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大宝和小宝身份敏感,她短时间内怎么会安排他们做事?大宝的眼神黯淡下去,希衡则没有时间和这两个小孩儿多说什么,叫亲兵把他们带下去,看管好,末了又多说一句,多给他们一些书看。
大宝还是很疑惑,问:“你既然不相信我们,为什么要给我们书看?”
读书能让人变得智慧有力,她不怕吗?
希衡已经要策马离开,最后说了一句:“读书不只能让人开智,也能让人明理,你们看的书越多,越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至于你们是否想报仇?”
阳光落在希衡的眼睫上,她的双眼清寒至极,却仿佛在阳光之下蕴着无数华彩。
希衡道:“如果你们不怕死,尽管来报仇。”
说完,她策马飞奔离开,大宝和小宝站在后边,呆呆看着她策马的背影,马蹄扬起地板上的尘土,将一切烟尘都远远甩在后面。
希衡怎么可能害怕别人来报仇?
这一世,她封印记忆和修为,成为破杀,开局就险些被官兵押往京城炼丹,后来在白云老道手里蛰伏十多年,才反杀白云老道,活了下来。
再后来,无论是好斗的白云道中人,还是朝廷的人,都想要杀她。
希衡经历的大风大浪多了去了,怎么可能害怕两个小孩子?
大宝和小宝看着她远远离去的背影,别说大宝了,就连小宝心中的仇恨和愤怒都淡了,他们不可能报仇,这位白云法师说得没错,换谁来,萧郡太守都是死字。
大宝和小宝乖乖任由希衡的亲兵,将他们带去安全的地方看管着。
希衡则纵马去了衙门,接手了衙门里的一切东西,衙门里的那些衙役以及师爷都很愿意投诚,希衡再派了信得过的亲兵去对接这些事情。
她要全方位接管萧郡的内政,将整个萧郡作为她的大后方。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希衡又发现了一样事情,那就是——她的亲信中,没几个能真正读书识字的人。
在金麓王朝,读书识字和普通人有壁,只有官宦之家、富商之家的孩子能够念书识字,大多数人都没有学识。
希衡之所以有学识,是因为当初的白云老道要她修炼白云道的禁术,需要看书籍,所以教她认了道书上的字。
希衡会认字之后就自己学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但她的亲信之中,真的没有太多读书识字的人。
田名倒是读书识字,他也有一些同窗能读书识字,但是,这些同窗中又有几个是愿意做造反的事的呢?
能读书识字,就说明他们家境还算不错,没几个人愿意做掉脑袋的事情。
希衡只能另辟蹊径,她接下来要掌管整个萧郡内政的话,需要太多会读书识字的人,最快的办法是从外面招揽人才,还有一个稍微慢一些,但是用处绝对很大的办法就是自己在萧郡内开学堂。
几个夫子就可以教出几十上百个学生。
而且,有学堂在萧郡,会有更多本不能读书、却想要读书的人来萧郡。
希衡将此事记下,打算扔给田名,让他落实。
她自己还忙着肃清萧郡,不会有这么多的时间来办理这些事,这世上,能看书、能教书的文人有许多,可是,真正能策马上阵、战无不胜的帅才勇将却少之又少。
希衡忙了一天,才回到如今的落脚之地,在灯下给玉昭霁写了回信。
她的信不长,寥寥几语,但想必玉昭霁也不会介意。
他们的信在乱世中跨越这么远的距离,送到对方手中时,已经不只是一封单薄的信了。
更何况,希衡和玉昭霁都很忙,他们一个忙着造反,一个忙着政变,全都分身乏术,彼此都有光明的未来。
无论是希衡还是玉昭霁,都忙得如同旋转陀螺,回信时都是从自己见天的忙碌中挤出一滴时间才行。
萧郡作为希衡的大后方,必须好好稳住。
同时,她也不会停下南征北战的步伐。
在将萧郡作为大后方来建设培养时,还发生了一件极有趣却又非常符合人性的事情。
