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章 会议风云

    国防工办的大会议室,空气都比外头沉几分。

    长条桌两边坐满了人,个个穿着板正,表情严肃,不是干部就是技术专家,肩上都扛着不轻的担子。

    王主任坐在主位上,手指头有节奏地敲着桌面。旁边几个是部里的头头脑脑。

    徐远山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他能感觉到,好几道目光跟探照灯似的往他身上扫。

    “同志们,今天这个会,主要是讨论一下咱们从老大哥那里引进的x型导弹仪表台,最近频繁出现的故障问题。”

    周立拿起一份文件,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组织了好几次攻关,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仪表台的精度直接影响制导效果,必须尽快解决!”

    他顿了顿,目光故意在屋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徐远山身上。

    “我们研究室新来的徐远山同志,虽然年轻,但在红星厂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技术能力。”周立的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让所有人都听清楚,

    他顿了顿,“所以,今天也想听听徐远山同志的高见。徐远山同志,你对这个x导弹仪表台的故障,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有什么解决方案?”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全聚焦到了徐远山身上。

    好些个老资格的工程师、研究员,眉头都皱了起来。

    这x导弹仪表台,他们研究了多久?图纸翻烂了,实验做了多少次?都没啃下来。

    让一个刚来没几天的毛头小子提方案?这不是开玩笑嘛!

    徐远山站起身,走到前面,拿起桌上的几张故障记录和测试数据看了看。

    脑子里,“超级技工能力”飞快运转,那些密密麻麻的俄文符号、曲线图、电路逻辑,瞬间变得清晰无比,问题的症结直接就跳了出来。

    “这个仪表台的故障,我看了一下记录,”徐远山开口“之前的排查方向,可能有点偏差。”

    他走到旁边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笔,刷刷刷几下,画出了一个简化的电路图,指着其中一个电容符号。

    “就是这个,c37滤波电容。它的设计容量和耐压是够的,但选用的是早期批次的国产件,对温度和震动应力比较敏感。原版设计用的是他们自己的军规级电容,性能冗余度更大。”

    “解决方案,”徐远山放下粉笔,斩钉截铁地说,“更换这个c37电容。用我们自己新研制的,性能更稳定的军规级聚丙烯薄膜电容替代,并且在它旁边并联一个陶瓷电容,这样,应该就能彻底解决精度漂移的问题。”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徐远山这一套分析和解决方案给震住了!

    太……太具体了!

    不光指出了问题点,连具体是哪个元件,什么原因,怎么解决,用什么替代,都说得一清二楚!

    这不像是临场发挥,倒像是他早就把这玩意儿研究透了!

    几个老工程师互相看了看,眼神里全是惊骇!他们搞了几个月都没头绪,这小子……就看了几眼数据,就找到病根了?还说得头头是道?

    王主任眼睛里闪着光,身体微微前倾,显然是被徐远山的分析吸引了。

    周立加重了语气:“这关系到国防项目,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搞什么大胆试验!万一弄巧成拙,把本来还能用的设备彻底搞坏了,这个责任谁来负?”

    这话问得相当尖锐,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徐远山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徐远山迎着周立的目光,毫不退缩。

    “周副主任,我不是凭空想象。”他拿起一支笔,走到旁边的小黑板前,刷刷几下,勾勒出一个简化的内部结构图。

    他转过身讲解的很细,十分钟后。

    他看着周立,也看着所有人:“这个方案,并不需要对核心电路和陀螺仪本身做大的改动,主要是外围的结构和散热优化。风险是可控的。而且,这些改动所需要的材料和技术,我们国内基本都能找到替代品或者自行加工解决,不依赖进口。”

    “你……”周立被徐远山这番有理有据、铿锵有力的话给噎得死死的。

    会议室里,其他人看向周立的眼神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用国产新元件替代,解决老毛病,这个方向是对的!”

    “说得好!”

    就在这时,主位上的王主任猛地一拍桌子,霍然站了起来!

    “技术攻关,就是要敢于探索,敢于尝试,敢于承担必要的风险!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我们还搞什么技术革新?还怎么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徐远山,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和信任。

    “徐远山同志提出的这个思路,非常新颖,非常有深度,也很有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认为极具价值,值得我们下大力气去深入研究和尝试!”

    他大手一挥,做出了决定。

    “徐远山同志!这个艰巨的任务,现在就正式交给你来牵头负责!需要什么人手,需要什么设备,需要什么权限,你列个单子,直接来找我!我们技术部,不,我们整个国防工办,都会全力支持你!只有一个要求,务必尽快拿出成果,彻底解决这个卡脖子的问题!”

    “是!保证完成任务!”徐远山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地回答。

    周立僵硬地坐在椅子上,脸色铁青得吓人,放在桌子下面的拳头捏得死死的,但他一个字也不敢再说。

    会议结束了。

    人们陆续走出会议室,看向徐远山的目光,已经彻底变了。

    从最初的怀疑、审视、看热闹,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敬佩和服气。

    这个年轻人,不光技术硬得吓人,那脑子转得也太快了,思路清晰,胆子还大得没边!真是个妖孽!

    徐远山心里头跟明镜似的,他知道,这只是跟周立交手的第一个回合。

    像周立这种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人,绝不会这么轻易就认输服软,后面肯定还会想别的法子来找麻烦。

    晚上回到家,推开门,一股淡淡的墨水味和纸张的味道扑面而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