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54章

    吴高不解,“啥话?”

    “真他娘笨到家了,你但凡聪明一点都不能这些你一直高不高低不低的。”

    李景隆心中骂,嘴上笑,“贤弟,你想啊,皇上和太上皇是微服。”

    “啊!”吴高点头。

    “微服,万一......我说万一有些事他们二位看见了,是不是不好?”李景隆耐心的说道。

    吴高眨眨眼,“啥事?”

    “我他妈.......我就没见过这么笨的!”

    李景隆心中大骂,凑近一些继续道,“那些乱码七糟的事啊?”

    说着,又凑近一些,“就这么跟你说吧,你想想他们二位微服回中都,是不是图个高兴?万一碰着什么不开眼的人,不高兴的事儿,你说两位爷心里能痛快吗?”

    “我这也是为你堂兄好,两位爷不痛快了,他能有好日子吗?”

    “赶紧派人传话,让他们中都的人商量去,平日那些爱告状的刁民都看起来,官差等别吆五喝六乱伸手卡要,地方官把地面给弄得河清海晏四海升平.........”

    “哦!”吴高这时候才懂,“你的意思是,暗中......然后让老皇爷和皇上舒舒服服的,乐乐呵呵的.....”

    “对喽!”李景隆拍掌笑道,“总之一句话,你好我好大家好。”说着,又低声道,“按理说这事哥哥我管不管都行,跟我有什么关系?你说是不是?”

    吴高点头,对方说的还真没错。

    “我图什么,不就是让两位爷舒心吗?”

    “我要是不和你说,你堂哥那边就算出了差错,也怪不到我头上。关键咱们都是从小的交情,要是不提点一番,我心里过不去。你也知道,哥哥我这人,就是他妈的...重情义!”

    “你能这么好心?”吴高心里琢磨。

    第164章

    回乡(1)“爹,您这是何必呢?”

    吴高前脚走,李景隆的儿子李琪就从花房的侧门进来,有些忧心的开口说道。

    “两位爷微服回中都,他两位的性子您比谁都清楚,最烦的就是臣子们糊弄他们。若是看不出什么还罢了,万一中都地方上真有什么,你这不是没病找病吗?”

    “两位爷的圣驾驶还没出京师呢,您就让地方上准备弄得歌舞升平的,这不是私下串联吗?万一出事,您也好两位吴侯也吃挂落儿,您......”

    面对儿子的数落,李景隆反而一脸微笑。

    “行啊,长进了,心里有东西了,知道琢磨事儿了!呵,翅膀硬了知道挤兑你老子了。”李景隆端着茶碗漱漱口,然后吐进鎏金的痰盂儿中,又用热毛巾捂着脸,用滚滚热气驱散身上的酒气。

    李琪挨着他老子坐下,“儿子哪敢挤兑您?只是这事儿......地方上啥样跟咱们都没关系,您这不是多此一举得不偿失吗?”

    “咱李家毕竟是勋贵武人,地方上文官的事儿.......”

    “你说的对!”李景隆丢了毛巾往椅子上一靠,马上有丫头过来,纤纤素手开始轻柔的捏着他的额头。

    “是跟咱们没关系,咱们不过是陪着两位爷出京,一路上高兴也好生气也罢,都跟咱们没半点干系。”

    “两位爷真发现哪不好,治的也是文官们的罪,跟咱们不搭嘎。”

    说到此处李景隆笑笑,指下自己的后脖颈,对丫头说道,“这儿用点力气捏!”

    随后继续说道,“那我问你,按你这逻辑,这些事跟吴侯他们哥俩也没关系,靖海侯是带兵的总管,跟他更是不搭嘎吧?他要是帮着弄这些事,有乱伸手弄权的嫌疑吧?有糊弄两位爷的罪过吧?”

    李琪想想,微微点头。

    “臭小子!”李景隆笑骂一声,“你能看出来,你以为吴高看不出来?”

    “他那人是本份,可不是傻。”

    “他要是真傻,他就不会答应!”

    这么一说,李琪越发不解。

    “你在外头听了整场,还记得你老子一开始说了什么话吗?”李景隆问道。

    见儿子没说话,李景隆接着开口,“你老子刚坐下挑明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我图什么,还不是图两位爷乐呵?”