希衡需要管理内政,但是亲信之中所能用的、识文断字的人太少,纵然在不停吸纳外边的人才,也在办学堂,但是,仍然还是缺人才。
这时候,那些萧郡本地的世家大族就坐不住了。
这些世家大族,凡是罪行累累的都被希衡所杀,她也并不担心传出她戕害世家大族的名声,因为那些没有犯事的家族,她秋毫无犯。
这样,哪怕传出她杀有罪世家大族的名声,害怕的也是那一群人,自然会有另一群人愿意入她的麾下。
可是,有些待死的世家大族的人却忍不住了,这些日子杀的人太多,牢房都快关不下了。
总有些脑子灵活的人用尽办法来求见希衡。
当夜,希衡原本在处理公务,外边却一阵吵嚷,希衡抬起头,她的亲兵便匆匆进来:“法师,大牢里关着的那几位彻夜哈哈大笑,说法师要大祸临头。”
希衡并不吃惊,牢里的犯人想要见她免死,如果做出哭哭啼啼的样子,自然不会被通传到这里来。
只有哈哈大笑,别人才会觉得有古怪,替他们通传。
求生的手段而已。
可惜希衡很忙,也着实很厌恶这些人过往的所作所为,她直接道:“不必管他们,如果他们继续笑,打扰了狱卒休息,直接打晕便是。”
亲兵领命下去,过了会儿,亲兵又回来。
“法师……那几个人这次说了,说法师的部下都是些目不识……识字的白丁,说法师如果想做山大王的话,只靠白丁可以,可如果法师有远大的志向,就自然要用他们家族的人。”
希衡这次不再平静,她脸上浮现冷意:“杀了他们,不必等到明日了,今夜,就地格杀。”
无论是华湛剑君还是此世的破杀,都会选择杀了这些人。
这些权贵之家,垄断了纸张,垄断了知识,他们无恶不作,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他们还想着用自己的知识给自己留一条活路。
可惜,希衡不需要这些人,她可以自己办学,可以任用寒门子弟,也不会朝他们低头,更不会让这些人以为能揣度到她的心思。
亲兵没有犹豫,领命而去。
今夜,注定要血流成河。
天上的破军星越来越亮了。
希衡扫清萧郡内乱,南征北战之时,京城之中,玉昭霁的版图也在徐徐拉开。
清风道国师果然和天武皇帝的七皇子勾搭上了,至于玉昭霁?他其实也和七皇子有联系,清风道国师以为他给自己的六弟子下套,是为了帮助七皇子招揽他,压根没怀疑他。
于是,清风道国师开始缓缓地在天武皇帝的丹药里边下毒。
天武皇帝个性谨慎,哪怕是丹药,他也会让人先尝,可是这样的法子,只能抵御立即发作的剧毒,却不能抵御慢毒。
再加上七皇子为清风道国师推波助澜,为他选择最好的毒药材料,为他搭上自己的人脉……
就这样,一年以后,天武皇帝病重,身体越来越虚,动辄盗汗遗精。
在一次和美人欢好时,他忽然身子颤动,当即中风,从此卧榻不起。
京城的局势,彻底乱了起来。
第480章
同悲
皇宫。
鲛绡帐内,天武皇帝气息奄奄,屋外传来隐隐约约、如泣如诉的哭声。
天武皇帝原本半昏半醒,也被这哭声惊醒,强行撑开眼睛,想要张开口说话,他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喉咙中痴缠着血和热,让他无法发出声音。
一代强权独揽的皇帝,到了暮年时分,也和普通人一样。
幸好,屋内侍立的小太监听到了天武皇帝的动静,连忙掀开帐帘,探头进来:“陛下,您醒了?”
“怎么是你?”天武皇帝看清来人,龙颜顿时不悦,“刘康呢?”
刘康就是天武皇帝的大太监,以往,这个大太监最是体贴会来事儿,面面俱到,把天武皇帝伺候得特别舒坦,天武皇帝的嗓子眼儿动两下,刘康就知道是给他端几分烫的茶水。
这么个人,年纪也不小了,可天武皇帝每次睡觉醒来,第一眼看见的都一定是刘康那张脸。
刘康精啊。
他不舍得放权,哪怕他自个儿收了许多的小徒弟,围着他捧着他,但是,他也舍不得这些小徒弟在天武皇帝露太多次脸,抢了他的圣宠,夺了他的饭碗。
但现在,刘康去哪儿了呢?
