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5章

    他心里缓缓地升起一抹悲哀的感觉。

    其实,他打战少欢并非为了王清如,而是她口中说宋惜惜是个烂货。

    为了烂货这两个字,他顿时火烧大脑,理智都没了,才会一巴掌甩过去,他说的那句“你怎敢这样说她”的她,指的也是宋惜惜。

    有人说,失去的才知道珍惜,但那个时候珍惜已经毫无意义了。

    他知道毫无意义了,他也不知道对宋惜惜是出于何种感情,或许是愧疚,又或许是不甘。

    他是理亏,可他也觉得宋惜惜没有爱过他,但凡爱过,她也不会那么绝情进宫去求和离书。

    “我的前程不需要任何人替我保,我会自已努力。”他挣脱王清如的手,“你再说这样的话,我会很不高兴。”

    王清如连忙挽回来,“好,我不说,我不说,我知道夫君有志气,是我说错了。”

    战北望任由她挽着,心头一片悲凉。

    他本是最有希望光耀将军府门楣的,如今却落得这个田地,正妻是二嫁妇,平妻是沙国人的俘虏,且她心狠手辣之程度,叫人心寒。

    而在上成凌关战场之前,他的娘子是镇北侯府的嫡出千金,是万宗门最受宠的女弟子,得太后和皇上欣赏。

    他前程有望,可苦心经营一番,他失去了那么多,落得这个下场,就因为他娶了易昉为平妻?

    天下男儿皆纳妾,为何他付出的代价这样大?他真的好不甘心啊。

    今晚这场闹剧,闵氏虽在“养病”却也听闻了,她什么都没说,什么都不过问,反正这个小姑子是白眼狼,不管她嫁给谁,都不会念着她这个长嫂的好,只会记得她不好的地方。

    所以,定下亲事之后,她这个病恹恹的长嫂只需要备下一份嫁妆,别的就一概不管了。

    第二日一早,战老夫人去了一趟平阳侯府。

    一个时辰之后,她从平阳侯府出来,身子摇摇欲坠,被翠儿搀扶着上了马车。

    进了马车她就开始无声地落泪,虽得偿所愿,却也被羞辱了一番,平阳侯府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她马车刚离开,平阳侯老夫人便回屋更衣,命人备下礼物,去一趟北冥王府,昨晚寿宴闹出哪样的事,差点搅了太妃的寿宴,她要登门赔罪。

    慧太妃宿醉未醒,宋惜惜接待了她。

    第464章

    气煞平阳侯老夫人

    宋惜惜见她脸色甚是不好,便叫人把养气血的药膳端上来,那药膳本是给她自已熬的,老谢说她在战场手上怕落下病根,一直让她调养着。

    宋惜惜听她气息较平日急促,似是隐着怒气而来的,便道:“老夫人身子不适,不必跑这一趟,昨晚的事与您无关。”

    平阳侯老夫人喝了药膳,伸手捂住了胸口好一会儿,才缓缓地道:“老身倒是真盼着与平阳侯府无关,可嘉仪郡主始终是我平阳侯府的人,昨日的事前前后后,老身都是看在眼里的,她就是想毁了王爷的清誉,殊不知算计到自已夫君的头上来,她搬石头砸了自已的脚,也逼得我侯府不得不纳战少欢入门。”

    宋惜惜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平阳侯府最注重名声,这些年虽然被嘉仪败坏了不少,但平阳侯老夫人一直给她擦屁股,族中的子弟姑娘们更谨慎一言一行,唯恐被人抓到了把柄,损了家誉。

    他们这种百年世家,实是不容玷污半点的,所以宁可吃了这哑巴亏,也要保全名声。

    更何况,这还是她的儿媳妇嘉仪自已做的孽。

    “战家的人今日来过,”平阳侯老夫人平日是不会说自已门第里的腌臜事,丁点都不会外传,但今日真的忍不住,加上这件事情发生在王府,发生在太妃的寿宴上,所以她也忍不住,“她就是一口咬定我儿毁了她女儿的清白,在场这么多人看见,她女儿婚嫁成了问题,她们愿意委屈点,让战少欢入我侯府为妾。”

