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1章

    玉昭霁有时候不弹琴,便由希衡吹箫,玉昭霁则去舞刀,或者给希衡作画。

    他们成婚以来,这是第二次这般如夫妻一样相处,两人对彼此的了解和爱意都更加深沉浓厚,也更明白他们不做正事时,是什么样的姿态。

    玉昭霁褪下魔族君主的责任和权力,如同知情识趣的富家少爷,温和体贴,极少见霸道之色。

    希衡褪下剑君的冷如冰霜,便是颇有意趣,调香烹茶,多为风雅。

    两人行使神职几十年,在金麓王朝天天不是砍别人就是被别人砍,也算终于休息了半个月。

    虽说玉昭霁还舍不得这温存的时日,但希衡无法避免的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问题一直埋藏在希衡和玉昭霁心底,哪怕半月以来不说,但其实也从未消散过。

    终于,这一日,玉昭霁抚琴完毕,循琴声而来的飞鸟都还没来得及盘旋而去时,希衡收了剑,坐在玉昭霁的琴凳旁边,两人共用一个琴凳。

    玉昭霁并不挪开,不给希衡腾一半的位置出来,反而很是打蛇随棍上以手拥住希衡的腰。

    希衡倒随他去,只是道:“曾经诸神学会修炼自身之力,联通宇宙,可是,渐渐,天地无法负荷这样的重担,你我如今修炼此法,也该设法,避开这一结果。”

    第568章

    白帝

    如果无法改变这一结果,那么,要么希衡和玉昭霁放弃更深的修炼。

    但是,哪个修士、哪个神明能够在明知正确的修炼方法时,还会固步自封,继续沿用错误的修炼法子?

    大道之旅,不进则退。

    而且,如若是之前神明们没有思考出如何避开这一结果呢?相当于他们找到了正确修炼方法,却没有找到更进一步的、平衡和天地关系的法子。

    用一句简单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第一劫的神明,只走了五十步,没有走到一百步。

    第二劫的神明,也就是凶神长明和冰神银姬那一次的神明中,大多数神明都没有发现更能往上走的修炼法子。凶神长明被情爱所困,也没有发现,冰神银姬倒是发现了端倪,但是,她还没有继续验证,就身死道消了。

    那一劫的神明之中,反倒是巫族,最接近第一劫的神明。

    可惜巫族和神明相互倾轧,再加上还有天道作为第三方势力,一直搅弄风雨,所以巫族彻底绝种。

    剩下的神明,就是希衡和玉昭霁这一波神明,也可以被称作第三劫的神明。

    玉昭霁不必思考,便说:“我们不能放弃正确的修炼之法,不只是为了追逐大道,也是为了存活。第一劫、第二劫神明正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这一正确的修炼法门,所以才魂归天地,凭白有和天地同寿的名头,却没一个真正的做到。”

    希衡深以为然。

    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避免第一劫的神明的悲剧呢?

    希衡想了又想:“第一劫的神明是因为天地无法负荷他们的力量,从而选择自我坐化,哺育世间,但他们哪怕自我坐化,都没有选择去往天外之天,寻找另外适合他们生存的一方天地。”

    希衡目光沉沉:“而曾经去过天外之天,寻找乐土的人,我知道两个,一个是希家老祖,他惊才绝艳,但是在去往天外之天后仍然后悔,所以千方百计想要夺舍我。另一个曾经去往天外之天,甚至在宇宙之中飘浮数十万载的神是凌虚神君,他同样后悔。”

    玉昭霁点头:“所以,去往天外天,是错误的选项,我们哪怕继续修炼此法,也得继续以此方天地为主。”

    两人同时陷入沉思,怎么才能让此方天地能负荷得起他们的力量?

    希衡道:“此消彼长,以前第一劫神明的悲剧就在于自己的力量增强,天地的力量却没有增强,也许,我们可以设法寻找到增强天地力量的法子,从而让我们和天地的力量达到一种平衡。”

    只要是平衡,那就不会再重复曾经的悲剧了。

    玉昭霁也正有此意,但是他也不算乐观:“为天地增强力量……前无古人……”

    但很快,玉昭霁眼中就出现雄心壮志:“但不一定是后无来者,至少未来,你和我会这么做。”

    希衡和玉昭霁打定主意,便开始翻阅书籍,看能否找到如何增强天地力量的方法。

    希衡和玉昭霁的藏书已经很多了,一个是儒修希家出身,一个则坐拥整个魔族的藏书,不乏孤品。

    但是,都没有找到任何一条是关于增强天地力量的记载。

    修士对于天地,有的是敬畏,有的是不忿,有的则是无感,但从没有一个修士想过增强天地力量。因为他们没有这个需求,既然没有需求,就不会引起讨论和钻研。

    希衡和玉昭霁将书籍翻遍,一无所获。

    这时,玉昭霁倒是忽然想起了一点:“我在金麓王朝时,天武皇帝自诩为天之子,时常朝天祈福,他认为天有几帝,自己是白帝之子,所以专门豢养了道士,用来增强白帝的力量。”

