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62章

    “四大爷您放心!”曹辉开口道,“我曹家没那么多臭规矩,进了家门就是我曹家人,谁敢欺负他且看我拳头硬不硬就完了!”说着,顿了顿,“爹生前把家产都分好了,人人都有一份,我曹家也断没有旁人家子孙争家产的闹剧!”

    郭英一笑,又看向棺椁中的曹震,“谁他妈说你傻?你比谁都精!”

    说着,郭英拍拍曹辉的肩膀,“你是个厚道孩子,以后有事我若在京去我家寻我,若我不在就给凤阳老家去信,有你四大爷在,你曹家没那快倒!”

    “其实...”曹辉看看郭英,“爹生前说过,我们这辈人以后还是凭本事争功劳吧!要是行,跟大哥二哥一样,靠自己本事当总兵参将。要是不行,就老老实实在家抱孩子。”说着,苦笑道,“爹说,武将之家是上阵打仗的,没那两把刷子硬顶上去,自己死了到没什么,若是平白害了士卒的性命,他娘的就是害人精!”

    说到此处,又嘟囔一句,“反正他老人家那辈儿,抢来的真金白银,几辈子都吃不完!”

    郭英忍不住再回头,瞅瞅曹震的脸,“你他娘的是活明白啦!”

    就这时,外边猛的传来震天的哭声。

    郭英皱眉朝外看,一群铠甲都来不接解掉的军中悍将,咧着嘴跟死了爹似哭天抢地的进来。

    “老将呀!”

    “侯爷呀!”

    “军门!”

    来的都是曹震在军中的旧部,都说什么人带什么兵,曹震带出来的人,看着就没东西,各个都是歪瓜裂枣。

    “侯爷呀,您怎么就走了呀!”

    “老将呀!您就这么撒手啦!儿郎们以后上哪找主心骨呀!”

    郭英听着这些哭声,脚步挪动,皱眉朝外走。

    恰好路过灵堂正房门前,见那边围着一群人,忍不住过去看了一眼,顿时一愣。

    别人家的白事,都是正儿八经请个有身份的人在门口担当知客,负责迎来送往。

    曹家可好,他娘的门前放个账房先生,在那写礼账。

    “还真是曹傻子的作风!”

    郭英又气又笑,走过去低头悄悄,上面赫然写着,“某某千户,礼金白银一千元。某某都督,礼金三千...”

    “草!你死了都离不开钱!”郭英又回头骂道。

    然后,目光又是一定。

    “郑国公家,白银五千!”

    “保国公家,白银五千!”

    “颍国公,白银三千!”

    “信国公,白银三千!”

    然后,下面是密密麻麻一大串,看得人眼花缭乱。

    “郭侯...”有正在交待礼金的将领见到郭英,赶紧弯腰行礼。

    “去吧!”郭英不耐烦的摆摆手,看看那局促的账房先生,伸手摘下腰里的玉佩,当的一声仍在桌子上

    ,“回头去我家里,支银元一万,小黄鱼五十条!”

    账房先生手一抖,忍不住惊呼,“侯爷,这也太多了!”

    “多个屁!”郭英骂道,“老子要是比他先死,他随的比老子还多!”

    随即,他心中猛的涌出一股怒气来。

    曹傻子是爱钱,当年为了战利品为了娘们没少跟兄弟们打的头破血流动刀子。可哪个兄弟先走了,在人情往来上他从不含糊。

    甚至暗地里,养了许多兄弟的家小好几十年。

    可现在轮到他的丧事了,怎么来的人,这么少?

    郭英就这么闷头生着怒气,来到前院,一看偏厅里坐着的人,忍不住更是火冒三丈。

    偏厅中,就东莞伯何荣一人在那坐着,佝偻着腰,两头叩一头。

    “人呢?”郭英骂道,“都死哪去了?曹傻子没了这么大的事,打发人送点钱来就拉到了?吊丧的人影也不见半个?”

