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 第492章
br>这样的空是比较理性,不带有个人情感。当然,阿含经的空,它这个无常空,往好处来看它会给你动力。
因为三界很痛苦,所以逼迫你必须要进步。
但是从成佛之道,这种空如果你操作过当,会有后遗症,所以它这个是不圆满的。
“满字不生灭门,能通满理,故妙”,意思就是说,从破障的角度,般若的空要比阿含的空来得高明。
那我们再看中道。
“又方等、般若带方便通满理,故粗;今经首显满理故妙。”
其实方等经也讲一些中道思想。
这中道,它是从外境安立:空有的平衡。
但是本经的中道是从一念心性讲。
就是说,其实你本来就是中道,哪有什么中不中道的?
你那一念心本来就同时是清净,同时又具足,本来就是这样子,你只要恢复本来面目就好了。
你不是说去追求一个中道的东西,而是你的心本来就即空即假即中,是你自己把它搞坏的。
你的心性本来设计就是中道的。
所以《法华经》的中道要比一般的大乘佛法的中道——心外求法的中道——更高明。
这是从相对的角度。
丙二、绝待论妙。
当然,本经的思想,智者大师讲这个妙,还不在相对,它的重点在下一个,“绝待论妙”,站在圆融的角度来谈妙。
我们看。
绝待论妙:说无分别法,即边而中,无非佛法。
亡泯清净,无复有法可相形比,待谁为粗,形谁为妙。
无所可待,亦无可绝,不知何名,强言为绝妙。
本经的妙,并不是说我比你高,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前面的,那是阿含、方等、般若。
佛陀说的是无分别法,他是站在一念心性、无所得的角度。
就是说,我人生的目的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