    宋惜惜也不好评价什么,只得宽慰道:“事已至此,老夫人想开些。”

    “让王妃笑话了。”老夫人迅速调整自已的情绪,维持回良好的修养,但今日与战家那老妇对峙一场,实在是让她见识到了人到底有多无耻。

    宋惜惜微微一笑,“见识过的,老夫人,君子难与小人斗。”

    老夫人心头有所触动,“你当初……真是难为你了啊。”

    宋惜惜道:“您莫要动气,她若原先是个没规矩的,进了侯府的门就要守侯府的规矩。”

    老夫人道:“其实昨日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头都明白的,她瞧上的人不是我儿,老身也训斥过他了,什么人都敢扶,在官场这么多年也学不来避讳和警惕,此乃大忌,这一次是纳个妾的事,下回呢?所以这一次算是给他一个教训,让他以后切莫大意。”

    宋惜惜知道老夫人心思清明,道:“尤其在男女之事上尤其要注意的,不然便多一门吸血的亲家。”

    老夫人想起今日便堵心,“今日一早已经见识过了,那种为了攀附上来不管不顾的蛮劲狠劲,没脸没皮的样子,老身此生少见,实在领教了。”

    今日战老夫人一来,便直言了此事,说她家姑娘已经毁了清白,且在场这么多人瞧着,以后怕是难说亲事。

    如果侯府不负责任,那么此事便不怕闹大些,横竖将军府的名声已经臭了,若此事不能周全解决,就拖着侯府一同烂臭。

    他们一家子真是臭鱼烂虾,谁沾上谁臭,但低调解决,也就臭那么一点,真要闹开了,可不就是在他们那群臭鱼烂虾里头滚几个圈么?那就整个平阳侯府百年清誉都毁于一旦。

    说到底,也是娶媳不贤,若无嘉仪算计北冥王,也不会算计到自已头上去,就看她自已如何收场吧。

    第465章

    被婆母告白该怎么回应

    平阳侯老夫人告辞之后,慧太妃匆匆来到花厅。

    却见只有宋惜惜一人在慢慢地饮茶,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便问道:“不是说平阳侯老夫人来了么?哀家还巴巴地赶过来想同她说说话呢。”

    宋惜惜起身行了个万福,“母妃,老夫人刚走一会儿。”

    “走了?”慧太妃气喘吁吁的,坐了下来,“不是来找哀家说话的?”

    她有些失望,本以为平阳侯老夫人是来找她的。

    她对大长公主是羡慕得紧,因为总有那么多的官眷夫人去拜访大长公主。

    “也是找您的,不过听说您宿醉未醒,她不好打扰便先走了。”宋惜惜一看她脸色,就知道她心里想什么了。

    这婆母的心思特别好猜的。

    “一时贪杯倒误事了。”慧太妃这才想起昨晚儿子大发雷霆的事情,小心翼翼地瞧了宋惜惜一眼,“那个,墨儿昨晚没怎么你吧?”

    宋惜惜咳嗽了一声,“没,回去被他说了两句便没事了。”

    “就说了两句?”慧太妃见她神色有些不自然,晓得她在撒谎,自已的儿子什么德行,自已还不清楚吗?没事的时候说什么都行,真犯着他逆鳞了,那是说几句能平息的?

