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章 朗读会的规模

    杨翊这才知道,陈琪是打的这个主意。

    其实相较于历史系的其他学生,陈琪的英语水平已经很好了,不然他们导员刘琰也不会让他去给英语慢班代课。

    甚至在英语系,他的水平也是不错的。

    听何书琴说,陈琪之前就是要考英语系的,后来阴差阳错到了历史系。

    在杨翊看来,在师大读历史系肯定要比英语系好。

    师大的英语系跟其他学校比没什么优势,但是历史系跟中文系一样,是能坐二望一的存在。

    这年头,要读历史系,师大跟燕大二选一,选燕大的未必就比师大多。

    特别是这两年师大历史系主任白首彝正着手编《中国通史》,这对学生们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这套书肯定要编很多年,像陈琪他们这些学生,运气好的话能够从一开始就参与,等到书编完了,他们的学术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你怎么这么想要把英语学好,是还想去英语系么?或者是准备以后出国?“杨翊好奇问道。

    陈琪摇头,“自从读了历史系之后,我就再没想过去英语系的事情。而我之所以想要把英语学好,是因为黄教授跟我说,刘绪贻教授以及杨生茂教授他们正在筹备成立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他要带我一起参与美国史方面的研究。”

    “刘绪贻?杨生茂?”杨翊有些疑惑。

    因为给历史系代课,所以杨翊对历史系的老师们最了解,历史系的那些教授,他已经认识七七八八了,但是陈琪说的这两个教授他一个都没听过。

    至于陈琪口中的黄教授,应该说的是中国古代史研究室的黄安年教授。

    陈琪笑着解释,“刘绪贻教授是武大的,杨生茂教授是南开的,他们都主要研究美国史,过些天黄教授就要去江城参加筹备会议。”

    杨翊点点头,这么说的话,他就理解了。

    想要研究美国史,英语水平要求肯定很高。

    其实陈琪并不缺英语学习资源,英语慢班缺老师,不代表快班也缺老师,他们快班是有英语系老师来任课的。

    只是陈琪听了杨翊几节课,觉得杨翊的教学方法很特别,效率非常高。

    论英语水平,杨翊或许比不上英语系的老师,但是杨翊的课确实更容易让人听进去。

    对于陈琪的请求,杨翊琢磨了一会儿,还是决定答应。

    虽然给陈琪开小灶会花费他一点时间,但是陈琪这个人求知欲望强,为人又稳重踏实,加之陈琪之前给英语慢班带过一年课,平时也可以帮一帮他的忙。

    十一月份,杨翊准备给学生们来一次期中考试。

    教材可以让学生们抄,考试的试卷就不方便让学生们抄了。

    如果陈琪过来,杨翊可以把试题出好,然后让陈琪去刻蜡纸,油印试卷。

    还有,就像今天,让陈琪帮忙顶顶班。

    见杨翊沉默,陈琪有些急了,他以为是杨翊看不上那两包红梅烟,连忙开口,“杨老师,这烟可没有要买断知识的意思,以后绝对还会有。”

    杨翊笑了笑,将两包烟往回推了推,“陈琪同学,你这样求知若渴,我不答应都过意不去。至于这香烟,就算了,以后你提前半个小时来传达室,我给你开小灶。”

    “这……”

    “就按照我说的办吧。”杨翊怕陈琪不好意思拿,他直接将烟拿起来塞到了陈琪口袋里面,“不用不好意思。”

    摸着口袋里面的香烟,陈琪内心感慨。

    别看这小杨老师年纪不大,为人却十分有胸襟。

    这样的人竟然在学校当门卫,实在是难以理解。

    不过经历过动荡年代,陈琪看过的、听过的奇事不知凡几,这倒是不算什么了。

    就拿眼下的情况来说,堂堂师大,中国教育之典范,竟然连英语授课老师都找不到,这已经是荒天下大谬了。

    如此看来,让一个门卫来教英语,反倒是奇闻中的寻常事而已。

    “杨老师高风亮节,令人佩服……”

    杨翊连忙抬手,“抬举的话就不要说了,你是骑车来的吧?”

    话题转变如此之快,让陈琪有些措手不及。

    “呃……是啊,就停外面呢。”

    “车借我用一下,我一会儿去一趟玉渊潭公园。”

    原来是借车,陈琪笑道,“借车当然没问题,不过杨老师你也去玉渊潭公园?”

