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36章

    “微服私访?”李景隆心中一惊,随后马上忐忑起来。

    “这可不好办啊,若是大张旗鼓的回去,地方上的事掩盖一下谁也不知道。可若是微服私访,一旦让老爷子知道什么。天爷,那还不人头滚滚?”

    都说凤阳除了开国皇帝还有无数的军侯勋贵,可对百姓来说,这种荣誉跟他们没有半点关系。反而因为勋贵太多,豪奴横行........

    “你想什么呢?”朱允熥斜他一眼,“小心思收收!”

    李景隆马上笑道,“臣哪有小心思,臣想的是怎么让老爷子和皇上您,舒舒服服的出行!”

    同时,又在心中道,“皇上的话摆出来了,通风报信这事肯定是不行了。算了,死道友不死贫道,我跟着操什么心!”

    “另外朕听说一件事!”朱允熥放下奏折,面色郑重,“朕怎么听说,你几年都没去你祖父祖母的陵上看看?”

    “臣......”李景隆马上道,“臣身为大臣,无故不能私自出京。这几年都是在家庙里祭拜......”

    “你少跟朕找理由!”朱允熥呵斥道,“祭拜祖坟乃是人伦大礼,祖宗的坟都不拜,私德有亏!”

    “皇上教训的是,臣罪该万死!”李景隆叩首。

    朱允熥看看他,继续道,“老爷子寿辰马上要到了,庆典的事也一并交给你办。”

    李景隆的心情跟坐过山车一样,一会惊喜一会惊吓。

    “臣遵旨!”

    第123章

    不好办(1)“给老爷子办寿?这差事不好办啊?”

    紫禁城西南角的侍卫值班房中,李景隆一个人坐在屋里头,皱眉思索,手中的碧玺念珠转得飞快。

    “老爷子是爱热闹,但不能多花钱,多花钱他就急!”

    “皇上呢是必要办的排场,还不能让老爷子觉得花钱多了!”

    “难办,难办!”

    琢磨了许久也没个头绪,李景隆拿起桌上的紫砂壶嘬了几口。

    “这可怎么办呀?”

    “总不能跟农村老寿星做寿似的,搭戏台唱戏摆流水席吧?”

    “流水席还行,若是唱戏,老爷子不得把那些戏子都踹出去?”

    “再说老爷子的生日,是整个大明朝的事儿,办得没有礼制,百官那边也说不过去呀?”

    “哎.......”忽然,李景隆脑中一亮,影影绰绰似抓着点什么了。

    就这时,外边一个人影忽然风风火火的进来。

    “姐夫!”来人是邓平,朝李景隆喊了一声。然后拿起桌上的暖壶,倒了两杯温茶,仰头就灌下去。

    “你这干什么去了?这一脑门子汗?”李景隆问道,“再说这个点,你正该在万岁爷身边伺候呀?”

    邓平在李景隆对面坐下,好半天才喘匀了气儿,笑道,“今儿太子爷学骑马,皇上让我跟承恩候家的公子陪着。”说着,挽起袖子笑道,“温顺的小马,太子爷还不要,就要骑高头大马。”

    “您看我这一身白毛汗,挽着缰绳生怕那马走得快把太子爷吓着!”

    闻言,李景隆笑道,“宫里的马都是千挑万选的,听着炮声都不惊,哪有那么邪乎?”

    “要是炮声还好啦!”邓平笑道,“赵家小侯爷,不知在哪给太子爷踅摸了一条钦州的笔尾灰。真是好狗,头似葫芦耳似叉,尾似金枪腰一掐。”

    “这可太凶险了!”李景隆揪心道,“外边的狗随便带进来,万一出了事,谁能担待?”说着,又道,“就没人管管?”

    “谁管?老皇爷抱着太子爷,乐呵呵的看着赵小侯爷让那狗抓兔子。几位大学士上来劝,说太子爷国家储君,看这么血腥的场面不好,您猜老爷子怎么说?”

    “老爷子说了,这算啥血腥?驱犬逐猎,本就是谋生的

    手段。大明朝未来的皇上,不能教得跟书呆子似的,得有野性。”

    邓平笑笑,忽而又问,“姐夫您坐这是?”

