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您用些什么,臣去安排!”李景隆搀扶着朱允熥说道。后者想想,又回头看看老爷子的棺椁,“热汤面吧!”
~~
一碗热腾腾的炝锅面摆在朱允熥的面前。
其实江南人吃面,不吃这种葱姜炝锅的面条,他们多是吃素汤的阳春面。
这种炝锅的吃法油大,盐大,不好看但顶饱。
“父亲去的那年,朕也是给皇爷爷端了一碗热汤面!”
朱允熥坐在宝座上,看着面前的面,苦笑着对李景隆说道,“当时,我们爷俩就在父亲的灵前,把一碗面吃的干干净净,然后....”说着,他顿了顿,“然后,皇爷爷封我为吴王,二哥为淮王!”
李景隆马上道,“吴乃大明最尊贵之王号,太上皇当时封皇上以吴,其实皇位之属,老人家就已经有了决断,非您莫属!”说着,笑了下,“可惜有些人自诩聪慧却看不清楚,还痴心妄想,最终只能贻笑大方!”
其实,朱允熥说话的时候,他心中也在回想。
但他回想的不是当年的事,而是他小时候无意间听到他爹李文忠说的一番话。
那年皇五子朱橚的吴王改成了周王,李文忠私下里说,老五这王号早就该改,他封吴王置太子于何地?吴王只能属于太子这一支!
那年正是洪武十一年,朱允熥将生的那年。
那年,朱标的嫡长子皇太孙朱雄英还在。
李文忠还说,将来吴王的王号,怕成就是要落在这位太子爷的嫡次子身上。
等到洪武十五年,皇太孙朱雄英薨。李文忠又在家里说,皇太孙既薨太子诸子当中,封吴王者必皇储。
这些话他李景隆记得真真的,所以哪怕早些年他跟朱允熥这个皇孙并不是特别亲近。但当老爷子封了朱允熥为吴王后,他马上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朱允熥这边。
就这时,王八耻禀告,礼部侍郎李至刚求见。
朱允熥刚吃了两口,就觉得有些吃不下了,擦擦嘴,“传!”
“臣叩见皇上!”
“起来吧!可是要说大行皇帝下葬之事?”朱允熥问道。
李至刚抬头,没有正面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是看看朱允熥的脸色,迟疑道,“皇上有心事!”
朱允熥笑笑,“你怎知朕有心事!”
“不但臣知,其实百官多多少少也都知晓一些!”李至刚开口,“臣此番求见皇上,正是要为皇上解忧!”
朱允熥眼睛顿时眯起来,旁边的李景隆吓了一跳。
“这鸟人,语不惊人死不休啊!”李景隆心中暗道。
“你来说说,如何给朕解忧!”朱允熥笑道。
“臣请奏陛下!”李至刚郑重道,“请陛下追尊已故懿文太子皇帝号!”
说着,叩首。
霎那间,朱允熥眼睛一亮。
而李景隆则是目瞪口呆。
“他娘的,我怎么没想到这茬儿!”李景隆心中暗道,“追尊太子爷皇帝号,谁还能拿皇上是皇孙身份继承大统说事。如果太子爷追尊为皇帝,那皇上和那些藩王们就是君臣名份早定,还摆什么叔王的架子?”
第十一章
好戏开场(1)“不对,他的意图恐怕远不止此!”
李景隆脑筋飞快的运转,同时目光由不得看向皇帝。
朱允熥依旧端着碗,慢条斯理的吃着热汤面。
他吃得很干净,不但把汤都喝干了,而且汤底的葱姜沫还有海米皮都用筷子扒入口中。
然后,他擦擦嘴,低声道,“你继续说!”
李志刚心头狂跳,兴奋的暗中握紧拳头,皇帝让他继续说下去,那就是认可了他的提议。
“追尊故懿文太子为皇帝,再追尊故懿文太子妃为皇后!”李至刚继续说道,“改东陵为帝陵!”
