子剥蒜,他娘的哪个皇上能这么享福?”老爷子笑骂一,筷子头儿蘸着酒水三点三洒。

    随后,一个热腾腾的羊肉饺子送进嘴里,烫得呲牙咧嘴却一个劲儿的喊美。

    老爷子就爱吃这种刚出锅,特别他烫的饺子。

    朱允熥小心的说道,“皇爷爷,御医说了,总是吃烫的不好,容易伤着嗓子和胃!”

    “那些庸医知道个屁!”老爷子骂道,“就烫的才有滋味!”

    “老祖,为何呀?”六斤笑着问道。

    “你不懂!”老爷子宠溺的笑笑,“饺子要吃烫的,女子要找胖的!”

    六斤真是不懂,大眼睛一个劲儿的转。

    “鲜!”老爷子大口吃着饺子,“这饺子包的好,看看,里面都是汤儿!”

    朱允熥笑着给老爷子点些醋,开口道,“孙儿以前听人说过饺子的正确吃法,说吃饺子最好先白嘴儿吃五个,然后再蘸醋吃五个,这样一来味道循序渐进,还说要吃五个煮五个......”

    “扯他娘的蛋!”老爷子骂道,“臭讲究什么?老百姓吃东西,就要守着锅吃热乎的。还他娘的吃五个煮五个,他们家柴火多?谁说的?刚吃几天饱饭,还他娘的讲究上了!”

    说完,两瓣大蒜扔嘴里,咔哧咔哧的嚼起来。

    “不行,这蒜不辣!”老爷子吧唧嘴,“味儿不冲!”

    接着又夹起一个饺子,可下一秒动作却定住。

    “皇爷爷,您怎么了?”瞬间,朱允熥在老爷子眼底深处,看到了些抑制不住的哀伤。

    “这醋,还是上回你三叔让人送来的。说是山西那边有名的醋坊酿的,说佐面食吃滋味最好,特意让人给咱送来尝尝!”老爷子低着头,让人看不清他的脸色,“以后........”

    他没说完,而是又夹了一个饺子来回蘸满了醋,慢慢的放在嘴里。

    朱允熥知道他没说话完的话想要说什么,应该是以后再也没人想着给他送老醋了。

    “你尝尝这心里美!刚入冬的萝卜就是脆!”朱允熥笑道,“您看着上面拌的蔗糖了没有?琉球国的贡品。”

    他赶紧岔开话题,“前几日琉球给理藩院上书,说要再派遣一些学子过来学咱们的圣人之道。”

    好半天,老爷子才笑着抬头,“这好事啊!”说着,又道,“隔海跨山的人家来咱们这不容易,琉球也是穷地方,到了咱们这衣食住行要安顿好,不能让人家受委屈!”

    大明诸藩国之中,琉球最是恭顺。

    “您放心,孙儿已交代了礼部和理藩院。”朱允熥笑道,“您是不知道,琉球王几次三番给孙儿上折子。意思是干脆把琉球纳入大明,他带着儿孙家眷到咱们大明来当个闲散王爷享清福!”

    “不行不行!”老爷子马上摇头,“平日里接济他几回倒是没事,可不能让他过来!”说着,笑道,“那穷地方,要过来还要倒贴粮食,亏本买卖!”

    见老爷子从刚才的哀伤中解脱出来,朱允熥悬着的心放下。

    继续捡着好听的说,“前几日凤阳中都奏报,开春种洪薯的地已经整备好了。按照您的意思,皇陵周围的祭田都留做种植洪薯!”

    “皇爷爷,等来年洪薯丰收了,老家的人多一份口粮,准会念着您的好!”

    闻言,老爷子的脸上多了些笑模样,“念啥好,都是乡里乡亲的.......”

    说着,似乎想起了什么,“大孙,咱可有年头没回老家看看了!”说着,似乎陷入沉思,“你太爷太奶的坟,咱好久没看过!”

    第119章

    大风歌(1)“咱最近也不知是咋了,一闭上眼睛全是过去的事儿!”