    “我坐这想点事!”李景隆站起身准备朝外走,可刚走到门口,又把迈出去的腿撤回来,疑惑的看着外边。

    “姐夫,您瞅着什么了?”

    “燕王世子?”李景隆眨眨眼,“你看那,是不是燕王世子?”

    邓平也往那边望望,“没错。”说着,看看李景隆低声道,“燕王的三个儿子今早上天刚亮时进的城。”

    忽然,李景隆懂了。

    既然燕王的儿子们来了,其他的龙子龙孙也就都快到了。

    顿时,李景隆又感觉阵阵头疼。

    皇上命他来操办老爷子的寿辰,所有的龙子龙孙加上文武大臣怕是上千号,光是吃什么就够操心的。

    你弄那些山珍海味,等着找老爷子的骂吧?

    可是寒酸了,他李景隆就等着文武百官和龙子龙孙们骂。

    再者说,这可跟乡下的流水席不一样。

    乡下是一波波的吃,宫里头是吉时开宴。

    先不说没那么多厨子做,就算有那么多厨子,他也不赶趟啊。再说吉时开宴,那就要先预备好菜。那等开宴上来,菜都凉了。

    现做现吃,那更是来不及。况且老爷子的寿宴,可不是上来就吃,吃完就散那么简单。

    吃凉的不行,上菜不赶趟让人等也不行。吃着吃着菜凉了还不行,吃不好更不行,吃的太奢侈了绝对不行,怎么都要挨骂!

    李景隆这太阳穴突突的跳,整个人都不好了。

    “姐夫,我瞅你有心事!”邓平在旁说道。

    “没事,我先走了,衙门里还有事。”李景隆应付一句,迈步出去。

    “要不别走了!”邓平笑道,“侍卫处厨房今儿准备了羊肉锅子,不然您吃了再回去?这天冷,吃碗热乎的暖暖身子。”说着,继续笑道,“别看平日侍卫处的饭都是鸡老鸭瘦,连豆芽菜都是夹生的,可这羊肉锅子确实不错。”

    “就知足吧,外边小门小户切二两肉就过年了。”李景隆哼了一声,带着几分叮嘱说道,“宫里头天天大鱼大肉还不满足?你是皇上身边人,说话做事要谨慎。这等事别人随便说,你不能随便说。说多了,光禄寺那边脸上不好看,那不是得罪人吗?”

    他一边说一边朝外走,“爱吃就吃,不爱吃就下了值外头找好馆子去........”

    随后,他脚步又是一顿。

    “羊肉锅子?”李景隆心中暗道,“这不错呀。羊肉是正席主菜,还没那么金贵。到时候一人个铜锅,自己动手,只要是炭不灭,锅始终就是热的。”

    “肉菜也好预备,到时候光禄寺那边指挥人添汤就行了。”

    “看着热闹吃着好吃,热热乎乎热热闹闹,既吃好了又不奢靡铺张。皇上那老爷子那

    ,都挑不出毛病来!”

    可下一秒,脸上又满是为难。

    “羊肉锅子是好,可他妈我哪弄那么些铜锅去?让造办局光禄寺预备,也来不及呀?”

    越想越是头疼,李景隆背着手缓缓走出宫。

    因心里有事,没上马车也没坐轿子。摘了头上的官帽,披着紫貂短毛大氅挡住身上的蟒袍,步行出了西安门,穿过西安大街,过西安外大街,入西四直巷。

    反正就慢慢悠悠,心不在焉的走着。

    此时正是一天之中最暖和的晌午,街面上的人多了起来。贩夫走卒商人员外,书生差役,大姑娘小媳妇等等。

    “嘿,谁家的小娘们,够他妈妖的!”

    李景隆在街边驻足,视线中一个走路如柳叶一般的女子,从一家绸缎庄子出来,摇曳着上了辆马车。

    “呵呵,小脸红扑扑的,一看就很好,养人!”