    “你当我是谁?我管他中都地面什么样?真是有什么不堪入目的让老爷子看到,砍的又不是我的脑袋。”

    他越是这么说,李琪越是迷糊。

    “你老子我,是为皇上分忧。”李景隆说着,一只手去捏丫鬟的手,另一只绕到椅子后下意识的揉搓玉腿。

    “这跟皇上有什么关系?”李琪完全懵了。

    “啧,怎么笨的这么瓷实!”李景隆骂一句,椅子后的手上下来回,“我问问你,你说这一道上,万岁爷是想看到点什么,还是不想呢?”

    “万岁爷想不想也在其次,主要是老爷子。”

    “你想想,老爷子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能经得起生气吗?他老人家那嫉恶如仇的性子,万一真给自己气出好歹来,这个罪过谁担着?”

    “回凤阳,是为了哄老爷子高兴。弄那些糟心事给他看什么?那才是没病找病!”

    “咱们做臣子的,要学会为君王分忧,什么是分忧?你爹我现在做的就是给皇上分忧。”

    “对老人,就要报喜不报忧。咱们也不是全瞒着,中都本就是国朝重地,天下典范。跟那边透个气儿,不过是让他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爷子高兴,万岁爷就算知道了有人事先通气儿,也不会心里头生气,只会觉得下面人,觉得你爹我,会办事儿!”

    “哦,要不然你以为吴高是傻子?这事跟咱们不搭嘎,跟他们哥俩也不搭嘎,他们管这个干啥?”

    “没病找病,故意往裤裆里拉屎?”

    说着,李景隆看看儿子,“这回明白了吗?”

    李琪还是一知半解,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就是说不上来。

    “还是小,这种为官之道,没个十来年的积累你是领悟不了的!你就记着,天下不可能处处一点毛病没有,这一点上面心知肚明,下面也门清。”

    “可有时候要看,有时候要尽量不看,还要知道挑时候去看。”

    “尤其是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儿,就好比我正吃饭呢,你非跟我说你肚子胀拉不出屎,那是故意恶心人。”

    “咱们为皇上考虑为太上皇考虑,那是一片赤胆忠心更是孝心。不管事做得对不对,但只要出发点是好的,谁能怪罪?”

    “因为一片忠心之心,故意去做错事让老人高兴,只会让老人心中妥帖,明白吗我的傻儿子?”

    随后他见李琪还是皱眉沉思,叹气道,“你呀你呀,日后在太子爷身边伺候的日子多着呢,凡事都要长点心眼儿.......”

    “哟,你们爷俩在这说话呢!”

    李景隆正说着,外边忽然传来妇人邓氏的声音,紧接着门帘撩开,邓氏笑盈盈的带着几个丫头进来。

    “儿呀,厨房给你炖......”邓氏刚开口,突然横眉冷对,“李景隆,你干嘛呢?”

    李景隆靠在椅子上,右手捏着丫鬟的玉指,左手正背过去搓着长腿,悠然自得。

    “我啥也没........”说着,他骤然醒悟,马上松手。

    “儿呀,你先去吃饭吧!”邓氏笑呵呵的对儿子说道。

    李琪因为坐在李景隆的侧面,根本没看清他老子刚才在干什么。而且此时满腹心事,闷闷的走了。

    “儿子当面呢,你为老不尊的!”儿子刚出屋,邓氏骂道。

    “我什么......”李景隆赶紧起身,“我就.....让她捏头.......”

    “捏他妈什么头?”邓氏泼辣,直接在李景隆的胳膊上拧着,“儿子面前你让丫鬟给你捏头?要是儿子不在,是不是捏了大头捏小头?”

    “哎哎,轻点轻点!”李景隆痛呼,“有话好说!”

    “我不是.....我不是顺手了嘛......”

    “我让你顺手,今儿我非........”邓氏越说越气,抄起旁边架子上的花瓶欲砸。

    “别,那是宋汝窑的!”李景隆大喊,“那笔洗两千银元买的!”

    邓氏看看手中的瓷器,咬牙放下,“两千银元买这不当吃不当喝的?”随后,又抄起一座鎏金的千手观音。

    “夫人,那可是辽的佛像,原先是藏在大元大内的东西!”李景隆忙上前阻拦,拉着妇人哄着道,“我错了我错了,你打两下行了,别砸东西,这都是钱呀!”