    “你想让谁来?”何荣看看郭英苦笑,“老张前几日中风了,如今走路挎框,老朱老糊涂了不大认人,今儿早上我去看他,正赶上他管他媳妇叫妈。”

    “老温一听老曹没了,直接昏了在家躺着呢!老李刚才哭的背过气去了,他儿子怕他死这,赶紧领回家去了!”

    “老谢早就下不了床了,窝吃窝拉。其他几家的子侄,如今都在军中,要么在西北要么在辽东,你还想谁来?”

    闻言,郭英的怒气渐渐淡了,可心中却好像还有千金石一般堵着,就是不痛快。

    赌气一般一屁股坐下,半天蹦出一个字,“草!”

    然后,靠着墙壁长叹,“这代人,都他娘的吹灯拔蜡烛了!”

    接着又长叹,“我就是感觉老曹的后事,太他娘的冷清了!”

    何荣看看灵堂那边,眼眶一红,“丢亏老某!”

    第四十四章

    战争是转移矛盾的唯一手段(2)莫名其妙的方言,让郭英一愣。

    就听何荣继续低声嘟囔道,“你捞梅...以前比人的丧事,你摆围酒开大小风生水起。今日你死做,你捞某飘都某几只!哎,死不逢时。唔知你条野还犀吾犀,等下烧几只靓女比你啦,丢!”

    郭英额头上青筋乍现,“你他娘的好好说话?别他娘的念咒!”

    “我讲白话!”何荣闷声道,“丢,几十年啦,日日被他用拳头逼着讲官话,说不好还要打我。现在他死了,我终于可以讲多几句!”

    “你老娘!”郭英在暴怒的边缘徘徊,“你个南蛮子!”

    忽然,何荣眼眶一红,“当年在军中有人欺负我,曹震搂着我肩膀对欺负我的人说,这小南蛮子是我兄弟,只有我可以叫他南蛮子,比人谁叫谁死!”

    何荣当年跟着他爹一块在南粤归降老爷子,然后跟着淮西这般军头,一块南征北战。

    郭英无声,拍拍何荣的肩膀。

    兄弟!他们这些死人堆里爬出的人,生死都是兄弟!

    货真价实,可以换命的兄弟。

    曾几何时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上,而现在....他们是过一天算一天,等着那天。

    就这时,前院忽然进来一群人,为首的正是司礼监的太监朴无用。

    “有旨意!”

    曹家人跪在灵前听旨,郭英也跪在旁边,心有期盼。

    “景川侯曹震少年追随太祖高皇帝起兵,累有功勋。攻北平,定云南。征荆襄,安云贵,冲锋陷阵骁勇绝伦。国朝良将,功在社稷!”

    “朕常闻,国有圣君必赏其功。昔太祖高皇帝加侯爵之位,以贵尔身。今朕思卿累年之功,半生劳苦何吝殊荣!”

    “特追封....”

    朴无用的话,让曹家人全部抬头,而郭英则是激动的肩膀发抖。

    “景川侯曹震为舒国公......”

    “他娘的,你比老子爵位高啦!这下得偿所愿了吧?”郭英心中道。

    舒国公三个字的规格很高,舒是指曹震的家乡,淮西舒州。

    “许一子承袭侯爵,食禄两千五百石,太祖高皇帝所赐免死铁卷,袭三世。”

    “配享功臣庙,列位社稷坛,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傻子,走吧!”郭英含泪看着天空,“皇上,成全你了!”

    ~~

    夜幕再次降临,乾清宫的灯火有些暗。

    朱允熥坐在桌前,面对晚膳有些食不知味。

    不知怎么回事,老爷子走后这段日子以来,他总感觉身边在忽然之间,少了些什么。

    仔细想想,应该是少了许多人来人往也少了许多牵绊。

    再加上今天听到景川侯曹震的噩耗,心情更是有些酸涩。

    就这时,王八耻悄悄的进来,低声道,“皇上,南书房行走,通政司使辛彦德回京,在值班房候着!”

