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一大口下肚,朱文奎惬意的长出一口气。“太子爷...”
郭珍返身从外头进来,笑道,“要不要弟兄们往里走走,听说里面有大虫.....”
“算了!”
朱文奎摆手道,“山林之王死于火枪之下,多少有些....太欺负人了!”
说着,又看向外边,“再说,倘若没有老虎。你们会不会故技重施?从外面弄来一头熊,恰好放在山林间,恰好挨着孤的帐篷?”
咚!
郭珍直接跪下,“太子爷,不是臣的主意,臣不敢欺瞒您...都是徐钦干的.....”
“呵!”朱文奎又是一笑,“你倒是撇清的快!”说着,顿了顿,“孤没有怪罪谁的意思!”
“臣是看您最近太累了....正好您今儿出来打猎,所以想着给您预备点新鲜玩意儿!”郭珍马上笑道。
朱文奎一口把杯中的酒喝干,擦下嘴,又笑道,“哦,这时候你又不撇清了?”
“臣一向无赖!”郭珍笑道,“要是您要罚,就都是徐钦那厮做的。要是您要赏,臣怎么也要厚着脸皮给自己脸上贴金...”
“哈哈哈哈!”
朱文奎大笑,转头对宦官金英说道,“给他也倒一杯...”
就这时,外边有宦官禀告,“太子爷,曹国公来了...”
~~
“老臣...”
“免礼看座!”朱文奎直接免了李景隆的叩拜,“来人,给曹国公茶...”
“殿下今日好雅兴...”
李景隆也是一身戎装,看上去老当益壮。
“试试新出的火枪,毕竟....国之重器。”
朱文奎站起身,把放在墙角,刚用过的火枪拿在手里。
“这枪比以前的火枪,威力大了不止一成....”
他调转枪口,眯着眼看着里面,“装填也方便,可就有一点,还是慢....”说着,笑道,“而且雨天,还是不便利....”
现在他手中的是火器铸造局,刚造出来的最新的火枪。
都说战争是最好的推动武器装备进化的方式,大明朝这些年大战小战不断,火器不断的更迭换代,精而又精。
他手中这支,所用的是定装尖头弹,枪膛之中带着膛线,用燧石代替了火绳。相比于老式火枪,更轻便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太子爷,说的是,臣回头就督促....”
“孤就是随口一说,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朱文奎打断李景隆,笑道,“孤对于火枪制造一窍不通,万不可因为孤的外行话,就让制造局走了弯路...”说着,他举枪瞄准,“而且孤也知道,这世上哪有没有缺点的武器.....下雨天别说火枪火炮,弓箭床弩一样受潮用不了...”
“太子爷英明!”李景隆笑着奉承道,“臣回头,一定把您的话,说给制造局上下...定能鼓舞人心!”
“哈!”
朱文奎又是一笑,“这火枪多久能成批的制造....”说着,顿了顿,“马上西域驻军轮换了,能不能给他们都装备上?”
“这个...”
李景隆沉吟片刻,正色道,“说实话,难!”
“仔细说!”朱文奎再次从侍卫的手中,接过冰镇的葡萄酿。
李景隆忽微微皱眉,“殿下,这酒...”
“你继续说...”
朱文奎压根就不愿意听他的啰嗦。
“是!”
李景隆顿了顿,开口道,“有三点难处,第一是枪管....工部所属的冶铁司,制的枪管很多都....不合格!一打就炸膛....所以,现在要用高丽的铁....高丽的煤....”
朱文奎沉思片刻,“不要在高丽设置冶炼厂....走海路运送铁料煤料直接到直沽.....若是觉得工部的冶炼司不尽心,那就把冶炼司划到铸造局名下....嗯,应该划过去,这样省去了那些官儿们扯皮....”
“不过...”他顿了顿,“这事,还是要跟庄亲王事先商议一下...”
“臣明白!”
李景隆郑重道,“另外第二点,就是这火枪之中内藏的弹簧...”
说着,苦笑道,“这东西虽小,但工艺繁琐...全靠老工匠手工制作,耗时日久。”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最后一点,从国朝兴火器以来,近三十年多年里,造了许多火枪火炮,各地军镇卫戍边军等,所用的火器颇为驳杂...”