“他妈的,这鸟人真是....”李景隆闻言,心中马上暗道,“满朝文武之中,只怕没谁有他这份眼光和心机!这厮,要青云直上了!”
朱允熥是皇嫡孙之身晋皇太孙,而后登帝位。
这样的例子历朝历代都实属罕见,法统虽正。但也不是没有让人说嘴的地方。因为他是在懿文太子朱标故去之后许久,才成为皇太孙。是以,那些藩王们才敢私下里搬弄口舌是非。
若尊朱标为皇帝,朱允熥的生母常氏为皇后,那朱允熥的嫡子身份就更上一层楼,如此一来太上皇当初立朱允熥就更显得合情合理。
同时也正应和了太上皇当初所定的祖宗规矩,有嫡立嫡!
要知道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皇后所出的嫡子当了皇帝的君主,并不多见。
往浅了说,对于朱家而言,藩王们和朱允熥属于君臣名分早定。
往大了说,对于整个大明江山而言,朱允熥的皇位属于当仁不让!
“高!真他娘的高!”李景隆继续心中暗道。
他是知晓一些皇家秘密的,当初太子妃吕氏的死,淮王朱允炆莫名其妙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些事老爷在时是绝对的禁忌,没任何人敢提。可现在老爷子不在了,谁知道那个藩王会不会鬼迷心窍张扬开来。
一旦流传出去,对于皇帝的名声来说就是莫大的伤害。
世人都喜欢阴谋论,各种野史说不得要把皇帝编排成什么样。
而李至刚这个提议,直接把所有的纰漏还有疑难之处都给堵死了。
“这人品行无端,但可用!”朱允熥也心中暗道。
其实李至刚是他一直暗中观察的臣子,对于这个人的投机之心,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行事风格朱允熥很是不喜。
但不喜是不喜,他也必须承认这世上还真就少不了这样的人。而且他也没什么大奸大恶,他只想往上爬只想获得更大的权利,他可以是一把很好用的刀,更是一部很好用的办事机器。
“这...”朱允熥沉吟片刻,“合适吗?”
“此乃应有之举!”李至刚心头狂跳,开口道,“陛下当初以故太子嫡子之身正位东宫,而后统有天下登皇帝位。上承太上皇,中继故太子...”
“朕是说现在这个时机合适吗?”朱允熥打断他问道。
“臣以为正当此时!”李至刚忙道,“世人谁不知,懿文太子就是我大明下一任皇帝。可惜天道不公,懿文太子英年早逝。太上皇曾就储君之位召集群臣议事,朝会上曾说皇帝之位非太子之嫡子不可也!”
“是以,故懿文太子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也!早先太上皇健在,父为尊,自然不可追尊故懿文太子皇帝之名,于礼法不合。而如今太上皇龙御归天,皇上尊亲正当此时呀!”
说着,他顿了顿,“再说此事我大明已有先例,仁祖皇帝先裕皇帝就是明证!”
“太他妈会说了!”李景隆差点忍不住,喝彩出声。
李至刚不但把追尊懿文太子的理由,合理性还有法统说得清清楚楚。还引用了当初太上皇追尊其父祖父先祖的旧例作为旁证。
“这人不简单,以前我是不是有些怠慢他了?”李景隆心中又暗道。
而朱允熥则是沉吟一番,抬眼看向李至刚,“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
“臣斗胆请皇上赦臣大不敬之罪,其实此时臣事先和几位御史还有翰林院的好友们私下说过。”李至刚请罪道,“故懿文太子天资英粹实乃英主,贤名爱民近乎汤武。满朝文武无不怀念故太子仁德之恩,在臣看来,追尊故太子,不但是皇上的一份孝心,更是臣等的夙愿!”
朱允熥看看他,忽然一拍宝座的扶手,“胆子太大了!你们胆子太大了!”
“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这等事是你们可以私下里说的吗?私下妄谈君父,亏你还是个读书人?”朱允熥佯怒道。
“臣有罪请皇上重重责罚,但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李至刚叩首道,“非但臣自己如此,同僚们亦是如此!”
