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谨身殿的国宴已过,但今天朱允熥难得的有兴致,带领手下的大臣们继续私宴。何广义离老远,就见御花园边上的景怡阁之中灯火通明人影交错。
“喝多久了?”何广义对带着他进来的邓平问道。
邓平没说话,笑着竖起一根手指。
一直喝着呢!
“那个.....万岁爷喝得........?”何广义犹豫道。
邓平没说话,笑着瞥了他一眼。
眼神的含义是,这话是你该问的?还是我该说的?你这锦衣卫头子今天脑子里浆糊?
“万岁爷还乐呵?”何广义换了个说辞。
忽然,邓平停步笑道,“您.....惹事了?”
“哪能呢?”何广义尴尬一笑,“那个.......你姐夫呢?”
“里面陪着!”
“他喝了多少?”
邓平又瞥了何广义一眼,开口道,“还让他喝,您是盼着他再中风一次彻底瘫了是吧?”
“不是不是!”何广义忙摆手,然后低声道,“那个,劳烦你帮我把你姐夫叫出来!”
“您确定是这个场合这个时间?”邓平一顿,开口道,“我劝您呀,要是有事您就进去说!”
说着,又看看左右,“这里面的道理,您不比我清楚吗?况且众目睽睽的,没病找病?”
“啧!”何广义咬牙。
皇上喝酒呢,然后锦衣卫头子把国公偷偷叫出来....还真是自己给自己找病。
“我一时昏头了!请帮我通禀!”
~~
“万岁,值此普天同庆之日,臣是真想喝几杯!”
殿中,李景隆坐在朱高炽下首,对朱允熥笑道,“不是臣想喝,而是臣觉得,除了敬您之外,实在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表达臣心中的欢喜之意,以及对万岁爷的钦佩之情!”
边上的朱高炽闻言,粗粗的手指掏掏耳朵。
挨着李景隆这厮,今儿晚上这耳朵就没消停过,听的全是俏皮话。
“心意到了就好!”
朱允熥真是带着三分酒意,他并非单纯是为了册封缅王而高兴。
这段时间以来,他顶着太多的压力了,江南官绅集团,京里的清流,还有一个接一个的贪腐大案。
今日的酒,有几分是故意借酒舒缓。
“缅王来朝之功,非朕一人之功,还有诸爱卿尽心辅佐之故!”朱允熥又端着酒杯,“来,咱们君臣满饮此杯!”
“谢皇上!”群臣高呼。
“愿我大明千秋万代!”李景隆说的跟别人与众不同。
朱高炽撇嘴,浅浅的喝了一小口,然后顺着袖口倒了进去。
一口酒下肚,朱允熥脑袋更加昏沉,笑道,“诸爱卿,此情此景怎能无诗?谁来赋词一首?”
话音落下,殿中气氛有些尴尬。
因为在场这些人都是实干派的大臣,诗词歌赋远非他们所长。
而那些擅长于诗词的翰林院学士们,压根就没列席。
幸好,还有一个才学闻名的东宫学士解晋。
“解爱卿,你来作诗!”朱允熥笑道。
解晋已喝得迷迷糊糊的了,站起身时都有些摇晃。
“嗯........”他有些醉眼朦胧道,“汉唐雄风烈,铁马力不竭,冰河燃大漠,虎贲朝天阙。”
“而后逢浩劫,却有英雄血,百战驱鞑虏,百年辱一朝雪。”
“雄狮如刚铁,日月长河泄,吾皇目及处,金瓯总无缺.........”
“好!”李景隆率先拍手。
而朱允熥则是微微皱眉,笑道,“差强人意!差强人意!”
“臣醉了,做不出好诗来,此时脑中都是我大明盛世之况!”解晋醉醺醺的说道,“皇上!不如您作诗一首,让臣等聆听圣音!”
“朕......”朱允熥笑笑摆手道,“算了算了!”
他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清清楚楚,作诗是需要天赋的,而他真的没有这个天赋,连平仄都不甚了解的人,怎么作诗吗?
下首的朱高炽心里撇嘴,“亏你还有自知之明,作诗?裤裆湿了还差不多!”
他眼珠滴溜溜的乱转,正好被朱允熥看个真真的。
“死胖子这表情?”朱允熥心中暗道,“有些瞧不起我?”
他端着酒杯又喝了一口,“诗嘛,朕是做不来,但心中颇有些感叹....想要宣之于口!”