“比如边军京营用的圆头弹火枪,地方的卫所还用着架子火绳枪,或者干脆就是老的三眼火铳....”
“所以...”
见李景隆忽然有些犯难,朱文奎喝口酒问道,“所以什么?”
李景隆起身,“所以万岁爷跟庄亲王还有臣等说,应先统一制式.....所谓统一制式,就是都用一样的!让火器铸造局,装备司等处....把所有的匠人,机械统一在一起,专门制造我大明各军通用的火枪火炮....”
“比如现在的尖头火枪,三斤小炮,十八斤大炮等....”
第14章
猎场(2)在李景隆说这些话的时候,朱文奎一直皱眉深思。
等对方说完许久,才舒展眉头。
“父皇说的有理...”
他缓缓道,“过去所制的火器确实太多太杂了,孤看过兵部五军都督府的奏报,每年光是这些火器的保养还有后勤供应等,就是个大数儿...”
“若统一制式,各制造司不但减少了没必要的支出,更是方便装备保养....也能减少耗费等...”
李景隆忙道,“殿下英明,老臣就没想到这点!”
“呵!”朱文奎淡淡一笑,微微摇头,“是父皇英明!有时候孤觉得自己算是...历练出来了。可有些事跟父皇一比,孤还是...”说着,大笑道,“嫩!”
闻言,李景隆低头,不敢接话。
时至今日,太子已成年,帝王之相初露峥嵘。早不是当初那个事事都要问询他的莽撞少年了。
所以二人之间君臣的等级变得更加森严,李景隆要更注意自己的言辞。再者这位皇太子跟皇帝是完全两个性格的人,相比于皇帝,这位太子爷更加难以揣摩,
也更不讲情面。
“听说...”
朱文奎又拿起火枪比划两下,“你跟父皇建议,让诸王回京!”
李景隆心中一惊,忙起身道,“老臣就是看万岁爷整日惆怅...想着大喜的日子,让万岁爷心中乐呵乐呵....这次万寿,老臣一手操办,诸王来京,沿途都是老臣亲自安排...”
朱文奎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李景隆说的很明白,那些藩王们回京就是祝寿来了...他会亲自盯着,保证不出乱子。
“天伦之乐....人所愿耳!”
朱文奎淡淡的说道,“当初老祖在的时候,经常把家字挂在嘴边.....他老人家常说,我朱家是天家不假,但是要做有人情味的天家。不能跟有些王八蛋皇帝似的,六亲不认...”
说着,看向李景隆,“你这个奏议好....父皇这几年确实郁郁寡欢,你能为父皇解忧,当记一大功!”
“老臣不敢!”李景隆郑重的说道,“老臣...侍奉了太祖高皇帝,侍奉了万岁爷,又侍奉着您,老臣就是盼着我大明好...”
“呵!”
朱文奎又是笑,“曹国公之心,孤知!”说着,
顿了顿,“一片赤子之心!”
忽的,李景隆心中的石头落地了。
自他跟皇帝说了奏请之后,其实心中一直忐忑着。
生怕太子爷那根弦搭错了,要迁怒于他。
“孤以前问过父皇,装备司有庄亲王在就行了,为何要单独把制造司拿出来给你....”
朱文奎又笑道,“你猜父皇怎么说?”
“这...臣实在不知!”
“父皇说,六斤那....李景隆那人看似没个章法,做事花里胡哨的。”
朱文奎又笑道,“其实心中最是有数,凡事都会遵从章程,绝不会乱来!第一,不乱伸手拿钱。第二,不乱说话外行指挥内行。第三,善于纳谏...”
突然之间,李景隆又是如坐针毡。
“老二回来?”朱文奎忽然问道.
李景隆忙道,“是!”
“老四也来...”
“对!”
“老三呢?”朱文奎又道,“孤知道他被放逐在了民间,一直过得还算...不错!”
“皇上没说三爷...”李景隆低声道,“主要就是皇子藩王们...万岁爷其实也想看看,那些没见过面的孙子孙女...”
“哦!”
朱文奎点头,“莫说父皇,孤也想见见侄子侄女们!”
说着,看向帐外,正在策马飞奔,练习骑术的几名侍卫。
“一转眼,孩子们也长大了!”
