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林萍萍酸得都冒苦水了。而且觉得林安安对她真是小气,在家里咋样都舍不得听,拿到学校来和大家一起听。对外人都比对自家人好。
可她现在也没勇气和林安安对抗了,甚至连怼嘴的想法都没了。
她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和林安安的差距了。
不止是打不过林安安,更是因为林安安的生活条件太高了。
她渐渐的意识到,安安再也不是和自己一起长大的,那个还不如自己的丫头了。
她更像是要飞走的白天鹅一样,总有一天,会飞到自己看不到的高度。
有了这样的意识,林萍萍反而对林安安的敌意也消失了,只剩下羡慕。
“为啥二叔不是我爸啊。”她苦涩的想着。
林安安有收音机的事儿,在学校也出名了。也都知道,她爸在首都当首长,为了支持她学习,连收音机都买了。
这也导致有时候班上听广播的时候,窗户外面还有别的班上的同学和老师站着听。
林安安在学校算是又出名了。
不过林安安也不怕这种高调。她这东西也不是偷的,不是抢的,是她爸给的。这谁都不能挑个错出来。
而且林安安这种高调,也让她在学校也更有威望了。
一些想搞霸凌的小垃圾,面对林安安的时候,更没脾气了。打也打不过,人家家里条件还好。也就是说甭管打输打赢了,反正都没自己的好处。所以倒是更没人敢招惹林安安了。
“看她那嘚瑟样儿!”许涛坐在位置上面,怒目看着林安安。
他最近可真是憋屈,上课不能说话,下课不能在教室打闹。要不然林安安都要教训她。
放学后也不能在学校欺负同学,只要被林安安知道了,又要来警告他。
偏偏许涛拿她没办法。打不过,而且就算打得过也不能打。人家家里是有实力的。
他爸都直接放话了,让他不要招惹林安安。
现在许涛对林安安是一肚子的闷气。
他就想不通了,以前那个老实的丫头,咋就变成这样呢?简直就是那戏文里面的小霸王了。
“不就是有个当兵的爸吗?有啥了不起的!”许涛吐槽,然后问身边的人,“咱们学校还有谁家里是当兵的?”
“没注意,回头打听打听?”跟着他胡混的男生道。
许涛点点头,然后继续趴下睡觉,准备等下课之后就赶紧跑路,这学不上也罢!
林安安摆弄了几天的收音机,发现这东西是真好。简直就是面对外界的一个窗口。足不出户也能知道外界很多信息。
林安安现在只要写完作业就会开始听收音机,各个频道都听。有讲故事的,有唱歌的,有宣传新出的政策,甚至连哪个百货商场有活动,也会在里面通知。而且靠着这个,林安安的俄语发音确实更加标准了。
认真算起来,她觉得这比自行车更有用。
老林家人这几天最喜欢的时光,也是林安安开收音机的时候。
真是吃饭都觉得香了几分。
甚至晚上吃饭的时候,连队里离得近的人家,也特意端着饭碗来老林家院子凑热闹。平日里最喜欢说话的人,这会儿都会闭着嘴认真听。
等听完之后,才敢小声说话讨论。
因为林安安不喜欢吵闹,她要学习。要是打扰了她,她就不让人听了。声音调小点儿,那谁都听不到了。
不知不觉的,林安安给队里人的印象也悄然的发生了改变。
觉得她本来就该过这样的日子的。以前真是太委屈了,这才是安安作为首长闺女,该过的日子。
又到了周末,林安安一早就出发,去县城拿自行车了。
因为要自己骑车回来,所以这回她就没租车去,而是自己去公社坐拖拉机去县城。
老林家人都带着复杂的心情期待着。
想看安安是不是真有自行车,又心里发酸。
第27章
车子早两天就到了县城百货了。高小翠都替林安安来看过两次了。那车可真是好看。让人看着就心动。
林安安来取车的时候,
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围过来看热闹。连来买东西的人也看热闹来了。心里计算着要是自己想买一辆,要攒钱攒多久。
林安安付了尾款,结算清楚。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
感觉也没那么惊喜。她总觉得这东西就是一个代步的,
没啥了不起的。除非哪天开上小汽车了,
才能激动一下。但是还是很高兴,以后就有个合适的代步工具了。
她骑上去踩了一圈,确实舒服。比之前那车骑着舒服多了。
这才是合适的代步工具啊。
“不错,真不错!”林安安越看越喜欢。
李春芳笑眯眯道,“咋样,我体默默无闻的付出呢。
那么多的军人,有人回来,有人没回来。
他们的军属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他们的亲人离开家庭,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但是这个家也就少了一个壮劳力。生活肯定有影响。
林常胜回来了,她都过得如此。那些没回来的,家里人又过得如何呢?
