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从满眼红名开始/ 第214章 桃源必亡,劳动免死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4章 桃源必亡,劳动免死

    桃源必亡,劳动免死

    在了解这些信息后,陈展等人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生息于“赭红眼”内的这批“野人”,并非土生土长的野人,而是元帝崩后,为躲避战火,迁入其中的元州生民。

    而若对元帝崩后五百多年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就知道,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五百多年来,为了躲避战火,元州生民想了不知道多少种办法。

    除了在地下挖洞,挖出一个遍及元州地下的“超级工程”之外。

    躲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同样是很多人的选择。

    与世隔绝,避世而居。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不去管外界的纷扰争斗,只一意经营自己的人生。

    只可惜,这种美好的画面,只存在于想象之中。

    所有人都低估了,在脱离了“群体”之后,个人的力量会变得多么孱弱。

    铁器,趁手的农具,保暖的丝织品,陶器,药物……

    所有原本以为很寻常的,花钱就能得到的物品,将变成奢侈品,甚至根本无法复现。

    很多看似寻常的物品,都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更加低估了天地、自然之力的恐怖。

    在离开一代代耗费数百年、数千年时间,才开辟、经营出来的土地,去往一片蛮荒之地,从零开始。

    其中艰辛,非亲身经历,只靠想象,是完全无法领会的。

    即便这些问题全部被克服,被解决,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横亘在前方。

    那就是繁衍本身。

    即便抛开伦理问题不谈,在基数不足的情况下,社群也很难稳定传续。

    人口基数不足,衍生出来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社会分工会渐渐模糊,进而消失。

    也就是说,专职从事某一行业的匠人会消失,从营造,到纺织,到剪裁,到烧炭制陶……

    这带来的直观后果,就是人类物质生活整体倒退。

    固定而狭小的环境,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逐渐减少,进而导致语言能力退化。

    人无法想象认知之外的世界。

    受限于狭窄的天地,人的认知能力也会退化,思维深度也会退化,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引以为傲的智慧也会退化……

    当这一切发生,人,自然也就逐渐变成了野人,甚至是野兽。

    所以,那些因为战乱,选择躲入深山老林,避世不出的人类。

    要么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要么就是在避世修养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归。

    其中,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一边经营隐世之地,一边主动打开与外界交互的窗口,确保始终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入,不成为一潭死水。

    将自己经营成一方隐秘势力。

    但这需得有一个前提,即拥有足够守护这一切的力量。

    “赭红眼”盆地的“野人”能够传续至今,只是因其内部足够大,

    桃源必亡,劳动免死

    要想做成这一切,更是无法想象之事。

    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内核支撑,陈展的念头很容易就游移不定。

    当他看见这个新挖掘的隧洞,很多乱七八糟的念头便在心头呈现。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主动放任的结果。

    因为对未来的茫然甚至是恐惧,让他情愿大脑被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塞满。

    就在陈展主动沉浸在这飘忽又迷茫的奇特心境之时,忽觉身侧有异。

    扭头看去,见“苏瑞良”已经站在了他的身旁。

    “这……就结束了吗?”陈展问。

    “嗯,结束了。”“苏瑞良”轻轻点头。

    陈展向战场扫了一眼,只见到倒了一地的尸体。

    “怎……怎么都死了,就……就没一个投降的吗?”

    这个发现,让陈展下意识感到某些不舒服,若是换个时候,这念头他也就主动按下去了。

    可此刻,他却毫无顾忌的问了出来,就连心中那点隐约的不舒服,都没有刻意掩饰,通过问话的语气传递了出去。

    “苏瑞良”似乎读懂了他微妙的心思,宽慰道:

    “据我观察,有心投降的人并不少。

    可他们人数实在太少,我们的人太多,个个杀敌立功的心思又过于迫切。

    等他们反应过来,明白当下局势,想要开口投降,时机已经过了,人也基本都死光了。”

    一方人数太少。

    一方杀得太快。

    等人少的一方反应过来想要投降时,赫然发现,“我”居然已经死了。

    那自然也就不用投降了。

    陈展嘴角扯了扯,表示有被安慰到,问:“那您这是……还有什么问题吗?”

