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91章

    平平无奇,但杀人无数。

    时间宝刀不知凡几,但有几把留世!

    而此刀如人,我非金非玉非宝石,但我经得起世间一切的磨炼!

    ~~

    朱允熥一手按刀,一手撩着自己的裙摆,缓缓走进奉天门前的门楼之中。

    “朕知伊等定然意外,奉天殿不在,为何朝会?”

    “朕当佩天子剑,为何佩刀?”

    皇帝的话,通过门楼的传音,层层叠叠传遍每个广场。

    “朕听说过,当年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登基的时候....一样没有奉天殿!甚至连百官坐的凳子都不够....”

    朱允熥又道,“朕更知道,当日太祖告皇帝登基时,也未曾佩剑。佩戴的,也是此刀...”

    “今日正式迁都于北京,再次建立宗庙。朕就是要效仿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告诉伊等大臣,告诉朕,还有朕的儿子,

    皇亲...”

    “大明....来之不易!”

    最后一句话,朱允熥近乎是喊出来的。

    “伊等心中定然不解,奉天殿为何如此?”

    朱允熥顿了顿,积蓄下力气积蓄道,“是朕让人拆的!因为朕觉得,汉白玉为基座,楠木为柱,耗费数十万金的奉天殿,不配我大明奉上天之意,治理人间,沟通天地祖宗的大殿....”

    “呜....”

    刹那间,听到这种近乎荒谬的话,群臣们几乎当场喧哗起来。

    “所以朕拆了他...”

    朱允熥一手按刀,一手撩开面前的十二旒....

    眯着眼,随着嘴唇的张合,唇上整齐又浓厚的短须上下起伏,使得他整个人的面容,越发的威严。

    “但朕,就在今日,要重建它....”

    说着,他的目光陡然射向武学生员那边。

    邓平按刀,大声喊道,“武学生员......因家中三代之内,有亲族战死,得蒙恩选进武学者向前三步...”

    轰!

    数百生员,齐齐上前,无一人落下。

    邓平继续大吼道,“武学生员,因父战死,蒙恩入武学者上前三步...”

    轰!

    又是齐齐上前,无一人留在原地。

    邓平顿了顿,用尽全身力气,“武学生员,有因兄战死,蒙恩入武学者上前三步...”

    轰!

    轰!

    轰!

    又是三步,他们距离皇帝很近了。

    近到他们可以看见皇帝的脸,近到皇帝应该可以看到他们额上的汗。

    广场上,鸦雀无声。

    邓平三问,生员们前进了九步。

    这九步代表着,眼前这些后生,他们的家族....每一代都有人为国战死!

    忽的,群臣的目光再度诧异起来。

    就见曹国公李景隆飞快的跑到一边,然后双手捧着一块砖,却好似捧着珍宝一样,献在皇帝的面前。

    而皇帝,也是郑重的接过,不住的用手摩挲。

    “朕命人在京城外,沿途设置大明英烈碑,上面篆刻当初跟随太祖高皇帝南征北战之英烈的名讳!”

    “朕要让他们被后人熟知铭记!有他们,才有我们的,大明!”

    “朕有命,砖厂铸造五万块刻着从洪武二十六年,朕亲征高丽起,二十多年的时间中,为大明戍边而死,开疆扩土而死的将士们的名讳的城砖!”

    朱允熥举起沉重的砖,“朕要把他们放在大明门的城楼上,让他们看着他们守护的中国!”

    “朕要用他们来盖奉天殿....让他们的英灵看着....”

    “我大明,万邦来贺!”

    说着,朱允熥再次撩开眼前的十二旒,看着手中砖上的字,大声道,“永昌四年,于北元会战,战死于塞外,连尸骨都没找回来的。故,大明会宁卫马队百户孙英之子,孙镗何在!”

    皇帝的话音落下,武学生员之中,一名涕泪交加站都站不稳,把嘴唇都咬出血的少年,嚎啕出列,“臣....孙镗....在...”

    “去!”

    朱允熥一指后面空空的奉天殿,“把你的父亲,安放到那.....”

    第287章

    日月永昌(1)“我大明,故桂林卫小旗陈百姓之子何在?”

    “我大明,故安东卫百户李保住之子何在?”

    “我大明,故肃州卫千户吴宝田之外孙何在?”

    奉天殿前的广场很大,大到一个人喊,即便是喊破喉咙,也不足以让声音在广场上回荡。

    所以,是徐钦郭珍为首的东宫侍卫们,在太子殿下的声音结束之时,马上大声的重复,使其声音延绵不绝。

    是的,念这些武学生员名字的人,从朱允熥变成了朱文奎。

    这像是一种传承,因为他们所念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一个个战死的名字,呼唤出来一名名武学的生员。

    这些年轻人或许早已忘了他们祖父,父亲,乃至兄长,舅舅外公姐夫等人的模样。

    但每当他们至亲的名字出现时,他们的脑中就会马上浮现出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的画面。

    他们的亲人,在边疆慷慨战死,马革裹尸。

    他们的亲人,尸骨泡在血色的湖水之中,双手紧握兵器。

    他们的亲人,至死依旧死死掐着敌人的脖颈,犹如怒目金刚。

    他们的亲人,至死头颅依旧对着回家的方向。

    他们的亲人,会在战死前高呼,身后就是大明,吾等没有退处....