或者说,哪怕回来了,却已经不能正常劳动,不能养家了。家里人又过得如何呢?他们的牺牲,又有多少人会注意呢?林安安想着,如果真的能登报,让他们得到社会的关注,当地的干部主动的解决他们的困难。就比如她过去,如果队里那些干部愿意关注一下,也许她的日子也要好一些。
虽然不能将希望寄托于外人的身上,可是当自己人靠不住的时候,能得到一点外面的帮助也是好的。
林安安觉得,主人格那样的个性,真的很需要帮助。
林安安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
题材就从自己开始找,比如她的妈,比如她。她还准备找找公社其他军属,选取一下题材。开始也不用写多了。可以尝试一下这个题材是否好上报。如果真的被选上了,她可以出一个系列的。
就在林安安构思文章的时候,老林家终于收到了期盼的回信和包裹。
林长喜拿着一大包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安安要东西要到了,爹妈要东西也要到了。
只有自己和小兰要东西,那是一点都没有啊。连封信都不回。二嫂心里真没他们两口子。这些年那样讨好,真是白讨好了。
林长喜的心也冷了,他终于开始意识到,讨好二嫂真的是没啥用的。
要点东西都这样,难道还指望她以后能帮衬自家孩子吗?
以前林长喜以为自家是和二哥二嫂最亲的,也最能说得上话的。
或者还加上一个小妹。
但是现在的现实情况是直接给了林长喜一耳光,让他看清了现实。
可看清现实之后,他反而迷茫了。
看清有啥用呢?难道他还能咋样吗?还不是以后得指着二嫂他们帮衬?难道还能闹掰了?
林长喜真的挺难受的。
所以一直回到家里,脸上都没啥笑脸。
拉长的脸和家里人高兴的笑容形成鲜明对比。
朱小兰也没啥好脸色,特别是看到了包裹里面一堆东西,那心就特别不平衡,高兴不起来,只默然的站在边上。
吴秀红站在孙银花身边,“妈,好多东西啊。还是你说话有用。”
孙银花正得意呢,听到她这话,立马板着脸,“咋了,这时候知道我说话有用了?上次你欺负小环的时候,咋就没想着听我的呢?”
吴秀红尴尬,心说那能一样吗,小妹不当人,咱还不能还击了?嘴里却还是哄着,“那不都是太生气了吗?哎呀妈,咱不提了,看看老二给你寄了啥。”
孙银花也懒得和她扯过去的事儿。反正只要让家里人知道,自己还是一家之主就成了。她和老头子必须是家里地位最高的。
被儿媳妇一哄,又开开心心的就开始整理包裹了。
“这胶鞋不错,老头子,你穿合适啊。”
林水根将烟杆放在腰上面,然后笑眯眯的接过来,“正合适。”其实林常胜的脚比他大,鞋子自然也大一点,但是他说合适就合适。
孙银花又找到了袜子,帽子,衣服。
这些东西在首都的徐月英看来都是用不上的旧物。但是对于孙银花他们来说,这可都是有钱都买不着的好东西。
特别是现在贫穷的人家,几人冬天共穿一条棉裤都有的。物资匮乏,贫穷,这就是现状。
所以孙银花是真的挺满足的。
她还从里面找到一些吃的,包裹得很好。觉得应该是很贵的东西。
也对,这毕竟是城里寄过来的,能不贵吗?
孙银花觉得挺满足了。她身边的吴秀红也很满足,想找老太太要一双胶鞋给自己儿子穿,毕竟在县城那种地方上高中呢,不得撑场面吗?可不能给老三了。老爷子也不该穿,整天就在田地里,穿啥胶鞋啊。
看到家里人个个满足而幸福的笑容,朱小兰突然道,“妈,你们不是要生活费了吗,二嫂寄过来多少?”
这话立马给老太太提了个醒了。
还真是的,她刚刚还就满足了,幸好老三媳妇提醒了。
于是赶紧就打开写回来的信。让老三读一读。
林长喜接过来开始读。
信中先是表达对家里人的关心,对两老的惦记。然后说接到两老的信之后很担心两人的身体,就赶紧找了这些东西寄回来,希望能对家里有点帮助。至于钱方面,还要等等。
‘徐月英式’的卖惨哭穷是张嘴就来,先是说家里花销多大,然后又说好不容易攒点钱,就被安安要过去买车了,收音机都买不起,只能把家里的旧的寄过去了。本来还想寄钱的,如今每个月还要给安安二十的生活费,实在是负担太重了。
但是她和林常胜也不会不管老人的,这钱肯定会给的,只是要等等,等宽裕了再说。
这话里话外的,把事情就全怪到了林安安身上了。
要钱买车,买收音机,生活费……
家里钱全都给林安安花了,自然就没有给两老的钱了。
老家人心里默默一算,安安这可真是花不少钱。谁家也不能这么花啊。
孙银花当即就抱怨了,“这死丫头,真是要拖垮家里啊。她把钱都花完了,我和老头子倒是还排在她后面了。”
老太太是真的挺生气。她心里本来抱怨儿子和儿媳妇的,但是又不希望真的是儿子和儿媳妇不孝顺,只能给他们找理由。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如今儿媳妇找了个理由,就觉得很合理。
连林长福家的也信了。觉得也是这么回事,再阔气也不能像之前那样阔气啊,肯定是砸锅卖铁才能供得起安安。
只有林长喜两口子经常和二嫂打交道,有些了解她这个人。
二嫂那种人,咋可能砸锅卖铁供安安呢?