    辛铁头回来了!

    朱允熥脸上露出几分笑容,“快传!”说着,又道,“把灯火挑亮些!”

    不多时,辛彦德进殿,“臣辛.....”

    不等他说完,朱允熥已笑道,“无需多礼,快快,做到朕身边来,让朕看看你!”

    说完,他仔细的端详。

    辛彦德本就是瘦弱之人,在淮北赈灾几个月更显得枯瘦。

    “爱卿瘦了!”朱允熥叹口气,随即道,“一路奔波还没用膳吧!来来,跟朕一道!”说着,又对王八耻说道,“快拿餐具来!”

    “君父有赐,臣不敢辞!”辛彦德没有半点表情,拱手道。

    ~

    君子食不言寝不语。

    一时间,殿中满是辛彦德闭嘴咀嚼的声音。他一点也不装假,下筷飞快,几乎是风卷残云。

    见他吃的香,朱允熥也有几分食欲。

    连吃了两大口饭,笑道,“爱卿是真饿了!”说着,把面前那道樱桃肉推过去,“尝尝这个!”

    话音刚落,朱允熥惊讶的发现,辛彦德几乎是风卷残云一般吃了半盘。

    “你...?”朱允熥笑道,“爱卿这是多久没吃肉了?”

    他本是打趣的话,却不想辛彦德却正色道,“自从到了泗州淮安,臣就没吃过肉!”

    “那你吃的什么?”朱允熥问道。

    辛彦德看着桌上的饭菜,“臣吃的和灾民一样!”

    然后,抬头直勾勾的看着朱允熥。

    “这饭还真是没法吃了!”朱允熥苦笑着放下筷子,心中暗道。

    “臣在京师时听老一代的军侯说,当年征战的时候,他们都和普通士卒吃一样的东西,这样他们就能知道当兵的什么时候饿!臣在淮安也是如此,臣一天什么都不干,臣若是饿了,那灾民定然是嗷嗷待哺!”

    然后,辛彦德继续直勾勾的看着朱允熥,“臣在淮北几个月,顿顿都是野菜糊糊,老米粥,偶尔的打牙祭就是加些豆酱。”

    朱允熥拿起帕子擦擦嘴,“爱卿想说什么?”

    “臣听闻皇上又要用兵!”辛彦德继续看着朱允熥,正色道,“国家有民,正保守贫困。皇上不知哺育臣民,反而要对外用兵,臣愚钝实在想不出所以然!”

    “数不尽的粮饷泼天的钱粮,用在大明朝子民的身上不好吗?大明朝的百姓正在过苦日子呀!打仗的钱取自于民,现在用之于民,不可吗?”

    说着,辛彦德起身,跪在地上,缓缓的摘下已经破损的官帽。

    “臣,今日死谏!”

    说罢,重重的叩首。

    然后继续说道,“若国泰民安,臣不说这话。可现在大灾刚过,用兵实在是不合时宜。”

    朱允熥心中无声叹气,“现在是以工代赈,淮北那边户部准备了充裕的粮草。朕用兵,国库也有钱....”

    辛彦德很无礼的打断,“皇上,国库还有多少?”

    说着,不等朱允熥说话,自顾自的苦笑道,“皇上不说,臣也大概能知道多少,应该是还有六百多万!”

    “嗯!”朱允熥点头。

    “臣给皇上算笔账!”辛彦德跪得笔直,抬头道,“洪武三十年皇上即位时,国库的银子大概就是这个数目。皇上御极以来,兴海贸开海关,收商税铸新币,广开财源。国库每年的收益,比洪武朝番了三倍都不止,可现在依旧是这些钱!钱呢?”