朱允熥无声凝视,长叹,“哎,你们呀!这不是...这不是让朕为难吗?”
“臣和几位同僚的联名奏章,已送入通政司。”李至刚继续叩首道,“此乃大明第一要紧之大事,臣知皇上心中万难。但为江山社稷故,为满朝文武之心,还请皇上明鉴!”
“漂亮!”李景隆心中大赞。
什么是会办事?什么是能办事?这就是!
李至刚这话就等于告诉皇帝,其他的事我们都给您办了,您就勉为其难的点头就是。
有人敢啰嗦,臣等喷死他!
有人敢反对,臣等大帽子扣死他!
有人敢质疑,臣等直接用礼法呼死他!
但朱允熥心中却是另一番感想!
“这人能用,不过要抻着用!”作为帝王,朱允熥敏锐的注意到李至刚话中透露出来的一条重要的讯息,他们!
他们,就是他李至刚身边还有一群人!
也就是说李至刚这人喜欢结党,但凡有野心的人都喜欢结党。而结党的作用,就是为了打击异己巩固势力。
“未经过朕的允许,你就把折子送到通政司!”朱允熥眯着眼睛,“这么大的事,你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臣....”顿时,李至刚心里咯噔一下。
就好比陡然从云端跌落下来,惊恐交加。
“你送到通政司,就要经过南书房,满朝文武定要传得沸沸扬扬,你觉得稳妥吗?”朱允熥又道。
“臣一时糊涂!”李至刚请罪道,“但臣一片忠心,绝无私意!”
“你这人做事,太急功近利!”朱允熥指指对方,“你年纪也不小,怎么这么不稳重?就不怕好心办错事?”
“臣知道,只要臣有中正之心,即便是臣办错了,皇上也能体恤臣之不足之处!”李至刚频频叩首。
“哼!”朱允熥冷哼道,“若不是皇爷爷的身后事还要你礼部来办,朕现在就想罢了你的官!”说着,摆手道,“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是!”
~~
李至刚一步步诚惶诚恐的从殿中退出来,脸上带着几分后怕的表情。
但转身之际,眼中满是狂喜。
他知道这一次他赌对了!
接下来的几日,就是他李至刚在朝堂上大展拳脚,风头一时无二的最好时机。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笑了出来。
路过藩王们休息的房间,忍不住朝里面看了一眼,心中暗道。
“呵呵!诸位千岁,汝等乃吾之富贵也!”
第十二章
好戏开场(2)殿中,李景隆小心的观察着朱允熥的神色。
皇帝就坐在宝座上,闭着眼睛好似在休息,但蹙着眉头显示,此刻皇帝的心中一定在盘算什么事。
“臣倒是以为,他说的这事是好事!”李景隆缓缓蹲下,轻轻的捶着朱允熥的腿。
“你又后知后觉?”朱允熥冷笑半声。
李景隆讨好的笑笑,低声道,“早些年,故太子还在的时候,起居用度其实和太上皇没什么两样!只要是咱大明朝的官,就都知道太子爷将来就是大明的皇上!”说着,顿了顿,看看朱允熥的脸色,“不是臣要说好听的,其实早些年太子爷还在的时候,说些事说话比太上皇还管用!”
“所以呢,李侍郎的提议,臣觉得倒也不是无的放矢!”李景隆继续道,“再说,还有追尊太子妃为皇后呢!”
朱允熥微微睁眼,其实李至刚这份提议中最好的一点,就是提出来把常氏尊为皇后。
他看看李景隆,把腿抽回来,“那几位也歇着呢?”
“刚看过,都歇着呢!”李景隆躬身,想想,“臣去看看!”
“嗯!”朱允熥点点头,端起茶盏。
~~
“老十五,老十六,老十七老十九他们怎么还不到?”
藩王们临时休息的屋子中,楚王朱桢忍不住发牢骚。
“这都几天了?人影都不见!”朱桢环视一周,皱眉道,“还有四哥,亏他还是兄长,比咱们这些弟弟来的还晚?”