    老爷子喝口酒,夹一筷子心里美(萝卜)放嘴里慢慢的嚼着。

    “一会是咱小前儿,光着脚丫子漫山遍野的跑,在河套上抓泥鳅在树上逮鸟,跟着兄长身后挖耗子窝捡粮食。”

    “一会又是在庙里当和尚,每日洗洗涮涮擦佛像擦地面。哪个师兄过来都能骂几句,指使几下。”

    “哎呀,梦里头乱啊,一睡醒咱的脑袋嗡嗡疼。梦里头的人还有景儿都乱糟糟的,好些人咱都忘了几十年,可梦里头真真儿的。”

    “好些咱都忘了的事儿,也一个劲儿的往外冒。”

    “后山的野樱桃树,庙里的桂花..........”

    老爷子絮絮叨叨的说,朱允熥在边上默默的听。

    不是人老了喜欢回忆,而是那些回忆在人老的时候自己会从内心深处涌出来,提醒着人,这一生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会把好的坏的糊涂的人性的事再重演一遍,告诉人,你这一辈子有圆满也有遗憾,有被人对不起的地方,也有对不住人的行为。

    “嗞!”老爷子重重的抿口酒,伸出大手把温酒壶里最后一点倒在杯中,然后看着里面微微荡漾的液体。

    “大孙啊!”

    “孙儿在!”

    老爷子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来,“你说咱,是不是......他娘的快了?”

    朱允熥一怔,马上摇头道,“皇爷爷您说哪儿的话?您老身子硬朗着......”

    “不用说好听的!”老爷子摆手,笑道,“以前听老人说,人要是快吹灯拔蜡了,脑子里就整日都是以前的事!”

    “其实咱就是快乐,也没啥稀奇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咱都没想过咱能活这么长。人间的富贵权力咱都有,哪怕死了见阎王爷,咱也不打怵!”

    “这么大岁数,还能走能跑,不用人在床边伺候把屎把尿,喝得下酒吃得下肉,也算不简单。”

    “咱不怕死,不就是两腿一蹬两眼一闭吗?”

    “可是咱这心里头,不知咋了,就他娘的不得劲,就好像......”说到此处老爷子皱眉思索,“就好像,还有啥事没办明白,没做呢?”

    算起来,今年是洪武三十年的冬天,而老爷子的去世,是在洪武三十一年的五月。

    如此算算.......

    不敢算!不敢算!

    老爷子的话明明没有任何的语气波动,可是听在朱允熥的心里,却是那么的心酸和悲痛。

    他现在是皇帝了,有着普天之下最大的权力,一声令下可以剥夺无数人的生命。可是面对真正的生老病死,却是那么的无力和苍白。

    “您老别瞎想!”朱允熥给老爷子盛一碗汤,笑道,“您以前不是总说吗?争取再活十来年,看着六斤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您想想,到那时候,一到吃饭时你身边围着几代人,这个给您倒酒,那个给您装饭。厨房里忙活的,都是您的孙媳妇,重孙媳妇,您怀里再抱一个小的......”

    “嘿嘿,那可美!”老爷子眯眼笑起来,然后看看六斤,“也就想想吧,以前日子慢现在时间快,这日子呀不会等着咱,咱也追不上喽。”

    说完,老爷子抬手举杯,半杯酒一饮而尽。

    然后张开大口,咬着碗中的鸭子腿。

    他的动作很慢,可是咀嚼却很用力。

    朱允熥心里一抽一抽的疼,沉默片刻柔声道,“皇爷爷,您的生辰快到了!”

    “唔!”老爷子含糊的答应一声,“你不说咱都忘了。”

    “孙儿早就让钦天监的人算了日子,今年是闰十月,所以您的生辰比往年晚!”朱允熥笑道。

    老爷子抬头,“你太奶说,咱生下来那年也是闰月。”说着,笑起来,“庄子上的大婶子说过,闰月出生的人有福,有出息!”

    “今年的寿辰,孙儿给您操办了!”这话朱允熥本不想提前告诉老爷子,可现在他觉得若是早些让老爷子知道,让他有个盼头,兴许心里能多些喜气。

    “再操办也不过是个生日,哎,过不过的不打紧,别虚头八脑的花一堆钱。”老爷子放下碗,“知道你孝顺,孝顺不在这个上头。”

    “活着时候一碗汤,好过坟前万柱香。就好比咱,给你太爷太奶修了全天下最排场的坟,可有啥用?他们是半天好日子都没过上!”

