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1章 物产丰盛的礁石群

    其实,这不能算小岛,说是露出水面的礁石群更为确切。

    林峰第一时间,就是感知礁石群上的水产情况。

    这一看,他的眼睛都瞪大了。

    “五六米长的礁石群,竟然有这么多海产!

    扇贝、鲍鱼、狗爪螺。”

    他挑了最贵的来说,其他小的及杂的种类根本没放在心上。

    扇贝有二十几只跟人脸差不多大的。

    鲍鱼超多,大的不计其数,晒干后能有三四头鲍。

    密密麻麻的狗爪螺,打底卖十块一斤。

    有了礁石群这个宝藏地方,林峰打算暂时放过龙王鲷。

    抓大鱼要立刻放血冰鲜,还得找到接手的买家立刻带走。

    七八月份的天气那么热,有处理不到位的地方,鱼肉很快就腐烂。

    林峰让龙王鲷把他带到船上,上船后,他慢慢调整舵叶的方向,朝礁石群开去。

    用缆绳把船牢牢地固定在一处礁石处后,林田走上了礁石群。

    眼前的礁石群,足以让密集恐怖症害怕得发抖。

    礁石群上点缀满了狗爪螺,数量不计其数,好像撒落了满地的开口大开心果一样。

    狗爪螺的数量比珍珠在岸边踩到的那块礁石,多得多了。

    林峰走在礁石群上,看到浅水区有不少扇贝,它们扎堆在水中,伸出一排排触手。

    普通扇贝不值什么钱,但是这么大的扇贝,又另当别论了。

    扇贝中还有一样值钱的东西,那就是瑶柱。

    大的瑶柱,在古代是贡品,单卖又是另外的价钱。

    扇贝不能用手捡,要用网捞。

    因为它很会逃跑,游泳特别快,一秒钟可以行进十几厘米,是所有贝类中最会逃的品种之一。

    林峰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继续清点搜寻。

    他看到一只深褐色的鲍鱼,静静地伏在礁石的凹陷处。

    它的椭圆形外壳与周围的海藻几乎融为一体,靠近时,才能发现微微隆起的轮廓。

    “三四头鲍!”

    鲍鱼是四大海珍品之一,被誉为海洋“软黄金”。

    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是六到九头鲍,三头鲍已经是上等品质了。

    两头鲍非常的罕见,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千金难买两头鲍。

    林峰不知道上等鲍鱼的价格怎么样,但毋庸置疑,贵重程度不会比狗爪螺小。

    他在礁石群上走了一遍,把情况摸清楚,嘴角都快咧到耳朵边了。

    “真是意外的收获,以后要多留意礁石群。”

    林峰看得到一定范围内海洋中的生物,但是礁石群面积小,他没这个意识去多加留意。

    他在思考,怎么有计划地把礁石群里的好货弄下来。

    这里的狗爪螺,起码得整三天才能弄下来。

    带回去,可以养着短短几天。

    扇贝和鲍鱼的保鲜期短,最好是马上就有买家收走。

    “肥佬饭店收不了那么多狗爪螺,得往高端走。

    天明哥给我介绍的港岛连锁饭店,等级算高的。

    先弄一些狗爪螺促成第一笔生意,后续再看怎么合作。”

    林峰跟石振华打听过县城的饭店,石振华没告诉他。

    其实,林峰早在跟黄天明吃饭时,就打听好了县城大饭店的联系方式。

    黄天明是生意人,经常请客人到饭店吃饭,有些山珍海味是可遇不可求的。

    饭店经理有好货就会通知贵宾。

    不少有钱人都领着号码牌等着吃呢。

    林峰打着黄天明的名号,不会被人白眼相待。

    货好,更是王道。

    “总之,不能一次把东西全收了,把这里当成取款机。”

    林峰不担心,这里的礁石群会被人发现。

    渔民出海,都指望碰运气,一网一网地捞,走大量。

    在礁石群找边角料,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很少做。

    而且,林峰观察灯塔位置和罗盘,发现这里偏离附近渔民的出海路线。

    他可以分几次过来,把这些好货一批批运送出去。

    在开始动手挖东西之前,林峰得把工具准备好。

    铲子、弯嘴钳和凿子和桶子。

    刚才掉海里,衣服湿透了,他得换一套干燥的。

    等他换完衣服时,发现上衣口袋里有个硬东西。

    他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一张用塑料袋包着的红纸。

    红纸里面包着的硬物,摸了摸,是贯钱。

    这是这一带用来祈福的铜钱,外圆内方,代表着正气凛然,财源滚滚。

    林峰看到红纸的外面写着“平安”二字。

    是杨婉静的字迹。

    她这几天跟珍珠一起,对着拼音挂图学写字,虽然字迹稚嫩,但她学得很认真。

    看到杨婉静这么用心地给自己准备平安符,他感觉心里暖暖的。

    这是白滩村渔民的古老传统,妻子在丈夫第一次出海的时候,要在他身上放平安符,不能告知他,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林峰小时候听父亲跟他说过,母亲给他精心准备的平安符,放在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闹出了一些笑话。

    杨婉静自小不是在海边长大,显然是问过人的,费了不少心思。

    林峰小心翼翼地把平安符重新放回衣袋里,感觉充满了力量。

    他拿着工具,朝着狗爪螺的方向出发。

    狗爪螺很难抠下来,掰半天,手损了都整不下来。

    林峰早有准备,他用凿子把狗爪螺从礁石上撬下来。

    费点劲,但都是钱呐。

    没有人会觉得捡钱累。

    不一会儿的功夫,林峰就装了一桶满满的狗爪螺。

    中间,他还抽空去吃了一顿饭,喝了水。

    杨婉静的厨艺不算多好,但米饭的软硬度刚刚好,菜的味道咸淡得宜。

    在这个需要用柴火煮食的年代,能把米饭煮好,就算不错了。

    饭菜都是用花生油炒出来的,只放了盐。

    很清淡,贵在食物新鲜没添加剂。

    这是海边渔民日常的食物,吃了没富贵病。

    林峰倒是觉得,这种家常小菜,比一些大厨煮的都要好吃。

    吃饱喝足,他继续挖狗爪螺。

    那些鲍鱼和扇贝,他忍住了手,一个都没有动。

    当务之急,先把手上的狗爪螺卖出去,看看对方是怎么个买卖方式,把路子整通了,再来把这些存货拿走。

    林峰又去捣鼓了一会儿,直到太阳升到了头顶,晒得人火辣辣的疼,他才停下了手。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弄了两桶狗爪螺。

    大概90斤。

    按10块钱一斤的卖价,就有900块了。

    林峰见好就收,打算回家。

    如果选择在下午回去,遇到村里的人,就得多费口舌了。

    这个仇富的年代,赚的钱多,容易招人嫉妒。

    如果被有心人跟踪着来找礁石群,那就不是林峰一个人的取款机了。

    这事,得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林峰顶着大太阳,打着哈欠,开船朝着家的方向驶去。

    他离海岸线不远,十海里左右的距离。

    海面上的风浪小,林峰是顺风回去的,几乎不用怎么管船行进的方向。

    天气热人容易犯困,他小憩了一会。

    突然,林峰闭着的眼睛,陡然瞪大。

    不远处的海里,又有好东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