小太监低眉顺眼回答:“师父他给陛下端药去了。”
“胡说八道!”天武皇帝怒喝,他重重在床边一拍掌,整张床都被拍得咣当作响,他的手掌发麻发红,气得双眼晕眩,险些栽倒下去。
小太监连忙扶住他,吓得声音都变了:“唉哟,陛下,您生气您怎么打奴才骂奴才都成,您要多注意自个儿的身子啊,您的龙体关乎着江山的千秋万代,多少人盼着陛下您赶紧好起来呢。”
“盼着朕好起来?”天武皇帝眼里闪过阴冷和愤怒,“朕看,他们是恨不得朕去死,好遂了他们的心愿!”
这话实在是说得太重了,小太监害怕得跪下去,以头抢地,不敢抬头,身子畏惧得蜷缩成一团。
小太监的反应,让天武皇帝格外满意。
他好像能从这个小太监的反应中,汲取自己的威势,佐证自己这个皇帝还仍然让人惧怕,掌握着他人的生死。
权力,是最好的提神药。
就像许多一把手、二把手,在位置上时都神采奕奕,不输年轻人,可一到退下来后不久,便一身是病。
天武皇帝深深地、满足地吸一口气,好像在吸收空气中的畏惧,来作为自己的养分。
小太监更加不敢抬头,天武皇帝却换了一副和蔼的面孔,如春风化雨般轻缓道:“别跪着了,起来吧。”
小太监不知为何他的态度转变得这么快,惴惴地稍微抬头,看了眼天武皇帝的眼风,又赶紧低下头去。
天武皇帝笑得更加爽朗:“你是个一心为主的忠奴,记挂着朕的身体,朕就喜欢你这样的忠奴。你师父刘康……”
天武皇帝面上的阴冷一闪而逝:“刘康现在想必不知在朕的哪个儿子那里钻营吧,朕还没倒,他就提前想着给自己找下一个靠山,把你留在这里,朕看,他这个大太监的位置也不必做了,今后,就换成你吧。”
小太监万没想到会是这个发展,不知怎么的,他心底虽然有喜意,但也有许多惧怕。
小太监连忙磕头请辞:“陛下,奴才没有资历,怎么敢擅居高位?”
天武皇帝沉声,以不容置喙的语气:“朕说你可以,你就可以,对了,传旨下去,总管太监刘康,擅离职守,结交异党,其心可诛,即日拉去午门斩首示众!”
小太监的脸色变了,他虽然也想坐上总管太监的位置,但是也没想到他的师父,就因为一次没有在天武皇帝跟前伺候,就落得个死的下场。
但小太监管不了这事儿。
太监,做到了头也就是刘康那样的位置。
太监的一切权柄都来自于皇帝,说得好听一些,是首领太监,是宫殿总管,说得不好听一些,不过就是得脸些的奴才而已。
小太监也只能看着自己的师父被下旨杀死,他弯着腰,低眉顺目,要出去传天武皇帝的旨。
天武皇帝忽然又叫住他:“等等,你再让外边那些宫妃全都回去,天天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他皱眉,略略沉吟一下,又说,“把庄妃、宁妃、吉妃留下,让她们在殿内侍疾,还有其余那些……朕想不起名字了,你便传旨,凡是膝下有子女的嫔妃,都留下来,朕要和她们商讨儿女之事。”
小太监低眉顺眼:“遮。”
他弯着腰,小步退开几步,而后才敢转身向殿外而去。
一背过身,殿外的风吹过来,他浑身的汗水被冷风吹凉,冷不丁打了个寒颤。小太监这才发现,和天武皇帝说了短短的几句话,他就已经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小太监出去传旨了。
宫妃们听天武皇帝醒了,有的喜,有的忧。
喜的基本都是膝下没孩子的妃嫔,天武皇帝不死,她们就可以不用殉葬。忧的则自是一些膝下有子、且有夺位念头的高位妃嫔。
天武皇帝活了太多个年头了,她们的年华早已老去,新的如花面孔则一波又一波进入皇宫。
新的孩子也一波又一波的生下来。
最可怕的是,皇帝老去,她们的儿子却正值健壮年华,皇帝见了,就会吃心,他一吃心,她们和她们的孩子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庄妃、宁妃、吉妃等高位妃嫔听了小太监传的旨意,心中俱是一沉,但又不好太表现出来。
这三位妃嫔,年轻时都是容色倾城,你有你的梅雪之姿,我有我的妩媚鲜妍,如今年华不在了,也都气度雍容,仍然美丽,只是,这样沉淀后的气质和美貌,并不得天武皇帝的喜爱。
天武皇帝老了,就格外追求年轻鲜嫩的面孔。
庄妃端庄大气,率先问小太监:“公公,不知陛下如何了?我等年老色衰,早不见天颜,不知为何这次陛下愿意我们来侍奉他?”
