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良心推荐 第237章

    。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虽然是很多业障、很多烦恼,但是我们其实可以提早为成佛之道布局,是这个概念。

    好,我们看下一个主题。

    贰、解释经题分三:甲一、总解;甲二、别解;甲三、结示甲一、总解分二:乙一、妙法;乙二、莲华乙一、妙法分二:丙一、相待论妙;丙二、绝待论妙说了这个五时以后,我们就知道佛陀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讲《法华经》的。

    就是,凡夫忙于破障,但是你只要把《法华经》加上去,你就是成佛之道。

    所以它的妙法,天台宗解释有两块。

    丙一、相待论妙。

    我们先看第一个,相待论妙。

    一、妙法。

    相待论妙:三藏但半字生灭门,不能通满理,故粗;满字是不生不灭门,能通满理,故妙。

    又方等、般若带方便通满理,故粗;今经首显满理,故妙。

    智者大师解释妙法,他分两块:第一个,什么是妙呢?

    从对比的角度我们看。

    阿含经,就是三藏经。

    这个“藏经”跟“藏传”佛教不一样,“藏传”佛教是大乘法。

    它这个“藏经”就是小乘经典,就讲到苦空无常。

    它是半字法门,因为它只有破障。

    它只有破妄、没有显真,所以它是讲一半。

    生灭门,它是对立的,因为它是我空法有。

    一个人只要有执着就对立了,不管我执法执。

    当然,阿罗汉这个执着是法执了。

    阿罗汉他那个空跟般若的空不同在哪里?

    当然对我们凡夫也很好用。

    他带有苦谛思考的空,他是从苦谛切入的,因为他从无常去观。

    无常,就让我们知道这个因缘法是痛苦的,因为我们最大的诉求就是稳定。

    我不管人生怎么样,你说我活得很淡泊,但我习惯了也就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