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微臣遵旨!”赵石面上异常谦恭,而后再次侧身,”吴镇台,您先请!
“哈哈哈!”
吴伦大笑,啪的一拍赵石的肩膀,把后者拍一个趔趄,“我先去了啊,晚上哥哥家里来,喝酒.....”
闻言,赵石心中一阵胆寒。
他跟吴伦回京这一路是走一路喝一路,吴伦纯纯一个大酒腻子......
~~
“小侯爷,这儿....”
眼见吴伦刚进去,赵石身后就响起声音。
“襄城伯...”
“哈哈哈!”邓平站在侍卫房门口,“快进来,外边冷!”
说着,对茶水房那边的杂役太监们喊道,“热茶,快点!”
侍卫房中也烧着地龙,屋内温暖如春。
除却邓平之外,还有几名穿着束腰贴里的内廷侍卫在。
赵石放眼看去,也都不是外人,都是他打小认识的。
镇西侯王徇,故沂国公的孙子金宣,外号金三儿。
另有大名公主之孙,李恪李信等。
“坐坐....”
邓平把一碟点心放在桌上,“饿了吧,先垫吧垫吧....这一路....”
说着,他忽见赵石郑重的站起来,弯腰长揖。
“你这是?”
屋内众勋贵侍卫纳闷。
“前些日子,家母病故,小子不在京师.....”
赵石一脸悲容,“但听闻诸位兄长都亲去吊唁......小子不胜感激!今日仓促之间,只能先给各位哥哥行个礼,来日在摆酒答谢....”
“嗨...说远啦!”
邓平的大手按着赵石的肩膀,让他坐下,“这不都是应该的吗?”说着,低声道,“还没回家?”
赵石摇摇头,“刚进通州,就接到圣旨要进宫...”
邓平点点头,又拍拍赵石的肩膀。
“当兵的就这样,皇命在身家里的事就顾不上了!”
说着,压低声音,“老夫人走的时候,我姐夫去主持的....老夫人有福气,没遭着罪!”
“多....多谢!”
赵石陡然哽咽。
邓平没说话,揉揉赵石的脖子。
然后忽的咧嘴一笑,“哎,哥几个,还记得以前小侯爷小时候不,瘦的跟小鸡仔似的....一只手就能拎起来!”
~~
和外边的侍卫房相比,乾清宫内就严肃许多。
吴伦在外边一副大老粗混不吝的模样,可跪在皇帝的御案前却是小心翼翼,连呼吸都变得精细起来。
“这十几年来,你先后历任缅甸,交趾,真腊等地总兵官,也是辛苦你了!”
厚厚的奏折挡着朱允熥的脸,挡不住他的声音。
“臣,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
吴伦叩首道,“臣所做的都是为国尽忠,为皇上分忧....”
“你杀良冒功也是为朕分忧....?”
朱允熥直接打断他,啪的一下一本奏折直接扔在了吴伦的脸上。
“以前还遮掩,现在连遮掩都不遮掩了!看看宣慰司总管,还有当地监察巡察御史弹你的折子?”
“纵容兵马士卒抢掠土人女子.......滥杀平民冒充匪徒...”
吴伦脑瓜子嗡的一下,“这事他们怎么知道....不是,他们诬陷臣呀...”
“哦,说你杀良冒功是诬陷你!”
朱允熥冷笑,“那你私下开采金矿总是真的吧?”
“没有没有!”
吴伦大声分辩道,“万岁爷,臣哪敢开金矿?那是您的金矿呀.....臣就是抓了一千多土人,让他们在河里淘金沙.....”
说着,他猛的察觉自己说错话了,赶紧闭嘴。
“那个....那个...”
“哪个?说呀!”朱允熥冷笑。
“那个..“
吴伦苦着脸,委屈道,“臣这些年老也不在家......郡主也走得早,留下几个儿女.....“
“孩子们大了,眼看也要成亲了....里里外外都得预备着将来的花费,您也知道咱们淮西人最看重脸面了!万一办的不好,孩子们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又赶上迁都......家里又要在北京置备宅院,购买田产......”
“闭嘴!”
朱允熥冷喝一声,“朕说一句,你一百句等着朕!”
“臣不敢!”吴伦赶紧叩头,“臣.....臣这些年做了不少坏事!而且臣还是...屡教不改,胆大包天.....”
“臣就是这仗着您心软.....仗着您以前总是夸奖臣....所以才得寸进尺,臣请万岁爷责罚臣....”
“哈!”
朱允熥都被气笑了。
“朕见过无耻的,没见过你这么无耻的。当着朕的面,说就是仗着朕才敢无法无天.....”
其实朱允熥也没打算重罚他,大明朝的各藩国驻军枯燥至极,不让他们做点出格的事儿,他们能把自己憋疯。
“明儿去兵部,交卸了差事!”
朱允熥又道,“以后怎么用你,朕还没想好!”
吴伦心里也明白,他这辈子恐怕再也没有去各藩国带兵的机会了。
倒不是他犯了那么多错,而是他在西南各藩中,当了近乎二十年之久的总兵官。
第369章
迷惑(2)但对他而言,这是好事。
他早就不想干了,那些破地方,连个像样的娘们都没有,弄再多钱有啥用?
