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23章

    “那你说他是不是也参与了这次罢工罢市的事?是不是他也暗中授意了?”李至刚看着李府丞,冷笑道。

    顿时,李府丞一脑门子汗。

    这不是秃子脑袋的虱子,明摆着吗?

    知府大人若没点头,那些人能闹得起来。莫说知府了,要是真追究的话扬州府的官员们,一个都跑不了。

    钦差之所以说这话,还是嫌周知府死的不够透。

    “应该是的!”李府丞开口道,“周知府在扬州独断专行惯了!就拿粮仓的事来说,下官等人也是一直被蒙在鼓里!”

    “呵呵!”李至刚冷笑。

    他懒得理眼前这位府丞的小心思,官仓的贪墨大罪,再怎么样都跑不了。现在之所以还让他办事,是因为所办之事需要地方官来配合。

    等他没用了,他自然会去该去的地方,受该受的责罚。

    “你不错!”李至刚又淡淡的说道。

    一声你不错,让李府丞心中狂喜。

    跪地哭道,“求大人救下官一命!大人,下官也姓李,祖籍也是松江,说不定和松江李氏乃一门之亲呀大人!下官愿为大人肝脑涂地,只求大人高抬贵手.....”

    “丑态毕露!”李至刚心中冷笑。

    面上却很和煦,“起来起来,都说让你戴罪立功了!本官要想处置你,还让你在这跟本官说话!放心,错是有错!但是你能迷途知返,本官也会把你的功劳,奏给皇上!”

    “谢大人!”即便明知这话不真不假,但李府丞还是赶紧万分。

    “人既然抓来了,怎么处置?”李至刚忽然问道。

    李府丞一愣,“大人您想....?”

    说着,他明白了。

    钦差大人,是要他这个地方官来处置。

    想明白这些关节之后,他牙关一咬。

    “且不说官仓之案,就说大人要清查不法官绅之事,乃是大人奉皇命而来。他们鼓动罢市罢课罢工,不单是跟大人对着干,更是跟皇上,跟大明对着干!”

    说着,他重重的运气,“下官以为,若不重重处罚,难免会让人生出侥幸之心,效仿行径!所以.....”

    “说下去!”

    “所以......”李府丞咬牙道,“查明其名下所做有违大明法制之事,查清他们侵占了多少田地,暗中少缴了多少赋税,如何损国而自肥,如何在征粮纳税的时候,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而后张贴案榜昭告百姓!”

    “然后....抄没家产,有官身和功名的一律罢免,再送往刑部大理寺论罪!”

    “好!”李至刚一拍桌子,“抄家你去!家产都登记造册,要清清楚楚!”

    “下官明白!”

    “宝生号抓了?审了?”李至刚又问道。

    李府丞忙道,“一顿板子下去,全都招了!”

    其实不用打,他李府丞早就知道宝生号的背后是谁。

    “涉及到谁?”

    李府丞犹豫片刻,“宝生号的背后股东,一共八人。大多是江南的名门望族,这些家族之中,有好几位进士,都在京为官....”

    “等等!”李至刚忽然开口。

    停顿片刻之后,又是一笑,“这些事,你也不用再说再问了,人要看好,莫要出了意外不明不白的死了。想来这几天,就会有锦衣卫人接手案子!”

    李府丞额上汗如雨下,听到锦衣卫几个字,肝都在颤。

    “来,你看!”李至刚忽然又道,“看看本官身上的大氅,如何呀?”

    第163章

    好狗(1)“朕.....我......就像是个大傻............B!”

    伴随着朱允熥的咆哮,砰的一声。

    乾清宫外的太监和侍卫们齐齐的猛的一缩头,大气都不敢喘。

    皇帝的咆哮和怒骂让王八耻胆战心惊,擦了把头上的冷汗,悄悄朝殿内望去。

    一只价值连城千金难求的唐代鎏金五爪虎足香炉,被皇帝掷在地上,四分五裂。

    “看看,朕.........居然被他们当傻子耍!”