    “你........”邓氏气急,捶打李景隆的肩头,“你就那么急?就不能能晚上?还当着儿子面跟丫鬟.....李景隆你是想气死我啊?是不是我活着碍眼.....”

    说着,悲愤交加之下邓氏脚底一滑。

    李景隆手疾眼快直接抱住。

    “够了,给你点好脸你....嘚瑟嗷....再嘚瑟....分不清谁是大小王了你!”李景隆板着脸,“我那不是没留心吗?再说我这马上要出门了......”

    说着,邓氏陡然惊呼。

    李景隆一把将夫人扛在肩膀上朝后房而去,“他娘的,明儿出门不知何时回来呢,先吃饱了再说!”

    第165章

    回乡(2)难得一天冬日暖阳,那金色的阳光打在身上既舒爽又带着几分忍不住微笑的痒。

    一辆马车停在皇城的北安门外边,马车轱辘边上蹲着两个好似老农一样的花白头发老头儿。

    他俩就那么蹲着,远远看着跟拉屎似的。走近一看,两人确实一人手里捧着一张金黄色的卷起来的烙饼,吃的得香甜。

    皇城宫闱禁地,这么蹲着已经是不雅,蹲着吃烙饼更是闻所未闻,而且一边吃还一边喂猪似的吧唧嘴,那更是天方夜谭。

    可他就发声了,而且旁边那些好似标枪一般的金甲卫士,就跟没看着一样。

    他们不是没看着,他们是惹不起。

    左边蹲着的武定侯郭英,右边景川侯曹震。

    前者还好见谁都笑,后者则是见谁都踹。

    “吧唧!吧唧!香,真他妈香!”

    郭英吃着烙饼,嘴里赞叹。

    “那你看,卷了大葱和猪头肉放了甜面酱,那还有比的?”曹震笑笑,忽然说话的时候饼里头一块猪头肉落在地上。

    “哎,他娘的你还不想给老子吃呀!”曹震也不管那些,落地上的肉捡起来抖落都没抖落,直接扔嘴里。

    嚼几下,又皱眉噗一口吐出去。

    “咋了?”郭英问。

    “有沙子!”曹震怒道,“他娘的回头找卖卤肉那小子晦气去,敢卖给老子带沙子的肉!”

    郭英看看他,忽然觉得跟他蹲在一块儿有些掉价,然后往边上挪挪。

    他挪,曹震凑。

    一边凑还一边嘴里含糊不清的嘀咕,“我都好些年没回老家了,哎,也不知老家怎么样了?想不起老家,我心里不好受啊!”

    “不是,也没人不让你回去呀,是你自己不回去呀!”郭英道,“你这酸了吧唧的说给谁看呢?”

    “我家里没人了,回去看谁?”曹震瞪眼,“再说了,我哪有功夫。前些年在外头带兵打仗,这才几年才消停享福。”

    说着,他忽然表情有些寂寥起来,狠狠的咬了一口手里的烙饼,“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蹲在自己家的田埂上吃烙饼,现在烙饼有的是,吃不动啦!”

    郭英有心呲哒他两句,可看看他的样儿,还是忍住了。

    就这时,不远处传来阵阵欢快的蹄声。

    俩老头不约而同的看过去,一辆双马拉着,应该是双骡拉着的马车,踩着宫城的青石板缓缓而来。

    两头骡子都油光水滑膘肥体壮,脖子下的辔头上还拴着两个铃铛,随着脚步铛铛响。

    “李景隆?”郭英眼神不济,眯着眼睛端详片刻,“嗨,他娘的他这驴车看着比咱们马车还阔气哈!”

    曹震则是盯着那两头拉车的骡子,“好牲口啊!”

    “哟,二位早来了?”李景隆亲自赶车,也是一身便装,看着像是有些家底的小商人。他从车上跳下来,把鞭子放在车辕上,停好车笑道。

    随后,见俩老头一人捧着一张烙饼,又笑道,“吃着呢?”

    “你瞎啊,不吃着还拉着啊?”曹震斜眼,什么一品大臣曹国公,在他眼里就是个可以抬脚踹的晚辈。

    “你小子行啊,比我们来的还晚!”郭英也笑骂,“吃没吃呢,没吃车上有烙饼!”

