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章 礼金账本

    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一天忙下来时间也不早了,回家正好赶上苏巧莲他们下班。

    路上不少人骑着自行车下班,不过大部分还是走路。

    到了七十年代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自行车这样的大件的。

    一辆自行车不算上票也得一百八十块,要是再加上买票的钱,少说得二百出头。

    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人上班养活全家五六口,甚至七八口子人,工资月月不够花,还得找单位支。

    这个月借下个月还,月月这样往复,哪里攒的下钱。

    像王旭阳他们单位。

    由财务科经办的储金会,每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不管工资多少,单位订好了扣五块钱,当然这个数额是每个单位自己商定的。

    这部分钱放在财务手里,单位员工手头拮据时,可以向储金会借款,下个月必须还。

    还完了可以再借,如此往复。

    而那些从不借款的人,年底的时候就可以把一年扣的所有钱一次都取出来。

    这也算是一种攒钱的手段吧。

    毕竟钱留在自己的手里不一定怎么着就花了,这种放在别人那儿的说不定就能攒下。

    当然了,这种事情是自愿的,要是本人不愿意,单位也不能擅自做主扣钱。

    要是员工告上去了,领导也吃不了兜着走。

    以前王旭阳无所谓,钱放哪不是放,所以每个月都会被扣五块钱,年底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才会取出来。

    也正因为王家工人多,所以家庭条件一直都很不错。

    自行车更是买了两辆。

    别看王家老老少少住在一起,但是都是各管各的钱。

    王慕强的工资自然是上交给自己老伴,王富春也是上交给自己媳妇。

    王旭阳的工资则是自己留着,不定时给苏巧莲上交自己的生活费。

    因为他并不常在家吃饭,所以家里也很少准备他的口粮。

    晚上吃饭时就剩一家七口了,王旭平作为家里的老小,在胡惠知看来存在感实在太微乎其微了。

    要不是看见这个人,平时压根想不起来他。

    安静的吃完饭,苏巧莲拿出昨天的记账本。

    “这是昨天收礼的记账本,我今天抽空整理出来了,你们看看。”

    家里为了好区分,不同的亲友记在不同的页面上。

    方便以后找的时候好找。

    王旭阳自己的朋友同事以后需要他自己去往来,所以家里并不管。

    他的同事领导基本都是五块十块的,最多的一个给了二十。

    还有不少以前还在联系的同学,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你们的人际关系以后你们自己来往,昨天的礼金金额我也整理出来了,你们点点,以后是要回礼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

    苏巧莲把整理出来的一大把票子交给胡惠知。

    这些是他们夫妻两个邀请的客人,当然是他们自己收着。

    老两口朋友们的礼,也是交给他们自己的。

    人情往来,有来有往才好相处。

    别看收一次礼好像不少,别人家办事的时候你回的并不比人家给的少。

    所以这压根没什么好计较的。

    王旭阳把自己的人情布拿走,省得到时候忘记别人出了多少礼。

    两人回到房间开始算账。

    胡惠知想把钱交给王旭阳自己数。

    王旭阳想都没想摇了摇头。

    “以后家里的钱交给你保管,我算一下账,你数数对不对的上。”

    并不是不放心父母,只是对一遍做到自己心里有数。

    也担心万一人多记错了,到时回礼时弄的不好看。

    他外面的同事朋友并不算少,再加上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

    “一百八十三块,上面还记了他们送的东西。

    昨天收到的东西都放在对面房间的箱子里了,等有空的时候你对着账本看一下对不对。

    还有家里亲戚送的新婚礼物,也都放在一起,用得着的拿出来,用不着的放那儿,以后别人办喜事的时候咱们拿去回礼,省得再买了。”

    胡惠知点点头,光是王旭阳的同事朋友出的礼金就将近二百块。

    摆酒席的钱回本了不说,还多了不少。

    趁着机会王旭阳打算把家里的这些事跟自己媳妇交代清楚,免得以后不明不白,时间久了他再给忘了。

    喜欢进城吃上商品粮请大家收藏:()进城吃上商品粮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