    天武皇帝认为,自己是白帝之子,是正统,背靠一条白帝龙脉。

    可是,机缘巧合之下,天武皇帝知道世间有许多龙脉,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帝王,白帝只是其中一位。

    于是,天武皇帝畏惧其余帝王的龙脉也养出新的帝王,颠覆他的江山,便让道士在金麓王朝地界内斩断除开本朝龙脉之外的所有龙脉。

    同时,他让道士做法,加强白帝的力量。

    天武皇帝的做法,不一定有效,因为他的江山还是颠覆了,而且他请来的道士也没什么厉害的,连修真界的筑基大圆满都不如。

    可是,这的确是希衡和玉昭霁目前能知道的唯一一个线索了。

    希衡道:“金麓王朝没有灵力,道士却能修炼到筑基,足以说明,他们也许自成一套。当初我作为破杀时,没有修炼这方面的法术,我主修杀,但据我所知,白云道也有如何斩龙脉、扶龙脉的记载,也有如何增强龙脉的记载。”

    增强金麓王朝的龙脉,其实也就是增强天武皇帝认为的白帝力量。

    从某种角度来说,和增强天地的力量挂了一点钩。

    希衡和玉昭霁谈到这里,已经确认要下界一趟,再去金麓王朝……不,应该是破杀所建立的润朝,查查这方面的东西。

    两人携同出门。

    一路上春风送暖,神界的风光的确是诸界最佳。

    玉昭霁忽然道:“你我第一次行使神职,就是去金麓王朝,也是因为这个经历,得知了最普通的凡界反而有如何增强天地力量的记载,倒是有些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之意。”

    希衡和玉昭霁是不相信定数的,修士顺天之余也要逆天,如果全部相信定数,那就不必修炼了。

    现在,玉昭霁所说的定数,不如说是一种机会。

    一种大道在冥冥之中给的机会。

    比如说大道给了第一劫的神明发现正确修炼方法的机会。

    大道又给了第二劫的巫族发现正确修炼方法的机会。

    到了第三劫……大道青睐之人,成了希衡和玉昭霁,他们因为去行使神职,从而从凌虚神君口中得知了第一劫神明的遗址,然后发现了正确修炼方式,又因为在金麓王朝的历练,摸到了增强天地力量的门槛。

    这些种种,不是大道给希衡和玉昭霁的定数。

    而是大道给他们的机会,幸而,希衡和玉昭霁会抓住每一个机会。

    他们朝润朝飞去。

    第569章

    天地为笼

    润朝。

    神界一日,地上一年,自从金麓王朝彻底被推翻,润朝开启之后,整个凡界一改金麓王朝时的战乱、灾祸,虽说达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但已经是一个太平盛世了。

    希衡和玉昭霁要去润朝的文渊阁,文渊阁在金麓王朝,以及之前的朝代,就是凡界最大的藏书楼。

    后来金麓王朝虽然战乱连连,但是,京都是最后才乱起来的。

    希衡的军队进入京都后,也井然有序,军纪严明,所以并没有任何烧杀抢掠的行动。

    文渊阁作为最大的藏书楼,自然也保存了下来。

    文渊阁内,藏书数十万卷,就连几个朝代以前、还没有纸张时所用的竹简书、锦帛书,都堆了几百卷在这里,而且全都是孤品。

    希衡和玉昭霁来到润朝,并没有显露形迹。

    因为此时离他们在金麓王朝行使神职的时代,也就只过去了几十年,如果有那种曾经见过他们的人又在街上看见他们的模样,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希衡和玉昭霁隐了身形,他们走在润朝的大街上,避开川流的人群。

    偶尔会有人不小心要撞上他们,他们也能避开。

    润朝热闹的气息、喧哗的人群伴着阵阵摊贩的吆喝声,行人的谈笑声散开,在这其中,有一个说书先生的声音最为洪亮。

    说书先生在街边茶馆里,他惊堂木一拍,整个茶馆顿时寂静起来。

    说书先生中气十足道:“要说本朝的昭烈圣皇帝,那可真是,一生戎马天下,未逢敌手。无论是曾经的暴君天武皇帝,还是曾经王朝末年的群雄四起,都不是咱们这位昭烈圣皇帝的对手。”

    “当初,昭烈圣皇帝可谓是神人降世,未逢敌手,还有传言,说当初的金麓王朝末年,有地下的亡者复生,那可真是百鬼日行,全无王法!诸位看管可想想,若是你们,碰见了百鬼日行,拦路于前,你们会怎么做?”

