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22章 提前发售的《今天》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章 提前发售的《今天》

    “导员看到这份成绩单,肯定很高兴。”陈琪用手点着成绩单,“像于升、何书琴他们几个,进步简直飞速。不过也可以理解,这两个月,他们在这里待的时间也最长。”

    特别是上次从玉渊潭公园回来之后,胡鹏他们几个天天就跟住在传达室了一样,只要没课,就往传达室跑。

    现如今,杨翊的工作,至少有百分之六十被于升他们几个给分担了。

    陈琪也好奇,为什么从玉渊潭公园回来之后,于升他们对杨翊的态度也有了变化。

    相较于之前,他们明显更尊重杨翊了。

    在玉渊潭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于升他们回来都没说。

    还有徐晓,自从玉渊潭公园读诗会之后,莫名其妙地也经常往传达室跑。

    杨翊点头,“刘老师说,考试成绩出来之后,跟她说一声,陈琪你帮我把成绩单送过去吧。”

    “没问题,我抄一份送过去。”

    当即陈琪把成绩单抄了一份,兴冲冲地跑去找刘琰报喜了。

    ……

    刘琰跟爱人在家刚吃完饭,就听到有人敲门。

    “谁啊。”

    “刘老师,是我,陈琪。”

    “来了。”

    刘琰起身去把门打开,笑道,“来帮杨老师报成绩的吧?进来吧。”

    “是的。”陈琪进了屋,看到刘琰爱人也在,笑着打招呼,“袁老师。”

    “嗯,陈琪来啦。”

    刘琰的爱人叫袁田,在中文系任教,因为陈琪之前在帮忙教英语慢班,经常来找刘琰,所以他也认识。

    “这次大家考得怎么样?”

    陈琪笑着将成绩单递过去,“刘老师过目。”

    看到陈琪脸上的笑容,刘琰就知道慢班的学生这次应该考的不错。

    接过成绩单,刘琰大概扫了一眼,随即挑起了眉毛,“还不错嘛。”

    其实刘琰的评价已经非常保守了,杨翊出的那套试卷她是看过的,有些难度,如果是之前的慢班学生们来考,恐怕都没有能及格的。

    而现在,考最高的于升竟然有八十多分。

    超过七十分的有两个,超过六十分的也有五个。

    看了一圈,刘琰又找到了李环的成绩。

    只有四十多分,刘琰倒也不意外,按照李环的水平,考这个成绩也正常。

    这次刘琰让李环他们一起参加考试,可不是考虑班级团结,而是想让李环他们看看,慢班的其他同学跟着杨翊一起上课,成绩都有进步。

    如此一来,或许李环他们就能主动去传达室听课了。

    刘琰毕竟是历史系的导员,自然希望系里面每个学生都能好。

    只不过,于升他们考得太高,刘琰倒要担心李环他们几个受不住打击。

    这时袁田凑过头来,看到成绩单上的分数,问道,“这试卷难度怎么样?”

    “挺高的,拿给中班考,也不会好太多。”

    袁田诧异道,“东门的小杨,教学上竟然有一套?”

    杨翊给历史系英语慢班代英语课的事情,有段时间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袁田跟刘琰又是夫妻,自然知道。

    只是关于杨翊的教学水平,一直也没人说过,袁田当然不清楚。

    因此得知历史系英语慢班进步神速,袁田十分惊讶。

    陈琪兴奋地说道,“杨老师教学何止有一套,简直有好几套,只要学生愿意学,杨老师有的是高效办法把知识塞进学生脑子里面去。”

    “看来你这个原英语慢班代课老师,也被他征服了嘛。”袁田饶有兴致地看着陈琪。

    说起自己之前给慢班代课的事情,陈琪有些不好意思,“我那水平,实在耽误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好在这学期杨老师来了,不然同学们被我耽误的更多。”

    刘琰摆摆手,“你也不用妄自菲薄,去年一年,你不辞辛苦,帮了同学们很多。你做的那些事情,我看在眼里,同学们也都看在眼里。”

