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62章

    他对着曹震一套ICU,直接干烧了曹震的CPU。

    “大家伙都看我,这事我给大伙分分?”郭英道。

    “都听四哥的!”

    “四哥没得说!”

    “你说,弟弟就跟!”

    众人七嘴八舌,很是信服。

    “曹震一家,撑不起这个事来,同时也是为了咱们各家的儿孙们!”郭英清清嗓子,“所以,我有个不成形的想法!”

    “您说!”

    “好事是曹震求的,路是人家趟的,曹震家里出个三个儿子!”郭英说道,“我家,谢老哥家,其他侯爵家里,每人出俩个儿子!”说着,看看何荣等人,“你们这些伯爵,就出一个!谁反对?”

    顿时,几个伯爵无声咧嘴。

    但也只能咧嘴,他们这些人虽是老兄弟,可也是多年的上下级。说话做事还是老一套的军法,从来都是按照官职爵位大小分配战利品。

    你不服,谁让你是伯爵了?

    那些死的公爵都没捞上,你家有一个儿子能露脸参与就不错了!那些继承了爵位的二代,如王弼的儿子,傅友德的儿子,冯家,还有在甘肃的长兴侯等人,因不在京师也捞不上,你们还有啥不同意的?

    这些老杀才最是不服管束,但也最认同实力的强弱,也认理。

    “组织船队运柚木,可不是三两条船的小事!”郭英再说道,“所用的人更不会少,不愁孩子们将来没前程,也不愁没钱进口袋!”

    “是是是,四哥开口咱们没说的!”众人说道。

    “别,同意就是同意,别说是看我!”郭英正色道。

    “同意!”

    郭英点点头,“同意了,明儿我进宫继续跟皇上求,让各家各户的孩子都有个官面上的名义!”

    “成,都靠四哥了!”

    “那就说第二件事!”郭英继续道,“船是朝廷给,人咱们自己出,侯爵家每家五十个老兵!”说着,看看谢成,“老哥你看?”

    “成!”谢成吃着黄豆点头道,“若是用到弓弩刀剑咱们自己准备,不过铠甲......”

    “我去求皇上!”郭英说一句,看向几个伯爵,“伯爵家,每家三十个老兵!”

    都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谁家手底下没养着百八十老兵?这些老兵不是说真的年岁老,而是等于他们的私兵,一旦上战场就就是跟他们生死与共的亲兵。

    这些人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想当年徐达在漠北吃了败仗,就靠着身边五百亲兵,硬生生的挡住了鞑子的追击,给大军后撤争取了时间。

    “要兵,难不成还要在水路上抢劫?”何荣忽然问道。

    “你是不是傻?”郭英斜眼道,“这叫有备无患,抢劫能抢多少?”

    “其实搂草打兔子,碰着肥的抢一把也不是不行,然后直接把人扔海里,谁知道?”曹震在旁说道。

    “跟这些人就不能说正事!”郭英心里骂一句,“你们就说行不行吧?”

    “中!”桑敬说道,“听您的!”

    “人,兵,都分配好了!”郭英继续说道,“将来夹带的收益,就按照人头分润。亲兄弟明算账,被将来为这个事起叽叽!”

    “好!”众人点头。

    郭英看看看众人,“痛快!”说着,又道,“既然就这么定下来了,那就这么着,都是痛快人....”说着,他想起什么,“让曹震给咱们大伙说几句!”

    随即,又对众人道,“这事大伙得领他的情,不然的话家里的小子们就是混吃等死,永远没个好出路!”

    “是是是,曹哥仗义!”何荣在旁边竖起大拇指。

    “啊!”

    曹震端着酒杯,总觉得有啥地方不对,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个....”他想说啥,却偏偏不知咋说。

    见众人都端着酒杯,他直接大声道,“就他妈这么着吧,反正大伙好才是好。我先干了,他娘的!”

    “干干!”众人哄笑。

    “曹大哥老当益壮,好酒量!”何荣在旁笑道。

    这些老杀才们三言两语就把人事组织将来的利益分配,给定了下来。

    其实历史上很多大事,都没有反复的衡量和算计,都是这么说干就干。这些老杀才不知道,他们一顿酒定下来的事,会对后世产生何等深远的影响。

    后世大名鼎鼎同时也臭名昭著的远东商业集团,大明帝国扩张的急先锋,纵横几大洲凶名远播的海盗集团,大航海时代的无敌舰队就此诞生。

    西方人把他们称之为,来自东方的魔鬼,因为他们的旗帜是红色,所以又叫红魔鬼!