    昨晚陈琪可是听到了,何书琴他们今天都要去玉渊潭公园。

    “嗯,那里有诗歌朗读会,我也去凑凑热闹。”

    听杨翊这么说,陈琪看了眼桌角放着的那本《诗刊》。

    传达室的杂志报纸一大堆,什么样的都有,所以之前陈琪看到桌上放了本《诗刊》也没当回事,没想到杨翊竟然也关注诗歌。

    这小杨老师,真是越来越让人琢磨不透了。

    “杨老师,你平时还关注诗歌?”

    “就是瞎看看。”

    桌上的那本《诗刊》是十月最新一期,里面有杨翊投稿的那首《从前慢》,杂志还是徐帆友给送来的。

    杨翊没有多说,陈琪也就没有多问,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递给杨翊,“杨老师,这是车钥匙。”

    “多谢。”

    ……

    玉渊潭公园在西环路边上,西环路就是后来的西三环。

    如今燕京就“三环”这一条还没有封闭的环路,除了西边,其他几个方向都已经建设好了。

    西环规划已久,这段时间正在建设,估计用不了两年就能建好,完成环路的闭合,那以后,燕京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条“环”。

    杨翊以为玉渊潭公园挺好找的,毕竟是那么大的地方,但是骑着车在西边绕了半天,都没有找到。

    这附近到处都是环路施工的痕迹,明明知道玉渊潭就在这条路边上,但是怎么找就是找不到。

    后来还是碰到两个同样要去玉渊潭公园凑热闹的年轻人,杨翊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去的。

    要是早知道这么难找,杨翊就该跟何书琴他们一起。

    玉渊潭内湖泊分为东西两边,两湖中间铺了一条南北通道,湖内水清无草,还建有船坞,人工规划的痕迹明显。

    沿着两湖中间的通道往北边走,不一会儿就隐约听到人声。

    越往北走,声音就越大。

    等穿一片松树林,正好是跨过一个不算很陡的坡,来到一片“盆地”,杨翊被眼前的场面震惊了。

    这“盆地”不小,大概有两三个操场这么大,此时里面到处都是人。

    这规模,估计得有上千人了。

    在“盆地”北边的一个半坡上,两棵树中间,挂了一幅画,上面是一些歪歪扭扭的花草树木以及动物,画风颇为抽象。

    而这抽象画似乎是作为幕布,半坡就是舞台,挂幕布的其中一棵树上面绑着一个锈迹斑驳的铁皮喇叭,这会儿正“滋滋滋”的发出响声。

    看起来,诗歌朗诵会还没开始。

    “盆地”里面都是人,自行车不好往里面推,其他人的自行车也都停在“盆地”外围,杨翊便也找了个地方将自行车停下,又仔细地锁好。

    泊好车之后,杨翊站在盆地边缘朝里面看了一圈,他本想找找何书琴他们在哪儿,不过何书琴没看到,倒是先看到了北岛、芒克还有徐晓他们。

    因为他们就站在幕布的侧后方,旁边还围了一群人,十分显眼。

    在这样的场合,北岛他们就是明星一样的存在,身边围着一群人也很合理。

    就在杨翊考虑是不是要去跟北岛他们打个招呼的时候,身后传来何书琴惊讶的声音:“杨老师,你怎么来了?”

    杨翊转过头,见到了师大的学生们。

    除了历史系的几个学生,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都聚在一起。

    “我来凑凑热闹。”

    “杨老师你让人顶班,不会就是要参加诗歌朗读会吧。”何书琴笑着问道。

    “嗯。”杨翊点点头。

    “那早说啊,我们一起过来。”胡鹏笑呵呵地说道,“杨老师你来迟了,刚才小于还带我们去跟北岛他们打了招呼呢。”

    杨翊笑道,“那太遗憾了。”

    小于全名于升,是历史系年纪最小的学生,今年只有十七岁。

    去年他们入校的时候,小于十六岁,胡鹏三十二,后者岁数正好是前者的两倍。

    这孩子心眼也实,听杨翊说“遗憾”,就热情地拉着杨翊往舞台的方向走,“走,杨老师,我带你去见见北岛哥他们。”

    杨翊正想拒绝,旁边胡鹏倒是来劲了,拉着杨翊另一只胳膊,“走,给他们介绍介绍,咱们的英语老师。”

    对于英语老师是个门卫这事,胡鹏他们这些学生一点都不以为耻,反而觉得有趣,甚至还有点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的浪漫。