    估计昨晚是没少承受他的怒气,真是难为了她,还要遮瞒着。

    慧太妃一时心疼她,道:“虽说你掌管内院,娶侧妃纳妾的事该是你来做主,但他不喜欢,你也别提了,省得回头遭他斥责怒骂,这男人啊,发起火来是连亲娘都不认的。”

    宋惜惜想起今日他上朝之前压着她说的那句话,“若不是要上朝,今日定叫你起不来床的”,她脸色顿时红了起来,连忙别过脸去,“是,知道了。”

    慧太妃见她躲躲闪闪的,不禁叹气,“高嬷嬷,吩咐下去,给王妃炖些血燕好好补补身子。”

    “是。”高嬷嬷退了出去。

    慧太妃问起昨晚那个战家丫头的事,宋惜惜如实相告。

    慧太妃听完之后懵了一下,“平阳侯夫人就这么准许她进门了?这摆明是算计的,而且还不是算计她儿子。”

    纵她昨晚高采烈许多事情没看明白,但今日起身梳头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的,慧太妃也摸了个大概。

    “平阳侯府百年清誉,自然不愿意被人非议半句的。”宋惜惜道。

    慧太妃道:“为着这百年清誉,就要屈服?要是哀家,那就由得人去说,是绝对不会抬她进门的,小小的人儿一百个心眼,这样的人焉能进府?”

    慧太妃最怕心眼多的人,她知道自已斗不过,所以这样的人干脆不要。

    宋惜惜笑了笑,道:“她心眼子再多,进了侯府,也得把一只一只的心眼珠子戳瞎掉,否则她命长不了。”

    慧太妃想了想,平阳侯府是这样的世家,规矩多得很,嫁进去当个宗妇正妻都艰难,当个侧室日子更是难过。

    她没什么兴趣了解这样的事情,说起了齐家准备下聘的事和娴宁公主嫁妆的事。

    宋惜惜道:“您不用操心,嫁妆已经在筹办,太后娘娘也不会薄了娴宁的,如今公主府已在修缮,到时候娴宁嫁到齐家去,只在齐家拜堂,拜堂之后和齐六公主是住在公主府的。”

    慧太妃道:“哀家给她存着一笔嫁妆,你当嫂嫂的,也酌情出些便是,反正墨儿这些年也存了不少银钱。”

    宋惜惜笑着道:“您放心,定是少不了的。”

    慧太妃支着手肘看她,"你这个人,办事还挺牢靠的,让哀家很安心,哀家觉得,哀家很喜欢你。"

    宋惜惜一时怔然,这……忽然被自已的婆母告白该怎么回应?

    第466章

    臣弟还不想要孩子

    过了几日,下朝之后,皇帝单独留下了谢如墨。

    一堆折子没看,他叫吴大伴摆下了棋盘,说是许久没跟谢如墨下棋了。

    谢如墨撩起官服的下摆,塞在腰带里,爽爽快快地坐下,“日日看案宗,看得臣弟头昏脑涨,如今奉旨偷懒,臣弟叩谢皇恩。”

    皇帝瞧着他的动作,皱起了眉头,“怎么还是行伍时候的习惯?粗鲁不粗鲁?你现在是大理寺卿,朝廷的二品大员,注意自已的形象。”

    “在自家哥哥面前,在意什么形象?”谢如墨豪爽一笑,露出两排大白牙。

    “你在王妃面前也如此恣意么?”皇帝修长的手指捏了一粒白子,缓缓地落下。

    谢如墨捏着黑子,眸子如同黑色的棋子一般,什么都瞧不出来,“自家王妃,那要更恣意些的。”

    皇帝看着他,笑了笑,“听闻姨母的寿辰宴上,有人想当你的屋中人?”

    “这样的消息也能传到皇兄这里,岂不是污了皇兄的耳朵?”

    他说着,落下了黑子。

    “嗯,闲言碎语朕素来不听,只是你毕竟是朕的弟弟,此事母后也关心,朕便问问你,是有打算娶侧妃?”

    “没这个打算。”谢如墨抬眸又是两排大白牙晃他,“皇兄,臣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身子亏空得要紧,如今还叫丹神医调理着身体呢,一个正妃便有些力不从心,再多个侧妃,臣弟招架不来。”

    皇帝白了他一眼,“瞎说,你是练武之人,身体壮健,怎么会力不从心?好你个小子,是讽刺朕后宫里人多怕朕力不从心是不是?”