    他的目光追着那辆马车走出好远,心情也因为刚才那一幕缓和许多。

    “晌午不回去了,爷在街上找个馆子对付一口!”李景隆回身对身后跟着的长随,随口吩咐。

    然后就举目四望,在街上寻合他口味的馆子。

    此刻他身处的地方,正是宫城和内城的交界点,繁华之中更带着市井烟火,空气中满是热茶和肉面的香味。

    他在如织的人群中走着,忽然肩膀被人猛的一撞。

    怒气冲冲的回头,只见是几位年轻的学子。

    “对唔住呀!”一个十七八岁,脸颊通红的学子行礼,“唔好意思!”

    “啊!没事!”李景隆淡淡的说了一句。

    只见对几名学子笑着勾肩搭背,“中午食乜野?”

    “天气这么冻,不如打边炉喽?”

    “嗒!清水打边炉,再叫老塞弄只鸡,一碟青菜。”

    “丢,呢度鸡都唔好食,无我哋清远鸡那么鲜滑。不如咁,我哋打边炉食鱼喽?鱼片,鱼圆,都几好喔!”

    几人叽叽喳喳,听得李景隆一头雾水。

    “他娘的什么鸟语?”

    心中正想着,见几个书生直接进了路边一家潮味鲜的馆子。

    “我也去看看?”

    第124章

    不好办(2)“客官,雷几位呀?”

    迈步进店,一听迎客小伙计那牙碜的官话,便知这是一家粤菜馆子。

    “一位!”李景隆说着,随意在一张餐桌前坐下。

    应天府乃是天子脚下大明京师,天下精华无论是人才还是食材都汇聚于此。京师中广州会馆还有几家出名的粤菜馆子,李景隆也算是常客。

    对于吃,李景隆算是行家。粤菜其实包含许多种,广府菜,东江客家菜,还有潮州菜等。

    坐下之后他四处打量,这是一家中等规模的馆子。和别菜系的馆子不一样,门口是厨房,几个厨子在烟熏火燎之中忙碌。

    紧挨着厨房的外头,各种做好的卤味小菜咸鱼等琳琅满目。几个食客,正在那边吭吃瘪肚的挑选。

    选了半天,似乎这个也想吃那个也想吃。跟在他们的小伙计,没有半点不耐烦,笑呵呵的不断介绍。

    正是饭时,屋里几乎客满。差不多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炭火锅子,腾腾冒着热气。

    “客官,累吃点什么呀?”小伙计那边点好菜,马上癫癫的过来。

    “有什么拿手的?”李景隆问道。

    “本店都系招牌菜啦!”小伙计笑道,“都好食的!”

    李景隆眼睛一斜,正看到先前进来的几个书生,对方的桌上已经摆了炭炉,便开口道,“我也要那个!”

    “打边炉系吗?”小伙计笑笑,“要什么菜呢?有鱼片啦,羊肉啦,鸡啦,鲜虾啦。”

    “都要啦!”李景隆大手一挥。

    “食不完啦?”小伙计纳闷。

    李景隆心情大好,“吃得完啦!”

    小伙计先是一愣,然后飞快的跑去厨房,马上端了一个红色火苗升腾的炭盆出来,放在中间镂空的餐桌上。

    粤菜李景隆吃的不少,可他吃的是精细的。再说平日也没人敢,弄这么一个火苗吐舌的大火盆,放他李景隆面前。

    炭盆似乎有年头了,下面都开裂用铁丝捆绑固定。小伙计似乎嫌火不够旺,还用铁钩子猛的戳了几下,顿时火星四溢,差点燎了李景隆身上的貂毛。

    又是一阵小跑,小伙计捧着一个同样有年头的砂锅,架在炭盆上,然后又拎着一个黄铜长嘴壶,咕噜咕噜的开始注汤。

    “小店的汤汁,都系用鱼骨虾头熬的,好鲜甜!”

