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重八,要不咱们问问平安?
陈平安见老黄头如此给脸不要脸,当即嘿嘿一笑道。“巧了,我也忘了!”
“嘿嘿嘿!”
“滚!”
老朱没好气的瞪了陈平安一眼,然后端起饭碗干饭。陈平安也不以为意,只是厚着脸皮吃饭。
马皇后见陈平安吃的如此狼吞虎咽,当场慈母心肠泛滥,不断的给他夹菜。甚至连大孙子最爱的鸡腿,都让她夹进了陈平安的碗里。
“平安,多吃点,锅里还有哩!”
“嗯嗯……”
“平安郎,要不你家以后就别开火了,天天到饭点就来干娘这儿,跟干娘家一起吃算了!”
“好啊!”
“我明天先拿两担大米,权当伙食费了!”
马皇后闻言不悦的瞪了陈平安一眼。
“放屁!”
“咱家还差你这点吃食?”
“你要是敢送大米过来,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老朱听到两人的对话不屑的撇撇嘴。
“臭小子,你以为谁都有资格吃你干娘做的饭哩?”
“你还想给钱给粮?”
“咱告诉你,换成旁人给命都不行!”
“不过你也不用觉得亏欠,你只要好好教导咱家的两个小孙孙,就是对你干娘最大的感恩啦!”
陈平安听到这话当即点点头。
“请二老放心,我一定将长寿、长生当成自家孩子教导!”
老朱和马皇后听到这话都非常开心,他们可是知道陈平安的学问的,他若是真倾囊相授那是自家孩子的造化。
“你们两个傻憨憨,还不赶紧起来给老师行礼!”
“诺!”
“平安郎,若是咱家的两个孙子不听话,你尽管打、尽管骂,不用顾念我们老两口的情面!”
“嗯嗯嗯……”
“干娘您就放心吧,您家这两个孙子聪明着呢,比村里其他孩子聪明多了!”
老朱听到这话开心的见眉不见眼,哪怕他贵为真龙天子也非常乐意听到别人夸奖自己大孙,尤其是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情况下。
“你给咱说说,他们俩咋个聪明劲?”
“嗯……”
“长寿这孩子有灵性,任何东西只要一教就会。长生这孩子记性好,背诵东西非常快。”
“若不是晚辈不擅长科举制艺,晚辈都想教长生学习写八股文了!”
“要不这样吧,我给长生这孩子修书一封,让他去京城找我恩师刘伯温。我恩师刘伯温亲自参与了咱大明的科举制度设计,想来教授长生写八股应该没问题!”
虽然老朱对陈平安一直不怎么客气,但当他听到陈平安如此安排,甚至不惜动用自己恩师的人脉给自家孙儿铺路之时,老脸也不禁有些动容。
这孩子可交,是真心待自家孙儿的!
马皇后也非常感动,她太知道陈平安这孩子的心防有多深了。现在他能如此推心置腹的给自家小孙子谋出路,可见他是真心待自家孙儿如子侄的。
“陈平安,多谢你了。”
“不过科举制艺就算了,我们这等人家不求科举当官,只求安安稳稳……”
“哦……”
虽然陈平安心里早有预料,但亲眼见到老黄头一家不将科举放在眼中还是有点惊讶。
这家到底啥来头呀,竟然连考科举都不当回事?
“平安郎,你刚刚说长生适合考科举,你还没说长寿这孩子适合啥呢?”
“长寿这孩子呀……”
陈平安说到这儿有些迟疑,略微思索了一下道。
“长生这孩子非常聪明,且有责任和担当。至于将来成就如何,就看您二老想如何培养了。”
老朱听到这话立马激动起来,满脑子都是陈平安对朱雄英的评语。
责任和担当……
他一直对朱雄英这个嫡长孙寄予厚望,想让其继承大明的基业,但又怕这孩子性格不行,扛不起大明的江山社稷。
现在听到陈平安如此评价朱雄英,直接点明其有责任和担当,让他开心的简直要飞起。
“平安,你说的是真的?”
“你真觉得咱大孙有责任和担当?”
“是啊!”