    “臣弟怎么敢非议皇兄的后宫?且皇兄肩负开枝散叶的责任,后妃多一些,无可厚非,一般官员家里头不也有三几个小妾么?”

    “开枝散叶。”皇帝瞧了他一眼,“你也是皇室子孙,开枝散叶也是你的责任。”

    谢如墨嘿嘿笑了一声,“臣弟原本打算孑然一身,就是怕太多牵挂,如今有了王妃,母妃也出宫去了,牵挂太多反而不自在,所以生子育女的,臣弟暂没打算。”

    皇帝捏着白子失神,然后深深地看了谢如墨一眼,“不下了,回去办你的公务去,听闻有个特大案子到了大理寺复核。”

    “是的,女子杀了夫家十二口人,连同自已的子女在内,此案发生在毕州府,毕州知府判了秋后斩首,刑部也核准了,如今到了大理寺臣弟还没看完案宗。”

    皇帝皱起眉头,“此等恶毒之妇,秋后处斩都便宜了她,该判斩立决。”

    谢如墨道:“等臣弟看过案宗自会秉公遵照律法批复。”

    “滚滚滚!”皇帝扬手,一副撵苍蝇似的,“在朕跟前粗鲁得很,朕瞧着烦!”

    谢如墨笑着,“那臣弟告退了。”

    他出了殿,皇帝抓了一把白子,散落在棋盘上。

    半晌,皇帝脸色发白,“吴大伴,朕是不是有些过了,他连孩子都不敢生。”

    吴大伴心想,您让人时刻盯着王爷,王爷岂会不知道您还有忌惮之心?

    但吴大伴是不敢把这话说出口,只是笑着道:“皇上多虑了,王爷兴许还不想要孩子。”

    第467章

    燕王散播消息

    “哪里有不想要孩子的?朕都盼着后宫不断开枝散叶,他和朕差了几岁,按说像他这年纪的,也该当爹了。”

    吴大伴轻声道:“或许,王爷也知晓了皇上您的担忧,他也是不希望兄弟之间生了嫌隙,您还记得么?从小到大,王爷事事以您为榜样,以您为骄傲,在外头说起太子哥哥的时候,他神色都是自豪的。”

    经吴大伴提起,皇帝想了许多从前的事,眸光不觉温柔了许多。

    良久,他沉沉地叹了一句,“朕,或许是多虑了!”

    吴大伴默默地给他添了茶,没说话,伴驾多年,他知晓皇上这忽然的叹息,只是一时念着往日兄弟情,并不会因此就少了忌惮。

    王爷暂时不想要孩子,是英明的决断。

    至少,暂无子嗣,皇上便可放心一些,如今是刚收复南疆回来不久,满朝文武对王爷最是敬仰的,民望也是最高的的时候,任何帝王都会忌惮这么一个功高震主的亲王。

    王爷收复南疆上缴兵权,娶妻有了牵绊,这对皇上来说,是感受到他带来的安全感和忠诚。

    回到大理寺,刑部那边派人过来问案子事。

    谢如墨以没有看完案宗为由,先打发了回去。

    到了晚上回到府中,刚陪宋惜惜用完饭,刑部尚书李立便亲自来了。

    两人在书房里为这案子吵了半个时辰,最终不欢而散。

    谢如墨回到梅花苑,进门之前,黑沉的脸色便已经消失,变回了轻松温柔。

    宋惜惜命人备下了胖大海茶,这案子她不清楚,但是听张大壮说过那么一嘴,说王爷如今为着那个灭门案而烦忧。

    刑部今日派人到大理寺去了,今晚刑部尚书亲自来,显然这个案子是很紧急的。

    “所以,那案子到底有什么让你难以下决断的?”宋惜惜干脆和他聊开了,他分明为这案子都焦头烂额了,但是进门就仿佛什么事都没有。

    她知道他是不想把公事上的一些情绪带给她,可她也想为他分担分担。

    “这案子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学子乃至大儒都纷纷写了文章,声讨这名妇人,不止是在毕州府当地,是大范围的轰动,京城里满朝文武,有一大半也让大理寺尽快复核死刑,最好是斩立决。”

