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章 双杨会

    辽国马场统制官的脑袋就在韩鲁朴腰间晃来晃去,场景诡异又血腥。

    看来这统治官也回不去跟东京留守推卸丢御马的责任了。

    其他的辽军溃不成军,除了死的就是跑的了。

    刘十三也杀了五六个人,他背着一个大口袋,里面装满了金银酒器。

    郭淮山眼看御马到手,马场的火越烧越大。

    马场距离辰州城和辽阳府都不远,骑兵不到半个时辰就可以到达。

    辽阳城里有十多万辽军,随便来个一两万可就麻烦了。

    这里不是久留之地……

    韩鲁朴握着元嗣的手说道:“今天多亏了元嗣兄弟,事情紧急,我必须要走了,有缘再会!”

    郭淮山拿了一大袋子金银递给了杨元嗣,嘱咐道:“寨主最近切不可再下山,多则半月我就回来。”

    他们收拾停当,打马朝着北方疾驰而去。

    元嗣知道,这帮人的目标就是这匹骏马。

    不过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袋子里的金银又是一大笔进项。

    眼看天色将明,他在马场里挑了四五匹好马,带着刘十三得胜而归。

    山寨里的人看到,二人归来,又带了四五匹马和好多金银。

    大家都心里欢喜,元嗣吩咐关了寨门,摆个宴席庆祝一下。

    他想起郭淮山的话,山寨做下了如此通天的大案,辽国朝廷肯定要严查。

    山寨里粮食充足,除了必要的油盐之物需要人下山采买之外。

    所有绑票抢劫的业务都停止了。

    杨元嗣在山寨里的事情主要有两件:骑马、射箭。

    他的箭术越来越精进,大家也跟着吃了不少野味。

    不过马术可就难了,现在也只能做到坚持骑在快马上掉不下来而已。

    刘十三就更不用说了,骑术连元嗣也不如。

    不过这憨货也是个狠人,居然将自己双腿绑在马鞍上,也凑合着能骑。

    过了一月有余,天气逐渐寒冷起来。

    杨元嗣毕竟还是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山寨又没有手机电视。

    这生活也未免太无聊了,幸亏七巧跟他越来越熟悉。

    小姑娘性格开朗,一肚子的精怪故事,讲起来跟评书一样。

    杨元嗣就当她是大宋郭德纲了,每天都要听着她讲故事才能入睡。

    想到她孤苦无依,干脆认了她当义妹。

    两人都是孤儿出身,结拜之后感觉自己有了亲人依靠,各自欢喜。

    元嗣看她浑身上下只有一件破破烂烂的夹袄,心想下山去给她买件漂亮衣服。

    刘十三也早在寨中闷的长毛了,要跟元嗣同去。

    七巧想起军师的话,嘱咐他们万事要小心。

    辰州在南,辽阳城在北,其实距离差不多。

    辽阳热闹繁华,是大辽的东京,也是渤海最大的城市。

    刘十三认为要去就去辽阳。

    辽阳城门外有二十多兵卒持枪守候,杨元嗣和刘十三都没有路引。

    不过钱能通神,给了领头小校一角银子之后,就一路畅通无阻了。

    杨元嗣去衣服铺子买了好几匹好绸缎和皮货,都让刘十三扛在肩膀上。

    二人又买了好几坛子好酒挂在马背上出了城。

    刚才光顾着在城里闲逛,又在酒楼里吃了一回酒。

    眼见天色将晚,估计要赶夜路了。

    两人也毫不在意,自己本身就是强盗,还怕什么?

    不过一路上元嗣都在嘲笑刘十三的骑术。

    刘十三故技重施,将自己绑在马鞍上,两人在官道上嬉戏追逐。

    正奔驰间,突然前面跌跌撞撞跑出来一个人影,差点儿撞到杨元嗣马上。

    杨元嗣仔细一看,来人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剑眉星目,十分英俊。

    他手里提着一支长枪,身上四五处伤痕,非常狼狈。

    杨元嗣看他样貌是汉人,后面跟着一群辽国的官军。

    那少年被马匹一阻,后面的辽军围了上来。

    领头的是一个大胡子,手里提着一柄大斧,累的气喘吁吁。

    他指着那少年骂道:“你这贼子,害爷爷追了这么久,必将你碎尸万段。”

    转眼看到元嗣的马,眼前一亮,怒道:“这蛮子肯定也是一路的,一起拿下!”

    想不到少年却持枪站定,大声说道:“我杨景川就在这里,休要连累别人。”

    他转头跟元嗣说道:“我是朝廷的要犯,你赶快跑吧,免得连累于你。”

    杨元嗣从马上跳了下来,抽出腰刀说道:“老子今天就要管一管。”

    那头领听了大怒,举起斧头朝元嗣砍了过来。

    元嗣侧身躲过,挥舞着腰刀跟他对砍起来。

    他以前对敌的都是一些不会武艺或者武艺稀松的对手。

    哪里知道这个头领虽然外表粗犷,却是武艺精纯久经沙场。

    他初时感觉杨元嗣力大无穷,震的他拿大斧的手都颤抖,很是吃惊。

    后来发现他来回只会直来直去的砍,知道这是个不会武艺的。

    大斧头眼睛一转,专攻元嗣的薄弱处。

    交手还不到十回合,杨元嗣就只有招架之功了。

    杨元嗣心里暗暗叫苦,这家伙怎么砍也砍不中。

    反而自己要全神贯注才能躲过对手的攻击,一时间非常狼狈。

    杨景川看元嗣口气很大,又高大强壮,以为他是个高手。

    一看战况才知道他根本就不会武艺,全靠一腔血勇在支撑。

    眼看元嗣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他连忙举枪刺向那斧头将。

    其余的辽军也一拥而上,众人混战起来。

    刘十三这时候才将双腿从马鞍上解了下来,也举起铁棒加入了战团。

    杨元嗣对于自己的武艺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真正的长处。

    他看杨景川虽然枪法精妙,却也顶不住对方人多,时间长了对己方不利。

    杨元嗣从带钩上拿起弓箭对着那领头的大胡子射了一箭。

    两人相距不到十步,那箭直接从大胡子脑袋里穿过,额头留了个大窟窿。

    大胡子这么高强的武艺,却连反应都没有就倒了下去。

    杨元嗣站在路边,一连射死了七八个人。

    那辽军想靠近元嗣,都被杨景川和刘十三拦了下来,只能被动挨打。

    他们眼看形势不对,回头开始溃散逃跑。

    那杨景川也是个狠人,他抢过元嗣的马,拿着长枪追上那些逃跑的军卒。

    一人一枪一个窟窿,一个也没放过,一会儿杀了个干净。

    他浑身浴血,回来跪倒在元嗣身边,说道:“感谢好汉救命之恩!”

    元嗣赶忙将他扶了扶了起来,现在这里满地都是尸体,又在官道上。不宜久留。

    杨景川的马术比他和刘十三不止高明了三个档次。

    他和刘十三共同骑着一匹马,三人二马半夜时分回到了山寨。

    景川身上四五处伤,脸色都发白了,显然是失血过多。

    杨元嗣让一个略懂医术的老山贼拿出了药粉白布,将他伤口给清洗包扎起来,慢慢问他的来历。

    原来这杨景川的出身非常不简单,刘十三一听倒吸了一口凉气。

    镇海府南杨家是渤海有名的豪强,家里有良田千顷,庄客五六百人。

    他家世代都从事的都是私盐的买卖,家产巨万,家传的杨家枪法更是盛名在外。

    杨景川正是杨家的嫡出独子。

    这样人家的公子怎么会沦落到被官军追杀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