    他知道,这“苏瑞良”要是没有事,绝不可能在这时候出现在他旁边。

    总不可能真的是见他状态有异,过来安慰他两句吧?

    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这么大的脸。

    “在这盆地之内,总共有两百骑看守,对吧?”

    “是。”陈展愣了一下,便点头道。

    “东侧出口外十人,中央聚落看守仓库四十人,这里六十人,还有九十人都在何处?”

    陈展想了想,问:“这隧洞里面您去看了吗?”

    “我亲自跑了一趟,一直跑到底,虽然掘土的人不少,但直属于敌骑队伍的,只有四人。

    我算的六十人里面,已经包含了这四人。”“苏瑞良”很仔细的对陈展道。

    陈展想了想,道:

    “如果这样的话,剩下九十人,应该都分散在其他十几处隧洞挖掘点。”

    说着,陈展将隧洞挖掘时,多工段同时作业的特点大概讲了一下。

    耿煊了然,道:“这些隧洞挖掘点的具体位置你可清楚?”

    陈展摇头道:“我只知道,大方向是朝赤乌山以西的皓州方向,这是不会变的,可这条隧洞的具体线路是如何走的,我就不清楚了。”

    说着,他神色忸怩了一下,就表示,这条隧洞的挖掘,一直都是董观从玄幽二州派来的嫡系力量负责。

    对于他们这些长期在元州做事的人马,虽然优容有加,却远不如对嫡系力量的信任。

    对待他们,一直是“又用又防”的态度。

    因为知道这一点,对于那些不主动向他透露的事情,他也不会去主动了解。

    比如这条隧洞线路的具体走向,人家没说,他也就没问。

    只知道整体进度极快,距离所有分段隧洞贯通一体,也就十几天的时间。

    陈展在说董观对他们“又用又防”,始终没有当成真正自己人的时候,明显也是有点小情绪的。

    耿煊很想说,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表现证明了,董观的做法是正确的。

    他原本还想让陈展带路来着,但在听了他的解释后,耿煊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四顾看向隧洞两侧那些陡峭的岩壁,寻常人很难发现的细微痕迹,在他眼中变得更加清晰。

    渐渐地,一些转步顿足,借势攀援的痕迹开始在耿煊眼中变得清晰起来。

    这些痕迹顺着山势向上延伸,向着西方延伸。

    有了这些发现之后,耿煊对徐蓬交代道:“这里暂时就交给你负责,我去探一探。”

    “是……您一个人去?”徐蓬先是应了一声,而后又疑惑询问。

    “我一人去就好,往返还更快一些。”

    说着,耿煊已经下了玄幽马,将身上甲胄尽数卸掉,做了几个扩胸运动,同时原地做了几个高抬腿。

    下一刻,徐蓬便觉眼前一花,前一刻还在眼前的“苏瑞良”便已消失不见。

    他猛地扭头看去,便见“苏瑞良”已经贴到了一侧近乎笔直的岩壁之上,身形灵巧而迅捷的游动起来。

    很快,便完全消失在他的视线之内。

    耿煊身形轻盈如狸猫,在陡峭嶙峋,时起时伏的山岩上如履平地。

    循着人迹,快速翻越这座赭红色的大山。

    翻过一个位于山脊的垭口后,山岩又近乎笔直的往下。

    这样的山势,别说普通人,便是寻常修炼者,想要翻越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行差踏错,就坠入万丈悬崖。

