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67章

    “道爷我要钱没用!”席老道摇头,“再说了,道爷真要钱,还有你家皇上呢?”

    李景隆一笑,“可是,您欠皇上的人情,跟欠晚辈人情,是两回事呀!”

    席老道一愣,被绕进去了,“道爷欠你人情吗?”

    “您想想!”李景隆马上道,“您不是要开堂收徒吗?”

    “嗯!”席老道喝杯酒,“怎么地?”

    “要晚辈说,您老就不该收徒!”

    “咋?”席老道直接炸毛。

    “您应该直接建学堂呀!”李景隆正色道,“您这一身本事!哦,三五十个学生就都学了去?我跟您说,哪怕您身上的本事,丢了那么九牛一毛,都是罪过!”

    “那是!”席老道傲然道,“道爷我身上的,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玩意!”

    “万一失传了,您老心疼不?您老心疼倒是其次,您说了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玩意儿,对得起老祖宗吗?”李景隆又道。

    忽然,席老道愣住。

    口中带着几分自责,“是呀!哪怕失传了一样,都是对不起老祖宗呀!”

    “所以!”李景隆一拍大腿,“您收学生,不如直接开山立派!”

    “嗯?”席老道眼睛一亮。

    “晚辈在城外有庄子!大着呢,给您当学堂用!”李景隆拍着胸脯子,“是!可能那些读书人,看不起您这杂学,一般的老百姓家里也不愿意让孩子学这个.....”

    “之所以不愿意,一是短视,这玩意中不了状元!二呢,把孩子给您了,家里就少了个劳力!”

    “所以,只要您看上的孩子,觉得聪明伶俐的。直接我庄子上养着呀!他家里不同意,我给钱给到他同意!”

    “到时候,您的学堂弄他千八百个学生!”李景隆说着,咽口唾沫继续道,“之所以要弄那么多,一来是您老的绝活多!二来呢,毕竟像您老这样聪明绝对的人,古今少有!”

    “没人能把您一身的本事都学全了,所以咱们就多多益善!”李景隆又道,“您想想,先是千八百的学生,这千八百是不是能衍生出无数个千八百出来?”

    “到时候,您是不是祖师爷!”李景隆又道,“再过几十年,什么神农华佗扁鹊?您才是祖师爷,流芳千古呀!”

    滋!

    席老道干了一杯酒,眼中满是兴奋和憧憬。

    “办学要钱!”李景隆道,“钱,晚辈来出!学生,晚辈来养!方方面面的开销,晚辈来出!”

    “哎,您这学校,也不是没名目的!”李景隆又道,“更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轻视的!晚辈不是在督军府也有官职吗?”

    “就以督军府的名义帮您办!您的学生,打入学了,就是我大明朝军中的郎中!您想想,军中的郎中,那是活人无数呀!”

    “将来您和岳王爷关圣帝君在军中可就并列了!”

    “你这学校建起来,到时候晚辈拉着几位国公,还有宗室王爷给您镇场子!翰林院解学士,我让他给您写匾额.....”

    席老道陷入无限的憧憬和向往当中,眼睛都亮了。

    若真如李景隆所说....

    雁过留声雁过留名呀!

    谁不想名留千古,被后世尊圣呢!

    “好!”席老道一咬牙,“回头道爷就给你写方子!”说着,沉思片刻,“祖师爷传下的各种好方子,都给你!”

    “您老擎等着名利双收吧!”李景隆大笑道,“老神仙,您找学生,一个个找也费事!京营壮军之中,有许多少年资质都不错!”

    “都是我大明战死英烈的子侄,都是识文断字的好后生!”

    “啪!”

    李景隆一拍大腿,正色道,“干脆,您就去武学单独开一门课!”

    席老道的手有些哆嗦,“行吗?”

    武学,如今可是大明培养中级军校的顶尖学府呀!

    “您要不行,就没人行了!”李景隆笑道。

    ~~~

    “呼!”

    忽悠了许久,李景隆一脑门子汗,从屋里出来。

    刚走没几步,回头瞅瞅背后没人,一个拐弯走到僻静的地方。

    “皇上!”

    朱允熥慢条斯理的从拐角出来,也瞅瞅四周,“忽悠....说完了?”

    “老头答应了!”李景隆笑道。

    “老家伙!”朱允熥咧嘴,“平日那身本事,藏得严严实实的,这回我看你还外传不外传?早晚给你榨干净!”

    第421章

    皇上万岁(1)我们的历史,是一条璀璨的浩瀚银河。

    但,却也有很多东西,遗落在银河当中,被溶解被遗忘被毁灭。

    正如席老道所擅长的医术!