    茶馆里的客人们纷纷道:“别说百鬼日行了,就算是一只夜行我也怕啊。”

    “对,大家想想,照理这些阴物,都该怕白天的太阳才是,能在白天出来的,得有多凶啊。”

    说书先生见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再将惊堂木一拍,用神秘莫测的语气:“是啊,这世上,谁人不怕亡者?哪怕是咱们村里杀猪的屠户,大晚上路过坟场时也会觉得凉飕飕的呢,诸位说是不是这个理?”

    茶馆里的客人们不由得哈哈大笑。

    说书先生见场子已经彻底热了起来,就开始说正题:“可是这昭烈圣皇帝就不怕,什么百鬼日行,什么阴兵过境,在昭烈圣皇帝面前,那都是纸糊的老虎,一吹就散了。昭烈圣皇帝推翻暴虐的天武皇帝、弹压四起的群雄,诛杀日行的百鬼,这桩桩件件事情做下来,统共没有超过十年时间!这是多么大的功绩呀,诸位看官可能觉得,十年也不短啊,那你们可就想错了。”

    “昭烈圣皇帝的这十年,是从一无所有,到登临帝位的十年,而且,这昭烈圣皇帝从小,就有怪道想要杀她,她还是个女儿身,在当初的金麓王朝,女儿身可不好办事啊。”

    茶馆中,说书人饱含赞扬、甚至在希衡看来已经算得上吹嘘了……

    玉昭霁饶有兴致地站着听,希衡抚额:“说书人之语,恐怕也有本朝颂圣的考量,你知道,颂圣的诗文一向是夸大其词的,魔族没有颂圣诗吗?”

    颂圣,也就是褒扬皇帝。

    玉昭霁身为魔族之君,当然被许许多多的魔赞扬过。

    不过,他听着希衡被赞扬,又是另外的一种心境了,尤其是见到希衡还有些害羞,更让玉昭霁觉得有趣。

    玉昭霁道:“魔族虽有颂圣诗,不过……”

    他故意拉长语调:“魔族颂圣诗都是私下里作来呈上魔宫,倒不会这样在茶馆里,当着诸多人的面就……”

    “好了。”希衡连忙岔开此话,她望向别处,表面风平浪静,但是实际上耳根已经红完了,“我们快些去文渊阁。”

    说完,希衡就大步走开。

    玉昭霁急忙跟上去,他不再起逗弄之心,而是宽慰道:“你何必觉得不好意思,他们说的本来就是实话,如今四海升平,河清海晏,百姓们能坐在茶馆内听书,正是盛世景象,你该感到高兴才是。”

    希衡也知道玉昭霁说的后半段是正确的,但对于前半段,她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苟同。

    玉昭霁道:“这倒奇了,你从来就是被一路夸赞过来的,修真界人人夸你,神界人人夸你,你以前早就习惯,安之若素,为何今日如此的不好意思?”

    希衡轻轻叹息:“我在修真界和神界时,所有人同为修士、同为神,他们虽夸赞我,但我知道他们夸赞得事出有因,可我身为神明,来凡间行使一次神职,岂不如同大象来到蚂蚁群,这种情况下,我得到一些夸赞,我只会觉得汗颜。”

    因为希衡觉得神来插手人世间的事,本就算是降维打击。

    玉昭霁则不赞同:“当初你我来到金麓王朝,难道不是封印了修为和记忆?更别提后来还有鬼君、凌虚神君以及上古东海遗泽,这些事哪一件不棘手?”

    两人正说这话,文渊阁已经到了。

    文渊阁太过重要,有重兵把守。

    但是这些训练有素的精兵看不见希衡和玉昭霁,文渊阁门上的门神倒是看得见他们,但门神心知他们是谁,所以并不阻拦,一气放行。

    希衡和玉昭霁进入文渊阁。

    文渊阁之中藏书太多,两人分门别类寻找,很快找到了增强天地力量的只言片语。

    这些只言片语之中,还有好些是错误的。

    比如某一任国师记载的方法,就是朝神明借力——这样的方法怎么可能增强天地力量呢?

