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守岁几乎都守到丑时,回去睡的时候,谢如墨腿伤好了之后打算化被动为主动,折腾了好一会儿才睡去。结果感觉没睡多久,外头便敲门说有人来拜年。
谢如墨睁着惺忪的眸子,“这过年也不得清静啊。”
宋惜惜已经起身穿衣,“是啊,不止人家来我们这拜年,我们也要去别家拜年,几场宴席少不了的。”
今日来拜年的是兵部尚书一家,最重要的是李夫人想来,李德槐本来起不了这么早的,他们这些朝廷要员,本就想着年假的时候好好休息,却被夫人一大早拽了起来。
李夫人今日一身蓝色裙袍,披着斗篷,捧着一个铜色的暖手小炉,本进来的时候一直用眼睛回头瞪着李德槐,让他走快些,待看到出来迎接的于先生,当即笑意盈盈。
她此番没有带着儿孙过来,只是夫妇两人来而已,她不仅仅是来拜年的,更是因着素珍绣坊的事情过来同王妃好好商量商量。
这件事情办在了她的心巴上,她最近一直为此热血沸腾,多少年没这样的冲劲了。
他们坐下来没一会儿,谢如墨和宋惜惜便出来了。
一番见礼之后,李夫人刚说要去侧厅说话,就听得外边报说平西伯夫人姬氏来了。
年前姬氏的二品诰命身份下来了,以前她虽是平西伯夫人,按说夫君有爵位,她也有诰命压身,但原先先帝一直晾着平西伯府,对女眷的诰封也一直压着。
“哟,这不是咱们姬夫人吗?”李夫人笑着,也迎了过去,没叫她夫家的王夫人,而是称她姬夫人,可见她对姬氏也十分赞赏。
姬氏也没带家眷,只带了妯娌蓝氏和大丫鬟锦绣,锦绣捧着礼物。
妯娌两人上前行礼:“参见王妃,见过李夫人。””
第881章
都来拜见师父
姬氏这一次来的目的也很明确,是想打听绣坊和女学的,如果北冥王府真的创办女学,她希望为自已的女儿争取名额。
按说她该把女儿带过来,但是这样一来目的性太明确,倒是有点勉强王妃一定要收她女儿的意思,这就让人心里不舒服,所以她干脆没带,先打听打听,需要什么条件,她自已好回去准备。
“不必客气,我们去偏厅说说话。”宋惜惜笑着说,领着她们就去侧厅,留下睡眼惺忪的谢如墨面对一直打哈欠的李德槐。
“那个……”李德槐捂住嘴巴,又打了一个哈欠,问道:“王爷这里有没有躺着说话的地方啊?”
谢如墨:“……???”这年纪了晚上还折腾啊?真是臭不要脸。
因知道沈万紫对素珍绣坊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李夫人问了句,"怎不见沈姑娘?还想着同她商议一下素珍绣坊的事呢。"
宋惜惜心疼沈万紫,想着让她多睡一会儿,但李夫人都问出口了,只能派人把她请起。
李夫人有一套很周全的计划,绣坊作为一个工场,而且所处比较偏僻,所以手工品要售卖的话,还要有个门店。
她打算拿出一家门店专门售卖这些货物,所得利润自然全部归绣坊所有,就是谁绣的,卖出去多少银子就给她。
李夫人也说了,“租金我不收,就算是为这善举出一分力,至于店铺里负责售卖的伙计,在没有盈利之前,由我来支付月钱,一旦售卖的货物多了,有盈利了,那就从盈利部分支取给伙计,你们觉得如何?”