    我们典籍中所记载的外科手术,糖尿病截肢,比西方人落于文字之上,足足早了两百多年。

    “先用人参荣养汤,随用软绢条尺许缠裹黑色尽出好肉节上,以渐收紧扎之,庶不通行血络。”

    “次用利刀放准,依节切下,将手随浸甘草温汤中片时。其血不大多,其疼亦不大甚!”

    我们不但记载了,而且用后世人的医学标准来看,这就是一次合格的标准的外科手术。

    并且不单是外科手术,外科之前的准备,外科之后的术后,也都在各项典籍之中详细的记载。

    如何防止感染,如何消毒,如何去肿等等!

    不单是外科,早在隋唐时候,我们的医学家就提出了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然后根据这一特征,改善病人的饮食,控制病情。

    早在隋唐,我们的医学家就有了这样的认知,用最朴素的方法分析病人到底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而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医学家托马斯才发现,原来糖尿病患者的尿果然跟蜂蜜一样甜。

    许多人说,作为穿越者,我们要如何如何!

    但换个角度想想,保护我们伟大的祖先的伟大传承,让这种传承代代薪火相传,让我们的文明技艺不断的自然发展,直到有一天量变引起质变。

    这不是更难吗?

    传承这些技艺,让我们的民族,迎接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而不是舶来的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乃至社会革命!

    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

    秋雨之后,骤然变寒。

    好似一夜之间就冷了,宫中各处增了炭盆,乾清宫的坐基下,也烧起了火龙。

    而那御花园中的争奇斗艳的花卉,流连的翠鸟,游弋的锦鲤,更是都齐刷刷的偃旗息鼓。

    冬,来了!

    ~~

    乾清宫中,朱允熥依旧坐在他格外喜欢的,靠窗的位置。

    阳光从琉璃窗外打落,便带了色彩。

    更使得他身上红色缎子面的五爪金龙袍服,活灵活现。

    “皇上!”暖格外,辛彦德轻声禀告。

    “嗯!有事儿?”朱允熥低头,看着桌上的奏折。

    辛彦德顿了顿,“湖北武昌有贡礼送至了宫中!”

    “哦?”朱允熥微感意外,放下手中的朱笔,“不过年不过节的送哪门子的贡礼?”说着,皱眉道,“送的什么东西?”

    “回皇上!”辛彦德笑笑,“这礼,倒不是武昌府送的,而是...”说着,他抬头笑道,“武昌府也是受人所托,是一名叫徐平安的少年,托武昌府给您送的!”

    “哦?呵呵!”

    朱允熥顿时大笑,脑中浮现出那少年的赖皮样子,“这混小子,还是那么胆大包天,居然让武昌府帮他给朕送礼!”

    说着,又道,“送的什么?”

    辛彦德双手捧着一个信封,进了暖阁,把信封放在桌上笑道,“五斤孝感麻糖,五斤黄陂蜂蜜,两坛房县黄酒,襄阳大头菜,洪湖莲子,二十斤红藕....”

    “呵呵!”朱允熥又笑道,“别的还好,都是湖北特产。这藕有什么稀奇的,还专门送一回!”

    “那少年跟武昌说了!”辛彦德笑道,“天下到处都有藕,可老一辈人说,若是吃炖排骨,最好的藕,就是湖北的红藕,吃起来藕断丝连入口回味绵香!”

    “呵呵!”朱允熥又是一笑,“那就让御膳房今天加菜,朕试试他口中,这天下最好的红藕!”

    辛彦德看看皇帝的神色,笑道,“那臣斗胆,皇上能不能让御膳房多做些,臣也跟着沾沾光!”

    “哈哈!无妨......”说着,朱允熥忽然诧异道,“辛彦德!你平日跟谁都是板着脸!就算在朕面前也是公事公办,怎么今天笑的好像有喜事似的?”

    辛彦德闻言,郑重行礼,“天下臣民爱戴皇上,臣....俱有荣焉!”说着,他又正色道,“臣在南书房接到武昌知府的礼单时,第一反应就是直接发文申斥。”

    “训斥他滥用民力武力,企图逢迎讨好,是个投机取巧的幸进之徒!但,等臣看清事情的原委之后却觉得....”

    说着,他再次行礼,“百姓真心爱戴才有此举!臣.....身为大明之臣,亦有荣光之感!”

    “哈哈哈!”朱允熥大笑,“好好好!!难得,朕能从你口中听到几句好话!”说着,又道,“可惜呀!”

    “有何可惜?”辛彦德抬头道。

    “可惜送来的藕太少!你顶多分一小碗!”

    “一口汤足矣!”辛彦德笑道,“俱是百姓之爱也!”