    宋惜惜道:“这么大范围的轰动,一则是这个案子影响确实很大,二则就是有人在操控舆论。”

    “嗯,我命人去打探回来的消息,确实有人在操控舆论,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这妇人挑战了夫权,父权,她把一家子全部都杀了,包括自已的孩子,很是恶劣。”

    “操控舆论的谁?”宋惜惜先问这个。

    谢如墨饮了一口胖大海,声音还显得有些嘶哑,“是燕王。”

    “不出所料,他想要搅动风云,就一定要制造一些让百姓声讨朝廷的恶性事件,这案子证据充分了对吗?”

    “她已经画押认罪。”谢如墨轻叹,“而他的公爹和丈夫,都是当地有名的善人,反而这个妇人平日比较小气,据邻居的供词所证实,她是不同意自已的公爹和丈夫拿银钱出去行善的。”

    宋惜惜问道:“证据你都看过,充分是吗?”

    “算充分。”

    宋惜惜这就奇怪了,“那你犹豫什么?是你觉得燕王利用了这个案子所以迟迟下不了决断?”

    不过她马上发现老谢话里的漏洞,“算充分?也就是说不完全充分。”

    第468章

    请丹神医

    谢如墨点点头,总是对宋惜惜不吝啬自已欣赏的眸光,“没错,一家连同她在内,共十三个人,她杀了十二个,公爹,丈夫,三个儿子,这五个人身体壮健,还有婆母,未出嫁的女儿两人,剩下的事小厮和侍女,问题就在于,这案子发生在黄昏,不是深夜大家都睡着了,吃了饭之后,她忽然发难从厨房里拿了菜刀,把所有人都砍死了,这妇人不曾练武,且身体有病需要久服药的。”

    “一个有点刻薄的久病之人,就算能杀得了一个,也会马上被制止,是不是都被下毒了?都昏过去了?”

    “没,全部清醒,而有邻居亲眼目睹,那妇人像是疯了一样,力大无穷,见一个杀一个,若不是那几个邻居跑得快,跑回自已的家中锁上了门,估计连他们都要被杀掉,而当地衙门验证过伤口与作案凶以器是吻合的。”

    宋惜惜明白他为什么迟迟没准予复核死刑了。

    因为这灭门案确实存在疑点。

    只是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有理由的。

    有邻居亲眼目睹,她自已亲口承认,加上凶一器与伤口都吻合,基本是跑不了。

    “对了,吃了饭之后才发生的凶案,可有查过那些饭菜?”

    “没查过,因为尸体没有中毒。”

    谢如墨道:“我在怀疑那妇人会不会被下了什么毒使得她发狂然后力大无穷?已经请教过几位太医了,但他们都说没听过这种毒。”

    两人眸光一对,异口同声道:“请教丹神医!”

    谢如墨当即更衣去一趟药王堂,他是一点都等不了。

    因为此案激起民愤,百姓热议,纷纷叫喊着要对那妇人处以极刑,而刑部也在步步相逼,满朝文武多半没站在他这边的。

    就算有疑点,也没有人愿意去追查,因为已经目击证人犯妇人也亲口认罪,在这些面前,那疑点显得无足轻重。

    去过药王堂之后,翌日,谢如墨把刑部尚书和两位侍郎请到了大理寺。

    李尚书已经急得有些焦躁,在等待丹神医的过程中,他道:“下官实在不知道王爷到底还要怀疑什么,此案已经激起民愤,如果复核还没下去,百姓都要声讨朝廷无能了。”

    谢如墨道:“稍安勿躁,本王请了丹神医来解释一些疑点,便是那犯妇人为何有如此大的力气,可以连杀十二人,那犯妇人是常年服药,身体很差……”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