    于是这些捧着刻有他们至亲名字的城砖的生员们,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可以即刻赴死的决然。

    于是这些面容还依旧稚嫩的武学生员们,眼眶中蕴含的泪变成了血。

    于是这些肩膀已如父辈般宽厚,甚至身躯更加魁梧的武学生员们,已开始幻想属于他们的那一天....

    属于他们的,战死的那天。

    属于他们的,被皇帝和太子念名字的那天。

    属于他们的,变成砖头然后被他们的后辈放在奉天殿前的那天。

    这些生员们,脚步颤抖。

    可捧着城砖的手,无比稳重。

    在工部官员的指引下,他们像是传说中上古之时,

    祭奠祖先的中华先民,虔诚的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和鲜血。

    “爹...”

    “大哥...”

    “舅舅....”

    热泪盈眶之下的喊声,从胸腔之中发出让人声嘶力竭。

    一名名生员把他们的至亲,堆放在了奉天殿的空地上。

    块块砖垒成了一个巨大的基座,在不久的将将来它们将撑起,奉天承运治理人间的大殿,

    奉天殿。

    ~

    风,无声自来。

    湛蓝的天空上,骤然涌出无数的云来。

    它们跟着风,掠过紫禁城的上空,掠过人间大地。

    然后又突然停住,就在这方寸之间的天空上,形成一团.....

    云层却没有遮住光,它像是无数依偎在一起的蒲公英,停留在人世间,不愿意被风吹走。

    数百武学生员静静的站着,他们狂热的看着那座大殿的,他们亲手堆积起来的地基。

    “将来...”

    朱允熥的面容,被十二旒遮挡。

    但声音被侍卫们传播,“将来,或许你们,也会在那!大明有你们,才是大明.....”

    瞬间,不单是那些武学生员们。

    就连久经沙场的将军武人勋贵,也都激动得不能自已。

    而那些觉察到皇帝的话很是不对的文官们,即便心中不安,也不敢在此时反驳。

    突然,武学生员之中,一名年轻的生员歇斯底里的呐喊。

    “吾愿为大明死....”

    他的声音,刹那间遍布各处。

    紧接着在所有目瞪口呆的目光中,那些武学生员们齐声呐喊吗,“我等愿为大明死....”

    “我等盼为大明死!”

    盼死!

    盼死!

    他们还很年轻,但已开始盼死了.....

    甚至那些武将们,也跟着轻声附和,“盼死...盼死....”

    “他们....”

    有些文官,情绪复杂的看着那些嘶吼的武学生员,年轻的侍卫还有贵族们,心中暗道。

    “他们.....好像....有点....傻呀!”

    “这么容易就.....盼死了?”

    “他们好像...有点....容易热血上头....”

    这些文官们想的没错。

    是的,那些嘶吼着的人跟他们比起来,是傻子。

    是呆子!

    是没读过书的。

    是不晓得大道理的。

    是不懂得世事的!

    可是他妈的他们不知道!

    这个国家,从古至今...

    从古到今一直守护这个国家的,就是他妈的一群傻子....

    一群努力的活着,没有思考。

    一群卑微的存在,没有地位。

    一群模糊的阶层,没有名字。

    一群浑浑噩噩,不知道各种大义。

    可是,他妈的!

    每当生死存亡关头,是他们...

    是他们默默无闻甚至毫无价值的死,一次次的力挽狂澜。

    甚至在死前,都不能饱餐。

    他们保护了我们的文明,保护了我们的传承,也保护了那些说他们是傻子的那群蛆....

    ~~

    盼死声中,各国使节闻声变色。

    那些被帝国吞并的西南小国的土司土王们,深深的低头。

    高丽交趾暹罗等国的遗老,心中万念俱灰。

    东瀛的使臣,欲哭无泪。

    吐蕃的使臣,如临大敌。

    西域的使臣,目瞪口呆。

    辽东各地的部族首领,双膝发软。

    大明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大明的人比他们还不怕死!

    ~~

    “今日....”

    朱允熥再度开口,“朕给你们一份殊荣...”

    说着,按着腰间长刀,大声道,“去城外列队,朕将第一份简约尔等!”

    而后,又对朱文奎还有公卿大臣们继续道,“随朕登城,阅兵!”

    ~~

    “万岁爷...”

    邓平指挥着礼舆,停在朱允熥身前。

    朱允熥却看都没看,大踏步朝前走。

    “其实朕,最不爱坐的就是这玩意!朕又不是娘们....”

    朱允熥话音刚落,就见曹国公李景隆不知从哪儿,牵着一匹纯白的战马过来。

    “皇上,臣给您持缰....”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