他心中倒不是真的惦记兄弟们,而是总感觉自己这边势单力薄,心里没底。
“六哥,四哥还有几位弟弟都是塞王,山高路远的!尤其四哥那边一直跟鞑子打仗,来得晚了也情有可原!”湘王朱柏低声道。
“呵,塞王,威风哦!”朱桢冷笑,“手下兵马千千万,威风真威风!”说着,看向朱榑,“老七,你说咱哥俩差哪儿了?怎么就不能统领千军万马?”
朱榑阴冷的表情动了动,没说话。
早年间他也是跟着傅友德出塞打过仗的,但他这人有个不好的毛病,那就是争功。按照老爷子的说法,你都是亲王了你争那些功劳有什么用?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你跟那些武夫争功,他们能听你的?
所以这些年,他就待在自己的封地里,鲜少有领兵作战的机会。
忽然,他感觉脚底下被人踢了一脚。
目光转过去,却见五哥朱橚给他一个朝外看的眼神。
朱榑向外看去,曹国公李景隆孤身一人走来,看样子是要打他们面前经过。
“我去解手!”朱榑站起身说道。
“七伯!”鲁王朱肇辉开口道,“那边有恭桶呀!”
“人多,我屙不出来!”朱榑回了一句,抬腿就往外走。
刚走出去,发现身后有两个小太监跟着,回头就骂,“滚一边去,本王解手你们也跟着?滚滚滚!”
两个小太监被骂跑了,朱榑看看周围没人注意到他,顺着李景隆经过的方向就追了过去。
~~
“九江!九江!”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表字,李景隆眼角动动,然后故作诧异的回头,赶紧行礼,“原来是齐王千岁!”
“别扯这个,咱俩谁跟谁?”朱榑笑着拉住李景隆,又看看左右,忽然把李景隆推到旁边的小树林里。
“这....大白天的,王爷您..?”李景隆不解道。
“少他妈装糊涂!”朱榑属猫的,说酸脸就酸脸,“我有话问你!”随即,点点李景隆的心口,“九江,咱俩可不是外人,亲亲的连襟,亲上加亲呢,你糊弄谁都不能糊弄我!”
“王爷您说什么呢?”李景隆笑道,“下官糊弄您什么呀?”
“我问你,那位,怎么说?”朱榑盯着李景隆道。
“哪位?”李景隆装糊涂。
“你说哪位?”朱榑脸色不善,然后继续开口道,“九江,这些年我可没亏待你吧!凡是你的事我哪样没上心?你家的钱庄子都开到开平去了,没我点头,你能做起来?”说着,又道,“还有你家的茶,你家的皮货....”
“得得得!”李景隆一阵脑袋疼,“王爷,您有话直说,下官这忙着呢!”说着,抻着脖子看看左右,“放心,下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皇上对我们哥几个到底怎么看?”齐王郑重的问道,“可漏了口风出来?”说着,叹口气,“是不是要发作我们?”
李景隆瞪眼,“您从哪听来的风言风语!太上皇刚龙御归天,皇上就要发作你们?”
“别打马虎眼!”齐王朱榑咬牙低声道,“说真话!”说着,皱眉道,“你放心,你帮我这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人情!”
李景隆又朝外看看,小心翼翼的说道,“七爷,这事我也就跟您说。其他千岁那,您可千万不能漏了,不然的话....”
“放心放心,我什么人你还不知道?”齐王朱榑有些不耐烦。
李景隆咽口唾沫,用极低的声音开口道,“皇上确实对你们不咋满意!”
“嗯?”朱榑的脸陡然更阴了,“说清楚喽!”
“您想想,这些年您对皇上恭敬吗?”李景隆低声道,“其他的事,我知道一些,我既然都知道,皇上能不知道吗?”说着,笑道,“有些事,不用我说得明明白白吧?”
朱榑咬牙,脸色狰狞起来,同时也带着几分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