“我观察这孩子有段时间了,不论给他布置多繁重的功课他都能认真完成,且遇到其他人不会的问题,他也会耐心解答。对待自己的弟弟也非常照顾,对学堂内其他小孩子也非常友善。”
“如果二老不介意,我都有想收其为关门弟子的想法了,哈哈哈!”
“啥?”
“你要收他为关门弟子?”
“是啊!”
“这不是怕您二老不舍得么?”
老朱一听这话直接激动的站起来,一把将朱雄英给薅了起来。
“还傻站着干嘛,还不赶紧给你恩师磕头!”
“哦……”
陈平安眼见黄长寿要给自己磕头,赶忙起身拦住。
“黄老,没必要这样!”
“我教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既不能上阵杀敌,又不能科举考试……”
老朱听到陈平安这样说,当即满脸的不开心。
“什么是没用的东西?”
“你讲的课咱听过,比很多当官的说的都好哩!”
“咱不求孙儿跟你学什么科举考试,咱就想让他们跟着你明点事理!”
“如果您老只求孙儿明事理那就简单了!”
“晚辈别的不敢说,单说明事理这方面,放眼整个大明也没人比得上我,哈哈哈!”
一顿饭很快就结束了,陈平安吃干抹净的离开。
老朱亲自将其送到门口,只是在刚送走陈平安,他就接见了一个不速之客。
“皇爷,中书省急递!”
“这么快?”
老朱听到这话赶忙接过急递,在检查泥封没问题后,这才亲自将其打开。
急递内的文书非常多,有胡惟庸亲自撰写的藩王爵位条陈,还有三省六部其他官员写的条陈。
老朱径直拿着文书回屋,躲在屋里一份份的翻看。
“这个狗东西写的是什么玩意,竟然让咱效仿汉武帝的推恩令!”
“推恩令推到最后都成啥样了?”
“当年刘备但凡有袁本初、曹操他们一半的家底,没准真能三兴汉室!”
马皇后听到这话当即好奇的伸长脖子看过去,老朱见状直接将文书扔到她手上让她随便看。
马皇后也不客气,直接拿起奏疏仔细看下去。
“重八,我觉得此人说的没啥问题!”
“汉朝自汉武帝之后就没出过藩王作乱,且宗室繁衍也非常繁盛,确实有几分可取之处!”
老朱闻言不屑的冷哼一声。
“哼!”
“若不是汉武帝瞎折腾,将所有藩王的权利削减,王莽篡汉的时候,也不至于连个反对的藩王都没有!”
“咱之所以分封皇儿,防的就是王莽之流!”
老朱跟马皇后争辩一句就继续看下去,当他看到胡惟庸的奏疏时不由满意的点点头。
“咦!”
“胡惟庸这小子还可以,基本保持咱原来的藩王之制,只是砍掉了最后两级,又将辅国将军的俸禄改为半田半禄!”
“此法基本上能保证大明的财政不崩溃!”
“只是这样一来,咱大明七八代之后的子孙不还得挨饿受冻吗?”
老朱扔下胡惟庸的奏疏,又看了几份其他官员的条陈,发现内容都是大同小异。要么是削减藩王开支,要么是给房子给地,但几代之后就啥也没有了。
直至老朱翻起另一份,再看过上面的内容后不禁大发雷霆。
“胡闹!”
“混账!”
马皇后听到这话赶忙关切的询问。
“又咋了?”
老朱将奏疏扔给马皇后道。
“你自己看!”
“这个狗东西竟然让咱每年给藩王一笔钱,让他们按照人头自己看着分。生得多就少分,生的少就多分……”
“这是什么馊主意,这不是逼着咱老朱家断子绝孙吗?”
马皇后看过之后也非常生气,但还得耐着性子劝老朱。
“重八,这个计策不行咱就扔一边,看看其他人的……”
老朱此时却像个生气的小孩子似的,一股脑的将奏疏全都仍在地上。
“不看了!”
“这群狗东西无非是劝咱削减藩王开支,降低宗室爵位、俸禄,想不出什么像样的办法。”
“妹子,咱的皇儿也是你的皇儿。”
“你说这事咱咋弄?”
“这个……”
“重八,要不咱们问问平安?”
“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