    ~~

    殿内的气氛降至冰点,让人不寒而栗。

    所有与会的大臣,全都沉默不语,脸色阴沉得吓人。

    “来,朕给你们念念,你们好好听听!”

    今天的朱允熥很是失态,没有往日任何事任何时候都云淡风轻的模样,而是有些极其败坏。

    这种气急败坏,就好像一位万人追捧,万金也摸不到她一只小手的绝世女神无敌仙女,居然让一个露天大神给白睡了。

    而且还他妈的不能说........因为说出来特别的丢脸。

    但此刻,朱允熥豁出去了,不在乎丢脸了。

    “这是朕登基第一年,永昌元年的折子!”朱允熥打开一份有些陈旧的奏折,开口念道,“扬州粮道上了折子,说当年雨水不足,百姓之田普遍欠收,求朕能不能减免一些钱粮!”

    朱允熥此时是满脸狰狞,口中不停,“朕的回复是什么,准!”说着,又咆哮道,“因为雨水不足,朕免了一府的秋粮!”

    “当时朝野上下是马屁如潮,说朕是古往今来第一仁厚之君,心系天下百姓!”

    “可事实呢?朕今日才知道呀!”

    砰砰砰,朱允熥狠狠敲打着桌子,声音震耳欲聋,“朕免了秋粮,可真正免的是官绅的,他们不但没有免百姓的,还反手把百姓缴纳的给吞了!”

    群臣都羞愧的低头,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

    扬州就在直隶的管辖范围内,也就是说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都出了这么大的事,那外边呢?

    他们这些大臣,如今也成了傻子瞎子聋子.....

    尤其是都察院的御史们,臊得脸红脖子粗。廉政院尚书暴昭,坐在那双肩颤抖眼如铜铃牙齿嘎嘎作响,就像是一条快要狂犬病发作的恶犬。

    “再看看这本奏折!”朱允熥又从御案上拿起一本,大声念道,“永昌二年五月,扬州粮道上本奏......”

    “今岁收春粮之税,百姓多狡诈,以砂石充填粮包之中,滥竽充数。更有甚至,小包换大包,欺瞒官府。”

    “臣等本想以律法处之,可知晓皇上仁厚爱民,是以不敢加以问罪。但倘若不问其罪,则此风必然愈演愈烈......”

    朱允熥嗓子都冒烟了,可根本顾不得,继续道,“看朕是怎么回复他们的?扬州之地本不是产粮大区,粮仓仰赖江西湖广供应。”

    “百姓本就家无节余,再缴纳皇粮就要生计艰难。朕看来,所谓狡诈不过是不得已为之,为的就是一家大小的肚皮。”

    “尔等为粮道官员,做事要知灵活变通,不能玩忽职守,但也不能小题大做。百姓所做之事,只要能说得过去,且迁就些吧!”

    “可是他们是怎么做的?把官绅偷漏的粮税,竟然都加在了这个上头,当成了理所应当的损耗!”

    “百姓们吃不饱,还要缴粮。官绅骗了朕也就罢了,还要上下其手。”

    说到这,朱允熥忽然觉得心中一阵无力。

    拿着奏章的手颓然垂下,哗啦一声,凌乱的奏章洒落一地。

    “朕.......在他们眼里就是傻子!”

    他总是觉得,倘若地方的官员权利过大,会矫枉过正。所以他这个皇帝,总是耳提面授要他们具体的事具体办,要他们知道法外有情,人间有理。

    可是呢!

    到头来,还是这么混账!

    地方官绅之害,竟然是这么的明目张胆,这么的骇人听闻。

    缴纳皇粮.......还真是官绅的如数奉还,百姓的三七分账.......

    “李至刚在北方各省巡查时,官绅不法之事甚多!”朱允熥有些无力的说道,“可北方各省的官仓之中,却没有这样骇人听闻之事!”