沈万紫想了一下,道:“暂时可以这样打算,目前来讲,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去绣坊,如果一切运作正常,其实也可以让她们选一个口才不错的出去售卖,既已经自已觅食,既不要再顾忌是否抛头露面。”
李夫人道:“只是她们被休,肯定一时无法接受,难以面对外人,让她们出去售卖的话,只怕她们受不了指指点点。”
宋惜惜道:“所以我们要建立她们的自信,这绣坊除了让她们能自已赚钱之外,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希望,对自已的自信,所以我们也要找人给她们上课。”
她们一通讨论,姬氏也偶尔给些意见,她开始只是顺道问一问绣坊的事,打算捐点银子,目的还是女学,但是现在听她们说着,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她也想参与进来。
蓝氏本来就是商女出身,她很赞成沈万紫和宋惜惜说的,女子抛头露面有什么要紧的?反正都被休弃了,不用再顾着什么名声,良家女子不抛头露面的说法简直可笑,且看那些卖豆腐的,卖菜的,街边小贩卖小吃的,也不少是妇人。
这边讨论得热火朝天,正厅那边鼾声如雷,打鼾的是李德槐,谢如墨都无语了,他也是想睡一下的,这么吵怎么睡?又不好丢下他自已回房。
但这人怎么就这么不知礼数呢?一大早的去人家府邸坐着睡觉,怪不得李夫人对他这么凶,都是有原因的。
一个多时辰之后,送走了这一批客人,沈万紫的三位亲传弟子带着各自的夫人也登门了。
毕铭,陆臻,王铮。
他们的夫人都很好奇,听说夫君拜了一个少女为师,今日定要跟着过来拜见。
拜见是假,窥探是真,见沈万紫长得明艳照人,但却威仪十足,自家夫婿在她面前像个孙子似的,这才放了心。
他们各自都准备了两份礼物,一份是给上峰宋大人的,一份是给师父的。
这礼物可把棍儿高兴坏了,万紫答应过,这些礼物最后都会给他的。
本以为他们没有那么快来拜年,殊不知今日就来了,那他明日可以回梅山咯。
第882章
一时冲动
沈万紫一开始对着弟子们是主打一个松弛感,因为想着大过年的,摆什么师父的架子呢。
但见他们三对夫妇对她恭谨有加,陆娘子还接过丫鬟的茶亲自给她奉上,另外两位也跟伺候婆母一样站在她的身边,她这师父的架子,不摆也得摆了。
但心里也不禁疑惑,需要这样的吗?平日里在赤炎门,她可没这般伺候师父的,很多时候反而是师父宠着她。
至于端茶倒水,自有刚进门的弟子去做,哪里轮得着她这位师姐?
但她入门的时候也没有这样。
这让沈万紫心里生出一点对师父的愧疚,说起来,她也有点想师父了。
第二天,棍儿大包大包地出门了,这一次回梅山,他还叫上箩师姐和石锁师姐,毕竟一年到头了,是该回去探望一下她老人家。
两位师姐说了不收月例银子,但是澜儿给她们买了很多礼物,多是布匹和一些女子日常所需,还有好多厚厚的衣裳。
因此,本来他们是骑马回去的,如今是要坐着两辆马车回去,马车都塞满了,外头还挂着很多。
石锁师姐她们不收银子,那么宋惜惜就多给了棍儿,棍儿反正是照收不误的。
棍儿上一次买了胭脂水粉回去,被师父揍了一顿,这一次还不知死活继续买,他有他的理由,那就是女子有妆扮漂亮的权利,买了,她们用不用是一回事,但不能没有,万一有想用的呢?
虽然沈万紫跟他说,如果谁用了,那就要挨你师父罚,他也不管,要漂亮就要付出代价,罚就罚,罚也要好看的被罚。
至于王府,依旧门庭若市,天天都有帖子,要么是拜帖,要么是请她上门的帖子。
谢如墨作为侄子的,自然也是要拜访两位在京城的皇叔和其他皇室宗亲长辈。
先是去拜会老晖王,老晖王这边的热闹,全凭顾青影给的,他的儿子如今是郡王,无诏不得回京,他这年是过得冷冷清清的。
但冷清的一方面,主要是他自已也不爱迎客,唯独给了面子谢如墨和宋惜惜。
在晖王府用了膳,陪着老人家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谢如墨才问道:“宫宴时您老人家点燕王孝顺那句,这么一来大家都知道他的孝顺也是别有用心的,您怎也掺和这事了?”
老晖王知晓一些事情,这点早先谢如墨就晓得了,但是他一直没掺和,因为他家人在封地,不管是得罪燕王还是得罪皇上,他的家人都有危险。
这个时候,他其实什么都不管是最好的。
但宫宴上这么一点,可就把燕王给得罪了。
老晖王无奈地看着他,“你相信本王只是一时冲动吗?”
