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不但不愿意搜刮,还要让北方各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些,因为都城的北迁而获利。他是看得透的,大明之所以这几年南方富庶了一些,并不是这地儿本来就富。有些穷的地方依旧穷的要死,还不如北方呢。
之所以能收上钱来,说白了朝廷管是管,但该给的倾斜却是一样没少。
为何要改掉以前的粮长制?
看似是为了皇权下县下乡,但其实更是把北方的产粮大省抓在手里,平息南方商业兴旺之地的粮价,同时输入廉价的原材料。
“其实皇上早就在筹备了!”
李至刚心中暗道。
开海,是要废漕走海。
因为海,所以在各地兴建码头投入巨资。
修建徐州古道大工,更是为了连接南北,使得陆地畅通无阻。
说到底经济这个事儿,还是要上层决定,下面的百姓再怎么折腾,也无非就是填饱肚皮。
而上层决定,是要在地方上投入的!这就是所谓的经营地方。
国库的钱,要养军备战,要在地方上投入。那么迁都的钱....自然就捉襟见肘了!
再者说,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朝堂上的人,愿不愿意经营地方呢?
愿不愿意大把钱花出去?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当务之急,是迁都乃至营建都城和皇城的钱,从哪儿来?
“还有!”这时,胡观又敲敲桌子,低声道,“皇上的万年吉地还没修呢!”
瞬间,李至刚心头又是猛的火热。
这也是他当初的提案呀!
“总之,到处都要花钱!”胡观又道,“咱们当臣子的,总要为万岁爷分忧吧?”
“那这事,皇上还是知道的!”
李至刚心中暗道,“不然的话,胡观没这么大胆子!”
“驸马爷,您觉得迁都的话,缺口差多少?”李至刚心中权衡一番,开口问道。
胡观皱眉,竖起两根手指,“起码这个数儿!”
两根手指,说的绝对不是两百万,应该是两千万!
“嘶.....”李至刚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心中骂道,“这他妈的得走私多少回呀?”
但他再一算,不禁皱眉。
先看看李景隆再看看胡观,“够吗?”
在他看来,胡观所说的数儿,远远不够!
说着,叹气道,“单就说营建都城和皇城,人力物力就是多少呀?别的不说,光是皇城那些木料,都要从深山老林里砍伐.....”
“还有石料,铁料,民夫人...”
李景隆忽然一笑,打断李至刚,“以行,这个你不用操心!”
“缅甸安南高丽有的是好木料!这三个地方有的是民夫工匠!”胡观又喝口酒,笑道,“到时候从这三个地方要就行了,皇上怎么舍得让咱们大明自己的百姓,受这个累?”
原材料忽略不计,人工忽略不计...
那这么看的话,两千万倒是勉勉强强。
“这个事儿,也不是不行!”李至刚沉吟。
胡观李景隆对视一眼,眼中都透露出几分对李至刚的轻视来。
“老小子不是铁面无私,而是要有利可图呀!他也知道这事办好了,皇上那必然是记一笔大功!”
“下官冒昧的问问,你们打算走私什么?”李至刚追问道,“茶叶?丝绸?香料?”说着,又道,“你们是往外走呀,还是往里弄呀?”
“这个,该曹国公说!”胡观哈哈大笑。
“往里弄!”李景隆摆弄着手中的酒杯,里面的酒,他压根就一口都没喝,就是闻味儿呢,“白糖!”
“嘶!”
李至刚顿时苦脸,糖和酒,可都是重税!
“早些年我去过吕宋岛,那边早晚也是我大明的地盘。”李景隆笑道,“那边盛产蔗糖,我已跟那边的土王定好,他们的蔗糖,咱们这边包了!”
李至刚想了半天,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李景隆。
“光是一个吕宋定是不够!”
岂料,李景隆再口出惊人之言,“不但有吕宋,缅甸的军屯也开设蔗糖工坊,不然弄那么多移民过去干什么?”
说着,他又笑笑,“还有琉球!”
“嘶...”李至刚直咬牙。
“这些蔗糖,咱们也不用现钱儿买!”李景隆又道,“而是以物易物!用东西跟他们换!”
“所以说这事要用得着你嘛!”李景隆给李至刚倒上酒,“船队总共二十八条大船,船长加水手早就准备好了.....”