这么一说,所有大臣们都眼巴巴的望着。
朱允熥在心中搜肠刮肚,想了许久。
随后起身朗声开口道,“于斯万年,天下大帝国。山岳纵横....波澜阔,江河蔓延文明波......”
“亿万百姓神明胄,地大物产博......”
念着,朱允熥站起身,大声道,“扬我帝国日月旗,唱我帝国歌.....”
一词终了,殿中寂静无声。
李景隆嘴里痴痴念叨,“扬我帝国日月旗,唱我帝国歌......”
“跌份了跌份了!”
朱允熥心中暗道,“拿满清陆军的歌来凑数!”
“可是,那句扬我帝国旗唱我帝国歌,写的是真的不错呀!”
我们这个国家,即便是最黑暗的时候,国民的心中也是带着深深的骄傲的。
那种骄傲,是数千年的积累融入了血脉,使得我们生下来,就带着傲气和傲骨。
万年大帝国,地大物博山河波澜壮阔...
“是不是该捣鼓下大明的国歌了......?”
就这时,邓平悄悄的进来,“皇上,锦衣卫都指挥使何广义求见!”
“让他进来!”朱允熥笑道,“给他添酒具......”
第183章
欲加之罪(1)“使臣死了?”
本是欢宴之时,突然鸦雀无声。
“死了!”
就在所有大臣们私下眼神交换,且偷偷观察皇帝神色的时候,朱允熥冷笑着开口,“哦?就这么死了?他死的倒是.....干脆!”
许多人不明白皇帝这话什么意思,但有两个人已在瞬间反应过来。
朱高炽马上开口道,“皇上,安南使臣是想用死,让您不能问罪于安南之主!”
“再问罪就显得朕显得大明小家子气了!”朱允熥一笑,“而且不但不能问罪,还要好言安抚,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这人......倒是豁得出去,用他的性命将了朕一军!”
此时,东宫学士解晋开口道,“藩国使臣死于馆邑,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呀!”
说着,他顿了顿,“昔年五代十国末年,后汉大臣郑珙出使辽国,被辽国君臣喝死了。当时辽国本不想搭理岌岌可危的后汉,可是因为人死在了辽国,不得已之下只能派兵出钱帮着后汉抵御前宋.....”
使臣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脸面,而那黎文良还是被大明皇帝训斥,勒令遣返之后自杀身死。
“他不但将了朕一军!”朱允熥又冷笑,“还往朕身上泼了一大盆脏水!”
大概,此事落在天下别的藩国处,谁都不会说黎文良在大殿中言辞不当,而是会说是被大明皇帝羞辱,不堪受辱以身殉节。
会把这黎文良传成有风骨有节操的一代贤良!
“此事不得不慎!”暴昭也跟着开口道,“在臣看来,此时还真不是问罪于安南的时候。”说着,叹口气,“不知道那边的史书会怎么写?”
怎么写?
当然是写他们小国对大明是多么卑微恭敬,多么仰慕天朝。然后大明的皇帝是多么无耻,多么混蛋,竟然把他们的使臣给逼死了。
有使臣出使这样的大事,都要写在当朝君王的实录之中。然后汇编成史,而黎文良这样的,还要单独成传。
“写史书?”朱允熥端着酒杯一饮而尽,冷笑道,“那要看朕给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说着,脸色狰狞起来,“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写史书!”
话音落下,殿中群臣悚然而惊。
“皇上!”暴昭正色道,“臣以为,不值得!”
辛彦德也起身道,“为了一个使臣,皇上就要兴兵,确实不值得!”
“安南那边,派个人过去说明情况!”朱高炽也道,“臣料想,安南君臣那边也断不会那么不知趣!”
兵部尚书茹瑺也跟着道,“皇上,缅地战火未消,东瀛那边还有牵扯,此时再用兵颇为不智呀!”
“况且眼下,我大明之内是新政推行在即,对外又要移民通商...”吏部尚书侯庸沉吟道,“诸多事宜已是不堪重负,再用兵的话,其他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哈哈!”
朱允熥忽然大笑,“诸爱卿,朕没那么意气用事!怎会为了一个使臣就对安南用兵呢?”
“我还不知道你?你丫心眼针鼻儿那么大,你要是能腾出手,明儿你就发兵了!”朱高炽心里腹诽一句,但又深思道,“安南可不是缅地,数十万大军人家还是能凑出来的,而且又有山川之险!”