    说着,又叹息一声,“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世人都说男丁好,传宗接代能养老。哪知男儿长成后,却把爹娘忘记了。”

    “说孝道尽孝道,表面功夫做的好。人前人后图虚名,哪管坟头长枯草。”

    “洪武六年开始,李善长跟吴良奉命修筑凤阳中都。那时候大臣们都反对,就咱执拗,非要把中都修得跟应天府一样漂亮。”

    “耗费民力物力,可到最后,等咱到了现在这个岁数才明白。有啥用啊?再好看的城,也不过是个摆设,与其说是给咱爹娘兄长们修的,倒不如说是咱为了面子,给咱自己修的。”

    “是咱,做给活人看的!”

    说到此处,老爷子再次伸手碰触酒壶,却发现里面已空了。

    “酒呢?”老爷子转头问道。

    朴不成低着头,“老爷子,您今儿已经到了......”

    “你这老东西!”老爷子骂道,“咱喝点酒轮到你管了?去,拿去!”

    朴不成没敢动,目光求助的看向朱允熥。

    “咋?咱还没闭眼呢,你就巴结新主子了?”老爷子骂道,“信不信咱现在.......”

    “再去拿点吧!”朱允熥开口,安抚着老爷子笑道,“皇爷爷,最后一杯,不能再喝了!”

    “咱还能喝几天?亏你还说孝顺,咱活着时候都不让咱尽兴?”老爷子骂道。

    这时,六斤忽然举着一个饺子,送到老爷子嘴边,“老祖,吃饺子,都凉啦!”

    “还是咱大乖孙跟咱一条心!”老爷子笑呵呵的吃下。

    “老祖,教孙儿读书的学士说了,凤阳中都是咱们的老家!”六斤歪着头说道,“他还说,等孙儿到了十三岁,就要走路去中都,祭拜皇陵。”

    “嗯,不能忘本!”老爷子点头道,“当年你祖父还有叔祖他们小时候,都是穿着麻鞋走路回去。”

    “老祖您陪着孙儿一块回去吗?”六斤问。

    老爷子忽然顿住,不知如何回答。

    “皇爷爷!”朱允熥见老爷子的模样,心中一动,“要不,孙儿陪着您老回凤阳老家看看?”

    说着,笑起来,“回去看看也好,看看您以前生活过的地方,给孙儿们讲讲当年的艰难。再去皇陵上看看,上柱香除除草添添土!”

    “那.........”老爷子犹豫道,“不中吧?咱们爷几个一出门,好几千人跟着吃喝拉撒的,得花多少钱?”说着,低下头,“凤阳是个穷地方,到头来怕是百姓头上要落摊派。”

    第120章

    大风歌(2)帝王出巡从来都不是小事,尤其是老爷子这样的开国之主,还有朱允熥这样的继承之君。

    更为需要慎重的是,他们爷俩回的还是自己的老家。

    届时黄土垫道净街开路沿途戒严,他们爷俩是高兴了,百姓可就遭罪了。

    钱是其次的,主要的是大张旗鼓的扰民。

    “孙儿看不如这样。”朱允熥笑道,“要是老爷子您觉得身子无碍,就悄悄的回去。”

    老爷子忽然眼睛一亮,“能行?”说着,低声道,“那些遭瘟的书生?”

    “谁敢管您?谁管得了您呀?”朱允熥笑道,“又不是大张旗鼓的天子出行,扮作寻常人家的员外回乡探亲。”说着,他忽然露出几分为难的神色,“不过您这身子骨?”

    “咱身子骨咋了?”老爷子怒道,“以为咱老了不中用了?告诉你,路上遇不着强人就作罢,若是遇着了,咱一刀一个。”

    说到此处,老爷子忽然又犹豫起来。

    “不行不行,咱要是去你肯定要跟着。你是皇上,不在京城呆着跑出去,军国大事谁来定?不能因为咱,耽误了国事。再说,历朝历代的皇上,也没这个干的。”

    “汉高祖就这么干过!”朱允熥笑道,“您看啊,历朝历代大统一的皇帝,属您和汉高祖是草莽豪杰。”

    “出身地低就出身低,什么草莽豪杰。不过人汉高祖比咱强,人家好歹还是个亭长吃皇粮的,咱就是泥腿子。”老爷子笑道。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朱允熥继续笑道,“汉高祖当了皇帝之后回老家,家乡父老俱有荣焉。史记记载,汉高祖几次起程回京,都让家乡父老给拦住了。”

    “当时几位从小看着汉高祖长大的老人,持壶立于驾前不肯让路,使得汉高祖又多停留了几日。后来汉高祖一高兴,唱出那几句千古名句。”

    老爷子疑惑道,“有这事?”