“一时冲动?”谢如墨怔了怔,和宋惜惜对望了一眼,这个答案也太出乎意料了。
老晖王叹气,“就说不能和年轻人玩耍,自从那尊肉墩墩来了之后,老夫也跟着年少气盛起来了,瞧他伺候荣太妃到宫宴开始才出来,装的那副孝顺模样,觉得碍眼极了,一时冲动便说了出来。”
谢如墨一时还没会意他说的肉墩墩是谁,待看到顾青影带着下人进来奉茶和蜜饯小吃等,这才知道是她。
不禁啼笑皆非。
但不得不说,顾青影似乎又胖了一圈。
谢如墨说:“您老就别掺和了,不管得罪谁都不好,一边是不要命的,一边是疑心重的,您就好好享福,爱和谁玩就和谁玩。”
别的事情,以老晖王的身份自然是可以说几句,不禁能说几句,还能搅三分,但这谋逆一案,他是能置身事外就置身事外。
老晖王听劝,“一个错误,不会犯两次,放心。”
第883章
问宋惜惜的意见
接下来两三天,宋惜惜也没有再得空应酬客人,玄甲军那边不能全部交下去,她也要回京卫府了。
谢如墨和于先生则去巡查了女学的地方,因要修缮的地方挺多,加上扩张地方,天气又寒冷,遇到这个年关进度就慢下来了。
但好在是银钱到位,一切都好办。
年初八开朝,战北望先向他的上峰宋惜惜递交了母丧丁忧的折子,折子由宋惜惜递交御前。
肃清帝看了一眼,问宋惜惜,“你觉得呢?”
宋惜惜怔了怔,她觉得?
“不知道皇上问的是?”
“武将可不丁忧,有律可循。”肃清帝说。
宋惜惜知道,但这是针对驻守的武将,战北望是在京的武官。
不过,听皇上的意思,他是没打算让战北望丁忧?
“一切凭皇上定夺。”宋惜惜不多言,她如果说叫战北望不丁忧,那就是叫他不守母孝,如果叫他丁忧……皇上都这样说了,她能说吗?
肃清帝见她推得那么干脆,倒是笑了一笑,“先放下吧,反正他如今也是在特训,特训继续,至于是否丁忧再说吧。”
“是,微臣告退。”
“宋爱卿。”肃清帝叫住了她,伸手压压示意让她坐下,“朕有几句话问问你。”
既是叫宋爱卿,那么就是君臣对话,宋惜惜拱手谢了赐坐,才走过去坐下,“皇上请问。”
“玄甲军里现如今有巡防营,禁军,京卫,别的不说,巡防营里就有不少无作为的勋贵子弟,在里头混日子的,没本事不说,还不少刺头儿,管着这些人,你应该也极为艰难。”
这话拐了个弯,但宋惜惜听出来了。
他提了巡防营,禁军,京卫,唯独没提御前侍卫。
她是顺得人意的,他想说什么那她就应什么吧,“皇上英明,微臣确实是有些力不从心。”
肃清帝眉目微暖,“朕也知道你为难,毕竟第一次当官便担此重任,朕也想为你减轻负担,你觉得,如何才能让你这差事好办一些?”
好家伙,他想把御前侍卫独立出来,却又不想自已明说,非得让她来提议,但谁让他是皇帝?
宋惜惜假意想了想,一副试图揣测圣意的模样,总不能直接一下子就说出来,这岂不是等同告知皇帝,他们早就知道他有心把御前侍卫独立出来?
“这禁军……”她看着肃清帝的神色,她说禁军的时候,肃清帝神色不变,只依旧看着她。
“哦,或者是御前侍卫……”
皇帝唇角微扬,眸色也温和了许多,宋惜惜微微地松了口气,仿佛是猜对了一样,“臣认为,不若把御前侍卫独立出来,交给御前侍卫领来掌管,便可帮臣减轻了负担。”
肃清帝蹙起眉头也想了一下,“既然爱卿这样说,朕没有不体恤的道理,你先辛苦一阵子,等过了正月,朕会颁布旨意让御前侍卫从玄甲军摘出来,以后他们就不属于玄甲军,相信满朝文武也能理解,你始终是个女子,力有不逮也是情有可原的。”
宋惜惜似是松了一口气,站起来谢恩。
瞧,如果谢如墨依旧是玄甲军指挥使,无人会质疑他的能力,说他没有能力都不会有人信。
她就不一样了,她是女子,女子管着巡防营,京卫和禁军,已经十分艰难,把御前侍卫摘出来,那是再顺理成章不过。
如此,外头的人认为她能力不足,皇上还落了个体恤女官的贤名呢。
第884章
西京皇帝驾崩
过了正月才宣布,那就是说,正月之后,要么有新的御前侍卫领,要么战北望直接不需要丁忧。
宋惜惜走后,肃清帝把战北望丁忧的帖子看了又看,然后再一次丢在御案前,问吴大伴,“你觉得战北望该不该丁忧呢?”