    第154章

    圣人之后(1)翌日清晨,乾清宫御前小朝会。

    “自豁免贱籍的诏书下各行省以后,浙地最为积极,布政司使铁鼎石按察司使景清,迅速核查贱籍人丁数目,且给与良人之身。有渔歌九姓之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漂泊水上,不愿上岸居住。巡查使韩克忠在玉环岛水港内,拨给田地房屋许其等亦农亦渔!”

    礼部侍郎李志刚坐在圆凳上,一边偷看着朱允熥的脸色一边开口道,“湖广江西等地反应稍慢,尚在统计人数当中。北地陕山鲁翼等处,或有些为难!”

    说着,他顿了顿,“如山东布政司上了折子,有贱籍获取良民之身后,为购买田地房屋与寻常百姓颇多纠纷。其中有各案子是有个放还了良民之身的乐户,在乡下买了宅子和田地,却被当地的老人带着青壮堵住路不许进村,若不是地方官处理及时,怕是当场就会闹出人命!”

    李至刚口中的老人并非真正的老人,而是一种对人的身份称呼。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但大明开国之后老爷子有感于自身少年时的悲惨际遇,也正是因为皇权不下县使得土豪恶霸与贪官污吏勾结造成的,所以效仿大汉的三老制。

    在乡间,让百姓自行推举人品好,威望高能服众,识文断字之人为乡间老人。这些老人的作用就是负责协调处理乡间的纠纷诉讼,负责协助衙门治理乡野。

    当然也有监督官员的作用,大明律里就说,如果有官吏胆敢为非作歹。

    譬如敲诈勒索,譬如私闯民宅,譬如擅自殴打百姓,譬如滥用权力为难百姓,譬如玩忽职守等,只要查实了,乡野老人就可以带着青壮直接给绑了送往京师斩首。

    此时的天下还是人治,所以这些地方上选出来的老人对于稳定地方,协调官民的关系有着很大的作用。

    但有利也有弊,这些老人极度袒护乡邻,他们自家的一亩三地绝不容外人窥视,两广之地多有乡间老人因为田地水源纠纷,组织村民械斗,让官府头疼不已。

    他们把自己人当人,把一个姓的当亲人,把外人当敌人。更莫说这些以前他们从没看在眼里,如今骤然翻身的贱籍之人。

    “这事最后如何处置?”朱允熥沉着脸问道。

    “当地官府协调,最后退了买房买地的钱,让刚得了良民之身的贱籍百姓另寻他处!”李至刚说道,“还有直隶宁国府一带,豁免贱籍的事刚已开,乡间许多乡绅就闹了起来,说官府是在抢他们的佃户,不得已官府只能狠狠的抓了几个闹事的人,才算平息下来。”

    “各地官府不是贴了告示,鼓励这些刚获取身份的良民移民吗?”旁听的户部尚书张紞,开口道,“没人愿意动?”

    “这....人都是故土难离!”李至刚笑道。

    “之所以故土难离还是没见到好处!”朱允熥开口,看看臣子当中的朱高炽说道,“命你办的事如何了?”

    “行文已八百里加急发往天下各行省布政司处!”朱高炽起身说道,“凡是免去贱籍的良人百姓,愿意移民辽东,广西,云南等地,每丁授田五亩,银五块,免田税五年。”

    “这事我怎么不知道?”李至刚心里咯噔一下。

    豁免贱籍的事他虽是副手,可一直都是他在亲力亲为,明面上朱高炽就是个甩手掌柜的。可却不想,今日忽然抛出一条涉及到贱民移民的政令。

    这可不是简单的政令,里面涉及到了田地还有银元的奖励。

    “皇上还是没完全信任我!”李至刚心中懊恼,同时不动声色的捏了捏袖子中的条陈。

    “加快加急!”朱允熥对朱高炽嘱咐道,“豁免贱籍是好事,好事不能变成坏事。“

    “臣遵旨!”朱高炽拱手道,“臣还有一事!”

    “奏来!”

    朱高炽从袖子中抽出一个条陈,双手奉上,“去年秋审之后,全国各地共有囚犯七千两百人,除了一百二十人有杀人重罪之外,其中有偷盗耕牛作奸犯科者,游手好闲为祸乡里者,还有抗税殴打官差者....”

    “杀人者抵命!”朱允熥皱眉说道,“至于其他囚徒,分五千人发往吕宋岛,其余人与船队一道出海,去缅国修筑海港!”

    说着,他想了想继续道,“以后,除了不可赦免之大罪,各地囚犯一律不得擅自充军流放。皆要报与刑部,再行安置!”

    “安置个屁呀!你明摆着是想把那些犯法的囚徒都发往海外祸害别人去!”朱高炽心中腹诽一句,面上却毕恭毕敬,开口道,“臣遵旨!”