    这位国师应当是想借助神明的力量来维护帝王的统治,仅此而已。

    希衡和玉昭霁仔细看过这些记载下来的事例和方法,一条条的筛查,终于找到了一条靠谱的、也许能增强天地力量的方法。

    第570章

    演化成功

    希衡和玉昭霁看到这条记载时,意识到,这也许是唯一一个能增强天地力量的方法。

    这一任国师的方法说简单也简单,因为要大量移山搬海,对神明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可是,这一任国师服务的是人间的帝王,人间帝王也许能穷其心力挖大河,也能挖空几座山峰,但是,大规模的移山搬海,当时的人间帝王无法做到。

    所以,这一任的国师并没有受到重用,而且被人诬陷,卷入皇储之争,没多久就推出午门斩首了。

    他的弟子们虽然有些继承了他的衣钵,但是,卷入皇储之争的罪名实在是太大,包括国师的徒弟,也一个都没跑掉,全部被杀了。

    后来的国师、道人吸取了这位国师的教训,再不提什么移山搬海的法子了。

    所以,这个法子,还是一个从来没有付诸实践的半成品。

    这位国师的想法如下:天子要加强白帝力量,斩其余龙脉,可是,世间的发展生生不息,哪怕是今日斩了其余龙脉,但是,随着山川的演变,始终会出现新的龙脉,所以,这位国师认为,不能敌动而我被动。

    他提出,与其坐看山川的演变发展,不如自己插手世间山川的发展,让山川的变化全部随着自己的心意来动。

    比如说,将整个王朝境内的山川河流,整体打造成一个“笼子”的形状。

    河流就是笼子上的栏杆,非龙脉的山峰就是笼子的锁。

    这些山川河流一起,合力将王朝境内所有龙脉全部关在笼子里。

    这样的话,哪怕那些龙脉再怎么兴起、发展,也没法冲破整个天地为笼的束缚。

    当然,这位国师不是要关住所有的龙脉,他的方案之中,给当时王朝的那条龙脉,留了一个口。

    这条龙脉可以根据这条口,飞出天地为笼,也就不会受到制约了。

    希衡和玉昭霁看完这个方案,倒是颇为赞赏。

    希衡合上书籍,说:“这位国师的法子虽然不能完全阻碍世间龙脉的发展,但是,的确是一次胆大的创新尝试。”

    借天地之力为笼,锁住龙脉,这样的想法,不说是完全的开天辟地,但也算是千万中无一了。

    玉昭霁也认可:“此人可惜在出生在凡间,如若生在我魔族,定有一番作为。他这个方案里的一切漏洞,都源于不够了解天地。比如天地为笼,他只考虑到了地面上的山川河流,却没有考虑到地下的暗河,溶洞,也没有考虑到天上的云气。”

    地下的暗河、溶洞,也就相当于地面上的山川河流,都会导致龙脉的产生。天上的云气也是同理。

    所以,这位国师的缺点就在于,只考虑了平面,而没有考虑到立体上的东西。

    但也不一定是他没有考虑到,也许是他综合了人间王朝能做到的极限才写下的方案。

    人间王朝在地面上大面积移山倒海尚且不能,更别提关于地下暗河和溶洞的调动,至于云气,那更是没有办法。

    玉昭霁道:“他的方案虽无法用,但是,倒给我们提供了思路。他以天地山川为笼,来改变世间的气,达成自己的目的。我们也可以以天地山川为阵,用来增强天地力量。”

    希衡也深以为然:“如果将增强天地力量比作为让天地修炼,那么,无论是人魔妖修炼都是修炼自己,以自己的手脚眼神识等一切让自己修炼,对于天地来说,山川就是它的手脚,以山川为阵,的确能让它增强自己的力量。”

    当然,希衡和玉昭霁现在的想法只是猜测而已。

    他们向来有了猜测之后,就会付诸行动。

    希衡和玉昭霁当即找了一处润朝的深山,清幽之处,进去试炼。

    希衡展开了神域,她的神域没有那么多残暴的魔气,更适合做这方面的试验。

    希衡先是控制神域中产生出天地、山川、河流,然后就是风雨雷电,再然后就是万物生灵。

    她这样做,是为了模拟出一个相对真实的天地。

    当这方小天地慢慢运转,仿佛成为一个真实的世界之后,希衡开始着手布阵。

    她颇通阵法,在阵法一道的研究上十分有心得,只是没有剑术那么冠绝古今而已。

    希衡将这方小天地里的山峦、河流以及地下的暗河,地下重重复杂的溶洞,还有天上的云气全部运用起来,成为一套阵法。

    阵法之中,有聚灵阵,聚灵阵的作用是将天地之间那些逸散、浪费的灵力聚集起来,再通过风,输送到合适的位置,让这些灵力不要浪费,哺育天地。

    除开聚灵阵外,希衡还设置了生灵阵。

    生灵阵顾名思义,就是生出灵气。

    在合适的地方装上生灵阵,可以增加天地的灵气。

    生灵阵、聚灵阵相互配合,在理论上,可以增强天地的力量,但是,这一切只是理论上的,需要实践来证明。

    希衡和玉昭霁耐心等待着神域之中的发展。

    神域之中的时间流速,受希衡操控,希衡将神域内的时间流速设置为五百年。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