    “孙儿还能骗您,这是太史公史记原话啊。”朱允熥笑道,“当时汉高祖喝高兴了,在家乡父老筹备的宴席上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老爷子吧唧两下嘴,脸上露出几分羡慕的神色。

    朱允熥知道,老爷子这辈子最崇拜的帝王,就是汉高祖刘邦。一介匹夫登基九五至尊,创四百年俩汉天下,更是无数男儿心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终极诠释。

    不过老爷子和刘邦却没多少相似的地方,刘邦就是个流氓,喝多了带着手下口无遮拦扑克大赛,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斗鸡走狗赌钱赛马无一不通。

    而老爷子在自己本身的德行上,要求甚高。他一辈子杀的人比刘邦多,出格的事却连刘邦一个零头都赶不上。

    “咱回去也不跟汉高祖似的那么张扬。”朱允熥继续说道,“您就回去看看皇陵,看看少年时生活过的地方,若是能见到当年的旧人更好,喝碗家乡水,吃些家乡米。”

    “也让孙儿们观祖宗肇基之地,俾知皇业所由兴。”

    老爷子的内心,似乎有些松动了。

    他爱自己的家乡,和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回家乡大碗喝大块吃肉不一样。他当了皇帝之后,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大明的中都,更是连年的减免赋税。

    “皇爷爷,其实这两年孙儿见您老的厉害!”朱允熥柔声道,“宫里头虽锦衣玉食的,可呆着在宫里今日知明日,明日复今日,再好的日子都厌倦了。”

    “就像您老说的,您如今年逾古稀之年可身子骨还硬朗,还能到处走走看看。那就莫不如趁着现在,回去看看,好过将来........”

    老爷子接口道,“好过将来动不了,留遗憾是吧?”

    说着,默默的喝口酒,“是呀,这些日子闭上眼都是以前的人和事。人呀,都是要落叶归根的。咱是不能归根了,可回去看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

    “你太爷太奶的坟,咱也很多年没去看过了。”

    “咱嘴上虽然说.........可是要不去看看,这心里头啊,始终难受!”

    朱允熥马上笑道,“想去就去,孙儿明日就叫人安排!”说着,笑道,“想家了回去看看,谁敢啰嗦?”

    老爷子又犹豫许久,终于把心一横,“行,就按你说的办。”说着,眨眨眼,“那个....让二丫头带护卫随行,他祖母的陵离皇陵也不远。”说着,忽然发怒道,“都不知道他这些年做了什么,也不见他上书去他爷奶的坟上看看,不孝的东西。”

    说着,忽然叹口气又道,“大孙啊,你可知咱为啥对他二丫头那么好?”

    “当年咱家穷啊,亲戚之中只有二丫头他祖父,也就是咱的姐夫日子还过得去。咱记得有一年快过年了,家里头穷得揭不开锅。咱姐夫挑着担子,顶风冒雪走了三十多里路,给家里送了粮。”

    “他对你太爷太奶就跟亲儿子似的,吃点啥好的,都想着二老。”

    其实李景隆的祖母是老爷子的二姐,大姐另有其人。不过早年间大姐嫁人之后,对家里不怎么帮衬且疏远。所以老爷子才把李景隆的大姐,当成长姐对待。

    “听您的,让他给您赶马车。”朱允熥笑问,“用不用叫上永安侯,武定侯他们?”

    “叫,那几个老货都叫上,还有曹震那厮!”老爷子笑道,“大伙一块风风光.....乐乐呵呵回去。”

    说着,老爷子再去拿酒,转头笑骂朴不成,“你个老东西,会耍心眼子了。让你拿酒,你一壶里只装半下子酒,你糊弄傻小子呢?”

    “奴婢不敢!”朴不成忙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