    这时,朱允熥忽然察觉李至刚的表情有些不对。

    宝座高高在上,臣子们的表情一举一动都尽收他的眼底。

    “李爱卿有话要说?”朱允熥问道。

    李至刚忙起身,正色道,“臣是有一事,事关重大,更是关乎到朝廷的体面,所以臣不得已才.....”

    “何事?”朱允熥有些不喜欢这人的做派,有事就说事,说事之前还要特意的故弄玄虚。

    故弄玄虚之人无非就是想彰显他自己的功劳,或者掩盖他的真实目的。

    “也是山东的事!”李至刚皱眉,面带难色,“是山东曲阜的事,有一恢复良民之身的乐户,刚拿到户籍就去了衙门告状.....”说着,好似谁分为难的说道,“状告衍圣公!”

    孔家?

    朱允熥顿时来了精神,“你仔细说!”

    “是,那乐户家中世代都是乐户,其母早是当地闻名的唱曲歌女,攒下了不少钱。有了钱就像买地,可按照大明律乐户不得购买田地。所他们私下里给了衍圣公府一个旁支子弟一笔钱,把买来的田地挂在这个旁支子弟的名下!”

    朱允熥默默听着,倒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就好比后世的限购,许多都是把房子买了,挂在别人的名下。

    “乐户之家连续五年购买土地,算下来一共差不多五十多顷。和那位孔府的旁支子弟约定好,每年田地产出的三成作为回报,剩下的归乐户之家。”

    五十顷不是小数目,若不是孔家人衍圣公子孙的身份,别说乐户就是普通乡绅都很难买下来这些土地,有钱都买不到。

    “最后是被孔家把地给吞了?”朱允熥已猜到几分开口问道。

    “皇上圣明!”李至刚说道,“前岁七月,衍圣公修葺圣庙堂,那位名下挂着这五十亩土地的孔家旁支子弟,竟然直接把这五十顷田地,卖给了衍圣公府充作公中用地,用以祭祖!”

    “事发之后,这乐户人家自然不肯罢休,可他们的状子衙门没有理会。而且因为是贱籍,面对那位孔家子弟的恫吓,也只能暂时隐忍。”

    “是以他们刚有了良民之身,就击鼓告状!”说着,李至刚顿了顿,“因为此事涉及到了衍圣公,所以地方官没有直接奏报刑部,而是先给礼部发了行文。臣不敢自专,还请皇上圣裁!”

    第155章

    圣人之后(2)孔家,衍圣公,孔子之后。

    说起来这些所谓的圣人子孙,还真有些对不起他们的老祖宗孔圣人。

    从赵宋南渡之后,衍圣公就分成了南北两宗。南边的自然是跟着中下正统社稷的,号称大宗南渡。而北边这边则是臣服于金,收封异族。

    到后来大金朝让蒙古人一顿揍,大元占了曲阜,天下元金宋三分,又闹出了三个衍圣公。

    南边的孔家大宗一直支持南宋的理学和教育,奉行忠君爱国,安抚民心,可北边被金元册封的衍圣公却是风波不断。

    元宪宗二年,元宪宗就是蒙哥。

    当时的孔家男丁上书蒙哥,称朝廷册封的衍圣公不是孔家人,他母亲改嫁过所以他是个杂种,不能继承衍圣公的爵位。所以蒙哥免去了衍圣公的爵位,也没有另选他人。

    直到忽必烈一统天下,南宋的孔洙归元。忽必烈大喜,命其接任衍圣公。但孔洙拒而不受,衍圣公一事又被搁置。

    到了元仁宗年间,衍圣公好不容易再被立了起来,结果孔家人又上书,说朝廷所选的是庶出,不是嫡支,不配当衍圣公。

    这么闹腾了百多年,至于现在衍圣公这一支到底是哪个房头的,到底是谁的后人,看着就跟天书似的,无从辨认。

    其实王朝兴衰更迭,为了家族的延续,你臣服于谁,大节小义旁人倒也无可指责。

    人都得活命不是,学问终究是敌不过刀枪的。

    但话又说回来,你一边以自己的祖宗为荣,一边说着道德伦理,但私下里却德行有亏,这不是虚伪吗?