“你看...那是曹睿,徐盼....郭珍的儿子郭昌...平保儿的孙子平顺...”
“孤的表弟赵效国...赵效邦...”
“散骑舍人石亨..”
“张忠..”
说到此处,朱文奎笑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个都是好样的少年郎!孤看着他们,犹如看着自己的子侄!”
“呵,待孤的侄儿们都来了,但愿不要被这些少年郎们比了下去!”
李景隆沉吟片刻,低声道,“老臣,不知该不该说...”
“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朱文奎笑道。
“这些少年郎,自幼在太子爷您的身边,受您的教导..”
李景隆笑道,“他们本就是少年翘楚,经过您的教导,更是文武双全,人间难得!在臣看来,即便是藩王诸子,也未必能比得了他们...”
“好!”
忽的,朱文奎起身喝彩。
李景隆朝外看去,却是徐盼纵马嗖的一下,从栅栏上飞了过去,而后回头唰的一箭,正中郭昌抛出的移动靶的靶心。
“好功夫..”
李景隆也跟着喝彩,“老臣在这个年岁,可没有这样的能耐...”
“呵!”朱文奎又是笑笑,“东宫诸幼军当中,属徐盼最为出色....”说着,又是一笑,“有时候,孤都想夺自己儿子的所爱,让徐盼在孤的身边当差...”
这话,让李景隆再次低下头,不敢接茬儿。
“可惜呀...”朱文奎忽然叹息。
李景隆抬头,“太子爷为何叹气?”
“舅父家的表妹若不早夭,现在也十四了....”
朱文奎摇头道,“孤那表妹小时候就是美人胚子,若她还在,跟徐盼倒是良配...”
猛的,李景隆又是心中一惊。
忽然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只见数十骑兵,簇拥着一骑缓缓而来。
而在太子帐前的卫士们,也纷纷迎了过去。
“一哥儿来了...”
朱文奎的目光变得柔和许多,看着下马的少年笑道。
李景隆的目光,也看了过去。
一身猎装的皇太孙朱遵锦利索的跳下战马,一只神俊的海东青张开翅膀落在他肩头龙形吞肩兽上。
另有一只小巧的貂儿,在皇太孙腰间的袋子中飞快的探头,然后又藏了回去。
~~
“儿子见过父亲!”
“老臣见过皇太孙..”
“给一哥儿凉茶,要温的...手劲...”
朱文奎转头对宦官们吩咐,语气骤然严厉,“拿干净的鞋袜来,没见一哥儿的鞋湿了吗?”说着,看向儿子,“哪去了?”
一哥儿把海东青交给曹睿...
摸了下腰间的袋子,笑道,“儿子去抓兔子去了...”
“哈哈!”
朱文奎大笑,“可抓了多少?”
“五只...”一哥儿鼻尖还带着汗珠,“本来是六只,被巴图鲁吃了一只!”
他口中的巴图鲁,就是他的爱宠海东青,由海西女真供奉而来。
“五只不少了,够咱们爷俩晚上吃一顿!”
朱文奎又笑道,“正好儿,烤兔子配烧酒...”
一哥儿脸上的笑忽的消失了,“父亲,酒伤身的....您每日葡萄酿不离手晚上还喝烧酒...身子能吃得消吗?”
“你看!”
朱文奎也不气,转头对李景隆道,“他才多大,就开始管他爹了...”
李景隆一笑,没敢轻易接话。
“父皇已经许了,一哥儿现在跟着孤学习政务。”
朱文奎又道,“曹国公..”
“老臣在!”
“正好,你最近不是要跑各制造冶炼司吗?”朱文奎笑道,“带着一哥儿去见识见识....太祖高皇帝说的好,凡事不一定都要精通,但一定要知晓...多看看总没坏处!”
第15章
臭小子(1)夕阳远挂,大地一片金黄。
火上的兔子,也黄了!
侍卫和宦官们都站得远远的,皇太子朱文奎亲手持刀,割下一块表皮酥脆但也饱含汁水的兔腿肉,放在皇太孙朱遵锦的盘子中,“尝尝....看火候到了没有!”
一哥儿眉眼弯弯,低头吃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