    “陈琪同学还是很不错的,不然刘老师当时也不会找你给英语慢班代课。”袁田夸了一句陈琪,又笑道,“既然小杨老师的教学水平这么高,我看不如把我们系的那几个学生也收了吧。”

    78中文系也有英语快中慢班,不过后来因为分配实在不匀,加上缺英语老师,就缩减成了快、中两个班。

    虽然是两个班,但中班的学生之间水平差距很大,其中有几个学生一直在班里面吊车尾。

    这几个学生学习热情倒是挺高的,但基础实在太差,而中班的教学也不可能为了他们几个放慢教学进度。

    中班的课听不懂,他们学得就慢,然后就更听不懂,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老师们也想给这些差生补补课,但实在是精力有限。

    既然师大的公共英语教学资源有限,那么仅有的那些老师就会被当成牛马来用,给学生们正常上课已然快要顾不过来,哪还有时间能够顾得上给差生们开小灶。

    刘琰瞥了丈夫一眼,“小杨是我们历史系特聘的英语老师,流程也是从我们历史系走的,跟你们中文系有什么关系?”

    袁田做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刘琰同志,对于你如此狭隘的思想,我必须予以严厉批评。咱们师大值此艰难之际,正该勠力同心,相帮相助,互通有无。小杨如此杰出的英语老师,是学校优秀且稀有的公共教学资源,就因为你们自私地留在历史系里面,不与其他系共享,让许多同学错失了获得进步的机会。”

    “别跟我唱高调。”刘琰压根不吃丈夫这一套,“小杨老师现在已经身兼两职,再把你们系的学生塞去,他怎么忙得过来?再说了,传达室就那么点儿大,人多了,上课也坐不下。”

    “我看传达室收拾收拾,坐一百多人没问题。”

    “胡说八道。”

    “就算坐不下一百多人,多我们中文系的几个学生也肯定没问题。”

    “我历史系的学生都没上齐呢。”

    “你们历史系的那几个,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去,管他们干什么?要把教学资源留给愿意学习的人。那些不愿意学习的人,就不配享受教育资源。”

    “你这是兽道,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说到这里,刘琰的声音忽然提高了分贝。

    见两人像是要真吵起来,陈琪连忙说道,“刘老师,我还有点事情,先回去了。”

    刘琰立马叫住他,“你回去之后,把成绩单公布一下。”

    “怎么个公布法?一个一个通知还是……”

    “就贴在宿舍楼下的公告栏上,让大家都能看到。”

    袁田立马插话道,“你还说我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你也没好到哪儿去!”

    刘琰乜了他一眼,“有你什么事。”

    “我是戳破你的双重标准……”

    “刘老师,袁老师,我先走了。”

    陈琪撂下一句,转身就走,这次他根本不给刘琰叫住他的机会。

    这俩夫妻吵架,他见过多次。

    一开始还觉得颇有意思,后来经常被殃及池鱼,便再也不敢旁观了。

    回到宿舍,陈琪从隔壁宿舍借来了浆糊,将成绩单给贴在了宿舍楼下面的公告栏里面。

    贴之前,他还在成绩单页眉上写了“历史系英语慢班1979年秋期中考试排名”。

    陈琪这边还没贴完,几个路过的学生就凑了过来,想看看是贴什么。

    学生们兴冲冲地过来看,看完之后,都有些失望。

    “嘁,一个破期中考试成绩有什么好贴的。”

    “还是慢班的。”

    也有人看到英语慢班,想到了什么。

    “哦,历史系的英语慢班,就是东门杨师傅教的那个吧。”

    有人提了,其他人也想了起来。

    “是哦,天天晚上看东门传达室都在上英语课。”

    “这是学校的什么试点改革项目么?期中考试成绩还要贴出来。”

    “那可说不好。”

    “这成绩看着也不怎么样。”

    “慢班的成绩,能有多少,我看有人能考七八十分,大概是比之前要好一些。”

    ……

    学生们议论纷纷,陈琪没管,贴完一处,又跑其他地方去了。

    刘琰说贴告示,也没说要贴几处,陈琪干脆把几栋主要的楼前都贴完,让大家路过都看看。

    的办公室里。

    老先生正埋着头看文献,听到动静,抬头看到是袁田,笑呵呵地问,“袁老师,来我这儿,有何贵干?”