真要是那么好,早就接去了,还留在这里?
不过两人没打算掺和这个事儿,他们现在还没想好咋处理和二嫂的关系。
两口子没说啥,自然就让家里人自己猜测,然后自己心里不平衡。
本来他们就因为林安安过得太好,拥有的太多,心里不平衡了。这会儿有了徐月英这封信作为宣泄口,可不就觉得这果然是安安的错了吗?
比起相信林常胜不孝顺,老人家更希望是孙女要得太多了。只有这样,他们心里才会好受一些。
这也是精神上本能的自我保护了。反正这样舒坦些,他们就宁愿相信是这样的。潜意识中给自己一点希望。
于是两老心情很不好。
等林安安下午放学,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到了家里,就感受到了家里不同寻常的气氛。
再一观察,爷爷脚上穿着胶鞋。
再算算时间,林安安想到了某种可能了。
首都寄东西来了。
但是肯定没钱,或者钱很少。没达到家里的要求,所以这心情自然不好了。
可干嘛对她脸色不好啊?
难道是后妈把锅甩她身上来了?
林安安不动声色的将自行车推到自己房间里面放好。然后开始写作业。
看着林安安那自行车,老太太终于憋不住找林安安了,隔着窗户就和里面写作业的林安安道,“安安啊,奶你说个事儿。”
林安安抬起头道,“啥也不用说了,首都寄东西来了吧,东西不多,钱不够。然后还怪我?”
孙银花:……
林安安道,“我说啥你们肯定不信,反正我就只能证明给你们了。你先说说是个啥情况,收到多少东西?”
几句话,林安安就掌握了这场谈话的主动权。
孙银花不自觉的就回答了。寄来多少东西,然后没钱。然后就是信中说的理由。
林安安道,“这简直谎话连篇,也就骗骗你们了。知道你们在老家啥也不懂呢。”
孙银花不满道,“难道你就啥都懂了?你也没啥见识。”
“我咋没见识了?我在学校见识可多了。也在县城有熟人。人家告诉我大城市人啥生活水平了。不说我后妈的收入了,就说我爸的,接近两百的工资,你说这咋花得完?”
孙银花嘴唇动了动,“真有那么多?”
“你后妈说是你爸爸爱面子,在外面撑场面说的,没那么多。”
“放屁呢,这话能乱说的吗?我爸那级别不是假的,人家都知道的。工资标准也是固定的。我三叔都知道的。”
孙银花看向没说话的林长喜。“老三,是这样?”
林长喜本来不想卷入这场是非,但是话问自己头上来了,他也不敢说谎,“好像是这么回事。不过大城市花销确实多吧。听说那边用水都要花钱。”
“我爸天天在部队,吃部队喝部队的。住也是住的部队的。能有啥花销?家里就那么点人,能花多少钱?”
“所以说,人家没给你们钱,纯粹就是不舍得。不想给。”
“……”孙银花听着林安安的分析,心里又开始乱起来了。
林安安不给她反应的时间,继续道,“我说啥你们都不信,这样吧,我找他们继续开口要钱试试,你就知道他们有没有钱了。”
孙银花瞪眼,“你还准备开口?”
“这不是为了试探一下他们的孝心吗?”
孙银花听了心塞,但是也抱着怀疑的心态。她这孙女都要这么多了,把老二家都拖垮了,还能要来东西?
孙银花好奇,“你准备咋要钱?”
林安安疑惑道,“要钱很难吗,不是张嘴就行吗?”
“……”
“行了奶,你就放心吧,这钱我帮你们要。我开口比你们有分量,谁让林常胜是我爸呢。”
看着孙银花离开的背影,林安安笑了笑。成竹在胸。
说来说去,老林家人还是和林常胜生分了。
多年没见,身份上的转变,距离的隔绝,亲人之间肯定是和之前的感情不一样了。
加上这些年的通信似乎都被徐月英所掌控,所以老林家心中意识到的就是,徐月英的想法就是林常胜的想法。
特别是两老这种固有的思想,都不觉得儿媳妇能有啥能耐越过儿子当家做主。在他们的固有的老观念中,闺女补贴娘家得偷偷摸摸,但是儿子补贴爹妈,那是正大光明的,儿媳妇不可能,也没有权利去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