“你是调兵了吧?”李至刚心中暗道。
“出海的时候,海关总司那边你要高抬手!”李景隆又道,“至于巡防的水军还有地方上,我来说话!”说着,一笑,“好使!”
胡观接口道,“走海陆,直接到北方.....”
“等会!”李至刚察觉到什么,“蔗糖直接走海路到北方?不在南方卖?”
“已经给你添了大麻烦了!”李景隆在边上笑道,“怎么能在南方卖?”
这话,让李至刚心中悬着的心,微微放下。
他们走私的蔗糖成本低,售卖的价格也自然低。若是大量的走私蔗糖冲击了南方市场,那大明本土的糖业,不就受损了吗?
朝廷赶在云南福建等地,大力推行蔗糖...
忽然,李至刚又问道,“那你们准备卖给谁?”
“草原!”胡观一笑,“胡人喜欢吃甜的!他们没钱可以用牲口换!”
李景隆坏笑道,“当然,也可以用我大明商会发行的货票..”
“等等!”李至刚敏锐的察觉到这里面肯定还有事!
“还有高丽,东瀛都可以卖!”胡观又道,“若是买卖好了,也并不一定都是蔗糖,香料宝石象牙...嘿嘿!”
李景隆靠近些,贴着李至刚的耳朵,“海关上你要高抬手,地方上的课税司,你也要高抬手!”
说着,忽然又是一笑,“再跟你交个实底吧!其实这买卖,并不是独资的!”
顿时,李至刚警惕起来,“还有谁?”
“高丽的十五爷和二十一爷!”胡观开口,“大明朝宗室的全体爷们!”
李至刚想想,“那为何不走高丽那边的港口?”
“啧!”李景隆摇头,“大头是先卖给草原上,要走山西。弄高丽去,不是绕远了吗?”
说着,他拍拍李至刚的肩膀,“以行,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咱们也都是为国为了皇上!你看这忙?”
李至刚一咬牙,“我帮!”
说着,他皱眉道,“回去,我就开条子!不,你们想把货运到哪儿,我明儿就让那地儿的税官跟海关的人过来!”
“痛快!”胡观竖起大拇指,然后啪啪两声。
门外,一人进来,“爷,您吩咐!”
“上菜!”胡观笑道。
第397章
贺喜(1)“给四嫂道喜了!”
“给四嫂祝寿!”
“四嫂,祝您福如东海!”
一大早,朱高炽的王宅前的宾客就络绎不绝。
今日是朱高炽的母亲徐氏的寿辰,所以最先来的是在京的宗室,朱家爷们。
朱高炽一身吉服站在门口迎接,徐氏坐在二门里,笑呵呵的接受小叔子们的祝贺。
“给四婶儿叩头!”
“四婶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祝四娘您松鹤延年!”
除了小叔子们,还有皇孙一辈儿的藩王们,也就是朱棣的侄子辈儿。
忽然间之间,笑盈盈的徐氏忽感到几分萧索。
朱家,原本可不只是这点人呀!
皇上愣是把自己的叔叔辈都杀得差不多了,只留下这些听话的苟延残喘。
心中想到此处,徐氏不由得望向门外站在大门口迎客的长子,心中不胜感慨。
“幸亏....幸亏是不争了!不然...我们母子的下场又能好多少?”
今儿是徐氏的寿辰,除了宗室爷们之外,在京的公主驸马们,魏国公家郑国公家信国公家保国公家,还有京中世袭军侯之家也都悉数到场。
另外,由于朱高炽是大明朝南书房的首领大臣,位高权重,朝中诸公即便有碍着身份不能前来的,也都差人送了贺礼。
~
王宅的后院搭了戏台,花园之中正在准备酒宴。
前厅之中宾客满堂,满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女眷们带着孩子,浅声低语。无非是说谁家的孩子长的俊俏,谁谁又到了婚配的年龄。
男人们聚在一起,要么说的是前线的军情,要么说的是军中的趣事。但彼此之间,却不似女眷那样扎堆,而是泾渭分明。
朱高炽的瘸腿忙的脚不离地,一会在后院陪客,一会又要去前院儿接人。没一会,就满脑袋汗。
也不知脚疼的还是忙的
~~
“老身见过世子殿下!”