    看看,这就是我们师大!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不管是谁,只要“闻道先乎吾”就能成为我的老师。

    杨翊个子挺高,有一米八出头,虽然偏瘦,但是精瘦能干,力气不算小,小于是个弱鸡,被他拉着,杨翊随手就能挣脱。

    但是胡鹏是个双开门大汉,听说去年秋季运动会他一鸣惊人,直接破了学校的铅球记录。

    今年运动会的铅球项目,他也是势在必得。

    被胡鹏拉着,杨翊能明显感觉到自己与他力量上的差距。

    挣不脱,便不挣了,反正杨翊原本也打算要去跟北岛他们打个招呼。

    北岛正在跟徐晓等人说话,余光一瞥,便见到刚才师大的几个同学簇拥着一个瘦高个年轻人朝这边来。

    而这年轻人他还认识,正是师大的门卫。

    徐晓看到北岛的眼神,也转过头来,见到自己的那些师弟师妹们带着小杨老师朝这边走来。

    她还没开口,北岛却先开了口,“翊哥,你也来了啊。”

    他这声翊哥,让旁边的人下巴掉了一地。

    “你叫他什么?”徐晓目瞪口呆地问道。

    北岛笑呵呵地说,“我前段时间刚认的哥哥,翊哥。”

    他这话自然是在调侃杨翊,不过杨翊却笑呵呵地说道,“小赵,别来无恙。”

    杨翊叫自己小赵,北岛倒是不以为忤,不过旁边的芒克却有些听下去,眯眼笑道,“杨师傅,好久不见,我们可是等了你的稿子好久了。”

    芒克还记得之前杨翊问稿费的事情,当时北岛许诺杨翊,只要杨翊有好的稿子,就能给他稿费。

    后来北岛还念叨了一段时间,不过一直没有等到杨翊的稿子,编委的其他人都说北岛想要从杨翊手里收稿子,实在是天方夜谭。

    芒克说这话,自然有嘲讽的意思,他是看不惯杨翊叫北岛“小赵”。

    这么明显的嘲讽,谁都能听得出来,北岛连忙打圆场,笑道,“翊哥,我们杂志最近一段时间确实缺稿子,你要是有好的稿子,不妨拿来看看。”

    杨翊当然也知道芒克在嘲讽自己,但是他没当回事,只是笑着说道,“之前是有稿子,不过现在没有了。”

    “嘁——”

    芒克从鼻子里面发出一声嗤笑,显然质疑杨翊这话的真实性,北岛连忙拉了拉他的胳膊。

    随即北岛又白了芒克一眼,心说芒克年近而立,却是孩子心性,这有什么好跟人计较的,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

    而且人家也不是恶意,就是顺着自己的话开个玩笑。

    “那太可惜了,以后还希望给我们《今天》一个机会。”北岛笑了笑,又问,“翊哥今天可要上台给我们分享最近在读的诗?”

    杨翊摇头,“我就是来凑凑热闹。”

    “嗯,你们如果谁要想上台读诗的话,只管提出来,我们可以给你们安排。师大对《今天》的支持,我们一直记在心中。”

    杨翊看了看北岛旁边的徐晓,他知道北岛口中的“支持”指的肯定不是夏天他给他们放行的事情,应该是徐晓在其中起到了特别的作用。

    徐晓能帮助到《今天》,也在情理之中。

    她是中文系学生会的成员,又参与《初航》的编辑,平时能够接触到学校印刷厂,为《今天》的印刷工作提供助力。

    事实上,杨翊猜的没错,《今天》后来的铅印封面,就是徐晓帮忙弄的介绍信在师大印的。

    听到北岛这话,胡鹏兴奋地说道,“北岛哥,我可以上台么?”

    北岛看了眼胡鹏,点头,“当然可以,等到朗读会开始的时候,你直接过来就行。”

    随后他又看了看周围,指着一个皮肤黝黑的瘦高个说,“到时候你就排在他后面吧。”

    那瘦高个听到北岛的安排,歪着嘴笑道,“兄弟,你要不想在我后面,到我前面也行。”

    “不用,不用,我在后面就行。”胡鹏连连摆手。

    北岛笑道,“一会儿我肯定比较忙,凯歌你照顾一下这个老……哥。”

    他认真看了看胡鹏,还是把到嘴边的“老弟”改成了“老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