    朱允熥对孔家没啥好印象,曲阜一地都快成他们家的自留地了,各级官员对他们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腌臜事数不胜数。

    中原少林寺,鲁地的孔家,这都是出名的大地主。

    不单朱允熥对他孔家没好印象,老爷子更是不待见他们。

    当初徐达常遇春北伐,直接攻破山东。当时元廷册封的衍圣公孔克坚却还想着左右逢源,让他儿子出面见徐达,他自己还对着元大都那边摇尾乞怜,幻想着蛇鼠两端。

    再往早些说,元末天下大乱时候,红巾军元帅毛贵占领了山东,秣兵厉马准备北伐,兵峰一度都到了通州。

    当时的元顺帝甚为惶恐,都想着迁都了,孔克坚这位衍圣公对元顺帝说,

    “天子当与社稷、宗庙俱为存亡,焉可弃而他之?今勤王之兵颇众,与之决战,盗可平也。”

    这也就罢了,毕竟各为其主的事,你承认大元为正统,出谋划策是你臣子的本份。

    但更骚的操作马上就来了。

    大明开国定都应天府,老爷子为了笼络天下的读书人,也要安抚孔家的后裔。洪武二年徐达在老爷子的授意下,亲自拜会衍圣公孔克坚,让他南下应天府。

    不得不说这面子给的够足!可这位衍圣公竟然装病了,然后让他儿子孔希学带他来京城见老爷子。

    老爷子受过这气吗?别说你一个大元的衍圣公,你就是孔子再生,老爷子都敢一刀劈了。

    随后直接给他下了一道诏书,大意就是你孔家当了十几代汉奸了,你跟我装什么忠臣孝子?历朝历代你家都是皇帝的座上宾,到我大明这你跟我玩什么以退为进?”

    “老子布衣骑兵,和汉高祖一样得天下乃是天命,你们家连鞑子都侍奉了百十来年,还跟我装什么清高?”

    “听说你病了,你最好是病了,要不然,哼哼....”

    远在曲阜的衍圣公见了老爷子的诏书,吓得赶紧来京城拜会。

    他到了京城之后,老爷子在谨身殿接见了他,说了一番比较简单的话。

    老爷子问,“老秀才,你多大了?”

    衍圣公孔克坚,“臣五十三....”

    这句五十三岁,是衍圣公在谨身殿唯一说的一句话。

    老爷子继续说,“咱看你也像是有福气喜欢快活的人,就给你差事了。”

    言外之意,你个老东西不配咱给你官职,在家待着不给你官做。

    “你祖宗留下了三纲五常,治理万世的好礼法,不但是要求别人的,也是要求你自己的,你们都不遵守,这咋中呢?”

    这是直接指着孔克坚的鼻子骂,你祖宗给天下人说三纲五常,你们这些子孙却当汉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以后你就在家带着做学问吧,好好教导子孙,希望在我大明朝中再出一个好臣子!”

    说完这些话,老爷子册封孔克坚的儿子孔希学为大明朝第一任衍圣公,世袭曲阜知县。

    面对老爷子,孔克坚敢说半个不字吗?如果他敢,那老爷子更敢当古往今来第一个杀衍圣公的皇帝。

    这番话,不但准确的记载在了明实录当中,而且还以白话的形式,记载在孔府当中。

    不过老爷子虽杜绝了孔圣人之后衍圣公入朝为官的路,却因为毕竟是读书人的至圣先师,给了一切可以给的超规格待遇。

    ~

    “现如今的衍圣公是孔子的第五十七世孙,孔讷?”朱允熥沉思片刻,开口问道。

    “回皇上,正是!”朱高炽在下首说道,“不过其人已垂垂老朽,家中事由其子代理!”

    “确实是有侵占民田这回事?”朱允熥又看向李至刚,“有凭有据人证物证都在?”

    “在!”李至刚回道,“那乐户的状子是直接送到济南府的,土地买卖的凭证,那位孔家旁支子弟画押认可的文书,还有经手的中人都在!”

    “堂堂衍圣公府,不像话!”朱允熥冷哼一声。

    李至刚闻言,直接明白了皇帝的意图,开口道,“衍圣公一系乃是万世师表,如今出了这等事,若是不详加查验,怕是有损圣人的清明!”

    “是以臣以为,这桩案子不应该在地方审理,而是该由礼部会同刑部严办。”说着,他顿了顿,“臣以为只有真想大白于天下,方能对得起孔圣人之名。若不详查,日后难免还有孔家的不孝之徒,玷污祖宗!”

    朱允熥想想,笑道,“民间有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孔家子孙众多家大业大,出几个不孝之徒也没什么意外的!”说着,继续道,“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事,到底是只有一例,还是......”

    闻言,李至刚面露狰狞,“皇上所言极是,圣人之名不容玷污,断不容有人打着圣人的旗号为非作歹!”

    朱允熥看看他,笑道,“还真是难为你了,你也是圣人门徒,这事你奏于朕,难免有人非议!”

    “臣是圣人门徒,但为的是家国天下。也正因为臣是圣人门徒,才更不愿看着衍圣公一门,被世人轻视!”李至刚振振有词。

    “好,你与刑部会同办理!”朱允熥拍板,“买地之乐户,那个孔家旁系子弟,一并送往京师。还有....衍圣公的曲阜县令,免去差事,着山东布政司再选贤名!”

    “遵旨!”李至刚大声道。

    ~~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