    肖章是古汉语方面的专家,今年已然七十,却仍坚持在教育一线。

    在师大,这样的老先生很多,因为动荡多年,蹉跎颇多,后进之辈未能顶上来,他们只能继续发光发热。

    虽然老先生已经七十岁,但精力尚可,任中文系主任这么多年,学术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落下来,最近他正在准备自己的新书《训诂研究》。

    “肖先生,我想问问,能不能把我们系78级的几个学生,调到78历史系英语慢班上课。”袁田开门见山道,他知道肖先生脾性,所以没有绕一点弯子。

    老先生用笔挠了挠脑袋上的地中海,疑惑道,“袁老师你把我给说糊涂了,咱们系的学生,怎么要去历史系上课?”

    “这不是英语老师不够嘛,我们系有几个学生英语成绩一直都是老大难问题,如今历史系那边英语教学成果显著,我想着不如求助他们。”袁田笑着解释。

    “哦,是有听说他们系的英语慢班成绩不错。”

    陈琪把英语慢班的成绩贴的到处都是,学校里面关于这事的讨论也就多了起来,肖章也有所耳闻。

    “不过。”老先生又说道,“78历史系的导员刘琰不是你爱人么?这事你跟她说不就行了?何必再来找我?”

    袁田一脸正色道,“肖先生,公是公,私是私,工作上的事情,哪有我们夫妻俩关起门讨论的道理,自然是要来请示领导,由领导定夺。”

    “袁老师你有这个觉悟,值得表扬。”肖章夸了一句。

    殊不知,袁田倒是想要关起门来讨论,问题是关起门没有谈妥,只能来求助领导了。

    “就是要麻烦肖先生你费心了。”

    “没事,我去跟白主任沟通一下。”

    “多谢。”

    肖章摆摆手,“不必谢我,我们都是为了学生好。”

    “我是替学生们谢肖先生的。”

    ……

    当天晚上,杨翊看着满满当当的传达室,表情十分复杂。

    英语慢班原先没来的七个人,除了李环依旧没来,其他六个人这次都来了。

    另外还有中文系的六个人,今天总共来了二十八个人学生,再加上他、陈琪跟徐晓,小小的传达室,挤了超过三十个人。

    多了这么多学生,杨翊一点没有担心。

    看似学生变多,教学任务变重,实则是有了更多的人来给他分担传达室工作了。

    而且杨翊一直都认为,不管干什么,要是不会带团队,早晚把自己给累死。

    教书也是如此,既然于升、何书琴他们最近进步很快,基础也比同班的其他学生扎实,不如就把教学任务分担一些给他们。

    让于升他们教其他学生,真正能够做到教学相长,他只要在旁边偶尔指导一下便可。

    因为团队已经建立起来,“东门英语培训班”的运转十分流畅。

    而于升、何书琴他们分担了教学任务之后,不仅没觉得累,积极性反而更高。

    很多新的知识点,原本他们只学到八九十分就已经满足,现在倒好,一定要学明白、学透彻了才行。

    因为只有学明白了,教其他同学的时候心里才有底气,不至于出丑。

    杨翊在师大的日子也是越发惬意,传达室的工作压根不需要他自己动手。

    每天从早上六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都有学生来帮忙。

    陈琪甚至还把每个学生的空闲时间记下来,做成了一张时间表,让大家轮流去杨翊那里帮忙,就跟上班似的。

    人一轻松,时间就会变得很快。

    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一月二十一日。

    自杨翊来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他也陪着师大,从夏天走到了冬天。

    这一天,燕京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还是这一天,原本计划十二月发行的第六期《今天》,提前发售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