    这还是空手的情况下,若是携带物资,那更是想也别想。

    而这样的山体,在赤乌山还不是一座两座,而是连绵不断,不计其数。

    对耿煊来说,这些却不是什么问题。

    还没有下到山脚,在他敏锐的目力下,就已经看到,其中一片山脚区域,有着大量新鲜碎石堆砌的痕迹。

    他的目光再沿着这碎石堆左右搜寻,很快就看见另一个隧洞出入口的轮廓。

    继而在这隧洞出入口附近,找到了一处由石头和木头搭建起来的简易居所。

    当耿煊悄无声息的接近这处居所,还没完全走近,便听得鼾声如雷。

    走近了仔细一瞧,这居所内就是一个长长的大通铺,里面躺着四五十人。

    一个个身上遍布尘土,衣衫破烂,有许多人双手十指肉眼可见的鲜血淋漓。

    哪怕是站在屋外,也能闻到浓烈至极的气味。

    那是数十人的汗臭,脚臭,以及其他各种人体散发的气息,在一片狭窄空间,“酿”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形成的恶心气味。

    有那么一瞬间,耿煊几乎怀疑自己重回前世黑工地。

    但他又非常清楚,这一切都不过是他的错觉。

    别的不说,能够将“地行术”修炼入门,并借此在坚硬的山体之内徒手开挖隧洞,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做成的事情。

    据扎络所说,这些人,有一部分是陈展这些特使,从元州各处搜罗而来,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坑蒙拐骗”而来的倒霉蛋。

    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陈展等特使的内部推荐,虽然工作艰辛,但却可以借机学到一门九流秘术,对于修炼者来说,这诱惑足够大。

    而且,因为都是自己人,也不用担心事成之后被卸磨杀驴,安全上有基本保障。

    除此之外,就是董观真正的嫡系,也是耿煊此行的目标。

    他们既是监工,维持这里的基本秩序,防止有人逃跑,或者不尊号令,胡乱行事。

    同时也是隧洞挖掘的技术带头人,并不是那种死命催促别人干活,自己拿着鞭子坐在一旁,冲壶热茶,整点小酒小菜的监工。

    “轰隆——”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从远处隧洞出口处传来。

    耿煊扭头看去,便见几人正推着一个个装满碎石的推车从洞中出来。

    将碎石一车车倾倒在出口边缘,两个山体相邻隧洞之间的峡谷,被这一车又一车的碎石,给逐渐填平。

    “加把劲,再有二十车,咱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到时候咱们就可以好好休息,换下一班组的人顶上来。”

    “……组长,这隧洞贯通,已经快了吧?”

    “要是咱们保持现在的进度不变,要不了一个月。”

    眼看解脱在即,本应欢呼才对。

    但没有人欢呼,反而有人用担忧的口吻道:

    “组长,咱们真不会被卸磨杀驴?……你们真会让咱们带着一门‘地行术’离开?”

    “放心,我这人说话,一个唾沫一颗钉,说保你们无事,就保你们无事!”

    “你的人品我们信,可这事,凭你一句话,根本不管用啊!”

    “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可我也不是哄你们玩。

    不过,你们也别将带着‘地行术’离开这话挂在嘴边。

    别走,到时就跟咱们一起回幽州,摆明了誓死追随董军主的态度。

    相信我,以他老人家的慧眼,别说处置你们,便是为你们单独成立一支‘地行军’都是有可能的。

    你们的本事,在特殊的时候,比同等数量的玄幽铁骑都要恐怖……”

    这些人一边闲聊着,一边推着空车重新进入隧洞。

    从这些人的谈话中,耿煊很容易就能分辨他们的身份。

    看着自己已经缓缓抬起的手掌,耿煊却犹豫了。

    原本,他已经计划好了,在找到这些敌骑成员,也就是董观的嫡系人手之后,不需要多想,直接下死手就行。

    可现在,耿煊发现自己这双手有些拍不下去。

    不管他们以前的身份是什么,不管他们做这事的初衷是什么,他们现在做的,在耿煊这里,都是极加分的事情。

    他们的身份,在耿煊这里,更是有着近乎免死金牌的效力。

    劳动者。

    当修炼者不再将自身强大的力量用于杀人,而是用来改造世界时,耿煊已经没有了必杀对方的理由。

    哪怕对方头顶的红名鲜亮依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