    “晚辈在家用过早饭!”李景隆笑笑,眼角忽然看见曹震站起身,眼珠提溜转的在他车前转悠。

    “这骡子不错呀!”曹震吃着烙饼,“这骨架真漂亮,拉车可惜了!”说着,转头对郭英道,“骡子可是好牲口,没战马那么精贵,可能拉车拉货又能骑着打仗。”说着,他还用油乎乎的手摸了摸。

    一匹骡子感受到身边有人,耳朵闪动两下疑惑的扭头。

    曹震一看,下意识的把手里的烙饼送过去。那骡子张开大嘴,毫不客气的吞进去。

    “哈,好牲口!”曹震大乐,然后看看空空如也的手,“哎,小李子,你家骡子吃了我的烙饼!”

    “那他妈是它吃的吗,是你喂的好不好?”

    李景隆是从心里腻歪这些老杀才,可又得罪不起。

    “我车上有兰馨斋的点心,我给您拿........”

    “你小子是出门赶路啊,还是他娘的郊游啊?还带着点心?”曹震斜眼走到车厢边,“我看看还带啥好东西了!”

    说着,毫不客气的爬进去。

    里面马上传来大呼小叫,“哎,四哥,你看这小子,马车里有暖炉,还带着好茶叶,还有画本儿。呀,车里咋这么软和!”

    眼见他在里面撒欢,李景隆眼角都在抽搐。

    “侯爷,这是给老爷子准备的马车......”

    嗖的一下,曹震从里面窜出来,目光不善的盯着李景隆,“你咋不早说?”

    “你也没让我说话呀!”李景隆苦笑,然后赶紧进去整理车厢。

    就这时,左安门忽然从里面打开。

    紧接着几个便服的侍卫在邓平的带领下出来,看了眼周围,随后露出身后的人出来。

    老爷子在前,拄着拐棍穿着孙媳妇给做的寻常衣衫,脸上笑得褶子都开了。

    “臣等.......”

    “算球,别跪!”老爷子大笑,“都来啦?”说着,看看身后也是一身便装,好似书生一样的朱允熥,“都到齐了!”

    朱允熥一身儒服,看着还真有几分读书人的意思,“知道您老不爱大排场,就咱们这些人,两辆马车,侍卫们扮做下人,步行跟着!”

    说是只有这些人,其实暗地里不知多少人在周围。

    老爷子笑道,“好好,走走,天不早了再耽搁他娘的一会吃晌午饭了!”

    李景隆一个箭步上前,扶着老爷子的手臂,“您老坐小人的车,车里面铺了软垫子暖和,小人赶车保管又快又稳当!”

    “中中!”老爷子又笑了两声,回望宫城一眼,翻身上车。但没进车厢,就坐在车辕上。

    看着拉车的骡子,老爷子说了和曹震一样的话,“好牲口!”说着,手中的拐棍抽打骡子屁股,“走咧!”

    两辆马车郭英和曹震的在前,老爷子和朱允熥在后,缓缓的出了宫城,然后隐于闹市朝城门赶去。

    “怕您老颠着了,小人特意去踅摸了两头骡子来。”李景隆赶着车笑道,“车厢里该预备的都预备齐了,您老也是困了累了就进去眯一会!”

    城门就在眼前,老爷子在车辕上随着轱辘的节奏晃悠,“刚起来,那就困了累了。”说着,转头对另一边坐着的朱允熥说道,“大孙,六斤知道咱要走不?”

    “早上知道的,在他娘那边哭闹了好半天。”朱允熥笑道,“非闹着要跟您一块来,好说歹说才给劝住。孙儿临出门的时候,还扯着嗓子嚎呢,喊老祖!”

    “啧啧!”老爷子脸上好似有些不是滋味,“哎,给咱大乖孙扔家里了。”说着,又叹气道,“到底是咱的孝顺乖孙,舍不得咱走呀!”

    城门近在眼前,两辆车随着人流缓缓出城。

    空气中满是噪杂,各种味道混在一块。

    等出了城门,更是人群熙攘。

    曹震从前面的马车上跳下来,在路边卖烧鸡的摊子上抓了两只烧鸡放回车上。

    “老头儿,你还没给钱呢?”卖烧鸡的汉子喊道。

    “跟后边那赶车的小子要钱,他是我大侄子!”曹震喊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