    “这玩意有点意思哈!”李景隆笑看,心中道,“跟宫里的羊肉锅子,一个道理。不过宫里是铜锅,这边是砂锅。”

    广式砂锅他吃的多,但都是做好端上来的,这么放在炭盆上,还是头一回。

    火苗旺盛,烤的人身上热乎乎的,未吃已是先暖。

    顷刻之后,薄如翼的鱼片,圆润的鱼丸,切好的肉片等连番上来,还有豆腐青菜,鲜虾肥鸡。腐竹冬瓜萝卜片,切花的鸡胗和腰片。

    “羊加鱼,就是鲜呀!”李景隆看着桌上的菜,心中暗道,“如此吃法,不但豪放快意还暗合古韵。更主要的是,丰俭由人又热闹欢喜。”

    见他半天没动筷子,不远处的小伙计忍不住开口道,“客官,先饮汤,不然煮过菜之后,汤就没那么甜了!”

    “甜?”李景隆皱眉,“甜可不行,别人还好说,那些老杀才要是宴会上弄甜味的,怕是要挨骂。因为甜,它不下酒啊!”

    心中如是想,但还是自己盛了点汤,浅浅的品尝一口。

    汤汁入肚,皱着的眉马上舒展开来。

    这哪里是甜,而是鲜!乍入口虽没有什么醇厚的味道,可是回味无穷,而且仿佛那些味道是随着入口的汤汁,流入了四肢百骸。

    “比大馆子强!”

    李景隆心中大喜,一筷子把鱼片倒进去。

    “唔得!”小伙计赶紧跑来,“鱼片烫几下就能吃,烫久就老啦!”

    说着,开始不停的介绍,“鱼片鱼圆熟的快,这鸡也能煮太久,会柴的。想吃乜,就下乜,食多少下多少........”

    嘴上不停说,然后又嗖嗖跑到柜台边。

    用一个小碗开始打料,姜蓉葱蓉豉油炸蒜蓉,加一点点南乳。

    又回头问道,“客官,累食不食香菜?”

    “吃!”李景隆大笑。

    随后各种食材入口,鱼片爽滑鱼圆弹嫩,鸡肉滑而不柴,鲜虾脆而不散。

    萦绕他心头的难题,因为这家无意踏入的餐馆迎刃而解。

    他李景隆也是心中有些才学的,想起看过的那些杂记中说,打边炉是传统的汉家菜,至围炉而吃曰打边炉。

    苏东坡文集中也有这样的描述,“罗浮颖老取凡饮食杂烹之,名谷董羹,坐客皆曰善。”

    诗人陆道士遂出一联句云:‘投醪(lou)谷董羹锅内,掘窖盘游饭碗中。”

    大明王朝取元代之,恢复汉家礼法。老爷子七十大寿,用这种打边炉作为宴菜,合情合景。而且食材好准备,做起来不麻烦。

    不过毕竟是粤菜,少了几分中原的味道。那就加入一些中原元素就是了,到时候让厨子们研究去。

    一顿饭吃得李景隆酣畅淋漓,浑身舒畅。

    “过来!”他朝外头招手。

    外面守着的长随马上进来,低声道,“爷,您吩咐!”

    “看过这样的炭炉和砂锅没有?”李景隆低声道,“去水门关杂货集市上看看,有多少要多少,都买下来!”

    “是!”长随答应一句,马上出去吩咐其他小斯。

    然后,李景隆用竹签剔牙,又对小伙计招手。

    “客官,您吃好啦?”小伙计点头哈腰的笑,他虽年纪小,可见的人却多,从李景隆进店开始,他就知道这人不是一般人。

    “你们这汤汁是怎么熬的?能不能给爷写下来?还有你那些蘸料的做法?”李景隆笑道。

    “唔可以!”小伙计脸都吓白了,连连摆手,说道,“我三叔的秘方,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李景隆心中有些恼怒,但他的身份不能和小伙计一般见识。有些扫兴的摆摆手,站起身朝外走。

    “客官.........”他还没给钱,小伙计自然不能让他走。

    “边去!”门外的长随窜进来,挡住小伙计,然后手腕一抖,当啷一声,三块银元落在桌子上面,倨傲的问道,“够吗?”

    小伙计傻了,这一桌菜也用不了五分银子,对方一出手就三块。此时大明朝太平盛世,物价极低且银钱格外值钱。

    长随笑了笑,“你伺候我们爷伺候的好,多出来算是你的赏钱!”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