一辆马车停在朱高炽王宅前,待看清来人之后,朱高炽赶紧上前,搀扶着笑道,“老夫人,您可折煞晚辈了。快,里面请!”说着,回头吩咐道,“去通知母亲,承恩侯夫人到了!”
报信儿的下人一路飞奔,引得众宾客侧目。
皇后娘娘的母亲,承恩侯夫人都亲自来给徐氏贺寿了!
谁都明白,她必然是代表着皇后来的!
“下官赵石,见过殿下!”
跟在母亲身后的赵石,恭敬的朝朱高炽行礼。
“行了!”朱高炽摆手笑道,“你小子跟我还客套什么?”说着,摸摸赵石的脑袋,“你小子现在可是壮实了不少!”
赵石腼腆一笑,跟在母亲的身后朝后院走去。
而与此同时,徐氏带着一群公侯家的女眷迎接出来,众星捧月一般把承恩侯夫人赵氏簇拥在中间,连连笑语。
“妾身见过王妃娘娘!”
“哎!可不行呀!”徐氏可不托大,亲昵的扶着赵氏的手臂说道,“老姐姐,您这是打我的脸了!”
被这么多贵妇围着,赵氏很是受宠若惊,但心中始终想着自己丈夫临来时交待的话。
“记着,人家抬举你,不是因为你!承恩侯跟人家比算个屁呀!都没人家脚拇指盖儿大!”
“人家高看咱们一眼,是因为咱们女儿是皇后,外孙子是太子!别人越是客气,你也要越是客气!”
“我告诉你呀!你要是给我弄出来在外头找人笑话的事儿,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
“喲,这位就是府上的公子?”徐氏的目光,落在赵石的脸上,笑着问道。
从一进来,赵石就感觉无数道目光落在他的身上,都是那些贵妇们毫不掩饰好奇的打量。这些女子本就是公侯家的女眷,性子直爽泼辣,一边打量还一边窃窃私语。
他本就性子有些腼腆,此时被看的有些抬不起头来。
“晚辈赵石见过王妃娘娘!”赵石跪地行礼。
“快起来吧!”徐氏笑呵呵的,又瞅瞅赵石,随后对承恩侯夫人说道,“老姐姐,你家的公子长的可真俊俏,可定亲了没有?”
生了一双好儿女,是承恩侯夫人生平最大的幸事。
皇后赵宁儿自不用说了,是那种越看越是耐看的。儿子赵石小时候跟皮猴儿似的,成丁之后却是越发的俊朗...
“还没呢!”承恩侯夫人笑道。
一句话落地,顿时引得那些贵妇们的目光更加火辣直接了。
“你不急?”徐氏打趣。
赵氏马上道,“哪能不急呢!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大都能当爹了!”说着,叹口气,“可您也知道,我家这孩子的婚事,也不是我和他爹能做主的!我又不敢问!哎.....”
忽然间,周围那些贵妇们看着赵石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思量。
“母亲又露怯了!”赵石心中无奈暗道。
是,他的婚事是在等着宫里皇后娘娘发话。
可话不是这么说的呀!
什么叫你不敢问?外人听了,若是有那喜欢嚼舌头的,定要说姐姐当了皇后,把自家人治得服服帖帖的。
这可不是什么好话!
徐氏又看看赵石,开口对旁边道,“钦儿!”
“姑母!”一位英武的少年,从旁边过来。
正是徐辉祖的嫡长子徐钦。
“带着赵公子那边坐!”徐氏笑道,“他是客,让他跟咱家的孩子们亲近亲近!”
“是!”
徐钦一笑,对赵石道,“赵公子这边请!”
说着,他还做了个鬼脸。
都是京中的勋贵人家的子弟,二人其实早就认识。
若从父辈那边论的话,赵石的父亲赵思礼算不得大明朝顶尖的大贵族。别看他是皇后的父亲,但跟军功之家比起来,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可从赵石这辈开始论的话,他既是皇上的内弟,又是太子的舅舅。假以时日,他的地位定会在这些勋贵之家子弟之上。
其实少年的人的世界,跟成年人是一样的。
依旧是出身和关系,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