    “他才刚到扬州呀,这才只是扬州一地呀!往后还有其他地方,若都如此,可怎么得了?”

    心中一阵无力,冲上心头。

    朱允熥甩了手里的东西,四仰八叉在罗汉床上一躺,单手扶额,闭目皱眉,“朕不用想,都知道其他地方,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朕即位之处,感念大明开国三十余年来,江南的赋税,一直是其他地方的两倍,所以多次下旨,要减免百姓的负担。”

    “现在看来,仅仅扬州粮道,就敢屡次骗朕。其他地方,说不定还有多少猫腻!”

    “减免的赋税,真的减免了吗?只怕.........跟扬州减免皇粮一样,官绅是拍手称快皆大欢喜盆满钵满,而百姓却一个大子儿都不能少.........”

    终于,殿中群臣再也坐不住了,纷纷起身,“臣等有罪!”

    尤其是廉政院尚书暴昭,满脸都是愧疚。

    跪地叩首道,“臣执掌大明廉政之事,地方上却出现了这等丧心病狂的案子,臣......有负皇上,有负国恩!”

    说着,咬牙道,“臣斗胆求皇上,把这个案子交给臣......”

    “朕已经让锦衣卫下去了!”朱允熥无力的摆手。

    陡然,群臣心中一惊。

    “京师的皮庙场,大概是因为没了新的人皮灯笼,所以没了什么震慑力!”朱允熥冷笑道,“涉案之人,都按照洪武朝的旧例!”

    说着,朱允熥坐起身,看着群臣身后,“何广义!”

    “臣在!”

    “以前出了这等事,都是杀官!”朱允熥冷声道,“派得力人手去扬州,涉案的官员不能放过一个。同时,从中渔利的官绅,一个也别想跑!”

    “遵旨!”

    “另外!”朱允熥又道,“扬州的案子明发天下,让所有在京的官员们,都给朕写一道观后感!”

    “让他们说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

    “皇上这是要秋后算账了?”

    殿中的群臣都是大明朝的核心人物,一下就明白了皇帝此举的用意。

    前些天出了百官在午门外跪哭的事,现在扬州爆出这么大的官仓贪腐舞弊案。

    而在这官仓案子的后背,涉及到的官绅,无一不是当地的望族。

    渐渐的,有人后背已是冷汗迭出,细极思恐。

    “太祖高皇帝是杀官,如今的皇上却是对整个官绅阶层举起了刀子!”

    “再有!”朱允熥又冷冷道,“尤其是南方各省,这案子要地方官仔细看,好好看!日后倘若别处在查出这样的案子,皆以此办理。”

    “无论是在职的官,还是官绅,还是地方上的名望之家。只要牵扯到损害朝廷利益,盘剥百姓之事,都一并问罪!”

    “不得姑息!”

    第164章

    好狗(2)“李至刚还真是一条好狗!”

    贪腐也好官绅勾结也好,那都是文官的事。

    李景隆始终低着头,当做笑话看。

    但此刻看笑话之余,心中再次重新评估起他这个本家,这个最近风头正盛的钦差大臣李至刚。

    “若是其他人遇到这样的事,了不起就是一个官场贪腐的窝案。而李至刚呢,他的眼光却很独到,用心更是深远。”

    “结合新政的推行来看,他把这官仓的贪腐舞弊案,变成了地方官和官绅勾结,损国损海百姓而自肥的欺君欺国欺民的恶劣行径。”

    “更是把扬州一地的单独案子,变成了江南各省普遍都有的弊端!”

    “把官仓的贪腐,和地方的官绅结合了起来,变成不得不治之罪。”

    “这招步步为营算计得妙呀!”

    “怪不得他在京中的时候,连日跟我请教江南粮商的情况....他这是早就预备了后手呀!”想着,李景隆不禁有些佩服起这位本家来。

    “新政也好地方上的贪腐也好,根子就在官绅勾结四个字上!”李景隆心中又道,“旁人不是看不见,而是即便是看见了,也不敢多说。因为这涉及的可不是几个官员,而是一大片一群人。”

    “他李至刚不但看清了,而且敢下手,会下手,这才是让人佩服的地方!”