吴大伴躬身道:“皇上,此乃朝中用人之事,老奴不敢多嘴。”
“虽是朝中用人,但也是用在朕身边的御前侍卫,你但说无妨。”
吴大伴想了一会儿,还是摇头,“老奴不知。”
“是不知,还是不敢说?”肃清帝眸光浮起冷锐。
吴大伴伺候肃清帝多年,知晓他的性情,如果只是寻常官员,可用可不用的,这丁忧的折子早就准了,也不用跟王妃说那么多。
他是想用战北望,想有人附和赞成他的决定。
但吴大伴没办法违心举荐战北望,哪怕他的意见无足轻重,更无法改变皇上的决定,他也说不出口。
“吴大伴,朕一直重用你,但显然你的心在宋家。”肃清帝语气平静,却让吴大伴冷汗直冒。
“皇上,老奴对皇上忠心耿耿,怎会心在宋家?”吴大伴跪了下来。
肃清帝冷冷地道:“当年宋夫人救你一命,救命之恩你自该铭记,但也别忘记了自个的身份。”
吴大伴心头已是海浪翻滚,皇上怎会知晓这桩旧事?
皇上派人查过他?
“起来吧!”肃清帝声音依旧淡冷,“朕知道你不喜战北望,因为辜负了宋惜惜。”
吴大伴谢恩站起来,脸色已是灰白一片,“老奴是铭记宋夫人的救命之恩,也确实不喜战北望,所以老奴才不敢胡乱给意见,老奴怕自已的偏见,影响了皇上的决定。”
“哼。”肃清帝睨了他一眼,“你还影响不了朕的决定。”
“是,是老奴抬举自个了。”
肃清帝端起杯子,道:“换一杯热茶来吧,茶凉了。”
吴大伴急忙端下去,在内堂换了一盏滚烫的茶来,放置御案上,恭谨地退到一旁去。
“战北望错在并未守诺,但这件事情你真觉得宋惜惜全对吗?男子三妻四妾多的是,为何她却不能忍受易昉为平妻?朕给她恩典,准许她和离,是看在她父兄的份上,也念着昔日与她在镇北侯府的情分。”
吴大伴伸手擦了一下额头,不敢反驳了,皇上既对他起了疑心,若一再争执便不会再用他,他只得应道:“是。”
见他没有反驳,肃清帝语气才平和了许多,“但战北望确实也不争气,朕三番四次有心抬举他,他却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做事总欠点气候,这与他那强势的母亲有关,如今他母亲死了,或许会不一样。”
吴大伴又应道:“是!”
肃清帝丢给他一份名单,“叫吴越派人盯着他,如果他因丁忧心急,不愿丢了御前侍卫领一职而与这些人来往,立刻废了他。”
吴大伴接过名单,虽然不敢看,但一瞥间还是看到了燕王,皇上到底是疑心燕王的。
他折叠了名单,“老奴这就去找吴越,老奴告退。”
肃清帝端起茶盏,吹了吹,这天冷,滚烫的茶上来不过是说了几句话的功夫,便凉了大半。
战北望,这是朕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正月十二晚,北冥王府议事厅。
萍师姐传来飞鸽传书,西京皇帝驾崩,太子高稷登基为帝。
他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把亲舅舅苏兰基打下大狱,罪名是擅自制定边线,导致西京边线后移,丧失国土。
第885章
淮王想从中获利
大家一时无话,虽然早已经预料到西京新帝登基之后,一定会追究鹿奔儿城的事,但没想到他才刚登基,龙椅都还没坐暖,就已经立刻查问追究此事,而且还直接把苏兰基打入大牢。
苏兰基之前遭遇了刺杀,才算渡过生死劫,身体大概还没痊愈,如今下了大牢,也不知道是否能熬过去。
良久,谢如墨打破沉寂,“他登基的第二件事,大概就是直接跟商国对上了,追究鹿奔儿城的事。”
“这是毫无疑问的。”于先生说。
宋惜惜问谢如墨,“王三和王五他们是否已经混进西京了?”
王三和王五是戚肆探子营的人,他们是蜀州人土,本来恩赏之后他们就回乡,但他们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所以回乡看望家人之后,就立刻奔赴西京。
“已经进了西京都城安顿下来了。”
"除了他们兄弟,还有几人?"
"十三人,但萧八爷已经派人渗入,加起来有四五十人了。"
萧八爷是萧大将军的养子,一直跟随萧大将军在成凌关。
如今萧大将军身边的儿子只有断了一臂的三爷和八爷,还有一名侄儿,行六,人称萧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