现在也不是大明朝开国的时候了,他所谓的军功就是杀那些土人,远远够不上封爵的,那还折腾啥?
当个横行霸道的富贵闲人,那多舒坦?
“万岁爷.....”
吴伦笑着抬头,很是谄媚。
“嗯?”朱允熥皱眉道,“你还有事儿?”
“臣这不是这么多年才回来一回吗?”吴伦笑道,“臣想着,不得给您带点土特产啥的吗?哈哈.....那个,也不多,十辆马车......臣回头是送光禄寺去,还是直接送大内....”
说到此次,连忙摆手,“不值钱,绝对不值钱,就是些药材啦,名贵木材啦,玳瑁珍珠之类的.....”
“你....”
朱允熥叹口气,忽的心头火气。
又是一本奏折扔过去,啪的打在吴伦的脸上,“滚....”
“遵旨!”吴伦连滚带爬往后退。
“等会!”朱允熥又道,“你家老大多大了?”
“二十二了....您是不知道,臣这个愁呀....”
吴伦又开始委屈道,“他娘走的早,臣又在万里之外带兵,这孩子就失了管教......也没人知冷知热,到现在还没成亲.....”
“行行行!”
朱允熥赶紧摆手,“叫什么?”
“谁?臣儿子?”吴伦赶紧道,“吴琼....我哥哥家儿子叫吴璟....他们这一辈都是王字旁...”
“行行行!”
朱允熥长叹,“说起来也是朕堂姐的儿子...老大不小这么晃荡也不是回事.....”说着,顿了顿,“补个羽林卫世袭千户吧!”
吴伦顿时大喜,连忙叩首道,“臣替犬子,叩谢天恩!”
“去吧去吧去吧!”
朱允熥揉着太阳穴,挥手道。
~~
“这些杀才!”
朱允熥一想起边关那些将领们,就阵阵脑仁疼。
抬眼看下窗外,漫天大雪依稀有些要停的迹象,雪小了风也小了。
就这时,殿外响起叩拜的声音,“臣赵石,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进来!”
朱允熥走到暖阁的罗汉床前,盘腿坐下。
而后看着一身戎装从外边进来的赵石,笑道,“过来,坐朕身边来!”
“皇上....”
瞬间,赵石红了眼眶。
“坐坐!”
朱允熥笑道,“这一路,都还好吧!”
“托皇上的洪福,臣一路都好!”
赵石平复下心情,开口道,“臣与靖海军沿海路行进,所到之处百姓安乐,民生富足....”
“不说这些场面话!”
朱允熥摆摆手,顿了顿,“老二,没事吧!”
~
自己的儿子哪能不惦记呢!
只不过身为皇帝,这份惦记,必须要藏起来罢了!
赵石缓缓开口,“回皇上,刚出海的时候二爷倒是吐了几回.....”
“朕是问,他的....”
朱允熥说着,指了下自己的心口,“这里!”
“二爷一开始确实消沉....”
赵石正说着,突然发觉皇帝的左手始终攥成团,藏在矮桌下面。
“后来呢?”朱允熥又问。
赵石低声道,“后来也喝醉过几次....但....但没过几日就好了。”
“你劝了他?”朱允熥问。
“是二爷天性聪颖,性格刚毅!”
赵石顿了顿,“臣跟二爷说,大丈夫只要人还在.....就不怕没有翻身的日子!”
“哈哈!”朱允熥笑了起来。
“自怨自艾不是豪杰,那是娘们...”
赵石又道,“臣还说,二爷您还年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除了紫禁城,您不再是笼中鸟,封地的官兵百姓,都为您驱使....”
“您是混吃等死,还是要做让万岁爷引以为荣的大明贤王....都在您!”
“哈哈哈!”朱允熥又是大笑。
“然后,二爷又醉了!醉过之后跟臣说....”
赵石笑着张口,模仿着朱文圭的语气,“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一把铁刀一副残甲,南征北战十七年,给我等子孙,留下了万里河山.....”
“而今我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若是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愧对先祖!”
“他口气倒是不小!”
朱允熥笑笑。
赵石看了眼他的神色,低声道,“其实臣看着,二爷倒是有真本事的.......是个好样的,一般的孩子,在这个岁数,哪有他的之气?”
“呵呵!”
朱允熥又是笑笑,“你不用帮他说好话...”
说着,他笑容忽然消失不见,“那个....小年呢?”
赵石再次注意到,皇帝的左手猛的一颤。
他赶紧挪开目光,“三爷他.....安置在番禺了....改姓黄.....当地的锦衣卫给安置的......臣在旁看了,什么都不缺.....也不会缺的。”
“哦哦!”朱允熥又道,“他性子古怪偏激.....做个普通人....最好!”
说着,他看向赵石,“你先回家,明日朕有旨意给你!”
赵石起身,“遵旨!”
“何广义犯了罪.....朕革了他的职!”
朱允熥淡淡的说道,“锦衣卫都指挥使,你先兼着...”
咯噔...赵石心中一惊。
“你兼着的话...有些事,朕想知道,也更方便!”
~~
赵石怀着复杂的心情,出了乾清宫。
他想不明白,为何锦衣卫都指挥使一下落在他的头上。
但是,他隐约似乎也能明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