    “高,真高!清查官绅帮别人挂着田地免税是一把刀,官仓是第二把刀,而这追查官身绅勾连在粮税之中从中渔利,又是一把刀!”

    “三把刀,一把比一把狠!新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剥夺官绅特权。”

    “要剥夺其权,就要让其害大白于天下。为了新政的最终目的,即便过程有些血腥又算什么?”

    “李至刚不单是好狗,而是一只能咬死人的恶犬!”

    就在李景隆心中不断思索的时候,朱允熥看着群臣,再度开口。

    “一直以来,你们都劝朕,治国不要太狠,不可学当初太祖高皇帝!可是你们现在看看,朕的宽仁带来了什么?”

    “欺瞒朕也就罢了,朕知道出了紫禁城,朕的话屁都不是!”

    “可是欺瞒着朕,还要在粮税上做手脚?这大明朝,是给他们打的吗?”

    “朕粗略了算了算,仅以扬州为例。都没算他们卖粮贪腐的事,就算他们每年的各种损耗,还有官绅偷去的钱粮,直接就占了扬州府赋税的三成半!”

    “天下,若别的州府,哪怕比扬州的数字少一半,加起来都是个天文数字!”

    说着,朱允熥再看看群臣,“你们告诉朕,这事的根子在哪里?”

    群臣寂静无声。

    忽然,一个声音响起“臣以为此事的根源,就在于我大明的征粮制!”

    众人诧异的看过去,发现说话的竟然是东宫学士解晋。

    解晋起身张口道,“自我大明立国开始,实行的就是粮长制!”

    “当初太祖高皇帝传谕天下,各地县乡推举选用德高望重之人,担任粮长,帮着朝廷收缴赋税!”

    “太祖高皇帝的用意是好的,乡里德高望重之长者,所作所为必定令百姓佩服,必一视同仁不弄虚作假!”

    “一开始,此政功效斐然。一方面省的官府的官员们中饱私囊巧立名目,二使得征粮更加高效。”

    “但自从洪武二十年之后,地方上的粮长就从德高望重之人,变成了地主士绅!”

    “官府把本年的粮税数额交给他们,他们下去摊派,然后他们再征收。而往往地方官府,为了粮税能达到朝廷要求的数额,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一项是视而不见!”

    “嗯,说到点子上了!”朱允熥赞赏的点头,“你继续说!”

    “臣,也是出身官绅之家!”解晋自嘲的笑笑,“所以对这些事,多多少少还算有些了解!”

    “为何粮长会变成士绅呢?因为他们本就是大地主,在乡间有话语权。另外,因为他们是士绅,在面上比较听话,不像那些真德高望重之人,眼里不揉沙子。所以地方官也愿意和他们亲近,他们听话!”

    说着,解晋顿了顿,“臣说句题外话,天下哪有真德高望重之人?即便有,身处利益之中,也变味儿了!”

    “嗯,接着说!”朱允熥揉着太阳穴,继续道。

    解晋再道,“粮长落在了士绅的手里,那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势必要和其他士绅连成一气,如此才能在民间树立绝对的权威!”

    “如此一来,给朝廷征粮,就成了士绅地方官的分赃大会。朝廷要一百数额,官府为了怕不够,给粮长下达一百二。”

    “而粮长为了省去他自己那份,还有同党那份,跟百姓伸手时起码要一百五!”

    朱允熥忽然冷笑,“然后交给官府一百......官府呢再跟朕哭穷,就变成八十五......”

    “皇上圣明!”解晋道,“总之,我大明现在的粮长制。正式促使地方士绅做大,跟官府同流合污的根源!”

    “臣有句话不当讲........”

    朱允熥一摆手,“但说无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