    他一边说,一边看着朱允熥的神色。

    皇帝很是镇定,没有过多的情绪表露。

    “国库收的多,皇上您花的也多。北疆军费连年增加,各地修桥铺路,建海港建海船,还养着宝船厂火器铸造局两个销金窟无底洞。”

    “皇上,日子不是这么过的呀!国库充盈正该清政令平诉讼推教化,使百姓安居乐业,降低百姓的负担,而不是连年对外用兵。需知,刀兵一事,实际上是百姓的口中食啊!”

    “再者,若大明内政不稳,皇上即便打下如当初成吉思汗一般的疆土,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徒劳民财罢了!”

    朱允熥静静的看着他,微微叹口气,“其实朕的难处,你不懂!”

    “皇上再难!”辛彦德看着桌上精美的御膳,“难得过天下百姓吗?”

    “若是以前,朕也这么想!”

    辛彦德这话很过,很大逆不道,但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朱允熥没有发怒。

    反而,态度依旧很是平和。

    “朕少年时曾想,若有朝一日坐了这个位置,该如何如何。可真正做到这个位置才明白,做事真的要有取舍,也就说做事,有时候真的需要狠下心!”

    辛彦德一笑,“臣知皇上欲效仿秦皇汉武,您所说的取舍,舍的是谁?”说到此处,摇头道,“民如韭,割复生,是吗?”

    这话已不是无礼,而是死罪之言。

    但朱允熥还是没生气,而是看向外边,“邓平!”

    “臣在!”

    “魏国公在何处?”

    “回皇上,魏国公正在南书房整理兵部的兵册!”

    “传!”朱允熥又看看辛彦德,“让他来说!”

    ~~

    魏国公徐辉祖捧着厚厚的名册,带着几分疲惫迈步进来。

    “他说!”朱允熥指了下辛彦德,“朕不应该再想着打仗,应该把钱花在百姓的身上。你来告诉他,朕为何又要兴兵!”

    徐辉祖也看看辛彦德,先放下手中的兵册,对朱允熥说道,“皇上,九边镇之中老弱要裁撤二十八万人,加上他们的军属,不下六十万!”

    接着,徐辉祖看向辛彦德,“辛通政,藩王们被削了您知道吧?”

    辛彦德点头不语。

    “这个数字,还没算上藩王们这些年私自扩充的兵马!”徐辉祖点着厚厚的兵册,继续说道,“军事上的事你可能不懂,北疆裁军整合,重新划分驻防,现在看来看似是花钱,可常远来看。少了这几十万人,是不是就让百姓少了许多负担?”

    辛彦德认真想想,而后点头。

    这个账不难算,哪怕现在花一千万银元,也好过每年花在这些无底洞上百十万。而且,那些老弱越养越废,那些空饷越吃越多。

    “你再告诉我,裁撤下来这些人,怎么安置?”徐辉祖又道,“边塞的土地,以后要发给战兵,有那么多土地安置这些裁撤掉的人吗?还有藩王们私下扩充的兵马,让他们去哪?”

    说着,徐辉祖眼皮猛的跳跳,“辛通政,你可知,这些人是兵!他们即便是老肉,即便是乌合之众,可拿起刀他们就是兵。就算给他们土地,他们也不会安心当农民!”

    “怎么办?你让皇上怎么办?安置不好他们,说不得就有更大的乱子,他们是兵,拿起刀就是兵,就能杀人,你让皇上,让我们这些武人怎么办?”

    “谁都知道打仗要死人,皇上也不想打仗,我徐辉祖也不愿意做发动刀兵导致生灵涂炭之人。”

    “可为了更多人,能更好的活,打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是不是?”

    “诚如你说,百姓需要活路,这些当了半辈子兵的人就不需要活路了吗?谁能保证,他们不作乱,他们乖乖的当良民?”

    “打出去,只有打出去,把咱们大明朝的难处转成战争!”

    第四十五章

    孤勇者(1)徐辉祖看着辛彦德,一字一句道,“辛大人,您是状元之才是天下读书人中的翘楚。您把皇上削藩王,收兵权整军备差卫所等事连起来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