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二日早晨,庄毅把书箱往肩上一背,拿着馒头边走边啃。</p>这场景,让他仿佛回到孩童时代,背着书包去小学。</p>
令人无限的怀念。</p>
同时在想,自己干嘛非要当个苦行僧,走路去上学。</p>
坐车不好么?</p>
小地方马车金贵,也要坐牛车或驴车嘛。</p>
一念及此,他开始留心路过的形形色色的车,寻找合适的代驾。</p>
“你是......庄家的小孩吧?”</p>
一辆驴车在他身边停下。</p>
庄毅扭头一看,是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叫不出名字。</p>
“晚辈年幼,不知老伯怎么称呼?”庄毅礼貌的作揖。</p>
老头哈哈大笑:“开蒙的娃就是不一样,说话好听!我是坡上的,你爹喊我一声三叔。”</p>
一看庄毅的打扮,就知道是读书人。</p>
“三叔公。”</p>
“去哪?”</p>
“镇上的栖霞书院。”</p>
“顺路,上车。”</p>
庄毅道了谢,把书箱放车上,然后爬了上去。</p>
老头一挥鞭子,驴车朝着镇子就去了。</p>
“三叔公,你经常去镇上么?”庄毅心里装着代驾的事。</p>
“去,我每天收山货,早上送过去。”</p>
难怪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p>
庄毅眼珠一转,笑道:“三叔公,我能和您商量件事么?”</p>
“你讲。”</p>
“晚辈给您一些钱,您每天早上这个时辰来晚辈家,接晚辈去镇上。”</p>
三叔公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p>
既感到庄毅小小年纪有些不学无术,居然怕走路,又不好意思收一个晚辈的钱。</p>
庄毅笑道:“下午,再去接晚辈放学。”</p>
三叔公彻底认定这娃不学无术,“村里的娃,怎么能怕走路!何况是去求学,坐车不虔诚。”</p>
这和虔诚有鸡毛关系?</p>
“晚辈觉得,不应该为了小事而忘了大事。”把走路的时间,用在抄书上面多好啊。</p>
说着,庄毅笑嘻嘻的问:“三叔公,您觉得如何?”</p>
三叔公搪塞:“呃,跟你爹娘商量了,再说吧。”</p>
果然。</p>
年纪小,说的话没分量。</p>
估计三叔公随口说说,转头就忘了。</p>
庄毅在快到书院门口的时候,从书箱里拿出二十文钱——是娘给他的零花钱。</p>
“这怎么好意思。”三叔公眼睛都亮了,嘴上拒绝。</p>
庄毅直接把钱放驴车上,“这是晚辈给三叔公的打酒钱。”说罢,举步进书院。</p>
三叔公是好酒之徒,拿了这个好处,心里肯定要认真琢磨这事。</p>
没等庄毅得意三秒钟,就迎面遇上了沈吉,赶忙行礼。</p>
沈吉沉着脸:“小童,为什么能来这么早?”</p>
庄毅当然不能说坐驴车来的,只答道:“学生起的早。”</p>
“哼!”沈吉早看见了,“坐驴车来的吧。”</p>
庄毅发现瞒不住了,“是。”</p>
沈吉没好气地道:“作为读书人怎么能吃不了一点苦。”</p>
也不能没苦硬吃吧!何况,时间不等人。</p>
庄毅心里这样想,嘴上是另一番说辞:“夫子教训的是。学生想着早点来早点回去,把光阴都用在抄书上,似乎更有益处。”</p>
沈吉一琢磨,好像有那么点道理,面色和缓下来。</p>
但是庄毅的做法,毕竟有偷懒的苗头,必须加以遏制。</p>
“还在这巧言令色,罚你把禹贡篇抄一遍,课前给我,我检查。”</p>
“学生遵命。”</p>
庄毅去经学馆,回到自己的书桌,磨墨准备抄书。</p>
沈吉跟来,偷偷看他抄书。</p>
就见庄毅坐姿端正,手腕用力也很巧妙,只有练习千万遍才有这效果。</p>
他不知道,庄毅在小学参加的学习兴趣小组,就是书法组。</p>
直到读完博士,都没有停止书法练习。</p>
写着写着,庄毅忽然感到手中毛笔被人用力拔,下意识的握紧。</p>
愣是没让对方拔走。</p>
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夫子,再看夫子满脸喜色,便猜到他为什么高兴。</p>
握力强,下笔才有劲儿。</p>
“夫子......”</p>
“告诉我,禹贡一篇你能背下吗?”</p>
“略能。”</p>
那就是能背!</p>
沈吉不让他再背一遍,问道:“论语抄完了吗?”</p>
“还没有。”庄毅恭敬的回答。</p>
四书五经大全的论语,不是纯粹的论语,而是朱熹的论语集注。</p>
每句话后面一大篇注解,字数是原版的好几倍。</p>
一晚上根本抄不完。</p>
“记住多少?”沈吉又问。</p>
“抄的,记住了三四成。”庄毅继续谦虚。</p>
沈吉从袖子里拿出一本线装书,随意翻开居前的一页,“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后面的内容。”</p>
“佾,音逸。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p>
把整篇八佾第三全部背出来。</p>
沈吉震惊了:“你抄一遍就记住了?”</p>
“学生只记得抄写的部分。”庄毅作揖。</p>
这话,沈吉打死也不信。</p>
他算是看明白了,眼前的八岁孩童,比他想的厉害很多。</p>
不是一块璞玉,而是凤凰。</p>
凤鸣九天!</p>
沈吉左右看看,才问:“老实告诉夫子,你是不是想去时文馆?”</p>
“晚辈才学两天,哪能去时文馆!”</p>
“呵呵,本书院向来因材施教,若是你真的有写时文的本事,去时文馆有何不可?”</p>
“夫子,”庄毅恭敬施了一礼,“晚辈想先把四书五经大全抄一遍,还有律例,制、诰等等。”</p>
听着内容很多,似乎需要很长时间,但落在沈吉耳朵里,已经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p>
此子刚才说的内容,全部和科举有关,难道他要考功名!</p>
才来几天,就有这本事。</p>
既如此,干嘛不在家里学习,非要花钱来这里?</p>
看来得去他家看看,沈吉想到这里,便没有再强求。</p>
庄毅回到座位,拿起笔,准备继续抄禹贡。</p>
“不用抄了,以后课上,你就只抄书吧。”</p>
“多谢夫子。”</p>
上课后,庄毅真的是抄书,完全没听夫子在讲什么。</p>
孙瑜在旁边看着,还以为是因为庄毅家贫,夫子让他抄书,省了买四书五经大全的钱。</p>
于是,在课间给了庄毅一套四书五经大全。</p>
“师兄,这......我!”</p>
“读书人怎么能没有书!这套书已经旧了,师弟别嫌弃。”</p>
“多谢师兄。”庄毅喜滋滋的收下。</p>
转头就去找夫子,借律例,课上继续抄写。</p>
孙瑜愣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