小太监哪儿敢多说什么,只道:“这是陛下的旨意,奴才只管传旨。”
他低眉敛目回答,这时,屋内的天武皇帝又传来咳嗽声,叫小太监进去。
小太监慌忙进去了,天武皇帝却只是装咳,他靠在床上,满脸的怒色,满眼的猩红杀气,让人看一眼都胆寒。
小太监也感觉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下意识压低声音:“陛下。”
天武皇帝阴狠看过来:“她们居然敢堂而皇之交结朕的内侍,是不是真觉得朕已经病入膏肓,管不了她们了?”
小太监不知该说什么:“娘娘她们只是,只是……”
只是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小太监心里边清楚,过往,这些娘娘们朝内侍打听一点皇帝的动向,不算是太大的过错,后宫人人都争宠,情有可原,皇帝也不会真过度苛责。
可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这就是大罪了。
天武皇帝现在本来就听风就是雨,一点点风吹草动,他都会认为是要觊觎他的皇位。
天武皇帝其实也不是真要听小太监说什么,他现在杀心已起,根本收不住了。
天武皇帝道:“你再悄悄去传旨,别让其余人知道,去传……诸葛玉今夜进宫。”
“是。”小太监再度拜下,出去叫人。
他这下,不敢和任何人说什么了。
小太监纵然年轻,但也跟着刘康学了这么多年,知道这是要变天了。
天武皇帝病重,皇位呈现交接之势,天武皇帝不想交出去,其余儿子想夺走……
他的师父刘康就是去另拜了山头,结果没想到天武皇帝今天醒了过来,现在,小太监自然而然是天武皇帝这一头了,所以他要削尖了脑袋,去传诸葛玉大人进宫来,保住皇帝的帝位。
小太监出去了。
至于那些有孩子的宫妃,则全都被留在了皇帝的宫殿里。
别误会,皇帝当然不是真的要这些宫妃侍候他,这个时候,皇帝连一水一饭都不可能让她们动。
他让她们留在宫殿之中,名为侍疾,实际上则是变相的软禁。
看她们的儿子,在外面,能做些什么手脚?
当然,天武皇帝也清楚,皇位对于皇子的诱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哪怕软禁了他们的母妃,恐怕也不能真的阻止他们做些什么。
所以天武皇帝要传诸葛玉进宫,给他查,狠狠地查,给他杀,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一个!
晚上时,玉昭霁进了宫。
他走到天武皇帝宫殿门口时,刚好碰见了如同丧家之犬的刘康,刘康正被宫内侍卫们羁押着——他也算手眼通天,宫内耳目众多,听说天武皇帝醒了之后,刘康就猜到自己要完了。
他太清楚天武皇帝的狠毒和凉薄多疑。
刘康当即逃跑,还是在京城城郊的一处破庙里,被人抓了回来,他被抓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过了午门斩首的时辰了。
天武皇帝下令,不必等明日了,今天拉出去活活打死便算了。
刘康也认命了,看着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小徒弟——如今已是总管太监的福旺。
刘康说:“小子,你的命好也不好。”
虽说刘康已经是阶下之囚,但是福旺还是拿他当师父,福旺说:“师父,您说,我都听着。”
刘康道:“你啊,本来没什么资质,总管太监这碗饭,你原本吃不到,但你运气好,碰上了,能穿上几天的总管太监的衣服。可是啊,这再烈的太阳,也有落山的那天,小子,你的命不好就在于跟着了落山的太阳。”
福旺还是轻声细气说:“我知道我一直比不得旁人聪明,我啊,是哪里有路就往哪里走,走到哪儿算哪儿。这太阳落不落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只有这条路可以走。”
刘康笑了一下:“也是,咱们这样的人,从来都没什么选择的余地。”
原本,刘康以为他在宫墙内耕耘了大半辈子,可以选一选,可这一选,就要了他的命。
刘康被侍卫押解着,刚好碰见玉昭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