“对安南用兵,兵员上倒是无需多虑。但首先要筹备粮草军饷,以确保万无一失。毕竟以熥子的性子,一旦打起来,就是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呀!”
别人想的是能不打最好别打,而他想的是打了也没啥,关键是怎么一下把对方打服打垮。
作为朱家的子孙,当然是唯恐大明疆域不够大!
而安南相比于缅地,更是直接拿过来就可以设置郡县,收粮收税的宝地。
再者,安南的港口渔业.....稻米...矿产...可都一点不比其他地方差呀!
接着,朱高炽心中又暗道,“不是问罪的好时机?未必吧?再说熥子本就是不要脸的人,他在乎脸面?在乎别人怎么说?”
~
“万岁,臣有话要说!”
曹国公李景隆在众人七嘴八舌之后,才慢慢的开口。
朱允熥抿了口酒,点头道,“说!”
“安南使臣身死之事,目前应该还没有外人知晓?”李景隆说着,瞄了何广义一眼。
后者一直缩着脖子忐忑的坐着,闻言马上道,“事出之后,馆邑马上被封锁起来,闲杂人等不许靠近!”
李景隆点点头,“既然这样,那就继续让安南使臣离京就是!”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他。
“反正他们离京也是我大明的兵护送!”李景隆笑道,“至于路线吗?自然也是我们来选!”
说着,坏笑道,“走到云南边境处....进入安南境内,三不管地段的时候,万一遇到了强盗.......”
亏你说得出口!
众臣心中破口大骂。
真是不要脸了!
哦,装作啥都没发生护送着安南使臣团走到边境,然后把人家全宰了,再把事推给所谓的强盗...
哪他妈来的强盗,看你李景隆像强盗。
郑国公常升忽然开口道,“这事也不是不行!我大明和安南在云南接壤之地,确实是有一片三不管的地带。”
“许多平日不服天朝管束的土人,还有对清缴云南土司和对缅之战时的残兵,也都在那一带活动。”
“秋天时,安南那边还发来了行文,说因为我朝在缅用兵,以至于他们那边都受到波及,许多村镇被抢被屠....”
说着,点头道,“强盗么,他们可不管什么使团,越货杀人杀了之后往深山老林里一躲....”
朱允熥微微一笑,看向李景隆,“没说完吧?你接着说!”
“万岁爷圣名!”李景隆又笑道,“使臣团在三不管的地界被杀,无论是我大明天朝还是安南小国,都脸上不好看。”
“可安南既然无力管束那片三不管地带,无力绞杀那群连使臣都敢杀的强盗......那我大明何不能者多劳?”
话音未落,群臣再次愕然。
李景隆你简直坏到冒烟儿了!
“届时,我朝可征发劲旅,进入边境三不管之地!”李景隆又道,“我大明开国之初,安南还算恭顺,但双方的边境一直尚为明确......”
这话的言外之意还不明显吗?
发兵过去了,打着剿灭强盗的名号,然后悄悄的把边境线往前移。
你安南那边能如何?
让你哑巴吃黄连,你有苦说不出!
你若装不知道,那我大明的兵就继续往前,说不定还给你弄几个卫所出来,变成既成事实。
你若是反对叫嚣,那就是跟天朝作对,你掂量掂量最后的下场!
~
朱允熥表情依旧淡淡的,似乎听进去了也似乎什么都没听进去,看不出是赞同还是反对。
半晌之后,才开口,“有些不妥!”
“臣孟浪之言!”李景隆道。
“太欺负人了!”朱允熥又道,“如今我大明周边的藩国们都在看着,若用你这种办法,我大明岂不成了不讲道理的强盗......”
有些事可以干,但绝对不能这么干。
朱允熥可以不要脸,大明不能不要脸。
就这时,朱高炽也忽然开口道,“皇上,臣有话说!”
第184章
欲加之罪(2)“适才曹国公所言,在臣看来,颇有些上不得台面!”
朱高炽开口,先是贬了李景隆一句。
后者笑呵呵的,好似说的不是他。
“太过于蛮横无理狡诈阴狠,非大国行事之道!”朱高炽又道,“我大明是礼仪之邦,怎么能行那般无赖之事!”
说着,笑道,“人死了就是死了,在我大明馆邑内自杀的就是自杀的!”
“至于他为什么自杀,自有公论。他在我朝举行缅王来朝大典之时大放厥词,是有证人的!”
“暹罗,真腊,锡兰,缅王都可以作证!安南王要是不怕丢人,咱们就让这几位把证词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