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节

    而那位雷师弟,看来还是很有拼劲的。

    “年轻人啊,就是血气方刚。”

    王归元轻轻摇头:“不过也不怪他,人生苦短,不得不争朝夕……”

    只是雷俊万一有个好歹,他却不好跟自家师父还有大师姐许元贞交待。

    雷俊一行人跟着少年道士,四下搜索,但没有收获。

    路上倒是碰见过别的小队,听说那个偷盗者曾经闯卡失败,但没被当场抓住,又给他逃没影了,好在整体包围圈正在渐渐缩小。

    “先前那般情况都没能当场抓住他,多半有人暗中相助。”少年道士更坚定自己的判断。

    队伍在群山间又四下搜索一阵。

    随着包围圈缩小,大家能找到的线索越来越多。

    “就在这附近了!”

    少年道士话音未落,忽然发现另一个方向,夜幕下,群山间有光辉闪耀,接着便又有雷声响起。

    道童院所在的方向……雷俊见状,若有所思。

    少年道士也立马反应过来:“道童院……调虎离山之计!”

    那个被追缉的偷盗者,确实有同党,此刻趁着大家群体外出搜山之际,去了相对空虚的道童院,针对其他目标下手。

    眼下看起来是被发现了,也不知道他得没得手。

    “后面这条才是大鱼,一定要一网打尽!”少年道士哼了一声。

    雷俊:“道长,之前那个小贼,我们应该快要围住他了。”

    少年道士视线扫过一圈,取出一张灵符,递给雷俊:“你带着他们继续追先前那个小的,我回去堵那个大的。”

    有几个道童动了心思,凑上前想要跟少年道士一起回去抓大鱼。

    “罗道长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局势不明朗,高道长和各位师兄弟多小心……”不等雷俊说完,少年道士已经雷厉风行转身出发。

    雷俊平静回头,看看身边剩下几个道童:“我们继续,已经追到这一步,总不能放跑起初那个偷盗者。”

    少年道士给他的灵符,乃是一张轰雷符,威力不同凡响。

    已经筑基的修行者遇上了,都要小心。

    偷东西的道童才一重天炼气期,自然更经受不起。

    少年道士给雷俊灵符时还犹豫了一下,倒不是心疼,而是怕一张轰雷符砸下去,小偷和赃物全被轰没了。

    真传就是好,能自己制符……雷俊收好灵符,带着几个道童继续搜山。

    “大家扩大搜索范围,但彼此间也不要相距太远,随时招呼。”雷俊说罢,当先步入山岭。

    搜到一半,忽然远方一阵地动山摇!

    剧烈程度媲美先前杜长老法坛baozha时的大动静。

    却不是山下道童院方向。

    反而像是从山上传来。

    搜山的小道童们,注意力都被这剧烈震动吸引。

    就在这时,忽然有个黑影从林中蹿出,一下就冲到山崖后。

    雷俊

    李姓与外姓

    盗贼只剩一截枯木似的尸身,固执立在原地。

    先前被光盾遮挡弹射开的雷电,四下激荡,竟崩得山岩破碎倾斜。

    这片悬崖断裂,盗贼尸身随着碎石向下滑落,滚入山岩下溪流中。

    雷俊抬了抬手,但最终并未上前拦截,只目送对方尸体顺水而下。

    他收好那块乌黑的鳞片,离开断崖,顺着河流不紧不慢向下游寻找。

    找到一半,雷俊遇见其他同门。

    “我在河上游遇见过他,用高道长赐下的轰雷符攻击,但给他掉下河逃了。”雷俊说道。

    “下游处,打捞到那内贼的尸首了。”迎面而来的黄衣道士说道:“丹炉,也在他身上找到。”

    先前那盗贼偷走的赃物,便是道童一分院里的一尊丹炉。

    虽说如此,但论价值,肯定不如那连轰雷符都能阻挡的乌黑鳞片。

    目前看来,中上签所指六品机缘,最可能就是那枚古怪鳞片。

    “他油尽灯枯心力交瘁而亡。”

    黄衣道士看了雷俊一眼:“所有参与围捕驱赶他的人,都有功劳,你也不例外。”

    雷俊:“不敢当,只是尽力做些分内事。”

    “嗯,你们把尸首带回道童院。”黄衣道士行色匆匆,却是朝山上赶去。

    一众道童不好多问。

    但大家都好奇地朝山上望去。

    先前两次大动静,第一次是从山下道童院传来,第二次却像是从山上传来。

    众人心下嘀咕,但只能先收罗队伍,返回道童院。

    回到院里,便听说一分院那边,又被人放了把火。

    “这次可真是……”一些小道童表情古怪。

    雷俊了然。

    一分院,李氏子弟的自留地。

    对想要踏上道途的年轻人来说,能入天师府门下,是最好的之一。

    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就是雷俊入门后才知道,天师府传人其实分两类。

    姓李的。

    和不姓李的。

    这个世界,早些年的天师府,天师之位传承并无成规,每代选德才兼备的传人接任。

    但最近几代天师,都是出自同一家血裔,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

    便是如今在天师府已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的李家。

    公正地说,包括当代天师在内,几代李天师都堪称同辈人中的佼佼者。"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