    ~

    辛彦德退下之后,朱允熥缓缓拆开那封信。

    触入眼帘的,是一行还算得体的字迹。

    “皇上,您老人家好!”

    “草民徐平安给您叩头!”

    “受了您那么大的恩德,本来不敢打扰您!可是草民家里有喜事了,想着也给您带点喜气儿,让您跟着高兴高兴!”

    看到此处,朱允熥不禁微微一笑。

    信定是那小子找人写的,但字里行间这些有些随意的口吻,定是小子的语气无疑。

    “我家的老宅盖起来了!就在我爷爷和我爹留下的宅基地上!”

    “街坊四邻都来帮忙啦!常侯爷还给调了十几个工匠,半个月房子就起来了!比我爹以前盖的还排场!”

    “而且还没花多少钱,就是摆了三天的流水席,让街坊四邻吃了三天的炖肉蒸米饭。”

    “还有我家的汤包,现在武昌一绝!整日排号的人从早到晚。哎呀,我阿姐包包子,把肩头都包痛了哟,都要贴膏药了!”

    “阿姐说呀,做人不能忘本!我家有现在的好日子,都是皇上您给的,平安在这再给您磕头啦!”

    “嘿嘿,还有喜事!”

    “有媒婆呀,给我定亲了!定的是城里周家药铺的闺女。周郎中可是武昌有脸面的人,家赀万贯哩!”

    “他没儿子就那一个闺女,才十三岁长得那叫个俊哟!嘿嘿!媒婆说啦,我娶了那闺女,将来连人带家产,都是我的!”

    “不过我也不是吃绝户的人呀!我跟周郎中说好了,将来我和他闺女的大儿子,姓周!继承他周家的香火,怎么样?我讲究吧?”

    “哈哈!”读到此处,朱允熥忍不住笑起来,“臭小子!”

    “还有个喜事!我阿姐也要出嫁了!”

    读到此处,朱允熥脑中不由得浮现出那个秀丽的脸庞来。

    “是官府一位老大人给保的媒,这位老大人人挺好的,隔三差五就关照我家!”

    “他们衙门里正好有个秀才公,死了老婆。我阿姐是死了丈夫,正好凑一对儿!”

    “这信呀,就是我那将来的姐夫,亲手写的!字不错吧?哈哈!”

    “我这姐夫呀,胆子比针鼻儿还小。听说我要给您送礼写信,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提笔的时候手都在哆嗦.....”

    “哈哈!”朱允熥又忍不住摇头微笑。

    “我跟他说,这有啥害怕的,皇上您那么和气!再说我家现在的日子,都是皇上您给的,不给您送点礼,好像我忘恩负义似的!”

    “皇上,信就到这儿了。小二给您磕头了,要是您再哪天来武昌,我请您来我家的新房里住,您住主房!”

    “皇上万岁!”

    第422章

    皇上万岁(2)“臭小子!”

    放下信件,朱允熥心中暗道。

    作为皇帝,他很久没有这么发自内心的笑过了。

    徐平安的信很是随意,可对于皇帝来说,最难得拥有的就是这份随意。

    随意是真,装不出来的!

    “武昌知府也是个妙人!”朱允熥又心中暗道。

    起码这人不迂腐!

    投皇帝之所好,投得精彩投得妙投得恰到好处。

    想着,朱允熥拿起书架上,吏部官员的名册,查找起来。

    “原工部冶炼司主事,于文明复用,选为武昌知府!”

    铁铉就职湖广总督之后,湖广的官员大换血。他没有从其他地方选拔官员,而是跟户部商议之后,把一些洪武年间官声不错的官员,重新授官。

    “于文明!”朱允熥点点这个名字,继续往下看,“钱塘人,年五十三,先父前元杭州路大总管。其人为官清廉,操守端庄。”

    各部的主事正六品,其实就是科室处长一类的官职,但工部冶炼司的权力大,属于官小权重。

    从主事骤然提到一省首府的知府,绝对是高升中的高升。

    而且还是铁铉举荐的,想来必定有两把刷子。

    于是他放下名册,在御案上厚厚一摞的奏折中翻找。

    “臣武昌知府于文明奏....”

    这是一封朱允熥还没来及得看的奏章。

    打开一看,字迹赏心悦目。

    折子的内容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别的知府的奏章多是毫无价值的请安折,或是把地方上的事件好听的说给皇帝。

    可于文明的奏折却是直接开门见山,要修路!

    修河南和湖北交界处的路!

    而且不但提议修,还把各种预算都列了出来,可谓详细之至。甚至还在奏折中说,必不能有贪腐贪费之事。若有,甘愿受罚。

    “是个知道负责的人!”朱允熥心中又暗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